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语阅读是学生对英语语言最直接的感受过程,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中,哪一项都离不开阅读作为支撑。新课程改革重点强调了英语学习能力的教育,在短时间内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成为教育的中心。经过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表明图式理论在英语学习中具有明确的指导作用,对英语学习能力的提升有着巨大的优势。讨论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中的应用策略,尝试归纳通过图式理论框架提高初中生英语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图式理论;初中英语阅读;有效性
一、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新时期英语教学要突出英语能力的教学,听、说、读、写是英语运用的四大方面。九年义务教育中对于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要求如下:能够根据文意推断生词的词义;能够根据语言环境理解多重词义;掌握超过十万以上的阅读词汇,能够认识但不要求掌握;学会利用英汉词典等工具书籍进行阅读;掌握英语阅读的句法特点和中心论点;掌握英语阅读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构成,学会构建英语阅读框架;有阅读策略,能够阅读一般的英文文章。阅读也是学生获取知识最主要的途径,阅读能力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所以在英语学习中,对于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图式理论概述
图式指的是人们对于事物的抽象认识和概括记忆,代表了人们对于事物和环境的结构性认知,了解重点更多地放在对象的特征和相互关系上,要比实物记忆更抽象,往往是通过相似性进行记忆和认知。这样的认知模式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对于现实事物的简化,短时间能够处理很多诸如此类的信息,获取信息和掌握信息的效率明显提高。概念性认识之后,相关的直接刺激也很容易激起人们对于细节的感悟,反复的刺激也就很容易构建起一个完整的概念,这样对于繁复的外界信息处理效率更高。
图式在教育中实际就是一种认知理论、认知模式。最简单的例子就是通过语言构建图形的认识,马是一种四条腿、有尾巴、毛色棕黑的大型动物,对于没有见过马的人来说会在意识中形成一个初步的形象,但这个形象是不完整、不细致的,当再次遇到时,人们会将图式形象和真实形象关联起来,用真实形象来丰富图式形象,在原本的概念框架上加入尽可能多的细节。也就是说人们有了关于马的概念性认识后,见到了真实的马,就会在概念中丰富关于四肢和体型的细节,遇到狗,与马的概念具有相似性,四条腿、有尾巴,但体型过小,那么在对于马的概念中,体型属性则会得到强化,人们也因此逐渐形成清晰的意识,能够进行分辨和区分。
三、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图式理论的应用
在学习过程中,阅读也具有类似的性质。阅读中的图式可以分为语言式、形象式和内容式。语言式主要针对所学语言知识,对于单词、语法的认识,对于句子组成的认识。语言式是顺利阅读和理解文意的关键,如果对于阅读过程中的单词和短语没有初步的认识,没有概念性的理解,那么结合文章的阅读也很难开展,细节的刺激也就无法完善整个概念的构建。在强调语言图式的同时,还要借助形象图式的帮助,就是通过纵览全文对文章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不至于阅读过程产生逻辑脱节的问题,一旦出现逻辑上的脱节,对于文意的理解也会大打折扣。其次是内容式图式,关注更多的外延性知识,英语学习不仅是学知识,更是学文化,所以对于相关知识的了解也很有必要。诸如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简介等,对于文章的理解也会很有帮助。例如,九年级英语Unit 1“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的Section 2阅读文章中,文章题目为How do we deal with our problems?从题目要对文章主旨有一个初步认知,“如何处理我们自己的问题?”本文将要讨论如何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插图选择了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利用内容式图式先了解霍金,一位患有严重身体疾病但坚持科学研究的科学家,这与本文中心有着什么关系呢?插图中的文字“Its not a problem-Its a challenge .Enjoy facing it”,可见作者是希望读者吸取乐观面对的精神,如果没有了解霍金的背景,我们也许难以体会到这种乐观。再从文章内容来看,第一段总述人生无论怎样都要积极面对问题,就如何面对提出以下建议。后文则按照建议条理化行文,结构一目了然,每段主旨也由by doing的短语提出,这给学生的阅读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内容,学生可以就行文中心对陌生单词进行有效的推测,对已知单词的含义理解也更加准确。
四、利用图式理论打造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的教学有效性主要表现在学生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英语实力综合得到提升。图式理论具有概念性优先认识的优点,教师可以就阅读文章的中心进行简要说明,先提示学生接下来将要阅读的文章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作者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创作的,想要向学生传递什么思想。接下来再让学生进入精读阶段,学生已经有一个抽象的理解概念,在阅读中对于单词和句法的理解就会去寻找与抽象概念相匹配的关系,陌生单词和难懂的句子也就有了进一步的个人理解。
在教师讲解前,学生通过概念框架和细节刺激,对于知识的认知处于零散状态,之后如果教师能够抓住学生记忆的特点,帮助学生将这些知识整合起来,反复刺激学生的细节记忆,课堂内容就很容易被学生掌握,课堂教学质量也会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李姝婷.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文化图式的差异[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0).
作者简介:徐建中,男,1965年8月出生,本科,就职于重庆字水中学,研究方向:中学英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