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应用戏剧中的表演能力

2015-01-06 08:14翟一帆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工作坊戏剧艺术

翟一帆

(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一、艺术戏剧表演与应用戏剧表演的能力要求

应用戏剧是指将戏剧与剧场技巧应用于社会中,把戏剧元素整合到其他学科与行业中,以戏剧为手段、达到特定目标的、非传统剧场型的戏剧形式。应用戏剧按参与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形形色色的形式,如创造性戏剧、戏剧治疗、社区戏剧、商业培训戏剧等。民众作为受教育者,在应用戏剧中有更多的能动性,可以更加主动地去感受认知教育。[1]

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自2011年9月开设了第一届戏剧教育(应用戏剧)专业以来,到目前已有四个年级,105名同学修读此专业。该专业的设置是希望培养能够服务于广泛民众和社会各行业的复合型人才。要把戏剧应用于社会,应用于民众,前提必须是要了解戏剧,掌握并熟悉戏剧的技巧和元素,只有熟知戏剧的创作过程和技巧元素才可能娴熟地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才可能通过戏剧帮助到参与者。

应用戏剧的学习和实践离不开艺术戏剧的基础支撑,该专业在大一的基础课教学中就开设了为期一年的表演课程。表演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戏剧创作过程,让学生通过表演创作素质的训练提升相关能力,达到应用戏剧的目的,以实现其应用功能。但因为专业目的性不同,服务对象不同,专业功能不同,应用戏剧表演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就需要和传统艺术戏剧的表演课程有所区别。

表演专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塑造人物形象的能力,应用戏剧的表演目的是通过表演呈现某一个事件或者主题,继而引发思考和对话;艺术戏剧表演的服务对象是有审美需求的观众,注重的是精神的愉悦,情感的共鸣;而应用戏剧的服务对象是广泛的民众,往往会针对某些能力和特定人群;艺术戏剧强调审美性和娱乐性,而应用戏剧注重教育和思索,具有实用性和解决一定社会问题的能力。基于这些不同,两个专业所要训练的能力也就有所侧重。但无论是对于传统戏剧表演,还是对于应用戏剧表演来说,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感受力、判断力、适应力、表现力和真实感、节奏感、即兴表演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创作素质,是塑造人物形象和开展工作坊的基础。在这里,我们尝试为艺术戏剧表演和应用戏剧表演需要训练的能力和感觉做一个侧重排序,如下

表(其中,表现力包括肢体能力)。

通过以上这个排序(这只是我个人根据经验所做的排序,重点不在于具体的数字,而在于这种通过属性的量化进行比较的思考方法),我们可以发现艺术戏剧表演强调的是艺术审美和通过精细排练后的呈现,强调的是在既定的舞台空间里对剧本的演绎;而应用戏剧表演强调现场即兴能力和在不确定的环境下回应不同受众的动态需求的能力。

二、应用戏剧学生的表演基础和期望能力

对于学生能力的侧重面从云南艺术学院戏剧教育专业招生考试开始就已经体现了出来,该专业的入学考试把面试与笔试结合起来考察学生的综合实力。例如在面试中学生不仅要做即兴集体小品,还需要即兴讲故事。即兴讲故事这项内容的设置除了要考察学生的内在情绪体验和逻辑表达能力外,更多的是要测试学生的情感表达、思想意识和对生活的态度,了解学生的艺术观和人生观。笔试除了叙事散文外还有社会现象评论这项内容,社会现象评论的设置非常贴切应用戏剧的教学,为的是考察学生对于社会现象的敏感度和思辨的能力。通过入学考试的考察机制,我们可以看出,应用戏剧专业的学生需要有相对强的适应力、即兴表演能力、情感的细腻体验、逻辑思维的连贯性、文学作品的创作能力、捕捉社会问题并探索解决办法的能力,这些前期所要具备的能力基础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业和就业十分有帮助。入校后,在表演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市场需求进行全新的、适用于应用戏剧的表演课教学实践。

基于前文对应用戏剧表演能力的侧重排序,我们将最重要的能力放在横轴最左边,绘制出一条学生入校时的能力基础和社会所需能力之间的差距曲线(如下图)。以云南艺术学院2012级戏剧教育专业的生源为例,上面这条曲线描述的是就每个能力而言,期望学生可以达到的数值:0-10分,10分为最高,0分最低。而下面这条曲线是入学时学生的各项能力基础值。(这些具体的值是笔者的判断,各位读者可能会有不同的意见,具体的数值我们当然可以讨论,希望这样的思想方法可以对各位有所帮助)

?

