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扮演法在中职外科急腹症教学中的应用

2015-01-02 03:00罗媚郑琼娜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5期
关键词:角色扮演外科实验组

罗媚,郑琼娜

(汕头市卫生学校,广东汕头515073)

角色扮演法在中职外科急腹症教学中的应用

罗媚,郑琼娜

(汕头市卫生学校,广东汕头515073)

目的探讨角色扮演法在中职外科急腹症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级、2013级农村医学专业学生分别作为对照组(n=59)和实验组(n=60),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采用角色扮演法对外科急腹症相关内容进行教学。对两组理论考试成绩进行比较,并且自制问卷调查实验组学生对角色扮演法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实验组理论考试成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调查问卷显示大部分实验组学生认可角色扮演法。结论角色扮演法能提高学生对急腹症相关内容的学习效果,有助于提升职业素质和技能,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

角色扮演法;中职;急腹症

外科急腹症是外科学教学的重点内容,是一类以急性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涉及病种繁多(如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急性肠梗阻、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泌尿系结石等),并且还需与内科、妇产科相关疾病鉴别。中职生普遍文化基础差,不善思考,逻辑思维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欠缺,加上对外科急腹症缺乏感性认识,面对纷繁复杂的疾病常感到无从下手。因此,急腹症理论授课一直是中职外科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通过体验角色,从表演中受到启发,从而完成学习任务[1]。不少职业教育实践表明,角色扮演法能促进学生职业素质和技能的提高[1~4],但具体在急腹症教学中的应用尚未见相关报道。笔者在中职外科急腹症课堂教学中适当应用角色扮演法,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期望学生在对医、患角色的体验中受到启发,学会分析对比,理清思路,突破知识难关,从而更好地掌握急腹症理论知识,提升职业素质和技能。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我校2012级、2013级农村医学专业学生共119名,将2012级学生59人作为对照组,2013级学生60人作为实验组。两组学生年龄、已完成的外科总论测验及心肺复苏操作成绩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在对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急性肠梗阻、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泌尿系结石6次课共12学时的教学中进行分析研究。

1.2.1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对每种疾病按照复习引入→病因及病机→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原则的步骤进行讲解,课堂小结,课后布置练习题。

1.2.2 实验组采用角色扮演法与理论讲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具体过程如下:

(1)课前准备:以00~59的数字抽签方法分配角色,将开头数字相同的学生分为一组,共6组,分别为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急性肠梗阻、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泌尿系结石6个角色扮演组,每组10人,负责一次课内容的角色表演。教师对每组任务进行安排及指导(具体见表1),学生利用课外时间策划、编排小品。

表1 各组角色分配及任务安排

(2)课堂教学:教师利用自制多媒体课件,对每种疾病按照复习引入→病因及病机→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原则的步骤进行讲解,课堂小结,课后布置练习题。在讲解临床表现前安排角色扮演剧15~20分钟。对相应内容的讲授适当简化,在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原则的讲授中围绕角色扮演情况进行分析指正,课堂小结也由学生(增加了组内外点评)和教师共同完成。

1.3 评价及统计学分析

1.3.1 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比较采用同一试卷对两组学生进行急腹症相关教学内容测试,满分100分,题型包括选择题(80分)和病例分析题(20分)。统计两组选择题得分及病例分析题得分。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各组成绩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差异用t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

1.3.2 实验组学生问卷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实验组学生以不记名形式进行教学效果调查,包括角色扮演法教学对学习兴趣、能力、课堂气氛、学习效果、职业素质等方面的作用。结果输入Excel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理论考试成绩比较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分别为(79.6±15.5)分、(73.0±15.6)分,实验组理论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t=2.32,P<0.05),差异有显著性。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病例分析题得分分别为(14.6±2.8)分、(11.5±2.3)分,实验组病例分析题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6.33,P<0.001),有显著性差异。

2.2 实验组学生问卷调查结果(见表2)

表2 实验组学生对角色扮演法教学效果的评价[n(%)]

3 讨论

3.1 传统讲授法教学与职业教育目标的矛盾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复合型、技术型、创新型人才。职业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5]。传统讲授法教学注重教师单向的知识讲解与灌输,过分强调学生的背诵和记忆,忽视学生能力的挖掘及培养,导致学生不但对理论知识理解不深入,而且无法将所学知识向实践转化,无法胜任岗位工作。例如在急腹症教学中,由于急腹症涉及疾病繁多,起病急、变化多、进展快、病情重,需要紧急处理,但对于起点低、理解能力差、自学能力欠缺的中职生来讲,单纯的理论灌输后学生只知道急腹症表现为腹痛,但对如何诊断却毫无头绪,在实际工作中学生不能对具体病例作出及时诊断,往往会错失疾病处理的最佳时机,无法及时挽救生命。所以,教师应当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教会学生对急腹症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从而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

