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肝豆状核变性的颅脑MRI表现

2014-12-28 06:48江苏省扬州市中医院放射科江苏扬州225009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4年5期
关键词:豆状顶叶丘脑

1.江苏省扬州市中医院放射科(江苏 扬州 225009)

2.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放射科(上海 200040)

王振波1 刘 彬2 刘含秋2 李德龙1 王兴东1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又称Wilson病[1],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性疾病,多在青少年起病。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1-6]的病例大多集中于这一年龄段,但多数HLD患者往往到成年才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而就诊,因此对HLD成年期的颅脑MR表现的认识同样重要。本组通过对临床确诊的21例成年人HLD患者颅脑MRI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HLD在成年期的脑部MRI表现特点,以提高对成年人HLD的认识。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华山医院2007年5月至2012 年4月经临床确诊的21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颅脑影像学资料,其中男12例、女9例;年龄19~34岁,平均25±4.21岁;起病时间2月至12年,平均3.38±3.54年。临床及实验室检查:(1)主要表现为构音困难、肢体震颤、不自主抖动、肌张力增高、智力下降、精神症状等锥体外系症状和体征。体检:构音障碍18例,肢体不自主抖动14例,肌张力增高、肌强直14例,肢体震颤9例,行走不稳6例,吞咽困难6例,智力下降5例,动作缓慢3例,共济失调1例,精神症状1例。(2)合并肝硬化6例。(3)角膜缘K-F环:累及双侧19例,单侧1例,1例未见K-F环。(4)21例患者血清铜蓝蛋白均有减少(平均0.03±0.01g/L)。

1.2 方法 所有21例均作MRI检查,使用3.0T GE或SIEMENS MR扫描仪,头部线圈,MRI扫描序列:横轴位T1WI TR 2204ms/TE 18ms、T2WI TR 3600ms/TE113ms、FLAIR TR 8502ms/TE 123ms、DWI TE 4800ms/TE73ms,矢状位T1WI TR 2243ms/TE15ms,其中3例使用Gd-DTPA作增强MRI检查,增强扫描序列同横轴位及矢状位T1WI。

2 结 果

本组21例均作颅脑MRI检查,其中20例有异常发现,1例未见异常,阳性率为95.2%。MRI表现:

2.1 病灶部位 病灶累及范围广泛,两侧对称性分布,主要集中于豆状核(壳核及苍白球),其次为中脑,桥脑,尾状核,丘脑,胼胝体压部,小脑齿状核等部位,同时可以累及额顶叶皮层下白质。依次为豆状核(壳核及苍白球)20例,丘脑15例,中脑10例,额顶叶白质10例,桥脑7例,尾状核3例,胼胝体压部2例,小脑齿状核1例;本组21例中,2例额叶病灶及1例小脑齿状核病灶不对称,其余病灶均呈两侧对称性分布。

表1 脑内病灶分布频率及T2WI信号(结合FLAIR)改变

图1-4 患者男,25岁,图1-4分别为同一例HLD患者横轴位T2WI,T1WI,FLAIR,DWI图,两侧豆状核及丘脑对称性异常信号,T2WI、T1WI稍低信号、FLAIR、DWI低信号。

图5-8 患者男,24岁,图5-8分别为同一例HLD患者横轴位T2WI,T1WI,FLAIR,增强T1WI图,两侧豆状核病灶T2WI及FLAIR呈高低混杂信号、T1WI呈低信号;两侧丘脑病灶T2WI及FLAIR呈稍高信号、T1WI呈低信号;且豆状核及丘脑病灶呈对称分布;增强后,两侧豆状核及丘脑病灶均未见强化。

图9-12 与图5-8为同一病例,图9-12分别为该患者横轴位T2WI,T1WI,FLAIR,矢状位T1WI图,两侧额叶大片状病灶、稍不对称,T2WI呈高信号、T1WI呈低信号、FLAIR呈高信号为主(右额叶脑软化区呈低信号),伴有额顶叶皮层、小脑及脑干萎缩性表现。

