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开放课比较与国内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策略

2014-12-25 01:48:10曹源芳
江苏商论 2014年11期
关键词:精品课程资源共享精品

曹源芳

(南京审计学院,江苏 南京 211815)

在高等教育呈现网络化与信息化的背景下,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作为“十二五”期间实施“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高校开放优质教学资源的重要抓手。

一、精品资源共享课内涵与基本特征

1、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内涵

精品资源共享课是以高校师生为服务主体,同时也面向社会学习者提供相应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各类基于网络的共享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既是当前“十二五”期间实施“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十一五”期间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继承与发展。精品资源共享课以覆盖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为基本要求,以构建完善的课程资源系统目标,通过网络技术的开发与使用,促进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在高校师生与社会学习者之间的共享,以此实现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革新传统的教学手段与教育方法,提高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为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服务。

2、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基本特征

精品资源共享课以量大面广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为重点,以课程资源的网络传播与交互学习为基本要求,打破高校围墙的有形障碍,为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尽管精品资源共享课在一定程度上是精品课程的延伸与发展,但与精品课程相比,精品资源共享课在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标准、资源要求、共享平台与开放程度等六个纬度均有着自身的要求与特征(表1)。

二、精品资源共享课发展的国内外现状

表1 精品资源共享课与精品课程的异同

1、我国课程形态建设的主要历程

进入新世纪,随着高等教育改革、高校扩招、课程设置调整等情况的出现,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促进教育领域公平、提升全民文化素质逐渐成为我国教育领域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以开放高校优质教学资源为重要抓手,启动了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计划。2007年,该项目被纳入“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统一建设。2011年,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实施“一体两翼”的课程建设规划,即以“国家精品开放项目”为一体,“精品资源共享课”与“精品视频公开课”为两翼的建设思路,促进教育教学观念的变革,推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校内外共享,服务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图1 课程建设的形态变迁图

表2 其他国家(地区)开放教育教学项目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 “一体两翼”的课程建设规划,2011年,教育部先行在“985工程”院校启动精品视频公开课的试点工作,当年全国共遴选出43门课程为精品视频公开课,并实现资源的共享。为扩大课程资源的容量,2012年又将精品视频公开课的试点范围扩大到“211工程”院校及少量具有鲜明学科特色优势的非“211工程“院校。同年5月,《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颁布,由此开始了建设5000门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征程。目前来看,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是以名校、名师、名课为基础,建设数量也较为有限,参与门槛较高,能参与的高校非常有限。与此相比,精品资源共享课量大面广,一般高校都有参与的资格,因此课程建设的重点大都放在精品资源共享课上面。

2、国外开放课程建设的主要成果

虽然我国提出教育资源开放共享的时间还不长,但国外关于教育资源开放共享的理念却由来已久,2001年美国麻省出现OCW开放课件。此后,包括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在内的众多大学与教育机构也纷纷开展形式多样的开放教育教学资源项目(我国教育部始于2003年启动的“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即是受该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启示)。

耶鲁大学开放课程的建设早在2006年就已开展。耶鲁大学开放课程均由该校著名学者完成。学者的讲授内容,包括课程常规、作业与评分、课外拓展、成绩评定细则与行为准则等所有教学内容均能够无障碍、免费自由地通过互联网下载,其目的在于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给所有渴望学习的人。此后,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简称MOOC)2012年以来日益受到瞩目。MOOC课程通过整合多种社交网络工具和多种形式的数字化资源,形成多元化的学习工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与传统课程相比,MOOC课程具有课程易于使用、课程受众面广、课程参与自主性强的特点,能够突破传统课程时间、空间的限制,突破传统课程人数限制,依托互联网,世界各地的学习者在家即可自主地学到国内外著名高校课程,因而影响范围不断扩大。

三、制约我国精品资源共享课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1、知识产权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教学资源作为脑力劳动的成果理应受到知识产权的保护。但目前我国对于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仅在少数文件中得到体现,如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提出教师按照学校教学任务而申报的课程建设资源属于职务作品,必须具有清晰的知识产权,但对其具体的产权归属未有明确说明。由于没有一种明确的版权保护系统,导致课程开发与建设的积极性受到抑制,资源共享与传播的障碍难以消除,课程价值最大化目标难以实现。

