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监督如何发挥建设性作用
——浙江日报《一线调查》栏目的实践探索

2020-08-12 05:40
中国记者 2020年7期
关键词:有节有理

内容提要 加强建设性舆论监督,是近年来浙江日报服务中心工作的重要举措。2018年8月,浙江日报在头版全新推出《一线调查》栏目,浙江新闻客户端、浙江在线网站同步推出监督专题。截至目前,《一线调查》已陆续刊播近百篇(条)监督报道,形成了建设性舆论监督的强大声势。

新时代对党媒舆论监督提出新要求。一方面是发展改革行至深水区,各种矛盾多发、问题频现;另一方面是信息泛滥,良莠不齐,人们愈加需要更多的事实与判断。作为党媒,既要敢于监督,又要善于监督,能否有效发挥建设性作用成为落实新要求的关键。

《一线调查》正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2018年8月8日,浙江日报在头版的“开栏话”中提到,“一线调查”记者将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查采访,聚焦落实中央大政方针及省委决策部署不力、侵害人民群众利益、干部不作为不担当、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倾听群众呼声,推动相关问题的解决。通过近两年的探索与实践,《一线调查》在回答“舆论监督如何发挥建设性作用”的命题上,有了更进一步的体会和认识,概括起来,主要是三个关键词:有利、有理、有节。

一、目标导向:有利于解决政府能解决、群众想解决、实际未解决的问题;有利于推动中心工作、提升治理效能

聚焦政府能解决、群众想解决、实际未解决的问题,是建设性舆论监督题中应有之义。2020年1月底,温州的新冠疫情防控形势越发严峻,亟需营造严防严控的氛围,让公众迅速重视起来。2月1日,浙江日报温州分社派出多路记者,利用一天时间先后暗访社区、乡村、菜市场、超市、药店、网吧、KTV等21个场所,发现有3家店的工作人员对戴口罩和量体温的要求没有执行到位,其中位于新城大道236号的张和堂药房,工作人员甚至没有要求记者测量体温、戴口罩,对购买退热药、止咳药人员登记信息也是不完整的。

2月2日出版的浙江日报,在显著位置刊发《一线调查》之《记者实地走访——温州个别超市药房,不戴口罩也能进》稿件,浙江新闻客户端同步播发暗访图片和视频。见报当天,温州市医疗保障局即联合市场监管局立即对此事开展核查,严格依法依规处理,同时在全市通报。2月3日,浙江日报在二版醒目位置刊发《本报〈个别超市药房,不戴口罩也能进〉报道引关注——温州启动全市药店隐患排查》。在公共突发事件中,这则舆论监督报道为相关部门全面落实防控措施、争取商家理解支持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就是要动员全体社会成员以更积极的姿态参与社会建设和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舆论监督的建设性作用,不仅表现为推动问题解决,还表现为引导公众关注关心政府中心工作,主动监督配合中心工作,提升公共治理效能。

《一线调查》坚持开门做监督,从吸引公众参与监督、提供意见,到引导公众融入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大格局,最终目的就是推动中心工作、提升治理效能。为此,除了浙江日报上的公开联系电话和电子邮箱,浙江新闻客户端还在首屏开设了“我要报料”悬浮窗,架起了互动桥梁。

2020年5月上旬,有读者向浙江日报报料,杭州部分“房抵贷”资金流入楼市。原来,为了降低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金融利好政策,一些“聪明”的购房者,借机通过房屋抵押贷款加杠杆购房。

记者立即就此展开深入调查,发现包括宁波银行杭州某支行在内的多家银行和中介机构都在“暗箱操作”,不仅违背政策初衷,而且与“房子是用来住的”定位不符。5月12日浙江日报在《一线调查》栏目刊发《记者亲历杭州房抵经营贷买房一路“神操作”——“套贷”买房,套路几多》,引起杭州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紧急约谈了相关银行和中介机构,同时加快严查注册空壳公司。

二、过程导向:坚持科学调查、深刻剖析,让监督有“理由”;坚持大局意识、红线意识,让监督有“理性”

舆论监督不是行政权力的延伸,监督报道不是办案,只有“以理服人”,才能真正发挥建设性作用。

因此,《一线调查》要求采编人员必须通过深入一线的科学调查,获得具体的案例、翔实的数据,进而通过深刻剖析找出问题症结,绝对不能做“好像记者”“听说记者”“网传记者”。

2018年8月,浙江全省气温迅速攀升到30摄氏度以上,火灾风险指数随之上升,浙江日报政治新闻部获悉,不少高层建筑消控室形同虚设,有的甚至“铁将军”把门,警报系统变成了“聋子”和“瞎子”。在筛选《一线调查》选题时,部门负责人特别交待,“这是个老问题了,不能只曝光,还要找出问题根源,努力推动解决一部分问题。”

8月7日至8日,浙江日报三路记者赴杭州、宁波、温州三地暗访调查,和以往不同的是,每路都有一位省消防总队防火专家参与,保证了问题调查分析的专业度。8月10日浙江日报头版刊发了《记者三地调查发现,部分高楼安全“大脑”无法运转——消控室竟成了摆设》,除了曝光存在的安全隐患外,稿子大篇幅分析了原因、提出对策建议,事后,相关部门按照报道中防火专家的意见,启动了问题隐患排查,推动了高层消防管理上了一个新台阶。

2020 年4 月28 日,浙江日报《一线调查》栏目联合温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调查部分商场市场的转供电政策不落实问题。(作者供图)

舆论监督的“度”非常重要,把握好的关键就是要坚持党性原则,强化大局意识和红线意识,从有利于安定团结和社会稳定出发;还要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看问题,善于从总体上、本质上以及发展趋势上把握问题的症结。