2.2 病灶信号 基底节及丘脑病灶更多表现为T2WI低信号及高低混杂信号(FLAIR序列对T2WI低信号病灶的显示更敏感)(图1-8);中脑,桥脑,胼胝体压部及小脑齿状核呈T1WI低、T2WI高或稍高信号,额顶叶白质呈T1WI低、T2WI稍高或等信号;见表1。本组21例中,14例病灶呈DWI低信号,6例部分病灶呈DWI高信号,其中2例排铜治疗后复查颅脑MRI示病灶DWI高信号基本消失,T2WI高信号缩小;3例MRI增强检查中,2例未见强化,1例额叶病灶呈轻度脑回样强化。

2.3 脑萎缩 21例患者中20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脑萎缩,表现为脑室扩大,脑沟、脑裂增宽。

3 讨 论

肝豆状核变性由Wilson于1912年首先报道,又称Wilson病,是一种由13号染色体异常所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铜代谢障碍疾病,可引起肝硬化和脑变性等。一般认为铜代谢障碍与编码铜转运的P型ATP酶基因突变有关[2-3]。HLD脑部病变主要累及豆状核与尾状核,其次丘脑、中脑(红核、黑质)、桥脑、小脑齿状核等,呈双侧对称性分布。本组资料中(见表1),累及豆状核20例(95.2%)、丘脑15例(71.4%)、中脑10例(47.6%)等常见部位的情况与文献报道[4]基本一致。

HLD的最常见颅脑MRI表现为两侧豆状核对称性T2WI高信号[5-6,12]。一般认为T2高信号是由于神经元细胞变性、水肿,胶质细胞增生,甚至神经元坏死及囊性变所致。而本组成年人资料中,豆状核病灶T2WI低信号9例(9/20)、T2WI高低混杂信号7例(7/20)、T2WI高信号4例(4/20),丘脑病灶T2WI低信号8例(8/15)、T2WI高低混杂信号2例(2/15)、T2WI高信号5例(5/15);可见,豆状核及丘脑T2WI呈低信号及高低混杂信号的比例较高,分析认为,由于本组病例就诊年龄较大、病程普遍较长、未能及时排铜治疗等,导致铜在脑内不断沉积,顺磁性作用明显增强,逐渐占据主导,引起T2缩短,表现为T2WI低信号,FLAIR序列也可敏感显示此低信号;而当神经元细胞的继发改变与铜的顺磁性作用相当时,表现为同一病灶内T2WI高低混杂信号或者同一病例T2WI上高信号病灶与低信号病灶并存。

除了豆状核、丘脑等常见部位受累外,额顶叶皮层下白质、胼胝体压部等部位受累的病例报道较少[7-9];本组21例中,病灶累及额顶叶皮层下白质者10例(47.6%)(表1),T2WI以稍高信号或等信号为主,DWI多呈低信号。可能主要由于成年人病例病程较长,铜在脑内沉积量更多,造成更广泛的白质脱髓鞘、脑软化、海绵样变及空洞形成等改变,此时水分子弥散运动较自由,DWI病灶常常不出现高信号,提示病灶处于慢性期[10]。另外,本组有2例经排铜治疗后复查MRI,病灶T2WI高信号缩小,DWI高信号消失;有文献报道,大多数患者在治疗后,随临床症状的改善,脑部异常病灶随之减少或消失[11]。因此,MRI在临床监测治疗效果方面可能也有一定的价值。

脑萎缩是本病较常见的脑部异常,与病程的长短相关。由于铜在脑组织中的广泛沉积导致基底节、丘脑、脑干、小脑不同程度的变性,当病变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将出现局限或弥漫性脑萎缩,表现为脑组织体积变小,脑室扩大,脑沟、脑裂增宽。本组21例成年人病例中,平均病程较长,约为3.4年,有脑萎缩表现者20例(95.2%)。与文献报道[7]相符。

