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才是应该更被关注的“地方”

2015-01-06 13:12荣光启
长江文艺 2015年1期
关键词:西川写作者诗人

荣光启

诗人说话有时是不讲道理的,他以直觉的方式说话,里面自有暂时你不能理解的道理。有些人很较真,喜欢对诗人不讲道理的话作学术性的辨析,这样可能会南辕北辙、错失其中的真义及对你有用的东西。我清晰地记得谭克修对我宣扬他的“地方性”或“地方主义”诗歌时的那个场景,那是在2013年6月潜江龙虾文化节期间,我们是所谓的作家艺术家的代表,混迹在以当红歌手汪峰为代表的嘉宾队伍之中,我们谈论神圣而崇高的文学问题时,手上常常挥舞着鲜艳的龙虾。龙虾这种地沟里的虫子,也能冠在“文化节”这么宏大的词语前面,着实令我惊叹!这与“地方性”这个含混的词语,冠在高大上的诗歌前面,是否有类似之处?这些词语的混搭,常常让我感到:它们追求的可能并不是某种崇高与优美,而是各有所图。但在这个商业化的时代,一切以最大利润为目的,这样又有什么不可以呢?地方性的龙虾,若能借着文化节的大旗而走向世界,将波士顿的龙虾赶下美国人的餐桌而取而代之,这也是能算我们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一部分吧。而当代汉语诗歌,若以“地方性”为通道,走出一片开阔的前景,作品让世人所认同,诗人让同行刮目相看,这也未尝不可。

谭克修的“地方性”诗歌观念首先要区别的是“地域性”、“地理性”等概念,它不是在谈论湖南诗人、湖广诗人、西北诗人、边塞诗人、湖畔诗人、旅美诗人等等,它首先针对的是现代中国社会和全球化浪潮对个体生存的独特境遇和深度经验以及寻求永恒价值的冲动的湮灭。这里的“地方性”针对的是至少因前面两个因素而来的普遍的、平面化、在传媒中被推波助澜的生存空间。这空间毋宁说是一种幻象:都市生活、消费文化、一切都是商品、全世界任何地方都触手可及、全世界任何地方似乎都呈现出一样的图景……在这个幻象化的空间中,“个体的人”消失了,文学所应当追寻的永恒价值和深度思忖变得难得一见,即使有这样的人,也被同行取笑为疯子或被死神提前掳去。诗歌在这个时代,许多文本成为对时代万象的肤浅记录,许多写作在语言和形式上追逐着消费社会的时尚(片断式的、迅即生产的、给人“一针见血”的阅读感受的……)。

“地方性”的意思:作为个体的人,“我”在自己所居住的土地上,在自己的日常生活的真实经验中,不追逐题材或主题上的时尚,不追逐文学之外的东西,“我”始终关注的是个体命运的痛楚、所有人都面对的生命的难题、灵魂与永恒的问题……“我”在这样一个“地方”,而不是在你那个被称为“现代”的、常常要与“世界”接轨的“地方”。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这个“地方”显然大于“地域”的概念,它与后者有关,深深扎根于后者但超越了后者而到达了某种“灵魂深处的真实”、“……世界展开的地方”——

“……那些独自坚守着脚下土地的独立写作者。无论他坚守的是大城市还是边远地方,他笔下的那个地方,将是时间长河中唯一幸存的地方。由于他的坚守,‘边远地方并非世界终结的地方——它们正是世界展开的地方(布罗茨基评价加勒比岛国圣·卢西亚诗人德里克·沃尔科特语)。那么,他的写作,也将成为不朽的写作。反过来,要让自己的写作不朽,专注于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那块邮票般小小的地方,让地方性成为自己的身份证和通行证,似乎更容易达到目的。这种邮票大小的地方,还包括加西亚·马尔克斯笔下的马孔多,沈从文笔下的边城,贾平凹笔下的商州,莫言笔下的高密……我想,省略号里面一定有散落在地方主义诗人脚下的不为人知的某地。”(谭克修:《地方主义诗群的崛起: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其实,“地方性”写作的作家还有很多:韩少功的《马桥词典》在我看来是典型的“地方性”写作。人生活过的地方,随着现代化的进程,方言和往事消失殆尽,以语词为契机,回忆往事,复活记忆,这是“词典小说”自然的由来,“词典小说”应该是小说写作的一种常见形式,只有那些缺乏写作经验的评论家才会认为这样形式是抄袭了西方某部“词典小说”。海子一生只活了25岁,他曾经认为,他的故乡——安徽省怀宁县农村,他在这里生活了十五年,他也至少要写十五年。海子的优秀,当然与他的“地方性”写作分不开。

“地方性”作为写作的资源以及作为伟大的文学作品的源头,这是没有问题的,我很赞同谭克修自己撰写长文为“地方性诗歌”做大规模的辩护与高举。但对他的辩护我这里并不想作学理性的辨析,以我对谭克修他们这一代人的了解,我很想分享的是:“地方性诗歌”概念提出的背景和意图。

谭克修所在的城市是“地方”,不是北上广,但我知道他的比拼对象不是一线城市的诗人同行,他要较劲的是当代诗坛目前的最核心最霸权的力量——“第三代诗人”。他和武汉的张执浩、北京的臧棣以及今天写作劲头正盛的某些1960年代、1970年代出生的诗人一样,觉得当代中国诗坛更应该把目光转向“朦胧诗”、“第三代”诗人之后的写作者。我们写得多好!但教科书、出版业、评论家……你们谈论的,更多的还是那帮人。“地方性”只是谭克修的一个武器,我相信没有这个武器,他还有另外的说辞,要整出一个东西,来标明我们这一代人。已故的昌耀是谭克修经常引用的一个例子:你看这个人,长期居住西北一隅,用他那独特的气质和汉语写作,生前少有人关注,死后大家才慢慢注目,在“地方”上,有多少这样的诗人!而在写作的非中心的方式上(比如方言写作、比如在题材上专写自己生活的那一小块土地……),又有多少这样的独特的诗人!唯有这样的诗人,才是真正有质量的、有力量的、作品能超越时间的写作者。其实没有昌耀,谭克修也会列出另外的诗人,当代诗坛不乏这样的诗人,只是他们在“地方”,你不知道。

