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黎(河南工程学院体育部 河南 郑州 451191)
国家在全面推行体育教育改革,注重学生素质教育的同时推行了阳光体育教学举措。我国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于2006印发了 《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教体艺2006),阳光体育的广泛推行关系到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是鼓励学生走向大自然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有效措施,且能使学生至少熟练掌握一两项体育运动技能,营造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分析法就阳光运动的实施对大学生的体质改善状况进行分析和研究。
随机选取选择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四所高等院校部分大一学生为研究对象,并对研究对象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干预措施,学期结束后对学生体质健康指标进行测试与分析。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电子期刊、著作等有关阳光体育运动与学生体质健康的资料。
(2)问卷调查法。
选择研究对象,并发放300份体质健康调查问卷,收回问卷296份,有效问卷29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8.0%。
(3)数理分析法。
运用统计软件SPSS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
(1)运动习惯的变化。
高校主要采用五方面的阳光体育干预措施,即: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对体育课程的结构和形式进行改革;丰富和拓展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多样的体育竞赛活动;完善和增强体育保障措施。通过以上阳光体育干预措施,研究结果发现:学期结束之后,研究对象人均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和频率都有所改善,详见表1:
表1 大学生学期结束前后运动习惯变化情况
阳光干预措施实施之后,大学生由原来的人均锻炼时间0.4h增加到0.8h,运动频率由7.9增加到9.0次,可知阳光体育运动对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同时对运动频率效能也有很大程度的影响,但是与锻炼标准时间还存在差距,仍需加大促进力度,在保障学习正常运作的前提下延长学生运动时间。
(2)运动取向的变化。
在对研究对象实施一学期的阳光体育干预实验之后,研究对象对体育运动项目的倾向也有所改变,调查前大学生群体中较受青睐的运动项目依次为慢跑、小球类、大球类,而实验结束后研究对象的运动项目偏向有所改变,前三位的运动项目依次为小球类、慢跑、大球类,由此可知阳光体育的干预措施使学生偏爱慢跑的运动习惯发生改变。另外,与学期开始时相比,研究对象的运动项目选择百分比有所增加的有:舞蹈、运足、户外、游泳等,而相对运动项目百分比有所降低的是大球类、慢跑。以上对运动项目选择的改变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广泛接受民族传统、时尚运动等项目,并不断地丰富了自身的锻炼习惯和手段,这符合阳光体育至少掌握两项运动技能的要求。
在对研究对象实施一学期的阳光体育干预实验之后,研究对象在实验前后的体质健康指标有较大程度上的改善,表2、3对前后的指标数据进行整理对比,结果表明,阳光体育对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指标有明显的效能改善作用。
表2 实验前大学生体质状况分析(x±s)N=294
表3 实验后大学生体质状况分析(x±s)N=294
由表2、3可知,研究对象无论男女在实验结束后身高指标明显增高,总体身高在学年结束之后增加了3cm左右,由此可知,阳光体育的实施干预对大学生身高增长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其次,从体重指标的实验前后对比可知男大学生的体重略有上升,这主要是因为男生在参加体育锻炼的同时,饮食和营养都有所增加,故体重也保持较平稳地增长,而女生的体重在学期结束后均有所减少,总体来看,大学生的体重呈现下降趋势,这主要是因为女生在参与体育锻炼时,也注重对饮食量的控制及身材的保持;从实验前后肺活量指标的表现来看男、女生的肺活量同时得到提高,总体的肺活量比学年前有显著的提高,这与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密切相关,这也表明了阳光体育运动对学生的肺活量具有显著的干预效果;从实验前后的握力指标对比可知学生握力水平均有所增加,总体握力情况也有很大程度的提升,这表明阳光体育运动对男、女大学生握力具有显著的干预作用。由以上对研究对象的阳光体育干预措施结果分析可知大学生体质健康指标在干预措施下具有明显的改善效能,阳光体育的干预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抑制身体不良反应的下降趋势,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健康发展,提升大学生未来就业和生活能力。
高校通过从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对体育课程的结构和形式进行改革;丰富和拓展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多样的体育竞赛活动;完善和增强体育保障措施这五方面的体育教学改革措施来干预大学生体质健康,研究表明:阳光体育对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具有显著的改善效能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优化了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有利于学生体育技能的培养,阳光体育运动对大学生体质、身心素质、社会适应能力等综合素质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1]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S].教体艺[2006]6号,2006,12.
[6]董新军.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与干预措施研究[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23(7).
[3]李君荣.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教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