三、应用戏剧表演教学实践分享

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就不同能力而言,实际值和期望值之间的能力差距是不同的。由于我将最重要的能力放在最左边,因此,最左边这几个能力差距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最大的几个差距在于即兴表演能力、表现力、想象力和观察力。根据这个图,入学后我的表演课程就以此为依据,在尊重总的教学目的和大纲的前提下,有所侧重的进行调整,以针对性地补强学生最缺乏的关键能力。

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戏剧教育 (应用戏剧)专业的表演课程设置为一学年,因此,该专业大一上学期教学内容是表演元素训练+观察生活小品;下学期是戏剧作品排演。

传统的表演元素训练是通过一系列游戏、练习训练学生的“七力四感”。在应用戏剧的表演课中,元素训练固然重要,但如果可以把元素训练的练习与应用戏剧工作坊的暖身游戏相结合,这就使学生能够一物多用,举一反三。课堂上的练习不单单只是训练学生的表演创作素质,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的讲述和引导,使同学们积累暖身素材并实际地参与、操作、改进一些传统练习,甚至自己创造练习。因此,在训练最基本的“七力四感”等创作素质的同时,教师要根据该专业的职业性、服务对象、自身的特殊需求来设计具体的教学内容,使单纯的表演教学与学生今后的实践、工作坊有所呼应。

以云南艺术学院2012级戏剧教育班为例,在这个班的元素训练课堂上,我尝试把“七力四感”的训练和工作坊暖身游戏相结合,专门设计一些主题性较强的练习,目的在于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应用戏剧的应用范围和功能。例如:“抢椅子”这个练习,在传统表演课堂里,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反应力和行动力,但在应用戏剧的表演课堂上还要让学生明白,这个练习可以作为团队训练的暖身来进行,在应用戏剧里这个练习我们强调的是配合、互助。每一次教授新的练习,我都会请学生探讨在应用戏剧工作坊中怎么用这个练习,什么情况或者主题下使用此练习。为了训练学生的感受力、思维能力和素材积累,课堂上我还使用了其他的艺术形式,比如说“诗歌”“美术”“音乐”。多样化的教学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素质的提升,也让他们的技巧在全面发展。

进行了一个月的训练后,我让学生自己准备元素练习,成为课堂小老师,来带领其他同学做练习,每次课两个人完成四个小练习,练习可以从书本里、网络中获得,也可以自己开发创造,每次练习结束后仍然会有讨论和总结的过程。一学期结束后,学生的笔记本上已经记录下很多破冰、暖身练习和主题训练。

在应用戏剧的表演课堂上,教师会对很多练习进行引导和启发,这些练习通过师生的变奏、深化和创造,在培养学生戏剧表演创作素质的同时,让学生明白应用戏剧的目的和功能。这样的教学和笔记,可为学生今后进行工作坊实践提供庞大的素材库,也使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在课堂上模拟实际工作。

因此,应用戏剧的表演教学不是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个学生进入应用戏剧的通道。应用戏剧的表演教学更像一个反向工程:通过学生最终可以使用的一些练习和工具倒过来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这样的教学安排体现出了应用戏剧功能优先的特点,并且给学生设定了一个规范的实用框架。

在接下来的观察生活阶段,除了要求学生细致地观察生活、观察人物外,还需要善于发现社会问题,通过人物或者典型事件把社会问题呈现于课堂上,引起观众的思考并尝试找出解决办法。在艺术表演的教学过程中,观察生活阶段要强调学生的精细表演能力,特别要注意眼神、面部表情和肢体的细节表现。这些能力对于应用戏剧也很重要,但是在应用戏剧的实操过程中,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时间进行体验和排练。因此,在这个阶段,应用戏剧表演的教学更注重学生的肢体训练和即兴表演的能力。课堂上一些练习和作业都是用即兴表演的形式进行,并且非常强调肢体的表现力。

这个班在一年级上学期期末汇报时14个作品中就有6个无语言肢体小品。而所有的作品都出自学生的真实观察或亲身体验,这其中不乏有涉及社会问题的作品,比如表现缉毒警察的作品,表现火车上因为身份地位差异而产生误会的作品,表现现代家庭关系中父子代沟问题的作品等;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作品,比如“卖切糕”等;真实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故事,比如“考试作弊”“军训”等。

可见,应用戏剧的表演教学更侧重互动性、社会属性和思想性。在主题选择上,我特意要求学生找寻一些有代表性的社会问题,而在随后的讨论过程中,大家可以一起为这些问题把把脉,力图找到解决办法。

在一年级下学期戏剧作品排演中,表演课堂强调即兴表演的能力、把艺术戏剧与应用戏剧功能相结合的能力,例如,在排小剧场话剧《性情男女》时,我们把结局改编成开放式,加入了与观众互动的环节,让观众来进行讨论和选择多种可能。这样的改变无疑是受到论坛剧场的影响,是应用戏剧表演教学将艺术戏剧与应用戏剧结合的一个手段。演出时效果非常好,观众的参与,主持人的追问,现场的讨论,已经达到了把戏剧作为一种元素,使受众进行头脑风暴,探讨主题,尝试找出解决方法的效果。要达到这样的演出效果,演员的即兴表演能力就必须要过硬,观众说完,演员马上要在台上呈现,没有排练、商量的时间,一切都要靠即兴的判断、注意、适应和感受,最终演员要通过艺术加工把观众的叙述和想法完整地表现在舞台上。

四、能力需求的差异对教师的要求

应用戏剧的表演教学体系可以用下图来归纳:

