秦真峰
摘 要: 当前英语教师群体中普遍存在教师有偿家教或补课的现象,即便教育局三令五申,依旧有不少教师“顶风作案”。作者对这一现象进行剖析,指出有偿家教不符合教师的奉献精神,损害学生和家长的利益,最终损害教师的形象,希望能够通过这篇文章,与广大英语教师共勉。
关键词: 有偿辅导 英语教师 反思
近年来,英语教师有偿补课现象愈发严重,主要原因在于英语学科在中考和高考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而英语学科又是大多数学生头疼的学科,由此产生了庞大的英语培训市场。笔者认为,抛开这些因素,教师师德水平愈发低下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本文分析有偿辅导乱象,对这种现象进行思考和分析。
1.有偿辅导乱象
在学校集中的地区,各学科的家教、辅导班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如果教师在学校课堂教学中下工夫了,那么就根本没有必要再去家教或者办辅导班。因此,现在大家都认为城区的部分老师都要在课堂上留一手,以便有偿家教或补课时大显身手。但是这样一来,那些补课的学生几乎再也没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无法享受沉浸于学习之中的快乐,更别奢谈创新、发明和创造之类的。的确,有偿补课其实就是父母拿钱抹杀孩子的独立性、创造性,同时禁锢孩子的思维。
江苏省实行规范化办学以来,从政策方面确实减轻了广大学生的学习负担,但是,办班依旧如雨后春笋般到处生机盎然,家教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家长普遍认为:别人家的孩子补课了,如果自己的孩子不补课,则成绩肯定会落下;毕竟在高等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一旦落后可能会遗憾终身。
2.对英语教师群体中有偿辅导的反思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笔者谈谈自己对有偿家教的看法和认识。
2.1英语教师群体功利心过强。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教师对经济利益的占有欲望不断增强,这是有偿辅导的根本原因。笔者平时周末或者假期碰到熟人,他们都会不约而同地问:“你怎么还不做家教,办个班。某某英语老师一年光这就收入好几万。”整个社会氛围催生了一种奇怪的价值观:一切能够获得经济利益的行为便是正确和成功的,因为遵守道德和底线而放弃经济利益则被认为是错误的、顽固的。笔者深知作为一名教师应具备最起码的师德,不能违背良心、良知挣那些每年教育部门通知不能挣的钱。
2.2经济利益未必代表幸福。
大家都说,人一有钱就会学坏,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例子。有的喝酒成瘾,有的赌博,有的经常出入娱乐场所,更多者家庭不和谐……试问这些不都是“有钱”惹的祸吗,有了这些行为,我们怎么教育学生及自己的孩子呢?一相对比,笔者还是始终如一地选择度过清贫、心静、踏实的一生。物质是人生存和生活的基础,但物质未必就代表幸福感,遵守底线和道德反而更能够实现自我认同,获得更多幸福。
2.3无偿奉献,幸福不期而至。
多年来,周末或假期有不少亲戚、朋友及邻居让笔者辅导他们孩子的英语。笔者也总是尽力奉献自己的一份热量,但是绝不收钱。有的见笔者执意不肯收钱,觉得不好意思,因而花錢另请别的老师辅导了。笔者有一个体会:在业余时间不为钱而传授知识,内心才会真正有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幸福感。这样,师生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平等;也最能体现学习就是一个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无所顾忌地不只问有关学业的问题,而会与你交流他们生活中的人生困惑及值得他们自己骄傲自豪的成就。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把你视为他们心中的最佳良师益友。
例如,2013年圣诞节的前一天,笔者是办公室中收到学生送“平安果”最多的老师;元旦时节,也是学生自发为笔者购置了护膝、手套。这其中的真情怎能让我们不认真教育、教学;怎能再好意思动员学生花钱上补习班或者请家教。教师只要在课堂上尽职尽责了,那么在课后还会有必要办班吗?
2.4无怨无悔,感恩传统文化。
笔者一点都不后悔自己从教以来没有办班级、做有偿家教的经历。随着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笔者更加坚定了自己永不做有偿家教而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的信念。
自学校被批准为陶行知实验学校以来,笔者不断学习陶老的“爱满天下”,“带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思想;学习他对学生的爱化为平常的点滴行动。
笔者于2010年春天看到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光碟;当时,笔者第一时间看完了里面的所有内容,被里面每一个主讲人感动得泪流满面。传统文化教化我们要常怀一颗感恩的心。2013年国庆节期间,笔者在县会议中心全程学习了为期三天的“传统文化公益大讲坛”,笔者深受感动。笔者亲自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伟大力量,决定要把这种力量化作对学生的爱,要把爱传递出去,学会感恩。
如果笔者不深入学习传统文化,也许还在纠结着、迷茫着、糊涂着。因此,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人能够学习传统文化并力行《弟子规》。
3.结语
作为一名教师,笔者要向陶行知学习,要向传统文化学习,要多积累知识,多和学生相处,和他们做好朋友,绝不进行有偿家教。笔者会营造融融的师爱氛围,靠着一颗对教育对学生真挚的爱心,在实践中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同时,这样活着会感到幸福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