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树堂
摘 要: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基础数学技能、逻辑思维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现阶段我国高中数学素质教育中存在诸如学习目标单一、教学方式传统、创新性不强及忽略了思维的形成过程等问题,应注重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实行情景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开展趣味、多元化教学;教学中重视学生思维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学会思考;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数学教师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高中数学 素质教育 情景教学 数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c)-0142-02
高中数学是一门基础的工具学科,具有思维严谨、高度抽象性与广泛应用性等特点,是其他许多课程的基础,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过分强调用以应试的学科知识和应试技能的提高,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难以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需要。在实施高中数学素质教育中,如何让学生们掌握数学的真谛,教会学生学会求知、探索、思考、创新,是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1 高中数学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从实施素质教育以来,高中数学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可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学习目标单一
素质教育应以提高学生多方面素质为目标,包括基础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应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训练、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其与应试教育相对应,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但是,尽管数学教学大纲提出了“双基”、能力及思想教育等方面的教学目标,但事实上,用以应试的学科知识和数学技能仍然是学生学习的最重要的目标,数学教育所应有的育人功能难以得到全面实现。
1.2 教学方式传统,创新性不强
现阶段,高中数学“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方法仍占主要地位,教师在课堂教学处于主导地位,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却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只是机械化地跟随老师学习,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难以激起创新的热情。另外,部分老师在教授课程的过程中只注重数学知识的严格性、系统性、逻辑性、科学性,忽视了教学的艺术性,不善于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去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1.3 忽略了思维的形成过程
在当前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下,教师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考试分数,直接传授现成知识结论,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按部就班地按照教材中所要求的内容进行教学,将教材视为一种权威,忽视了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的提出和形成过程,很少鼓励学生进行数学猜想、数学想象和对现成结论进行推广和反驳,缺乏质疑和批判意识,这些本能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火花、提高学生能力的培养方式,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因此,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非常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育的模式方法
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以及学生交流,本文认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素质教育下的课堂教学应克服重结果轻过程的倾向,教学中教师不要轻易把方法和结论教给学生,应当鼓励学生大胆地去猜想、探索、质疑,要重视在获取和运用知识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改变对问题的认识,重视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过程,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得到思维能力的训练,使学生真正掌握分析、解决问题和应用数学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学会思考,让学生做思考的主人。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2.1 实行情景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教学理念下,教师能否创设情景引发学生思考是点燃学生智慧的关键。教学过程中,创设合理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高中数学兴趣,发散学生思维,是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的有效途径。如,若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数学学习能力,但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辨别、连接不清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研究素材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学生通过作图、运算、观察、分析、归纳,得出新的概念、公式、定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创设的问题要直观、趣味性较强,最好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这样学生更倾向于主观接受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2.2 开展趣味、多元化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是学生主动求知的内在动力。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当的是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教师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例如将语文上的一些技巧运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把学术知识穿插进去,这样枯燥的数学知识就会变得生动起来,学生们对教师所讲的东西还能有一个更深刻的记忆,从而课堂效率也会提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也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声音、图片等多种表现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除了课堂上开展趣味教学,平时作业除了解题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动手做模型,进行一些有趣的数学实验。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阅读一些数学史,介绍一些数学家的思想、经历,这些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也会产生很好的效果。
2.3 教学中重视学生思维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学会思考
首先,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数学概念的理解程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如果直接把定义教给学生,忽视其形成过程,学生将会难以理解和掌握,更难以应用,因此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而数学概念大多是由实际问题抽象而来,有其实际背景,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可由实际引入概念,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endprint
其次,重视定理、公式和法则的推导过程。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对定理、公式、法则理解地更深刻,又可以使学生以发现者的身份体验获取知识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然后,重视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总结、归纳。概括是将不同事物的共同属性联合起来考察,概括能力是形成正确结论的主要因素,可以提高学生的组织和应用能力。例如,在讲完线面垂直判定后,让学生总结归纳证明线面垂直的几种方法,总结在具体题目中应该用哪种方法来完成题目的证明,然后通过例题的选讲,让学生明白要善于根据题目条件的变化灵活地选择具体的证明方法,证明要以简便快捷为好,不要重复书写繁琐的证明过程。
2.4 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思维定势是形成思维活动的一个必然结果,但长时间受思维定式影响,容易造成束缚,阻碍学生思维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给每一个同学都创造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同时将学生创造性与灵活性充分发挥出来,最终实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根本目的。
创新不是单纯理解为完成多少项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更应注重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去探索、领悟到对于它本身来说是以前未曾认识的规律,或掌握某种以前从未掌握的方法,或能将书本上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践生活中,逐步形成独立发现规律或掌握新的方法的心理倾向,并形成积极的而不是墨守成规的探索精神。例如,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化成数学模型,再运用基本的数学技能(如高中阶段的体积公式、统计概率等)解决,许多现实应用型问题旨在让学生将数学原理学会运用、学会实践,教育者的工作便是把更贴近生活的应用问题添加到数学教学当中,着眼于培养创造力、提高数学兴趣,激发其独立思考。
2.5 提高数学教师的整体素质
教师作为教育者,必须具备开展素质教育的素质,必须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逐步完善自己,跟上社会的发展,认真学习先进的素质教育理论,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育观,运用科学、先进的教育方法开展自己的教学工作。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了,数学教学效率和质量才能得到全面的提高。
3 结语
高中数学素质教育不应只是停留在观念上,不能搭素质教育的台、唱应试教育的戏,而是要结合数学本身固有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创新能力、创新精神,促进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吉华.实施高中数学素质教育的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
[2] 王晗.高中数学教学与素质教育理念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5):213-214.
[3] 蔡志丹,王崇阳.关于高等数学教学中的数学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2-24.
[4] 郭蕤.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1(25):58.
[5] 陈亚琼.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素质教育策略[J].成功(教育),2013(10):219.
[6] 田福军.建立素质教育下高中数学的高效课堂[D].山东师范大学,2009.
[7] 潘小叶.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1(1):1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