应用戏剧的表演教学是三个方面的综合体:技巧性、思想性和目的性。这三方面之间互相加强,互相联系,同时也互相制约。过于强调某一方面会改变整体体系的均衡并削弱了整体的力量。戏剧传统的审美感由技巧性和思想性之间的平衡来体现;而目的性和思想性确定了整个过程,即应用戏剧工作坊的整体设计思路;目的性和技巧性对于具体的方式方法提出了要求,即应用戏剧的练习、工具和手段。表演老师需要参照这样的一个体系,针对应用戏剧学生的实际需求,对其表演能力进行培养。

在课堂上,我们采用一种集体创作、探讨式的方法来进行教学,这和应用戏剧强调平等对话是一致的。教师更多的是启发和引导,而不是强制性的让学生模仿自己,要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就一定要从教师的心态开始变化,教师在应用戏剧的课堂中不再是永远没有错误的、高高在上的人物,而是要回到地面,和学生一起创造作品,探讨问题的根源,找出无论艺术层面还是应用层面的方法。

这样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加强了,在这个班一年级下学期表演结业汇报中,有13个戏剧片段,两个大戏。而其中的两个大戏《无人生还》《八个女人》均出自学生之手,在整个排演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路引导、简单示范,而怎样解决问题,完全交由学生自由创作,当需要教师的帮助时,我们也是用头脑风暴的形式集体探讨来寻求答案。

同时,应用戏剧表演教学体系的技巧性、思想性和目的性三个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要从这三个方面都可以对学生给予指导,除了具备“技巧”方面的硬能力,教师还需要具备“思想”和“目的”方面的软能力。教师需要对社会问题有一定的解读能力,并对于应用戏剧如何解决社会问题有“方向”上的清晰认识。同时,教师还需要良好的沟通能力可以将自己的理解和方向传递给学生,目的不是让学生完全接受,而是通过讨论激起良性冲突,最终汇集各方面的意见,找到最优的解决办法。

这种主动制造并引导冲突的能力是应用戏剧的表演教师急需培养的一种能力。传统教学方法的出发点是在课堂上竭力避免冲突,但是在应用戏剧的表演教学中,教师需要拥抱冲突,并把冲突作为产生创意和创新的教学手段。

五、能力培养的融合性和持续性

虽然这个专业只有一年表演课,但应用戏剧的表演会一直持续的在学生四年的其他教学活动中,甚至在今后的工作中作为应用戏剧的一项基本元素发挥其重要的功效。我们前面提到应用戏剧的表演教学更像一个反向工程,这其实也说明了表演教学和其他的教学内容是不可分的。因此,能力培养的融合性和连续性是应用戏剧表演教学必须要关注的重点,如下图:

在本科的整个学习阶段(4年)中,学生的技巧能力将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能力也会随着知识和阅历的积累而不断提高,同时学生对于应用戏剧所要解决的问题(即其目的性)也会有越发清晰的认识。对于单一能力的培养固然是本科教学的一个目的,但更重要的是,四年的教学过程应该帮助学生将这三个方面有机地融合起来,而表演课程仅仅是长期融合过程中的第一步而已,还需要很多的后续教学工作,比如说通过多元的社会实践来帮助学生完成这个融合过程。因此,对于表演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于表演课堂,教师对于学生的培养需要更关注融合性和持续性。从大二开始,我带领应用戏剧的学生参与了多种社会实践,帮助企业、监狱、特殊人群、其他高校学生等等社会对象开展了多样化的应用戏剧工作坊。在这些工作坊中,学生的包括表演能力在内的各项能力都获得显著提高,随着越来越多的实践经验,学生也更加意识到表演的思想性、目的性和技巧性三者平衡的重要性,并开始主动进行自我调节。

应用戏剧的表演能力和艺术戏剧的表演能力最大的共通点就是技巧,但对应用戏剧的表演教师而言,最大的挑战不在于表演技巧,而在于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我在表演教学的过程中从学生身上学到了非常多的东西,比如他们独特的社会视角和展演方式,以及他们捕获、吸收和消化众多信息的能力。应用戏剧的核心理念是互相影响、互相学习、平等对话。教师和学生的应用戏剧表演能力在双方共同的努力下都会得到提升,应用戏剧表演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和相互促进的过程。

[1]翟一帆.高校应用戏剧人才培养的探讨[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3(2).

[2]杨晓冬.中国式创新——流程、结构与文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3] [美]Patricia Ryan Madson.即兴的智慧[M].七印部落译.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

[4] 张晓华.创作性戏剧教学原理与实作[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

[5] [巴西]Augusto Boal.被压迫者剧场[M].赖淑雅译.台北: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9.

猜你喜欢
工作坊戏剧艺术
工作坊模式下汽车保险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有趣的戏剧课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论双导师讨论式工作坊教学法在知识产权法教学中的应用
纸的艺术
戏剧类
第二届“新革命史工作坊”会议综述
因艺术而生
“第七届望道修辞学论坛暨‘修辞与语篇’学术前沿工作坊”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