2、缺乏双向信息沟通渠道

交互学习是知识传播的重要途径。教师与学习者位于课程的两端,但他们两者之间不是完全割裂的,而是通过相应的网络技术与学习平台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但是,当前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师生交流环节薄弱或者不通畅的问题。在课程设计时,由于知识传播者与知识受众者之间缺乏双向的信息通道,缺乏师生交流的动态与更新机制,从而影响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与吸收。同时知识受众者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新成果也没有渠道反馈给课程的建设者,不利于课程建设的深化。

3、课程资源信息的活化程度不高

课程资源信息的活化是指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过程中,网络资源被动态化组织,便捷更新以使公众更有效使用的程度。现在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过程中资源信息的活化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资源信息更新不及时、不便捷。课程建设资源中的很多文字、数据、录像等可能本身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但课程建成之后,大多资源变成静态或准静态信息,课程资源的维护与更新没有按时进行,导致课程资源的利用价值下降。

四、推进建议

1、注重宣传推广,加大精品资源课程的共享力度

在以往课程建设中政府的干预意识过强,削弱了学校与教师的积极性,课程建设的成果也难于适应社会的要求,共享效益较差。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初衷是推动高等教育的开放与共享。一方面,需要改变传统课程建设中的“重评轻用“的现象。强调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目标为共享重用,通过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共享程度以体现精品资源共享课的价值。另一方面,增强宣传推广力度,重视课程资源最终的推广效果,真正使课程建设服务于学习型社会。甚至可以在条件具备时,考虑将课程资源翻译成外文,推进课程资源共享的国际化。

2、在保护知识产权与资源共享重用之间寻找平衡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重点在于共享重用,通过学习资源的共享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服务。但在促进大学优质教学资源社会化的同时也要给予知识产权所有者足够的重视,对其提供共享资源的努力给予合理的回报与奖励。从国外大学的实践看,教师建设资源共享课很多是义务、不计报酬的。但这也是建立在其拥有体面的年薪收入基础上的,在此情况下,教授也乐于教学并愿意与其他人分享自己的教学成果。但当前国内却不具备这些基础。教师们在忙于发论文、争课题、抢经费的情形下,费时费力地进行资源共享课的开发工作后,如没有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与合理的奖励制度,则对资源共享课的长期建设是非常不利的。即使是在MIT开放课程网站上,也随处可见红色的捐款链接,促进网站学习者为其捐款,以保证开放课程走得更远。因此,在教育主管部门承担起政策制定、资金支持等职责之外,可通过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站实名注册的点击数,或同样鼓励学习者捐款的形式,既体现知识产权的价值又推进教育资源的共享,以保证课程建设走得更远。

3、基于学习者的认知基础差异,为不同的学习者提供差异化的学习目标及相应的学习资源类目

高校师生与社会学习者在专业基础等方面的认知基础存在差异,其学习目的、学习内容等方面也就不同。比如在校大学生愿意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以拓展自身的知识面。而大学毕业的上班一族,则可能利用网络课程以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根据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在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过程中可以针对不同学习者提供不同的学习目标及对应的学习资源。如对于最基础的学习者,其学习目标仅仅要求记忆并理解相应的基础理论知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要求不多,因此为其提供的资源类目只需要课程理论知识、自测题、课程录像及相关的考试资源即可。若为高级学习者,其学习目标则不仅包括基础理论的学习与掌握,还要具备灵活应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需要为其提供全面的资源,除上述资源外,还要有课程实践、案例库等资源。

总之,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实现其可持续建设是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的重要课题,这其中需要不断探索课程建设的思路、方法,不断修正、完善建设中的方案,最终实现课程资源的共享重用,为我国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服务。

[1]王静爱.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3,(11):10-15.

[2]王娟.精品课程研究主题衍变及其对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启示[J].现代教育技术,2013,(8):95-99.

[3]高校进行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科教导刊,2014,(1):42-43.

猜你喜欢
精品课程资源共享精品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心经精品
中国篆刻(2017年7期)2017-09-05 10:01:26
卫康与九天绿资源共享
心经精品
中国篆刻(2017年5期)2017-07-18 11:09:31
心经精品
中国篆刻(2017年2期)2017-05-17 06:20:25
教育部第一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公布
港珩隆2015大型春季拍卖·精品荟萃
收藏界(2015年5期)2015-05-25 10:07:32
测量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认识与思考
浅析《Photoshop》精品课程开发及网站建设
河南科技(2014年16期)2014-02-27 14:1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