我们“知道”的是谁呢?是曾经的“朦胧诗”五位诗人:江河、杨炼、舒婷、北岛、顾城……;在他们之后,“后朦胧诗”或者“新生代诗人”或者“第三代诗人”或许也有五位:比如西川、欧阳江河、翟永明、王家新、柏桦……或者是另外的“五诗人”谁谁谁;而在“第三代”之后,有没有这样拔尖的五诗人?也许是有的,比如有人认为“臧棣、余怒、陈先发、张执浩、雷平阳”等人,当然,还有谁谁谁,也非常不错,总的来说,“第三代”之后,这样在写作上风格极为鲜明,几乎没有任何人可以代替、遮蔽的诗人,大有人在,但是,他们很多人,仍然在“地方”,没有进入起码的诗歌批评的“中心”,许多批评家,文本当中,对于在“第三代诗人”之后的状况,常常是失语的。

诗人骆英先生说起过一件事情,某年他与西川一起访问法国,在一间教堂(多么富有象征性的场景)门口,西川感叹:今天的中国诗歌,在经验、感觉和想象方式,在语言、意义的独创性上,已经可以独立于西方了,中国诗歌向西方诗歌学习的时代过去了,中国诗歌从此站起来了……这当然是当事人的说话大意了,但我们可以看到以西川为代表的“第三代诗人”的情结与抱负:曾经效法西方,今天终于松口气:我们(当代中国诗歌)已经独立于西方、长大成人了。

这是“第三代诗人”伟大的地方,他们做出了许多探索,付出了许多牺牲,没有他们,后来的诗歌状况我们难以想象。但是文学史上,弑父的情形是不可避免的,后来者喊出了“pass”的口号是正常的,这是文学史的行进方式。就像当初的诗人喊着“pass北岛”一样,今天的诗人当然有理由喊出“pass西川”。我们不会因为说pass……就会否认北岛、西川等诗人的价值与伟大。“地方性”诗歌所针对的是,是这样的一个背景,这个背景是由“第三代诗人”的背影构成,这个概念的提出,是提供了一条道路,或者说发出一个声音:今天,“我们”,一批优秀的1960年代、1970年代出生的,或者更年轻的诗人,才是当代诗坛更应该关注的“地方”。

就像谭克修创办《明天》诗刊来对应于“朦胧诗”的崛起刊物《今天》一样,他提出的“地方性”诗歌其实就是对应于“第三代诗人”在写作上的与“世界”接轨。“第三代诗人”曾经的向“大师”致敬、与“世界”接轨并没有错,这也许是当代中国诗歌必须走的一步,但今天,当代中国诗歌已经成长,像西川说的那样,已经站起来了,这个时节,我们是否更关注接下来的历史中的新生力量?

在湖南,“地方性诗歌”的另一位支持者——一直默默无闻的诗人路云(刘云芝),多年来,他的写作一直持守自己的风格:神话般的卓越的想象力、奇诡的意象与修辞、磅礴的诗形结构……他是我印象中当代中国最独特的诗人,他的诗风有楚地古老的巫觋文化的神秘,又有现代独孤个体的焦虑的当下感,他是我印象中最能代表“地方性”诗歌的一位。他的诗作在想象和感觉的奇诡上我觉得当代中国几乎无人能及,但偌大诗坛,知者寥寥。在路云的诗歌中,你能看到一种久违的想象方式,这种诗歌想象很多时候来自于直觉与无意识,来自于诗人躁动的内在感觉与直接的语言描述;除此之外,你还能惊见当代诗歌久违的吟咏性,他的诗除了在感觉上是现代诗之外,还是可以在声音上能掀动情感的“歌”。对我而言,在海子之后,在想象力和语言的自由与诡异、诗形的庞杂的方面,我很少看到如此有才华的诗人。

蛰居江城安徽安庆的诗人余怒,大诗人于坚曾经这样写他:“余怒毫无疑问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出现的最优秀的诗人之一,但在这个国家谁知道他?我指的不是一般读者,而是那些以当代诗歌研究混饭混教授职称的人们。余怒不是最近才冒出诗歌的水面的,他的写作可以追溯到上世纪的八十年代。但他依然冒不出中国当代诗歌的水面。他反对水泡,‘我一生都在反对一个水泡//独裁者,阉人,音乐家/良医,情侣/鲜花贩子//我一生都在反对/水泡冒出水面(《苦海》)。而这是一个水泡成群乱冒的时代,虽然他的诗远比那些名单上的知识分子杰出得多,从他的诗歌中一个读者可以指望获得人生的智慧和喜悦,而不是知识。诗人余怒不是水泡,所以诗歌教授们看不见他。”(于坚:《余怒:反对水泡》)

还有很多路云、余怒这样的孤独的写作者,这些“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出现的最优秀的诗人”,知道的人又有多少呢?在这个背景下,“地方性诗歌”的意图其实是:概念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声音的吸引——来看我们,我们才是应该更被关注的“地方”。

责任编辑  何子英

猜你喜欢
西川写作者诗人
给初学写作者的意见
看看热闹的世界,做个鲜活的写作者
登剑门关
晒娃还要看诗人
我理解的好诗人
西川诗歌节选
诗人猫
写作
体验
文学的可能性(散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