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银平(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 长沙 410000)
随着乒乓球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各项规则和打法都在不断的更新和完善。在众多的打法中,现今运用的最为广泛的应属右手横板两面反胶弧圈结合快攻型,相比之下左手持拍的运动员的比例就相对小一些,在比赛中相遇,较难适应,这也是我国优秀女子左手横板运动员不断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原因。通过研究分析左手持拍运动员的技战术特点,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兵乓球运动的发展提供科学理论和参考依据,对于推动我国兵乓球运动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乒乓球队优秀女子左手持拍运动员(郭跃和丁宁)为研究对象。
(1)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中国知网(CNKI)核心期刊中大量关于乒乓球的文献。经过文献整合与分析,广泛了解和吸收前人创造的研究成果,力求弄清本研究领域的历史、现状及发展动态,归纳出本研究的研究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2)录像观察法。
对中国乒乓球队优秀女子应用左手运动员如郭跃和丁宁的国内外重要比赛进行录像观察和技术统计。
(3)数理统计法。
采用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乒乓球组吴焕群三段指标评估法对郭跃和丁宁的四场比赛按发球抢攻段、接发球抢攻段和相持段进行统计。比赛进行技、战术的分析与评估,将比赛所采用的各种技术分为3段,即发抢段(第一、三板),接发段(第二、四板)与相持段(第五板与五板以后);将运动员比赛中3段的使用率和得分率加以统计与比较,并依次对运动员的技、战术运用情况进行分析,这样既可以从宏观上掌握运动员的总体实力,又可以从微观上了解运动员单项技术的长处与不足。
(4)分段指标评估法
采用目前乒乓界流行得分段指标评估法,将所得数据与模式值评估指标进行比较、定量分析。
丁宁是横拍两面反胶,弧圈结合快攻打法的杰出代表。她正反手均具备了较强的实力,中远台对拉对攻能力强,被动防御下的周旋与反攻能力出色。由于占据了左手的优势,她的进攻角度大,落点刁钻,在比赛中占据了一定的主动性。其下蹲砍式发球尤其出众,相似的动作,却能发出旋转变化多、落点不一的球,极具迷惑性。丁宁属于比赛型选手,她心态稳定,常常能在关键比赛中,展现出她韧劲与拼劲十足的特点。技战术运用始终处于合理与稳定的水平,因此她常常能在大赛中有上佳的表现。郭跃:左手横握球拍弧圈结合快攻打法,技术具有男性化特征,前三板快且狠。郭跃的打法和丁宁一样,左手横握球拍,弧圈球结合快攻,无论是发球还是前三板技术都相当细腻。发球抢攻是郭跃和丁宁的主要得分手段,比赛中的得分率达到了良好的标准。主要的得分手段都集中在此段,郭跃的技术已形成“女子技术男性化”的特点,丁宁在前三板的处理球上很细腻,从角度和落点上看变化丰富,在发球、接发球上正手的挑、撇、晃、拧都给自己创造出很多的机会。
表1 郭跃三段得分率、使用率(%)的统计
研究表明:郭跃的前三板速度快、威胁大,是其主要的得分手段;郭跃接发球技术呈现多样化,敢于运用新技术,但适应对方变化的能力还不强;比赛相持中连续进攻的能力比较强,但稳定不够;郭跃的技术比较全面,男性化的特征比较明显。进攻的意识和能力都比较好;站位中近台,正反手拉弧圈球的能力都很强,侧身抢拉、抢冲的使用率高;其弧快打法稳中见凶,以快为主,快狠结合。
表2 丁宁三段得分率、使用率(%)的统计
研究表明:相持段是丁宁的优势环节,在比赛中的得分率达到了优秀的标准,在相持中两人在中近台的正手回球速度快,节奏变化多,落点控制的好。在相持中左手的正反手位线路变大角度拉的比较开。
通过对郭跃和丁宁比赛中的战术的运用情况进行分析后发现,两名队员在发球抢攻段战术运用积极,进攻意识强,但是得分率都不高。在相持段中,两人的得分率达到了优秀的标准,说明两者相持能力都很强。郭跃回球速度快,节奏变化多,落点控制较好;丁宁在心理上占有一定优势 ,关键球的处理非常到位,在反手的运用上处理得也很合理.发球抢攻和接发球段是郭跃和丁宁的主要得分手段,两者在五场比赛中接发球段的得分率都达到了良好的标准,主要的得分手段都集中在此段。总之,左手横拍运动员在对阵右手持拍的运动员时,在线路上的变化占有一定的优势,在中路球的处理上多以正手为主,具有主动抢先上手压住对方的能力。
郭跃和丁宁在发抢段和接发段的使用率较高,但在在发抢段的得分率低于及格的水平;在相持段使用率较低,但落点和节奏的变化丰富,得分率较高;在前3板球的控制和反控制上处理果断,都很好地运用了自己左手持拍的优势。郭跃和丁宁在5场比赛中接发段的得分率都达到了良好标准,主要的得分手段都集中在此段。在相持段中两人的相持能力都很强,得分率达到了优秀的标准,但使用率较低,这与中国队重视前3板技术有很大关系,也体现了郭跃和丁宁在相持球方面的优势。左手运动员占位有一定的优势,在对右手握拍运动员的比赛中,从角度上来看发球的动作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我们应该让左手握拍的队员抓住这一优势在比赛中多加强发球的动作变化或旋转变化。从录像观察中发现两人的正手拉球的旋转变化都很强,反手的力量和进攻能力显得比较薄弱一些,应加强反手的上手进攻能力和击球质量。
综上所述,通过研究中国乒乓球队优秀女子应用左手运动员的优缺点,掌握其内在的规律,树立全新的理念、全新的认识、全新的模式,从多次比赛中总结规律然后再到技术上进行相应的改变,培养适应当今乒乓球运动发展的优秀运动员,继续保持我国的领先优势。
[1]张晓蓬.如何适应左手的战术[J].乒乓世界,2002,(5).
[2]苏丕仁.乒乓球教学与训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
[3]汤剑文.新规则新赛制后兵乓球运动发展的新特征[J].安徽体育科技,2002.
[4]石小娟.王楠创造自己的时间[J].乒乓世界,2005,(2).
[5]唐赢.对中国乒乓球队优秀女子左手横板运动员的技战术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11,(12).
[6]乔红.对国家乒乓球女队重点主力队员的技战术跟踪分析与诊断[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4).
[7]陈惠玉等.王皓乒乓球技战术发展趋势[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6).
[8]何琼等.第27届奥运会男子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发球技术分析[J].体育学刊,200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