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纯红
课程与资源
新课改下普通高中开设外语选修课的实践与思考
孙纯红
本文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介绍新课改条件下开设高中外语选修课的探索实践,同时探讨如何正确认识高中外语选修课的作用、选修课与必修课的关系、选修课精品化建设和授课团队建设等相关问题。
高中外语选修课;实践;思考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设计了必修和选修两个系列的课程,必修课体现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的整体性和基础性,选修课则适应高中学生的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成长需要。学生通过选修课程进一步提高英语综合能力,拓宽视野,满足个人特长发展和学习的兴趣(陈琳等2004)。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强调选修课的设计与实施必须从学校实际出发,要综合考虑社会发展要求,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学校条件,逐步开设和完善,并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英语课程标准》2003)。
《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于2012年秋季在全省普通高中全面实施。《方案》的核心是选修课程建设。《方案》指出:“加强选修课程建设是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重点。开设选修课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朝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而提供更具选择性的课程,以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选择和发展机会。”
高中外语开设选修课不仅是《课标》所鼓励和提倡的,而且是《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所强调和必须的。杭州绿城育华学校高中外语教研组在省教育厅和学校积极推进课程改革背景下在高中外语选修课开发、实施和建设等方面作了积极探索。
根据笔者所在学校对课程设置顶层设计,课程内容包括六大领域(学科),每一个领域(学科)都体现基础→发展→专业的这三个渐进层次。每一个领域的基础课程,既有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也有学校开设的选修课程;每一个领域的发展课程和专业课程,则是学校开设的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学业规划来选择具体的课程。学生通过六大领域内容的学习,获得三大能力:“国际理解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生涯规划能力”。(如图1)
图1:杭州绿城育华学校课程设置顶层设计
“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现代公民”是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中外兼容、多元发展”既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又是育华学子的人才特质。提高育华学子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水平,培养学生“面向世界”的国际理解能力成为外语学科的重要任务。
杭州绿城育华学校与世界上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二十多所中学建立友好关系,结成姊妹学校,保持经常性沟通和往来。学校每年11月份举办“国际文化节”,有来自德国、美国、法国、瑞典、印度、韩国、新西兰、新加坡、日本及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兄弟学校的师生代表团参加,在国际文化节期间,举办校长论坛、学生领袖论坛、模拟联合国、联欢晚会等多项大型活动,全体外语教师和大量学生参与整个国际文化节的组织和接待工作。每年5月份,学校组织在校学生大规模出访,前往国外姊妹学校参加游学活动。每年出访人数均达到百人以上。这些活动大大提升了外语教师的国际化素养,为开设“跨文化素养选修课程群”创造了师资条件。
(一)选修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学会共处、学会合作,理解世界的多元性,具有国际责任感和全球意识,内容上包含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与弘扬;西方文化的尊重与理解;国际规范的学习与运用;国际关系的理解与把握;国际交际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等多个方面。
(二)选修课程群
高中外语组根据学校课程设置顶层设计,根据外语学科的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任务,构建以培养学生的国际理解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核心的跨文化素养选修课群。(如图2)
图2
(三)选修课程的实施
“选修课的开设不是在课程表中反映一下就行了。要将这些课程落实到位,需要设计一个课程大纲,选定教学内容(可以是教师自己选定)、制订评价标准,更重要的是学校要有统筹的时间安排,并有固定的时间和场地保证课时的落实(葛炳芳2008)。”
每门课程在开设前都必须经过学校选修课程审查委员会的审查,课程开发教师必须提供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报告、课程标准、教材或自编讲义、考核评价方式,同时接受审查委员会的答辩考核。
高中外语组构建的跨文化素养选修课群,目前包含英语类选修课10门,小语种5门,全部通过审核,纳入学校选修课课程目录体系,由全校学生自主选择,最后根据学生人数决定班级数量。学校规定选修课只要选课人数达到15人就允许开设,每周1节课,共18学时。
学校支持选修课程建设,鼓励教师开发选修课教材和讲义,《原声影视配音和赏析》课程团队编写出版了《快乐影视英语》校本教材,其他课程都编写了校本讲义。学校还为《原声影视配音和赏析》课程专门投资建了配音教室,配置电脑和相应的音像设备,保证选修课的教学条件。
(四)选修课的评价
学校有完善的选修课评价体系,每年评选校级“精品选修课”,并给予奖励。杭州市和浙江省教育主管部门也有相应的选修课建设评价体系。《原声影视配音和赏析》课程有自己独特的课程模式、评价方式和配套实践,历年来均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12年被评为杭州市选修课精品课程,2013年被推选为第二批浙江省网络课程。学生不仅在校级“原声影视配音大赛”中大显身手,而且在省市级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模拟联合国之领袖学堂》是难度很大的选修课,一般只有外国语学校和省级重点学校开设。绿城育华学校不仅开设课改课程,而且组建了基于课程的校模联队;不仅在省内模联竞赛中取得了好成绩,而且参加了新加坡国际模联大赛。该课程入选2013年浙江省普通高中优秀选修课程纲要。
浙江省教育厅英语教研员葛炳芳在看完杭州绿城育华学校高中外语教研组自制的21分钟选修课汇报录像后作了如下评价:“深入实践,丰富多彩,激情四射,彰显特色!真好!”
