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涛,周航,张敏思,佟伯承
摘要:从技术性人才培养视角,探讨应用型财经院校考试内容与方式的改革,指出其培养技术性人才的必要性,分析考试内容与方式改革的总体思路,最后以财务管理专业为例并结合多年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经验,总结出考试改革的经验和不足,以此为应用型财经院校的考试改革提供一种思路。
关键词:应用型财经院校;考试内容;考试方式;考试改革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高等教育分为三种类型:学术性(5A1)、应用型(5A2)和技能型(5B),这是按照人才培养规格进行的分类,而在我国,却被人为的理解为按照分数指标进行的分级,似乎一旦被冠以应用型或技能型院校,在整个大学场域中就成为二、三层级院校,这是错误的观点。财经院校应抓住现阶段高质量生源的优势,加强对学生应用型技术性的培养,使学生在理论坚实的基础上,掌握更高端的财经技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定位于应用型的财经院校,应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内在主动探究学习的兴趣、精神和能力,知识不是发现和接受的,而是学生主动探究、创造的结果。[1](P.39-43)转变财经院校教师的“讲授范式”,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范式”,引导学生由“低阶学习”的知识、领会向“高阶学习”的应用、分析、综合、评价过渡。[2](P.47-56)教学方式的转变,必然促使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变革,原有的谁授课、谁命题、谁批卷、谁评价的教师主导制必须打破。改革考试内容和方式,不断探索先进的考试理念,加大实践环节教学,促进产学结合,为经济发展培养大批的理论坚实、技术先进的应用型技术性人才。
一、应用型财经院校考试内容与方式改革的总体思路
(一)改革考试内容
应用型财经院校应重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考试内容必须体现出对学生技术水平的测试。要按照应用型技术性人才培养的规格和目标,重新编写人才培养方案,探讨每门课程开设的总学时及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的比例(任课教师需要阐明原因,并拟定理论与实践的讲授内容)。任课教师不能以教材为经典,按照人才培养方案,重新编写教学大纲,并将每门课程中的每个章节的知识点、重点、难点及其所讲授的理论和实践内容列示清楚。考试内容严格依据教学大纲,试题要能测试出学生掌握理论和操作技能的水平,题型要灵活多变,个别题型可以不设标准答案,教学评价标准应全方位体现出学生平时课堂表现、实践操作及期末卷面作答情况,每一部分考核都要按照一定的权重计入总成绩。
(二)改革考试方式
1.公共基础课程。可以大范围的尝试考试方式改革,采取开卷、半开卷、口语面试、抽取题签、上机编程、思想汇报、小论文、大论文等形式完成,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同时,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引导学生由应试型学习向创造型学习过渡,为高年级的专业技术性人才培养做好铺垫。[3](P.60-62)
2.专业基础课程。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增加实践技能训练环节,增加本环节成绩在平时成绩、期中测试及期末考试中的比重。学生要按照规定提交实训成果(成果可以为:实习报告、调查报告、企业实践视频录像、照片等形式),实训成果按照完成质量给予相应分数,计入平时成绩和期中成绩。期末考试题型设计也应体现对学生实践技能的考核,测试题型有:计算与决策、案例分析、论述等。
3.专业核心及专业选修课程。降低讲授难度,减少公式推到过程,删减过时、过深、过于复杂的章节内容,增加小案例辅助理论教学。将教师讲授的内容提前布置给学生,以分组的形式,开展课堂讨论,要求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制作PPT、情景模拟、公开表演或汇报。期末考试可以采取开卷或半开卷形式,题型设计为:判断改错、计算分析、案例分析、实践能力考核等,学生可将考前撰写的分析报告(企业整体分析、市场分析、管理层分析、财务分析、融投资分析等)资料带入考场,实践能力考核题按照考题要求逐步作答,不设标准答案,实践题型分数占卷面总成绩的30%-40%。
二、应用型财经院校改革考试内容与方式的探索
(一)改革考试内容及方式取得的经验
1.增加教学过程中的随堂测验
随堂测验可以直接检验出本堂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测试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题型可以灵活多样,选择题、判断题、计算题、分析题均可,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测试题以PPT的形式播放,学生可以相互讨论,任课教师监控整个教室,尽量减少抄袭现象。随堂测验增加了学生上课听讲的积极性,最大程度杜绝了学生上课的惰性,随堂测验成绩计入平时成绩中,学生通常会非常重视此环节的测试,无形中提高了听课效果。[4](P.75-78)
2.以实训成果直接作为期末成绩
