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戏曲传承发展路在何方

2014-12-24 01:06成军
戏剧之家 2014年22期
关键词:人才战略

成军

摘 要: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纵深发展和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河南戏曲传承发展面临巨大挑战。乘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东风,河南戏曲业界人士及其相关领导应在剧团建设意识、剧目生产多样性、人才选拔培养以及积极探索抢占文化市场等方面大力开展相关工作,努力开创河南戏曲艺术繁荣发展的新天地。

关键词:文化政策;剧团建设意识 ;剧目多样化 ;人才战略

中图分类号:J8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11-0018-03

河南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举世瞩目的华夏文明。对于戏曲艺术来说,河南是中国戏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尤其北宋杂剧艺术是“乐舞”到“戏曲”的飞跃,更是中国戏曲发展成熟的标志。靖康之变,随着政治中心的转移以及大量人口的南迁,北宋杂剧艺术在南方落地生根,南戏萌芽并日趋发展壮大。由于厚重的文化积淀,河南至今仍是中国少有的戏曲文化资源大省,不仅剧种繁多、剧目丰富,而且戏曲剧团以及戏曲从业人员的数量亦是全国之最。

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伴随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河南戏曲传承发展却面临巨大的挑战。以地处豫东平原黄淮腹地的周口为例,河南戏曲发展存在诸多问题。昔日伴随农耕文明而出现的戏曲艺术,在高台教化方面担当着重要角色。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中国戏曲更是在传承文明、娱乐审美、伦理道德教化以及国家文化安全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采取各种措施,全方位的保护传承包括周口在内的全国各地的戏曲艺术。从小处着手,我们至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

一 、重视剧团建设

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各级政府要大力扶持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既要充分认识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又要看到文化体制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要高度重视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把文化体制改革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调查研究、统筹协调、具体指导,确保改革沿着正确方向顺利实施。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大力支持、党委宣传部门协调指导、行政主管部门具体实施、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文化体制改革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可见,国家站在历史的新高度,从长远发展的大局出发,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大力发展包括戏曲在内的传统文化,这是一项重大的文化兴国工程。无容置疑,剧团是传播先进文化的载体,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办好各级剧团。

1.政府领导层,请把目光投向当地的戏曲团体。在资金支持的同时,也可利用多种时机给予剧团更多的表演机会,如在各级党代会、人代会以及政协会议期间,可邀请当地剧团进行现场表演;每逢重要节日或一些重大的政治、经济活动也可邀请戏曲团体进行演出。一方面,在满足公民正常娱乐文化生活需求的同时,为国民大众提供更多的戏曲熏陶的机会;另一方面,能够进一步增强人们热爱传统、热爱戏曲文化的氛围。无形之中,此举既寓教于乐,又可增强人们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2.为剧团履行落实国家制定的相关文化经济政策。我们应该明确,国有县市专业剧团应是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单位。对于剧团的改革定位坚决不能套用企业改制的办法。戏曲表演团体属于意识形态范围内的文化部门,第一关注的是其社会效益,而不能把经济效益放在首要位置。也就是说,我们绝不能把国有的剧团千篇一律的推向市场,变成自负盈亏的企业。

当然,我国政府也逐渐意识到,文化团体全面推向市场以后会带来诸多负面问题,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如1991年国务院转批文化部《关于文化事业单位若干经济政策意见的报告》([1991]31号文件)指出:“对各类剧团的大型修缮、设备购置补助费,要根据财力可能,尽力予以安排,单独编报预算,专项补助。对离退休人员的经费,实行单列,专款专用”;“为鼓励多演出,对超额完成演出场次的剧团,可按规定发给超额补贴”;“为繁荣舞台艺术,对那些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具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功能的优秀剧(节)目的创作、排练、演出,要给予扶持!应设立‘优秀剧(节)目创作演出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对优秀剧(节)目演出的补贴和奖励”。可见,政府意识到表演团体与市场接轨是可行的,但都推向市场,政府不管不问是不行的。因此,县市级政府一定要落实好国家关于文化事业单位若干经济发展的政策。