杭州市英语教研员周瑜的评价是:“杭州绿城育华学校选修课程领先于其他学校,归功于可贵的团队合作,每个老师都贡献自己的力量。开展选修课,不要视之为任务,应该视其为一次教学的享受,一次提高的机会和一场难忘的盛宴。”
根据《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精神,2012学年第二学期我校在高一年级全面试行必修课和选修课走班制。通过全部课程的走班模式,进一步弱化了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之间的差异。高中外语教研组结合学校的国际化办学特色,重点开发开设了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核心的外语选修课程群,收到了明显的成效。在杭州市英语课程统测中,我校参与走班制的学生成绩总体良好,未见下降,同时学生的综合能力不断提升。
但是,这次深化课改已经步入深水区,很多做法是革命性和颠覆性的,因而,很多教师、学生、家长都心存疑虑。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和思考探讨了以下核心问题:
(一)正确认识选修课的作用
当前,不少师生和家长对选修课的理解仍然存在较大的偏差,认为选修课不是“正规课”,不需要认真对待,也不需要严格管理,甚至认为选修课是“放松课”“放羊课”,这是对选修课的误读和误解。
这次深化课改把切入点放在开设选修课上,真正的目的是要改变以往“一个标准、一刀切”的培养模式,增加普通高中教育的选择性,建立在共同基础上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育人模式,是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教育,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方案》指出:“选课走班是当今发达国家普通高中普遍实行的教学组织方式,也是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实现学生全面且有个性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这次深化课改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很大程度就看其能否真正落实。”为了确保学生选课的科学性,《方案》要求学校要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成立学生选课指导中心,加强对学生的人生规划教育,指导学生根据生涯规划选择课程。
由此可见,这次课改所提出的选修课不同于以往一般意义上的选修课,普通教师、学生和家长都有必要加强学习,转变思想观念,适应新形势、新时期的教育发展规律,为培养新世纪的人才共同努力。
(二)正确处理选修课与必修课的关系
目前,很多教师对于如何处理选修课和必修课的关系感到困惑,深怕必修课减少会影响学生的课业成绩。其实,如果真正理解了选修课的性质和定位,两者的关系就不难处理了。
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是一个层次递进、紧密相连的有机整体,共同构成了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体系。必修课程面向全体学生,保证学生的基本、基础性学习需要;选修课程着眼于满足不同学生的选择性学习需求,二者相互衔接,既可以为全体学生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又为学生按兴趣、按潜质发展提供了空间,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不仅不会影响普通高中的基本教学质量,反而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
(三)重视选修课的精品化建设
由于对选修课的开发和开设,大多数教师缺乏经验,也缺乏科学理论和资深教师的指导,因而所开设的选修课往往缺乏科学性、系统性;选修课“课程标准”缺少权威论证,教学内容选取不够全面,难度控制不当;课后练习形式单一,缺乏新颖性等问题较普遍。还有的选修课由教师凭一时的兴趣和热情开设出来,中途遇到困难就会轻易放弃。
因此,为了提高选修课的质量,课程的精品化建设目标和要求应该落实到每一门选修课。否则,课程质量将直接影响外语学科的整体教育质量。
(四)重视选修课团队建设
教师是培养人才的人才(夏纪梅等2007)。由于开设选修课的主力军仍然是在校外语教师,他们承担了大量的必修课教学任务,同时要不断开发和开设选修课,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为了确保选修课的质量,教师的专业培训则十分必要。
为适应开发开设选修课程要求,《方案》指出: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将组织多种形式的全员培训,切实提高普通高中教师课程开发开设能力,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为有效激励与调动教师开发课程的积极性,省教育厅已将教师课程开发与执教能力列入评优及职称评定条件。
选修课的开发者固然重要,选修课的授课者也同样重要,因此,选修课程团队建设不可忽视。我们认为,一方面学校要积极派遣教师参加教育厅、教育局组织的研修培训;另一方面,学校应该积极开拓渠道,派遣教师到高校参加研修培训,同时,加强校内选修课教研活动,提高选修课授课教师的执教能力。
教学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普通高中外语课程在学生学业发展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一方面要关注继续升学的学生利益,提高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高中外语课程还要顾及没有升学意愿而有求职意愿的学生的利益,这是教育公平性的要求。为了使学生朝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新课改推动选修课程的开设,为学生提供更具伸缩性和选择性的课程,以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选择和发展机会,为学生的升学或就业创造条件(郭满库2013)。因此,深化高中外语教学改革,重点发展选修课以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是不二的选择。全社会都应该转变观念,积极投入到这项教育改革之中。
引用文献
陈林,王蔷,程晓堂.2004.普通高中外语课程标准(试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葛炳芳.2008.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外语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课程·教材·教法,(11).
郭满库.2013.普通高中外语选修课程开发的问题与对策[J].教师博览,(4).
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外语课程标准(试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夏纪梅,冯凡凡.2007.现代外语教学理念与行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信息:310000,浙江省杭州绿城育华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