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丽娟
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呢?在实践中体会到: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必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使学生达到自主作文的水平。而这些必须通过强化训练完成。
一、以情生趣,引导为主
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导学方法:首先要以导引情。习作是表现人思想感情的载体,教师要指导在作文中体现自己的真实想法,即赞扬、鞭笞、讥讽、反对什么样的真实感情。例如,在教学作文《记一场比赛活动》时,学生审明题意后我带领全班学生来到操场上进行一场拔河比赛。直观形象的比赛后我追问:这次活动有什么意义呀?发言后,因勢利导:大家想不想记下来呀?形成“我要写”的态势。其次是营造一个“我能行”的氛围。在教学中,学生只有不畏惧,才能敢写、写好,我随机引导学生:作文并不难,只要多看、多听、多想,每个人都能写出好文章来。因此要通过一系列的激趣活动来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再次是培养学生审题和选材能力。例如,指导《记一场比赛》一文的审题这样提问:要求我们写什么?什么是比赛?重点突出什么?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谈。最后综合叙述进行总结,使学生对为什么写、写什么有了明确的认识。
二、导放结合,以创新为主
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要自主、合作、探究,以探究为主。也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深入分析文质兼美,结构清晰的片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通过积累语言,引导学生学知识、学语言、学构段方式。其次进行仿写,仿写时,要选择合适的内容,要有别于范文例段。例如,《古井》一文的第二段,全段是从时间上,由看、听、想几个方面来叙述取水的人多。再设计一个切入点,例如,我家门前小店里的人真多呀!学生由此可按结构续写下去。通过训练,学生逐步体会到作文就是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事,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作文来源于生活,基础在于观察,学生应以观察为主,通过细致的观察,辨别出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长此以往,学生习作积极性得以调动,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三、强化训练,以练为主
训和练之间互相联系,相互作用。训要及时作用于练,练又随时调整训,训时要讲究时机。训练时,首先把一句话写具体,如“我吃饭”一句,可分解成,往碗里盛饭,端碗,拿筷子,夹饭往嘴里送咀嚼。通过这样引导学生写出的句子就具体多了。其次把一段话写具体,如写动物外形应引用分解式,外形包括头、身子、四肢、尾巴,接着再分解,如头部又包括眼、鼻、耳、嘴等部分。然后让学生抓特点描写。这样学生就会感到所写的内容多、有方向。再次把一篇文章写具体。例如,以《记一次比赛》为题作文,应把事件分成三段:比赛前为一段,写清四要素。烘托气氛,选择引人入胜的开头。比赛时为一段这段为重点段,注意过程及场面的描写,把看到的人物听到的声音,由人物的表情动作引起声音的联想写出来,要用词准确,富有感染力。赛后为一段,写一写结果及人物心情,并且点题。通过多练调动其积极性,营造一种愉快活跃的氛围。
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我们必须把作文教学的重心从主导这个外因向主体这个内因转化。多读勤写,使其笔下生花;从学生兴趣入手,加强观察和思考,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培养综合能力,最终才能达到教与学融合,“三主”相互作用的目的。
?誗编辑 李 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