3.把戏曲遗产保护作为剧团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作为一方文化优秀代表的地方戏曲,乃是中华各族儿女集体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宝库的明珠。地方戏曲不仅系着中华民族的灵魂,而且连着民族文化的根脉,我们要延续这个魂,留住这条根,否则,中华民族文化复兴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光辉梦想就难以实现。据此,在积极落实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文化政策的同时,要把地方戏曲遗产保护工作作为剧团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近些年来,郸城县在戏曲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和传承方面做出了喜人的成绩。尤其在文化局局长刘永生先生的大力倡导下,郸城县政府为做好戏曲文化资源大县而开展了许多工作。刘永生局长通过多种渠道多方面筹措资金不仅添置戏服、乐器、音响等戏曲表演用品,还兴办戏曲艺术学校,聘请全国戏曲专家进行艺术指导,全县戏曲文化搞的轰轰烈烈,红红火火。不仅如此,如果有更多的“永生”出现,我想不单单是郸城、周口戏曲艺术迎来更大的生机与活力,中国的戏曲艺术乃至中国的传统文化一定能够真正走向世界,而且能够走进人们的心中。

4.宣传教育,树立文化发展人人有责意识。一个地区的协调稳定发展,必须有先进的文化做支撑。从国家安全发展的大局出发,我们要用先进健康的文化武装国民的头脑,用高尚的情感意志去占领人们的思想阵地,牢固树立文化发展人人有责的意识。在这方面,郸城县委县政府花大力气搞好文化建设以及相应的文化惠民工程。他们积极引导郸城县豫剧团大力参与“进百村、入万家”的送戏下乡活动,把排演的《朝阳沟》、《白蛇传》等豫剧经典通过流动舞台车送到农民的家门口,把戏、把温暖、把欢乐送到农民朋友的心中。一方戏曲娱乐一方百姓,积极向上的戏曲文化艺术精品,不仅能够净化人们的思想和灵魂,而且有助于当地经济的协调发展。因此,地方戏曲剧团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社区,构建中国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剧目生产多样化

一个优秀的剧团离不开一批优秀的剧目作支撑。因此,剧目生产对于一个剧团的生存发展来说,意义非同小可。纵观周口戏曲发展,剧目建设也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尤其排演的新编历史剧《老子》、现代戏《天职》以及传统戏新编《王金豆借粮》等不仅深受观众喜爱,而且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在充分肯定周口戏曲剧目建设方面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应看到其存在的不足之处,尤其是如何恰到好处的处理戏曲剧目生产的多样性问题。做好剧目生产的多样性工作,我们必须在保留剧目、传统剧目以及新剧目创作排演方面大做文章。

1.增强保留剧目的生产意识。一般来说,保留剧目是指剧团演出实践获得较大成功后保留传承下来的经常上演的剧目。它是一个剧种、一个流派发展成熟的标志。如京剧《打渔杀家》,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昆曲《牡丹亭》,黄梅戏《天仙配》等剧目早已发展成为一个剧种的标志;京剧梅派《贵妃醉酒》,豫剧常派《花木兰》,黄梅戏严派《打猪草》更是以其经典的保留剧目为全国观众所喜爱。单就豫剧旦角五大流派来说,常派的《花木兰》,陈派的《洛阳桥》,崔派的《桃花庵》,马派的《穆桂英挂帅》,阎派的《秦雪梅吊孝》等剧目不仅为观众所熟知,而且是豫剧流派形成与确立的依据。这些优秀剧目不仅凝聚着艺术流派的文化精华,而且很好的体现了大众审美追求和艺术情趣。可见,无论是对于某个剧种的保护还是对于某个艺术流派的传承,都有赖于通过对保留剧目的不断表演与传承发展来实现。

