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协同创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探析

2014-12-26 13:59张建颖何秀美
科教导刊 2014年34期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载体

张建颖 何秀美

摘 要 运用协同创新理念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日益得到广泛重视,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亟待思考的问题。协同创新理念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之间存在着目标统一性、系统开放性、多元互动性和效用非线性等特征的逻辑关系。因此,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必须通过须树立协同创新理念、组建协同创新团队、构建协同创新机制以及架设协同创新平台等四个有效途径,达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 协同创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载体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arrier

Analysis Based o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ZHANG Jianying[1], HE Xiumei[2]

([1] Communist Youth League,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Nanjing, Jiangsu 210023;

[2] Institute for Informa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 Strategy,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Nanjing, Jiangsu 210023)

Abstract Use innovative ideas to explore collaborati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upport increasingly widespread attention, has becom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rgent thought. There is a synergy between innovative idea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oals carrier unity, the logical relationship system openness, pluralism interactiv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nonlinear features. Therefor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novation must be required to establish collaborative support innovative ideas, the formation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teams to build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mechanisms and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platform erected four effective way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arrier

2011年4月,胡錦涛同志在清华百年校庆大会上提出:高校应积极推动协调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与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积极贡献,首次将“协同创新”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为深化我国教育与科技、经济、文化的紧密结合,同时也是加快创新型建设的重要支撑,2012年5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了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即“2011计划”)。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状况和未来趋势看,协同创新是适应我国大学办学要求的新理念,是优化大学发展总体设计、深入推进大学职能集成开发、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开创高等教育发展新时代的精神指南。①

运用协同创新理念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日益得到广泛重视,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对应用协同创新思想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这一问题展开了一系列思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高校作为主要承担者,起到重要作用,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单是某个部门,某些人的事情,在具体操作中,需要高校和社会各单位共同参与,形成合力,获取最佳效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借助于全方位的教育载体,需要高校与企业、政府、科研机构等多部门共同合作,形成有效的合作体系,构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②

1 协同创新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逻辑关系

1.1 协同创新的概念界定

协同创新理论源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运用于国际创新研究领域的协同理论,强调各创新主体之间的互动连接和集体创新,以协同创新理念促进创新活动的发展。③作为一种新兴复杂的创新组织模式,协同创新的核心表现是形成以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为核心要素,政府、创新平台、金融机构、中介机构以及非营利性组织等为辅助要素,多元主体协同共进的创新模式,通过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主体间的深度合作、资源整合,从而达到系统叠加的非线性效用。④

1.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内涵与特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参与设计并实施的联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的一种物质形式,是承载和传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媒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实现教育目标、任务的形式和途径。⑤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也随之不断变革。根据活动主体和教育方式的差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一般包括课程载体、物质载体、传媒载体、精神载体、制度载体和传媒载体等。

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应同时具备两个基本特征:首先,应承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内容、原则、目的等信息,并能为教育主体所操作;其次,能够作为联接教育主客体的一种有效媒介,主客体可借助这一纽带进行双向互动。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两个基本特征,才能视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才能对其加以恰当的运用,若不能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事物,则不能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1.3 协同创新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逻辑关系

运用协同创新理念,强调各方参与主体达成共识,在相对开放的系统中形成良性互动,进而达到非线性叠加的效用,这些特征与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存在着一定的內在逻辑关系。

(1)目标统一性。协同创新就是由不同创新主体相互协调,各展所长,各取所需,通过优化组合达到整体最优,从而实现统一的目标。作为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尽管不同载体实施目标的指向呈现出多元趋势,但在这一目标上是统一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目标统一性,为开展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操作实践提供了基本前提。

(2)系统开放性。协同创新的系统开放性可以从微观角度理解,即为了实现特定目标,不同创新主体获取外部性效应产生各自分散作用,在联合中实现整体效果优于个体效果之和。同时,只有通过系统内畅通沟通渠道、共享资源信息,才能有效实现协同创新。否则,若系统处于封闭或孤立状态,彼此间缺乏沟通交流和资源共享,系统将处于停滞状态毫无协同,创新更是毫无可能。教育主体选择并应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也需要充分关注和把握载体系统内外部不同主体之间的开放互通。这种开放性体现在两方面:首先,注重思政教育载体系统与社会大环境之间的关联和相互作用;其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系统内部各具体形态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协同作用也不容忽视。系统开放性的特征,是协同创新理论有效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的基础条件。

(3)多元互动性。系统顺利进行协同创新,离不开观念的分享、信息的沟通、资源的共享等多种要素共同促进系统协调统一互动发展,有赖于这些要素充分发挥自身功能,协调系统内各子系统,使其形成合力,团结协作,朝着协同创新的目标前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各种载体的合力,还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坚持多元互动性原则,既要充分应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又要关注大学生成长成才所需的家庭、社会等教育环境,发挥载体综合效应,使载体处于科学的多元互动状态,达到全面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目的。坚持多元互动性是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必要方式。

(4)效用非线性。协同创新各多元主体打造网络创新模式,其目标是达到系统叠加的非线性效用。在这一进程中,各系统、子系统以及各子系统中所包含的更多的次级系统,这些不同层级的单元之间相互作用并不是简单的叠加,即非线性关系,而是呈现出非线性的典型特征。亦即,协同创新是通过复杂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产生各个子系统所不能达到的整体协同效应的效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有效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最大效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需要立足实践、紧扣实际,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效用非线性是应用协同创新理论最大程度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效用的重要保障。