应用型财经院校强调应用型技术性,有些课程如果能以实训成果形式作为期末成绩,就更能突出对学生技能的培养,以财务管理专业“基础会计”课程为例,本课程是专业入门课程,要求学生会书写会计记账中的阿拉伯数字、明确会计六要素、账户、会计科目、用复式记账法做简单的账务处理、填制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等。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规定阿拉伯数字书写规范和作业量并定期检查;会计科目测试可以采取课堂测验或课后口试问答形式;期末时,直接给出要操作的30-50笔会计业务题目,下发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采取课堂集中操作和课后分散填写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会计核算工作,全部课程结束后,集中上交填写完整并装订好的会计资料。任课教师根据平时实训资料及期末上交资料给出相应的分数,并按照相应的权重计入期末总成绩。取消期末一张试卷的考试方式,重点加强学生对基础会计相关知识及业务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和业务操作能力,为今后会计类课程的学习夯实技能基础。
3.增加口语、开卷、半开卷考试科目
应用型财经院校开设的财经类专业英语,就可以采取“平时小测验+期末口语测试”的考试形式。专业英语学习重在平时专业词汇的积累,高频率的随堂小测验将生涩、枯燥的专业英语词汇在学生的头脑中反复映像,加强对词汇的记忆,期末以口语的形式测试,增强了学生对专业英语口语的应用能力。
专业核心及专业选修课增加开卷、半开卷考试形式。以财务管理专业为例,专业核心课-中级财务管理可以采用半开卷形式,本课程内容较多、公式多且复杂,部分章节抽象难于理解。在实际财务工作中,只有财务主管或财务经理级别的才能涉及到中级财务管理的知识,所以,采取半开卷考试形式,以职业能力判断改错题、财务计算决策题、观点阐述题、小型案例分析题等题型为主,学生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公式、案例分析资料带入考场,半开卷形式侧重考查学生用理论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专业选修课-高级财务管理可以采取开卷形式,本课程每章为一个专题,内容抽象而宽泛,可以将班级同学分组,每组5名学生,每章讲授结束,选取3个小组,任课教师需根据最新的财经新闻布置每组要完成的作业并提出相关要求,下周上课时各组进行案例汇报。每组重点完成三个环节工作:打印好的文字稿件、制作精美的PPT、确定案例汇报人员的顺序,文字稿件和PPT要标明每一部分完成人的姓名,案例汇报需要全员参与讲解。每组汇报结束后,其他各组及任课教师要提出问题并由汇报组作答,3个小组汇报结束后,由全体同学给各组打分,并评定出优、良、中三个档次,最后由任课教师根据此成绩和每组同学完成工作的三个环节的质量,按照事先规定好的权重计入期末总成绩中。期末考试根据每次布置的财经案例资料出题,采用开卷考试形式,不设标准答案,重点考查学生理解能力。
(二)考试改革存在的问题
1.学生投机取巧,容易产生惰性心理
改革考试内容和方式,加强平时教学过程中的技能培训,减少期末闭卷考试,容易使学生相互抄袭上交的实训资料,甚至出现同学代为作答的情况,学生投机取巧,背离加强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的初衷。案例汇报经常出现小组一两个成员完成全部任务,但还必须“分割劳动成果”给其他同学的情况,滋长个别学生惰性心理。虚拟企业财务情景再现,各小组内容编排精彩的同时,但却忽略了专业知识的运用。
2.教师工作量大增,期末分数难以量化
进行考试内容和方式的改革,任课教师的备课和教学工作量会陡然增加。课前精心编排实训资料、收集案例辅助理论教学,课堂耐心布置实训任务、监控实践活动,课后细心批改实训资料、合理评定各种实践活动,期末还要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上交的各种实习实训成果的权重系数,分别计算每一位学生的综合成绩。任课教师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到理论和实践教学工作中,牺牲个人大量的休息时间去完成一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大部分工作都需要在课堂之外完成,教师需要奉献精神。
由于各个环节的考核,都是以定性方式的给予评价的,所以还存在学生成绩难以量化的情况,解决分数量化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考试评价体系,改革随堂测验和期中考试形式,并增加两个环节分数在总成绩中的所占比重。
参考文献:
[1]周光礼,朱家德.重建教学:我国“研究性学习”三十年述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2).
[2]周光礼,黄容霞.教学改革如何制度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特区在中国的 兴起[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5).
[3]李宇,易松芝.财经类院校课程考试改革探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1,(3).
[4]苏德荣,尹淑霞.借鉴美国经验改革我国大学专业课程的考试方式[J].中国林业教育,2014.(1).
[责任编辑:胡 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