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综合化”的必要性及实施策略研究

2014-12-26 02:32张春女
新课程·上旬 2014年10期
关键词:课程整合小学信息技术

摘 要: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在教学中注重“综合化”,强调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综合化

一、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及主要目标

从20世纪80年代起,美、法、英、日等国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需要,纷纷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有关课程,把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运用信息和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而我国对信息技术的认识较迟,虽然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一些中小学开设计算机课程,但我们国家的课程改革和课程设计研究主要是在宏观层面上,至于如何实施、使用何种教学模式以及为达到教学目标需要设计开发哪些学习资源,则往往被忽视,课程实施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尤其是在信息技术课程方面,各校一般都根据具体要求自行设置,信息技术课程综合性的研究也不多见。

教育部已明确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不仅要掌握社会生活必备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包括信息获取的能力、信息分析的能力、信息加工的能力、信息创新的能力、信息利用的能力、协作意识和信息的交流能力。为此,加强信息技术课程综合性方面的设计与实践,进行课程学习资源与教学模式的设计开发,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根据“课程整合”的理念,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或者与实际的社会生活问题进行整合,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将上述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等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应该是我们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主方向。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综合化”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课程有很强的综合性,兼有基础文化课程、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教育部领导在纲要中增加了“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相关综合课程论”中,主张以儿童的“思想圈”为出发点,选择相关的教材学习,从而使新的观念群不断同化于儿童已有的观念群,最终形成完整的人格。为此,在我们小学阶段,主要是用计算机,与其他学科或活动整合在一起,“淡化”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性”。因此,信息技术在各学科中的整合探索正开展得如火如荼,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如何克服单纯学习技术的观点,利用信息技术更加有效地开展课程教育活动,注重“学以致用”,强调在科学的教育观指导下,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三、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综合化”的理论依据

学习是一种协商活动的过程,在知识的传递过程中,学习者是一个极活跃的因素;学习是一种真实情境的体验,发生学习的最佳情境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才能使学习变得更为有效。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生要通过自己的经验建构知识、强调学习过程,强调有意义的学习,强调学习的许多目标都要通过学生积极地获取材料来实现。学习者如何运用自身的知识结构解决实际问题,是衡量学习是否成功的关键。如果学生在学校教学中对知识记得很“熟”,却不能用它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具体问题,这种学习只做到了单向的内化建构,而忽视了逆向的外化于物,这显然是一种无效的学习。

在这种模式下,媒体不仅用来帮助教师进行众体教学,而且用来帮助学生查询资料、搜索信息、进行协作学习和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意义建构、解决实际问题的认知工具。教师和学生是互动关系,教师给予学生引导和帮助,同样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吸收到许多新的信息,也就是所谓的教学相长。

四、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综合化”的主要措施

1.教材电子化利用多媒体信息集成技术,创设生动的社会、自然情境,供学生观察、思考,创作等。如利用计算机写作业、做实验、阅读与写作、计算机科普知识的实践、计算机音乐创作、计算机绘图、计算机统计等,把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学习融合在一起,以数字化信息铺就学生学习创造的平台。

2.知识体系化利用信息组织结构的超链接技术,建造符合人类联想方式的超文本信息组织结构,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路径。如运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远距离通信系统、电子表格、作图软件等,让计算机与自然、社会科学等整合,让学生从多方向、多角度、多起点、多层次、多结果等思考问题,让学生学会:从比较中发现相似与差异,通过观察发现事物的特征,通过观察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并在比较中形成创造性的思路。

3.广泛化利用分布式网络资源提供各式各样的学习资源,运用网络传输技术,实现资源共享,进行协作学习。利用网络,进行各类协作、讨论活动,培养合作精神;利用网络,查询、分析和利用远程资源;利用网络,进行通信、交流,培养信息应用能力。