2.加大传统戏曲剧目保护生产的力度。目前,周口很多优秀的传统剧目面临失传或已经失传,不少剧目如今只能进行“摘段”表演。保护戏曲文化遗产,在一定程度上说,就是恢复传承历史遗存的诸多优秀剧目。因此,戏曲生产问题,并非都是打造新剧目。传统剧目也应抢救保护,并尽最大可能恢复历史原貌。当然,任何事物的发展并非一成不变,恢复表演传统剧目也并非一味死守传统。既要守住传统,又要与时俱进。因此,笔者提倡两条腿走路:第一,坚持传统,守旧如旧。如同古迹维修一样,要修旧如旧,凝固历史传统,尽可能逼近历史真实。就像今天,我们很想看到5000年前的殷墟古城,2000年前的洛阳古都,1000年前的汴梁古城,可惜一切皆变,这种理想不可能实现。伴随科技的迅猛发展,当下无论是物质还是非物质的文化遗产都可以通过影像进行保存。回头转向“看古”已经变成现实。因此,要保护戏曲遗产,就要强调“原汁原味”,保持其“本真性”。近年来,郸城县和西华县分别抢救复活了坠剧和二夹弦,尤其郸城坠剧团恢复整理排演的传统剧《回龙传》、《小包公》大获成功。这些具有厚重历史文化的剧目不仅使观众倍感新鲜,而且觉得很亲切。可见,大力恢复经典的传统剧目,乃是真正意义上的保护传统戏曲。

3.与时俱进创作排演新剧目。“一代有之一代文化”,“一代有之一代戏曲”。伴随经济的发展,受经济基础制约的上层建筑之戏曲文化也必然发生变化。今天,从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提倡对传统剧目进行挖掘、整理,其真正目的乃是“激活”传统,但同时我们还要与时俱进,必须创作一批反应历史进程或者顺应历史潮流的新剧目。从艺术发展规律来说,继承与创新是辩证统一的。当然,面对丰厚的戏曲文化遗产,创作新剧目也并非“儿戏”,要有深思想、新追求,否则,新作品犹如一现昙花,经不起时间考验而淹没在滚滚红尘之中。可见,戏曲要发展,龙头是创作,尤其那些能够折射人间真、善、美的戏曲“精品”创作,乃是当前戏曲新剧目创作的重心。

当然,在排演创作新剧目方面,周口一些专业戏曲院团大多具有团队意识,广大演职员努力将一些有较大影响的剧目搬上大众舞台。如商水豫剧团排演的现代戏《天职》,河南省越调剧团推出的大型历史剧新编《老子》等均大获成功。尤其这部由孟华编剧、李利宏与陈新丰执导的《老子》是第一个登上戏曲舞台的圣贤“老子”形象,也是第一部获得政府“文化奖”的越调剧目,而且成功入选2012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剧目(排名第二)。这种成功始于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对艺术发展规律的尊重。继承传统是戏曲表演艺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继承戏曲艺术之目的,只有以创新为目的的继承才是科学的对待传统。越调《老子》的成功之旅,再一次印证了成功的艺术创作必然是对艺术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遵从。

三、培养选拔优秀的戏曲人才

舞台演出应在普及的基础上,重视提高艺术质量。提高艺术质量,关键还是看人才质量。面对多元多样的的文化选择,中国戏曲不可避免的要迎接挑战。如果我们积极行动,切实采取一系列有力的措施,并努力打造一流的表演团队,生产出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戏曲“精品”,那么包括河南周口在内的中国戏曲艺术一定会走出低谷,迎来更大的发展转机。

对于戏曲演员来说,要想在剧团有立足之地,其表演一定要有震撼力和感染力。这就要求每名演员必须具有高超的技术水平和深厚的学养,无论歌唱,还是表演。正所谓:“头顶艺术,脚踩文学。”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如何培养、选拔、造就一批高素质的戏曲人才队伍?实际上,这亦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为适应新形势下艺术表演团体发展的需要,周口地域内的河南省越调剧团也仿效国内如江苏演艺集团等文艺团体的做法,对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进行了一些大胆的改革和尝试。在人事管理上,该团根据剧目和表演需要,部分岗位实行竞选聘用制。这种以剧目需要确定演职员人选的办法有利于凝聚一批热爱戏曲艺术的优秀演员。在分配制度上,完全改变“人均分配”的老路子,力争形成“优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有利于贯彻执行“按劳取薪”的分配原则。如此举措,不仅充分调动了广大演职员的主观能动性,而且有利于形成一种“团结奋进争上游”的良好风尚。的确,对于任何一个地方戏曲剧种或剧团来说,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创作表演队伍尤显重要。商水县豫剧团在充分发挥本团人才队伍力量的同时,适当引进省内优秀的艺术创作表演人才。在实际工作中,他们不仅重视知名演员的推介力度,而且对有潜质的年轻演员进行挖掘培养。通过排演大量剧目,老艺人“传帮带”新徒,剧团创作表演的质量大幅度提高。可见,在努力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环境下,有利于培养造就一批技术精湛、品德高尚的艺术创作、表导演与管理人才队伍。