脑内基底节异常信号改变,并不是HLD所特有,需要与一氧化碳中毒、霉变甘蔗中毒、病毒性脑炎、维生素B1缺乏性脑病、亚急性坏死性脑脊髓病(Leigh's病)、脑血管意外、钙铁锰等金属的异常沉积等鉴别。一氧化碳中毒:表现为基底节对称性T1低、T2高信号,急性期病灶边缘模糊,有一氧化碳接触史,血中碳氧血红蛋白含量增高。霉变甘蔗中毒:可见两侧基底节对称性异常信号,有食用霉变甘蔗病史,并有胃肠道症状。病毒性脑炎:累及两侧基底节的病例与HLD表现相似,临床病史具有重要诊断价值。维生素B1缺乏性脑病:多见于婴幼儿,病灶分布、形态、信号与HLD相似,但病灶是可逆的,通过硫胺素的早期治疗可完全恢复正常。亚急性坏死性脑脊髓病(Leigh’s病):先天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代谢病,分布、信号与HLD相似,血及脑脊液中乳酸增高。脑血管意外(脑出血或脑梗塞):多见中老年人,急性起病,累及双侧基底节时,病灶多不对称分布。钙铁锰等重金属沉积:钙铁锰常表现为T1高、T2低信号,结合实验室检查,可以鉴别。

综上所述,成年人HLD的颅脑MRI表现具有较明显的特征,表现为两侧豆状核及丘脑对称分布的异常信号,且以T2WI及FLAIR呈低信号或混杂信号更常见,多伴脑萎缩及额顶叶皮层下白质信号改变;如患者有明确的锥体外系症状及肝损害病史,角膜缘K-F环,血清铜蓝蛋白减低等,MRI特征性表现就可以作为HLD诊断的重要依据。

1.Magalhase ACA, Carameiii PC, Menezes JR, et al.Wilson’s disease: MRI with clinical correlation [J].Neuroradiology, 1994, 36:97-99.

2.Frydmen M.Assignment of gene for Wilson disease to chromosome.Proc Natl Acad Sci USA, 1985, 82:1819-1821.

3.Ishak KG.Pathology of inhereted metabolicdisorders.In: Balistreri WF, Stocker JT,eds.Pediatric hepatology.Corporation: Hemisphere Publishing, 1990.87-90.

4.Harada M Wilson disease and its current problems Internal Medicine, 2010, 49:807.

5.程敬亮,李树新,任翠萍,等.肝豆状核变性的脑MRI表现.中华放射学杂志,1995,29(8):511.

6.朴文.肝豆状核变性的脑MRI表现(附18例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0,08(4):76-77.

7.林浩,赵重波,吕传真.肝豆状核变性的磁共振成像特殊改变2例报告.中华神经科杂志,2005,38:186.

8.Prayer L.Wimberger D, kramer J,et al.cranial MRI in Wilson’s disease.Neuroradiology, 1990,32:211.

9.Walton JN.Brain disease of the nervous system [M].8th ED.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277.

10.Sener RN.Diffusion MRI findings in Wilson’s disease[J].Comput Med Imaging Graph,2003, 27:17-21.

11.Roh JK, Lee TG, Wie BA, et al.Initial and follow-up brain MRI findings and correlation with the clinical course in Wilson’s disease, Neurology,1994, 44: 1064-1068.

12.陈振昌,郑红伟,薛鹏,等.3.0T MR肝豆状核变性的颅脑MRI表现及其临床意义.中国CT和MRI杂志,2011,4(9):53.

猜你喜欢
豆状顶叶丘脑
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3对前丘脑γ-氨基丁酸能抑制性轴突的排斥作用
以多浆膜腔积液和溶血危象为特征的儿童肝豆状核变性1例
基于uAI深度学习算法分析延安地区不同年龄阶段丘脑体积与年龄的相关性
基于丘脑血供解剖学的丘脑出血新分型与丘脑出血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MRI测量中国汉族不同性别正常人顶叶体积
豆状囊尾蚴人工感染家兔效果研究
肝豆状核变性:一种先天性遗传病
出血性脑梗死的核磁共振成像分析
去雄携带顶叶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背侧丘脑解剖结构及其生理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