4.学习自主化利用大容量存储技术和图形化交互界面技术,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培养自主学习的方法和能力。如安装有实际应用价值的CAI辅助教学软件,让学生在上机时根据自身特点有选择地学习,发挥计算机教学的优势——因材施教,各取其所需。还可以小组学习为主,合作与协作将做到优势互补的学习,独立学习将得到加强。学会从资源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学会从材料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学习如何利用资源材料进行探究问题,并解决问题。

5.资源网际化。在网上所有人都将成为学习者和教育者,师生角色可以交换,知识在活动和互动中获得。

五、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综合化”的主要途径

1.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的整合

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到这一联系,不仅让计算机的学习对其他各学科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还能促进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主动建构,让学生学的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例如,如运用“TT”“金山打字通”“轻轻松松背单词”等软件加强与英语等学科的结合。在学习汉字输入时,让学生学习智能ABC输入法,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拼音的能力和掌握词语的能力,之后,再进行与学生语文学习程度相当的用计算机写作文等综合活动,加强与语文学科结合;在进行小报编辑的教学时,我们除了讲解图文混排等技巧外,要求学生自由选择,对各个学科的知识内容进行编辑;在Windows的图片处理功能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让学生在欣赏别人图片的同时,将自己的想象充实其中,或者通过画笔直接进行简单、快速的绘画创作,另一方面又促进学生熟悉并掌握图片的处理功能,增强与美术学科的融合。

2.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形式的整合

我们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挖掘学生的创造才能,开拓“课堂”的外延和内涵。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创作欲望,可举办一些与信息技术的应用相关的竞赛活动。例如,以“我”为主题,让学生将过去所写的日记调出,回顾自己的生平经历,然后从自己的电子相册中调出不同时期的照片,插入文字,再从网络上下载一些名人名言或自己喜欢的歌曲,制作成赏心悦目的多媒体作品等设计活动。给学生确定一个个小小的奋斗目标,让全体学生参加成果展示,通过展示自己设计的程序、幻灯片,图形图像处理制作贺卡、风景画、动画设计等,让学生的聪明才智充分展示出来。这样,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了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方法的整合

小学阶段的少年儿童正处于好动的年龄阶段,因此他们不能长时间做一件事情,尤其是很乏味的事,如果老师不注重教学方法的话,就会使学生失去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不能很好地学习计算机知识。因此,针对小学生好动、喜欢做游戏、好奇心强的特点,借鉴其他学科的一些教学方法,采取适合其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小学计算机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在运用Word2010创作(综合练习)时,我结合教学中的绘图、自选图形、文本、润色等许多知识点,设计了“我是小小设计师”活动方案,由学生喜爱的班级阅读角着手,结合少先队雏鹰争章的活动,向他们征集优秀的文章,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查询相关的信息,探讨创作的思路,交流创作的经验,欣赏他人的作品等。整个活动集多个学科和现实的生活于一体,采用事件任务驱动,学生乐此不疲。

4.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探究性课题的整合

在瞬息万变的信息世界中,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进行探究性课题的研究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例如,我们根据小学生对恐龙时代的热衷,在校园网上公布基于自然科学的“回归侏罗纪”等研究课题,许多学生兴致勃勃地参加,围绕课题,或个人或组成学习小组,通过网络资源,查找有关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整理自己的成果,以多媒体作品或小论文的形式在网上发布。

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评价

基于信息技术课程的“综合化”,我们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评价。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评价的方式灵活多样,如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同学之间互评、以及把作品放到网上让学校的其他同学或更多的网上读者来评价,鼓励学生创新。我们专门设计了评价和反馈的载体——学生信息素养评价表,分别用于平时操作(基础知识、拓展知识、学习意识、质疑、互助合作等方面)和作品递交的评价参考,凡有特点的学生积极给予关注和表扬。通过教学评价,进行及时反馈矫正,调控课堂教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屹.祝智庭.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信息化教育[J].教育科技通讯,2002(05).

[2]陈至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0-11-06.

作者简介:张春女,女,1969年2月出生,本科,就职于浙江省嵊州市剡山小学,研究方向:信息技术教育。

猜你喜欢
课程整合小学信息技术
根据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特点进行有效评课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