当前,在各地加速出台政策推动复工复产的同时,浙江日报温州分社记者获悉,不少复工企业表示享受不到政府的用电优惠,有的比国家规定电价高一倍。原来,国家从2018年开始,包括综合体在内的一般工商业用电单价一降再降,从0.8227元/度降到0.6656元/度。在温州市区的“名城广场”商业综合体,记者发现商户缴纳的电价为1.3元/度,且并非个例。

“差价”的背后肯定另有隐情。带着怀疑,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多收的电费主要用在三个方面:一是商场公摊部分电费由商户均摊,二是商户电数和商场的总电数存在差异,需要商户均摊,三是电力供应维护服务费,需要商户均摊。2020年4月29日,浙江日报《一线调查》刊发《惠企电价一再降,温州部分商场市场的商户却享受不到——这笔“糊涂账”,该算算清了》,既报道了问题所在,又把问题的症结说清楚了。

见报次日,温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找到浙江日报温州分社,表示会对“糊涂账”问题展开深入调查。5月7日,浙江日报温州分社记者跟随温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综合执法队再次开展调查,发现不少商户反馈整改情况良好,相关“转供电”补充规范协议已执行。5月8日,反馈报道《“转供电”规范协议已执行》刊发,温州市市场监管局也举一反三,开展了转供电专项执法行动。

有所为有所不为。做好建设性舆论监督,必须要有红线意识。一些原因复杂,短期内很难解决的问题;一些监督曝光会激化矛盾、增加处理难度的问题;一些严肃敏感的话题,要纳入报道红线范畴,审慎对待,不跟风炒作,必要时应通过内部报道向上反映。

三、结果导向:建立“1+X+1”的“监督闭环”机制,做到监督有“节奏”;把握好时、度、效,做到监督有“节制”

建设性的舆论监督不能“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也不能“曝光了事”,从反馈到整改,到落实,既要举一反三,又要形成报道“节奏”。

《一线调查》建立了“1+X+1”的“监督闭环”机制,即1次问题曝光、X次整改跟踪、1次反馈报道。在报社好稿评判时,会把反馈报道作为每篇舆论监督的必备构件。大部分监督报道,可以做到“1+1”,即曝光后即可快速解决;部分原因复杂的问题,浙江新闻客户端也会跟踪报道整改过程X次,完成后则在报纸上做1次反馈报道。

2018年8月12日,浙江日报头版《一线调查》曝光杭州西湖景区内部分旅游厕所存在“脏乱差”现象,与浙江不断推进的厕所革命不符,与西湖景区的品质不符。稿件还邀请浙江大学休闲管理研究所所长王婉飞做了分析,提出旅游厕所“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厕所革命最终要实现的是城市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提升的专家观点。报道刊发次日,相关部门立即行动,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市政市容环卫管理中心对所辖公厕进行全面排查。8月13日,浙江日报及时刊发了追踪报道:《西湖景区开展厕所专项整治》。

建设性作用的有效发挥,不仅推动问题解决,而且让相关部门对舆论监督的承受力不断增强,这也为《一线调查》创造了良好的大环境。

2019年开始,不断有职能部门联系浙江日报跑线记者,邀请《一线调查》监督自己、曝光问题。2019年7月,温州市农业农村局海洋与渔业执法支队就找上门了,他们遇到的难题是,禁渔期间违法海洋捕捞禁而不止,执法队希望《一线调查》介入,发挥引导和震慑效应。

经过讨论,浙江日报温州分社决定追根溯源,派记者跟着执法船出海巡查。2019年7月25日,浙江日报刊发《本报记者跟随温州渔业执法部门调查沿海偷捕情况——禁渔期,哪来的鲜活水产》,图文视并茂,报道在浙江新闻客户端上几小时内就赢得了30万点赞。事后,温州市海洋与渔业执法支队还给报社送来了感谢信,称报道大大增加了执法的震慑力和普法教育效果。

通过这组报道,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由于媒体没有执法权,“监督闭环”机制的形成需要与相关部门合作联动,建立切实可行的整改落实机制,才能推动舆论监督“落地”并取得实效。截至目前,《一线调查》做到了件件有回应、九成问题实现“次日改”,“监督闭环”机制不断得到优化和完善。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策略,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的。

把握好时度效,关键在拿捏得当,选准“政府干”与“群众盼”的结合点。2020年2月5日,浙江日报在头条位置刊发了《防控措施紧起来了,个别小区管控需加强》,既反映了个别小区防控意识薄弱、防控措施不足,也道出了基层社区管控人员不足、物资缺乏的现实。见报次日,温州疫情防控指挥部立即查漏补缺,对报道中提及的小区进行回头看,同时举一反三,落实落细疫情防控的“最后一公里”。

因为落实防控措施不到位被曝光,温州鹿城区纪委严肃查处了7名党员干部。2月6日,浙江日报温州分社派出记者,对被曝光的干部回头看。次日,《“在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播出,省纪委官方微信“清廉浙江”也进行了转发。虽然稿件没有正面赞扬,但通过真实记录,带有监督的味道,阅读量和转发量都很高,特别是在温州基层干部中刷屏,上了一堂深刻的疫情教育课,鼓足了干劲。事实证明,只要坚持发挥建设性作用,哪怕在公共危机事件的敏感期,舆论监督也可以发挥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作用。

猜你喜欢
有节有理
有理 有趣 有深意
饮食有节,远离痛风
《有理数》巩固练习
人民调解员要心中有情 口中有理 头上有法
步李春华水墨画配诗玉韵
用有理有利有节谱写一曲反抗凌辱的赞歌
有理,有节,有序
圆周上的有理点
竹子的启示
这些孕妇任性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