3.2 角色扮演法在中职外科急腹症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

国外课堂教育有一句经典的名言值得我们学习借鉴:Told me and I will forget;show me and I may remember;involve me and I can understand.(告诉我,我可能忘记;展示给我,我可能记得;让我参与,我可以懂得。)[6]本研究在中职外科急腹症教学中采用的角色扮演法就是一种参与性很强的学习过程。学生通过编写剧本,模拟各种常见腹痛症状场景,扮演医生、护士、患者及其家属角色。结果显示,采用角色扮演法教学的实验组学生在相关知识的理论测试中取得了更好的成绩(P<0.05),说明角色扮演法能够促进学生对急腹症理论知识的掌握;而且从病例分析题得分情况来看,实验组得分更高(P<0.05),说明角色扮演法还能促进学生提高对急腹症具体病例的诊断、分析能力,使相关职业技能得到提升。究其原因,角色扮演法从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高。对实验组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认为角色扮演法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因为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有关键性的任务,都希望表演成功,这就有效地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思考。表演过程中,表演者、观察者、评价者都被剧情所吸引,课堂气氛自然得到改善。同时,表演过程还是一种实践过程,提高了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自觉性,加深了其内心体验,如“患者”会与“家属”一起努力将腹痛的发病情况、程度、性质、部位等表现出来,“医生”会与“护士”一起将如何询问病史、检查和处理“患者”展示出来,观察者和评价者会思考表演者的得失以及各组表演内容的区别,腹痛的特点,相关疾病的病史、检查及处理等知识点都在这个体验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学习,而这正是教学的重点。大部分学生认为通过对角色的体验,不但增强了对专业形象的认识,而且对涉及的相关理论知识能够进一步理解、掌握与运用。所以,角色扮演法提高了学生对急腹症知识的学习效果,使学生更加适应职业岗位需求。

3.3 角色扮演法的合理运用

虽然实验组的教学效果充分证明运用角色扮演法教授急腹症是可取的,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运用得当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合理安排时间。角色扮演法从准备到表演再到讨论总结花费时间较多,这与医学教育内容多、学时紧相矛盾,如果每次课都由全班60名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话,时间显然不够。所以,我们将教学班分成6组,每次学习一种疾病,只由一个相应疾病组进行表演。这样,课堂时间就容易安排,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疾病的介绍、表演的评价和最后的总结。而且,因为每次课所学疾病都有其共性,所以6组学生在6次课的角色扮演是相关的,并无脱节,每次课学生都能反复学习、思考相关内容,进而知识得以巩固。(2)合理安排角色。小组每名成员都被安排了角色,都有具体任务,使所有学生都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增强的同时,协调沟通能力也得到提升。(3)加强指导。包括课前积极的引导和课内适当的讲授。角色扮演法是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下进一步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但由于中职生自主学习能力普遍较差,所以在角色扮演法应用初期需要加强引导。如教师强调并明确每个角色的具体任务,使学生较好地进入学习过程,在角色准备中学生学会收集病史的具体方法和步骤,使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得到巩固;同时提示学生通过腹痛发生的诱因、部位、性质、程度、伴随症状等特点学习相关内容,查阅相关书籍,这样不但使学生更生动地表演好角色,完成学习任务,而且使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如何处理临床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由于医学职业面对的是生命,工作准确性要求很高,允许学生发挥的空间受到限制,因此,适当的讲授不能丢弃。通过角色评价可以纠正错误,引导学生明确思维方向,使学生了解自己表演的优缺点,并从中获益。

[1]蔡敏.“角色扮演式教学”的原理与评价[J].教育科学,2004(6):28-31,52.

[2]赵美林,刘亚红.“情景模拟法”在高职护生教学中的实证[J].职教论坛,2012(5):95-96.

[3]杨小青,贾莅彦,殷梅,等.“角色扮演法”、“角色换位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和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20):80-83.

[4]覃朗.角色扮演法:职业教育模拟教学模式探索[J].时代教育:教育教

G424.1

B

1671-1246(2015)05-0066-03

猜你喜欢
角色扮演外科实验组
角色扮演游戏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角色扮演”拯救荷兰舰队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团体辅导对中职护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剖析角色扮演在初中英语会话教学中的应用
大鼠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后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以及波形蛋白的变化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