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练习讲解策略运用之管窥

2014-12-31 22:49张飞
理科考试研究·高中 2014年12期
关键词:课堂练习教材内容探析

张飞

课堂练习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和组成要素,练习案例的本质,就是借助于问题案例,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习要求进行有效的渗透的展示.练习案例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精华,是教学目标要求的“承载体”,更是学习对象能力素养锻炼的有效平台.课堂练习环节的有效设置,为巩固教学内容,开展师生互动,展示师生特性,推进教学进程,提供了“契机”和“时机”.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结合教学要点,设置针对性、典型性、概括性的练习案例,结合教学实际以及学生学习实情,采用多样性、灵活性教学策略,在有效课堂练习讲解中巩固知识、锻炼能力、提升素养、教学相长.

一、围绕教材内容要义,开展探究性教学策略

设置课堂练习环节,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推进教学活动进程.教师设置课堂练习案例,应体现教材内容要点、概括内涵要义.在课堂练习教学中应锻炼和提升学习能力素养.在课堂练习讲解进程中,教师不能“包办”解题活动,应该引导和指导学习对象围绕教材内容要义、教学重点,结合练习案例条件及要求,进行针对性的观察、分析、探寻、解答等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理解教材要义,掌握教学内容,领悟解题宗旨.

如在“利用余弦定理证明恒等式”一节课课堂练习讲解中,掌握解题规律及方法是该节课的教学重点.因此,在讲授“在△ABC中,a,b,c分别是A,B,C的对边,求证:(1)acos2C/2+ccos2A/2=(a+b+c)/2;(2)a

cosB+bcosA=c”时,教师根据该节课教学任务和要求,结合教学重点,采用探究性教学策略,开展练习案例讲解活动,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学生通过问题条件内容以及解题要求等内容的分析活动,认为该问题是考查余弦定理与二倍角公式的综合应用.在解答问题过程中,学生认为应该借助于正余弦定理内容,利用数形结合进行解题活动.学生结合所得解题思路进行问题解答活动.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所探究到的解题思路以及解答过程,探析归纳解答问题活动,学生探究、分析、归纳后认为,解答“利用余弦定理证明恒等式”类型问题时,应该采用的规律方法为:(1)正、弦定理往往与三角公式综合应用,涉及几何图形的问题时,应该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便于解题.(2)在解答第二小题时,需要对其位置进行分类讨论,解题过程中的分类讨论一般分为四个步骤,一是确定讨论对象以及所讨论的对象的范围;二是确定分类标准,进行合理分类;三是逐类讨论,分级进行;四是归纳并得出结论.

二、针对个体学习差异,开展合作性教学策略

高中生与其他阶段学习群体一样,个体之间存在思维、解题、分析、智力等差异.这就决定了教师要树立以生为本理念,关注学生个体之间差异,通过互补合作的形式,引导学生开展合作互助学习活动,借助和学习他人的“经验”或“智慧”进行课堂练习讲解活动,促进和提升合作学习效能,缩减个体之间的学习差距.如在“数列”阶段性复习课“已知一个数列{an}为等比数例,同时Tn=na1+(n-1)a2…+2an-1+an,如果T1=1,T2=4,(1)试求出这个等比数列{an}的首项和公比是多少?(2)求等比数列{Tn}的通项公式”课堂练习题讲解中,教师针对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学习差异,借助合作学习的互补、促进等功效,按照“异组同质、同组异质”的原则,组建学习活动小组,开展合作性教学活动.学生通过合作探析问题条件认为:“该问题解答涉及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递推式等内容”,在合作找寻问题条件内涵与解题要求之间联系活动中,学生通过共同探究分析、讨论归纳出该问题解答思路为:“(1)根据题意,首先设出等比数列的公比为q,利用题中已知的式子表示出T1,T2,又根据T1=1,T2=4,进而求出答案.(2)根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推出Tn的通项公式即可”.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归纳解题策略活动,学生个体之间各自结合解题探析所得体会,表达对该类型案例解答策略的看法和观点.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该问题解答规律:“正确灵活运用等比数列基础知识及性质公式”.在此课堂练习讲解中,教师通过合作性教学策略,弥补了中下等学习群体不足,引导学生个体通过合作探究、共同探析、相互讨论等形式,形成了更为科学有效的解题方略.需要指出的是,教师采用合作性教学策略时,不能“甩手”不管,要切实做好合作过程的引导和指导,避免合作学习活动成为优等生的“天下”,导致合作探析流于形式,事倍功半.

三、紧扣学习认知误区,开展反思性教学策略

学生在学习新知内容过程中,由于对教材内容认知不全面、不深刻,导致理解新知要义、解答问题方法等方面存在误区,影响制约学习进程及效能.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认真研析教材内容要点,准确把握学生学习实际,结合以往教学经验,对学生容易出现的认知误区或解题不足,进行实时纠偏,展示错误解题过程,引导学生反思辨析,认识错解根源,形成正确解题技能及素养,提升学习效能.如在“含有参数的不等式解法”教学中,教师根据以往教学经验,发现学生在对含有参数的不等式讨论时,不能进行全面讨论.针对存在的此种情况,教师在课堂练习案例设置时,有意识的设置了“若不等式(a-2)x2+2(a-2)x-4<0对一切x∈R恒成立,则a的取值范围是多少?”案例,让学生开展探析解答活动,大部分学生认为取值范围应该是(-2, 2).此时,教师要求学生对所得的解题结果进行思考和辨析.学生此时意识到解题存在错误,纷纷进行自我反思和查找活动,意识到该问题已知条件没有说明该不等式是否是一元二次不等式,所以需要对二次项系数是否为0的情况进行讨论,从而得出a的取值范围为-2

总之,课堂练习的设置是为了更好进行教学活动.教师在课堂练习讲解活动中,要结合教材内容、学生实际、课标要求,采用形式多样、有的放矢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有效课堂讲解练习活动中,知识素养得到增强,学习技能得到提升.

猜你喜欢
课堂练习教材内容探析
“减负” 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效率提升策略研究
探析跟踪审计在工程造价审计中的应用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一道选择压轴题的多种解法的探析
运用创新理念整合与运用历史教材
探析一道新编填空题的多种解法
论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如何实现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优化
学案教学的几种有效方法
西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转换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