2 基于协同创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载体的特点

在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思政教育工作者成熟运用并不断创新了多种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⑥科学运用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思政教育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因素,这其中不仅要充分发挥现代高科技的作用,而且要与时俱进搭建广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沟通平台,灵活借助多样化的工作载体,有效打通师生交流的“立交桥”,有的放矢地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协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呈现以下特点:

2.1 注重实效,体现人本理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表现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实践中,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大学生人才培养的目标,贯穿于各种具体事务工作和突发重大事件中。

大学生是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人群,复杂多变国际环境,不同程度影响了大学生,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具体表现为依托内容和技术创新,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彰显“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顺应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师生角色的转换,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实现观念转变,传承创新精神。

2.2 强化个性,把握思政定位

转型时期,不同文化流派的相互激荡、竞相博弈,对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处于成型阶段的大学生带来了冲击,各种思潮的影响不容小觑。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到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因此,转型时期个性化地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为关键。

落实核心价值体系,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前沿阵地就是思政课,所有课程的开展都要以此为核心,凸显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重要性。各大高校应当建立由校党委统一领导的工作班子,各相关职能部门紧密配合的工作机制,通过定期专任教师以及专兼职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提高教师思政队伍的综合素养,整合优化资源。

2.3 鼓励创新,彰显校园文化

近年,各高校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了载体形式,体现了各自鲜明的办学特色,使育人理念更加明确,校园文化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致。以富有创新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为平台,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探索协同创新发展之路。

社会各方积极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接班人。通过特色学、社会实践,专家、学者以及知名企业家的讲座,开拓眼界、提高素质;通过素质拓展训练、心理健康教育、宿舍文化建设以及体验式教育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彰显大学文化。

3 基于协同创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构建途径

新形势下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需要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就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而言,依靠创新观念、团队、体制和平台,加强相关思想政治教育部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三方面参与主体的深度合作,组建协同创新团队,构建协同创新机制,架设协同创新平台,达到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⑦

3.1 树立协同创新理念,是创新思政载体的必经之路

理念创新是创新发展的根基,也是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前提。以往单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模式已经无法跟上当今时代发展的步伐,思政教育各主体之间条块分割、目标分散、权力分割、缺乏沟通,没有形成合力,工作缺乏实效。因此,全社会应当加强对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协同创新”意义的认识,形成目标统一、开放协同、创新发展的理念,即树立“协同创新”理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经之路。

3.2 组建协同创新团队,是创新思政载体的先决条件

团队建设是实现协同创新的先决条件,也是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保障。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不仅停留于理念创新,更需要参与主体施展各自的影响力、执行力、科研能力等至关重要的协同创新能力。这都通过组建协同创新团队,优化各参与主体结构,为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奠定基础。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协同创新团队的重点在于通过团队优化,提升各主体的协同创新能力,注重协同创新骨干力量的培养,发挥辐射效应,引领协同创新活动的有效开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实效性。

3.3 构建协同创新机制,是创新思政载体的重要保障

构建协同创新机制的过程,本质上是一种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是各方利益主体合作共赢的过程。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融合一切可以整合的有效资源,实现多方共赢。改革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和方法, 强化“理论育人”和“实践育人”,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通过开展众多“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达到育人的目的,彰显思政课的实效性。注重教育资源共享,重视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各学院之间、不同学科之间共同发展空间,共享教学资源,促成良性竞争格局,建立互利互赢机制,促进各类资源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各主体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中化零为整的功能,互通咨询,相互支持,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3.4 架设协同创新平台,是创新思政载体的着力点

协同创新涉及的大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科研项目,为有效实现协同创新目标,需要建立高端的科技创新平台,与各方密切合作,联合构建高水平的科研创新平台,相互开放和共享资源,抢占推进协同创新的重要着力点。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创新新时期大学生思政教育载体,应当采取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注重第二课程的重要作用。例如,通过多元化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从而达到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通过创新社会实践的方式和方法,寻找切实符合大学生实际的思路,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社会实践,能够培养当代大学生感知社会适应环境的能力,使其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挖掘自身潜能。⑧

总而言之,基于协同创新理念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作为一种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方向,是现代社会的必然趋势。积极推进实施这些问题有助于教育主体清醒认识到在专业、学科和管理协同作用下各自在思想政治教育视域可以使用的载体资源,如何有效地调配整合资源等,进而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机制成为一种可行、高效的教育方式。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指导项目“基于TAM模型的校园手机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2013SJDFDY130),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指导项目“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2011SJD880135),南京郵电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校级规划重点项目“基于TAM模型的校园手机报应用研究”(XC213003)

注释

① 王海建.基于协同创新思想的创新型人才培养[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5):38-41.

② 王海建.基于协同创新思想的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05-108.

③ 别敦荣,胡颖.论大学协同创新理念[J].中国高教研究,2012(10):4-8.

④ 张爽,吴莹莹,赵波.物联网协同创新发展的研究综述[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8-24.

⑤ 郭留影.试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J].学理论,2013(28):205-206.

⑥ 杜亮.3G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D].山东大学,2010.

⑦ 郭永邦.论“以人为本”理念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146-148.

⑧ 武晶.初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体系的构建[J].现代交际,2014(3):223.

猜你喜欢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载体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团体动力学视域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课堂教学初探
云服务环境下的高校协同创新研究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研究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脑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TiO_2包覆Al_2O_3载体的制备及表征
创新德育教育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