四、努力开拓演出市场

竞争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动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任何一个表演团体要想在演出市场占有一定的份额,就必须把握时机,开拓进取,转变经营理念,积极占领演出市场。在抢占文化市场上,我们也许会从中国宋代音乐发展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众所周知,宋代是我国音乐文化发生转型的一个重要时期。在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市民音乐出现生机勃勃的景象。艺人开拓的商演市场主要有宫廷、宦官府邸、瓦子(勾栏)、茶坊、酒肆、客栈、乡村(社台),形成了多维的表演空间。回顾以往并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周口戏曲表演应该努力开拓乡村、城市以及旅游等三大市场。

1.乡村是一个更为广阔的文化市场。伴随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大多走上富裕的道路。随着物质条件的基本改善,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不断提高。乡音、乡情,乡俗、乡戏,包括部分背井离乡外出打工的的广大农民、市民朋友对具有浓郁乡风民俗的家乡戏依然钟爱有加。因此,周口县市级及民营剧团应该走基层的群众路线,把反映乡土民情的戏曲通过流动舞台车送到农家大院,使老百姓在审美娱乐中接受教育。不仅如此,周口豫剧沙河调、道情等剧种自身具有浓郁的乡土与平民意识,擅于表演家长里短的生活琐事。这些戏曲表演在带给普通百姓艺术享受的同时,也能获得较好的经济回报。

2.以戏曲精品拓展城市演出市场。在创作表演反映乡土民情的生活方面,周口县级剧团大多做出许多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城市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而目前流行歌舞音乐往往都是进军城市,亦取得较为可观的成绩,相对来说,戏曲目前在城市占有的市场份额极其有限。在笔者看来,戏曲表演要想很好的开拓城市这个大市场,一定要打造艺术精品,以精品招人、揽人、吸引人、打动人。河南省越调剧团打造的《老子》已在全国很多城市进行演出,并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此类剧目融艺术性、思想性以及观赏性于一体。在艺术审美创造方面,努力追求善美合一。其反映的深层文化内涵更是受到各个阶层的喜爱和推崇。

3.尝试戏曲与旅游结合。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人民群众的收入稳步提高,人们对旅游消费的心里需求也进一步上升。当前中国已经实现了从亚洲旅游大国到世界旅游大国的转变,开始迈入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转变的关键时期,包括周口在内的河南应该抓住大好机遇,大胆尝试戏曲与旅游结合,将周口的沙河调、越调、道情、坠剧等融入旅游景点,这一举措不仅有利于拓展河南戏曲的发展空间,而且能够促进中原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我们应将人文景观、生态环境与戏曲表演融为一体,努力形成有较大影响力的戏曲音乐品牌,以吸引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来中原赏玩。

总之,周口戏曲要想长久发展,就应该汇聚一流人才队伍,努力打造一批贴近百姓生活,反映大众审美情趣的艺术精品,走出一条既适应市场需求又能积极参与文化惠民活动,满足各阶层审美需求的创新发展之路,在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奋力开创周口戏曲事业的美好前景,努力为繁荣城乡戏曲舞台,丰富普通百姓的艺术生活,进而为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做出卓越贡献。最后,我想借用刘永生先生的话作为结语:“一个人一生能做几件一般人想做而做不成的事,能做几件对人民、对社会有益的事,是人生中的快事。”刘永生用自己的行动铸就了郸城戏曲文化的辉煌!如果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如此热爱自己的家乡文化,多有几分像他一样保护传统文化的责任心,中国的未来一定会飞黄腾达、光辉灿烂!

作者简介:

成  军(1976-),男,河南光山县人,周口师范学院副教授,南京艺术学院博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2012年度河南省教育厅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周口地方戏调查与研究》(项目编号:2012GGJS-184)。

猜你喜欢
人才战略
毕业生就业状况反馈指导高校办学的途径和方法
我国跨国公司人才本土化战略的博弈分析
基于促进人才战略的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创新探索
立志高远的人才战略缘何落地难
实现科学化管理的企业人才战略思路
论档案信息化建设中人才战略思维的转变
对安阳师范学院2008—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新常态下,人才战略对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