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动态资源绽放生成之美

2014-12-23 16:36:23陆红芳
成才之路 2014年4期
关键词:动态生成数学课堂教学资源

陆红芳

摘要: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前无论教师准备多充分,也无法预料到课堂上会出现什么样的“意外”。而“意外”恰恰是动态生成的资源。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出现的各种信息,正确处理,使它变成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要从巧用意外,成就课堂精彩;推波助澜,促进思维发展;师生互动,实现教学相长三个方面,研究如何利用课堂中的动态生成资源,使凝固的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变成一幅幅鲜活的、生动的画面。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资源;动态生成;人才培养

教育家布鲁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为有效地促进和把握生成,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经历和体验,用心捕捉课堂中的动态生成资源,使之成为教学的亮点,成为学生智慧的火种,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促进学生的认知和发展,使课堂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新景观。

一、巧用意外,成就课堂精彩

教师往往对教学中的每个过程每个细节都了如指掌,于是就无法放开自己,常常被教案这只“无形的手”所牵制,始终挣脱不了它的束缚。实际上,随着学生主体性的增强,学生质疑的能力大大提高。教师应该学会倾听,并在倾听的过程中,针对具有价值的“意外”,及时调整教学设计,演绎不曾预约的课堂精彩。

[案例]讲完平均数后出示了课本上的一道题:小河平均水深80厘米,小明不会游泳,他的身高130厘米,他下河游泳会有危险吗?此题一出,学生兴致很高,有的说有危险,有的说没危险,意见分歧很大。

老师把学生分成两组,认为没危险的同学为A组,认为有危险的同学为B组,双方各请一位代表来发表自己看法,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A组:小明的身高是130厘米,小河平均水深是80厘米,人比水位高多了,因此我认为不会有危险。

B组:这里的平均水深80厘米,有的地方可能很浅,不到80厘米,有的地方可能很深,超过了80厘米,并不是说小河所有地方水深都是80厘米,我认为小明会有危险的。

B组:对,有些地方会超过130厘米,或者更深一些,所以我也认为会有危险。

A组:既然有的地方水很浅,不到80厘米,小明在水浅的地方游泳不就没危险了吗?

B组:那到了水很深的地方呢?

A组(略作思考):我认为结论是可能有危险,也可能没危险。

师:经过刚才激烈的争辩,大家已经知道了小明下水游泳是比较危险的,我们也更深一层地理解了平均数的意义了。我们以后在下水之前一定要看清标志,以免发生危险。

在这一教学片段中,老师既没有参与学生的辩论,也没有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而是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回答分组进行正反两方面的辩论。在这一辩论中,全班学生不仅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了知识,突破了难点,同时学生在争论的过程中,逐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自己的智慧水平,使得课堂更加生动,更有趣味。

二、推波助澜,促进思维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闪光点是学生思维花朵的盛开,敢于创新的苗头,也是教师发挥聪明才智的良好机遇。作为教师,要善于把握这求之不得的良机,捕捉这瞬间的生成,并进行正确处理,让它成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契机。

[案例]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老师先出示了一幅含义丰富的主题图,并引导提出数学问题:玩摩天轮的有多少人?

生1:“玩摩天轮的有20人:4+4+……”话未说完,就有一只小手举起来,示意有话要说。

生2:“我有不同意见!因为还有很多遮住了看不见,所以不只20人的!”

这个问题出乎老师的意外,但只犹豫了一下,老师马上追问:“那你估计一下这里大概有几人呢?”一个学生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如果能看见里面的长条,数出有几个吊篮,那就可以算出有几人了。”师:“对啊。”可是看不见,怎么办呢?这个问题把大家都难住了,学生都在苦苦思索。突然一个声音响起:“老师,我知道!”全部的目光马上集中在这个学生的身上。“这样大的一块(他指的是圆的)有5个吊篮,那么全部的话有20个。”事实上该生已有了前边“直角的初步认识”的知识基础,有很强的空间观念,而老师就是抓住了学生提问的“闪光点”,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创造了思维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发挥得淋漓尽致,叫人佩服。之后,老师充分利用这一教学资源,让学生体验写这20个加数的过程,使其体会到用乘法的迫切要求,从而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顿悟点”,合理地整合原有的教材,调整自己设计的预案,顺水推舟,推波助澜,使学生的探索、研究向纵深发展。在“跳一跳摘到果子”后,学生的思维始终处在亢奋状态。在此状况后的反思,使之体验更深,回味更浓,会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自己会寻找它的美妙之处引发美感,使智力活动产生对知识本身的感受,享受快乐。

三、师生互动,实现教学相长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双方相互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沟通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丰富彼此的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使师生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案例]《圆的认识》:在学习完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后,当我告诉学生用字母o、r、d可以分别来表示圆心、半径、直径时,一个学生举手提问:“老师,英文字母一共有26个,我们为什么一定要用。来表示圆心,r来表示半径,d来表示直径,为什么不用其他字母来表示呢?”对呀,我一愣,这个问题我怎么没想过,教了这么多年圆的认识,我怎么没想过为什么,总认为这是规定的。这里面是不是有原因呢?我给这个同学竖起了大拇指,表扬他肯动脑筋,会提问题,然后坦率地对学生说:“老师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吧,我们大家一起来上网查一下,看看电脑老师能告诉我们为什么。”呵,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大长知识。圆心用。表示是因为这个符号是圆形的,便于大家理解和记忆^d是英文单词半径radjus和直径diamdter的第一个字母。本节课虽然上网查找花了一点时间,以致预设的内容没上完,但是通过查电脑使学生增长了知识,知道了在数学中用字母来表示圆心、半径、直径不是任意写的,都是有一定的含义。这也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人类文化的共通、融合和巧妙之处,获益匪浅。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可能会提出教师在课前没有预设到的问题。这时,教师要珍惜“意外”的教学资源,不能为了完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而搁置或躲避这些问题,应及时与学生一起探讨。教师还要学会倾听,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并在倾听过程中挖掘学生的亮点资源,使学生的潜能得以绽放,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创造奇迹的场所,从而使课堂在不可预约的精彩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总之,动态的课堂不仅是“教师”“学生”“教材”之间信息的传递场所,更是师生知识共享、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画面。教师应该为有探究价值的这种“节外生枝”而喝彩,并及时抓住课堂中生成性资源,运用适当的评价进行引导、挖掘和升华,让数学课堂教学成为师生知识共享、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过程,演绎未曾预约的精彩,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绽放生成之美。

猜你喜欢
动态生成数学课堂教学资源
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策略探微
品德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运用策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03:48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9:08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8:24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30:57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