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非谈〈红楼梦〉》序

2015-01-03 09:27■克
剑南文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拙作瑰宝红学

■克 非

《克非谈〈红楼梦〉》序

■克 非

编者按:著名作家克非继《红楼雾瘴》《红学末路》《红坛伪学》之后,新近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版出了《克非谈〈红楼梦〉》。这部著作是人民文学出版社作为“名作家谈《红楼梦》系列”推出的,丛书收入了王蒙、刘心武、李国文、克非等名作家谈《红楼梦》。《克非谈〈红楼梦〉》一书既秉持了克翁红学研究学养深厚、观点新颖、文辞鲜活的一贯特色,又呈现了许多新的研究成果。本刊特选载其中的部分篇什,一方面恭贺新著的出版发行,另一面,也想以此激励我们身边的文学后生晚辈:克翁在八十五岁的高龄,尚能如此刻苦勤勉,新作迭出,我辈还有什么理由不埋头苦干,奋起直追呢!

克非近照

《红楼梦》,是民之瑰宝,国之瑰宝,世之瑰宝。但在解读、诠释、阐述上,却也是最富有争议的对象。围绕争议,形成多个学派,发表、出版的文章、专著,汗牛充栋,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所言所说所论,五花八门,互相南辕北辙,根本说不到一堆。以当代红坛的情形看,分歧,不仅越来越多头化、泛化、固化,而且各方大有决不善罢甘休之势。有权威人士宣布“要争论一千年”!

读书,研究,做学问,有不同意见,引起争议,很自然。争议,不是坏事,而是好事。它是促进学术发展的根本动力。但过于泛化、多头化、全面冲突,也不是办法,只能徒然消耗精力和体力。最好能够改弦更张,浓缩局面,将全部功夫集中到主要而关键的问题上,详为探讨。在深化和提高的层面上,必能逐渐达成共识,至少可以减少许多无谓的分歧与争吵。在我个人看来,当今红学,其实只有三个问题,或三个方面:

第一,《红楼梦》文本描写的大时空,在哪朝哪代?故事所发生的地域,在南在北什么具体的地方?

第二,《红楼梦》的作者究系何人,是不是曹雪芹?当初的现实社会中,是否曾有过曹雪芹其人的存在,他是不是一个假托的名字?

第三,我们现在读到的《红楼梦》文本,前后矛盾之处不少,还有许多大洞小眼,未曾协调、填补。是因为作者英年早逝,未来得及作起码的修改,更未杀青,还是在流布的过程中,被人(比如高鹗)篡改?

我相信,只要研究清楚上述三个方面,红坛上百多年所积累起来的、至今仍然纷争不已的、几乎多如牛毛的问题,不敢说全部迎刃而解,起码其中多半是是非非,会明朗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认真说,用不着平均花费力气,对三个方面三个问题都加探讨,只须研究其中一个问题——“曹雪芹”,便足够了。实际上,红学所有不清,所有纷争,说到底,都与“曹雪芹”有着不可分割关系。他是所有纷争的总源头。因此,面前这本拙作,对他花了特别多的篇幅。

拙作内,还用相当多的笔墨来谈《红楼梦》的艺术。我有个很固执的看法:读红楼,研究红楼,尽管方法很多,角度很多,无论从何角度、运用何种方法,去阅读去研究,都会得到一定的好处。但其中,不能缺少艺术的层面,因为它的所有一切的构筑、塑造、描绘,都是通过艺术的凝聚、赋予而营造出来的,没有作者高超的艺术营造,便不会有《红楼梦》这部伟大的小说。对于《红楼梦》来说,我斗胆说,艺术是第一位的,这是它最大的价值所在。读红楼,研究红楼,而不管它的艺术,等于没有读,没有研究。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书内所引用的原文,均来自程伟元本的《红楼梦》,即俗称的“程甲本”。

猜你喜欢
拙作瑰宝红学
千年灵渠 世遗瑰宝
宋九江
2—3合刊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吴宓档案中的“红学”资料
赵建忠《红学流派批评史论》序
赴汉参加海峡两岸诗词论坛呈罗辉吟长叠前韵
20世纪上半叶加拿大《大汉公报》“红学”资料钩沉
新中国红学第一人——追忆李希凡老师
木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