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宝与三养

2014-12-25 04:50胥晓琦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4年7期
关键词:药养食养有节

胥晓琦

从古至今,健康始终是人类追求的生命境界,而对其内涵,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则有各自的解读(编者注: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包括4方面,即躯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良好)。我国传统医学认为:疾病是自身生命活动失和的表现,人体自身有化解疾病、保持健康的能力。因此,中医的研究与临床目标就是调动人体的本能,促进生命过程的发展与和谐。

其中,尤其讲究“三宝”与“三养”。

三宝—— 精、气、神

中医的养生之道,就是维护人体的精、气、神。因此,中医养生学将精、气、神称为“人身三宝”。精是先天之精微与后天水谷之精微所化生的物质;气是先天之气与水谷之精气以及所吸入的天空之清气,所合并而成的动力,精和气是人体一切生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神是人体一切精神、思维活动的总体体现。它们三者之间关系密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精、气、神的盛衰存亡,关系到人体生命的旺盛与衰弱,所以精、气、神是人身不可缺少的“三宝”,应当很好地维护与珍惜。中医养生学家所追求的调养目标,归根到底就是为了养护这个根本。

三养——食养、药养、气养

对于精、气、神的维护,要从三养考虑,即食养、药养和气养。

食养:不仅仅是指营养,还要做到“少吃一口”,即饮食有节,因为好多疾病都是吃出来的。“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膏粱厚味,足生大疔”、“食勿过饱”,都是我国古人总结出的结论,并变为医家名言流传千古。因此,有人说“能吃能喝不健康,会吃会喝才健康,胡吃胡喝必遭殃”是很有见地的。

药养:即中医药学所谈的药,包括药材、饮片、中成药三类,其中大多与食有关。药食同源,从粮食到果实、从蔬菜到种子、从树叶到根茎、从皮肉到筋骨,很多物质既是药又是食,如薏苡仁、百合、梨、藕、桂圆、羊肉、葱、姜、大枣、山药、酒、醋,等等。《伤寒杂病论》中的第一个方子桂枝汤,在五味药(桂枝、生姜、大枣、芍药、甘草)中,就有三味是厨房里常用的调料。用食是调摄,用药是调养,补其不足,损其有余,不能贪吃,不能滥补,要补得其所,过饱伤身,妄补也伤身。

气养:包括练功行气、避免七情干扰两方面。练功行气,即行养生之道充养自己,以达到“正气存内”,养护真气。避免七情干扰,即防止喜、怒、忧、思、悲、恐、惊之情志所伤。

现代社会的人,工作忙碌、生活节奏快,特别是为工作投入过多精力与体力,严重影响身心健康。《黄帝内经》云“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指出了饮食起居、劳逸结合的重要性。古代医学家总结了极为丰富又完整的养生经验,即积精养气、转化真气,并制定了“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的养生练功方法。如此一来,真气充盛、衰老推迟、健康长寿。

修炼精、气、神的方法很多,仅就练气而言,主要是练八段锦、形意拳、太极拳。这是动静结合的最佳运动方式,只要坚持不懈,一定会有很好的效果。

(摘自《家庭保健报》)

猜你喜欢
药养食养有节
北京卫视《食养中国》探索健康美食背后的故事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成人高脂血症食养指南(2023年版)》等4项食养指南
营养学科视域下“传统食养”研究的切入与思考*
饮食有节,远离痛风
舆论监督如何发挥建设性作用
——浙江日报《一线调查》栏目的实践探索
用有理有利有节谱写一曲反抗凌辱的赞歌
有理,有节,有序
医药分开难以触及“以药养医”根源
汤之食养:煲炖在汤水里的爱
“以医养医”问题的演化博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