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梅
【摘 要】国内利率的市场化和银行资本监管趋严的环境为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土壤,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通过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来为自己的资金保值增值,加上理财业务本身资本占用低、投资领域广、盈利空间大等特点,成为了银行实现经营转型的重要选择。无疑,这给银行带来丰厚利润,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风险,内部审计作为一个自律机制,能够发现银行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帮助银行防范风险,保障理财业务又稳又快发展,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内部审计;银行理财业务;风险控制
一、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概况
理财业务是银行新兴业务,近年来发展态势正劲,理财产品的种类、数量不断增加,发行规模和发行主体的范围不断扩大,大力发展理财业务成了银行实现经营转型的重要选择。但是大多数银行在理财产品上存在共性,为了赢得竞争力,许多银行通过提高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来吸引客户,这为银行的健康快速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风险。为了规避风险,银行已将内部审计纳入重点关注领域,既满足了监管部门进行持续性审计的要求,又促进理财业务的健康长远发展。本文分析了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概况和风险,并从内部审计的角度提出了防范和控制风险的措施。
1.理财业务发展的原因
(1) 理财业务占用资本少,盈利空间大
2013年1月1日,《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颁布实施,银行资本受到了严格监管,这促使银行高资本消耗的规模扩张模式像资本节约型发展模式转变。理财业务具有占用的资本较少,投资范围较广,盈利空间大等优势,有助于银行缓解来自资本监管环境带来的资本补充压力,推动经营转型。
(2)利率市场化推动了理财行业的发展
2012年,央行两次降息,调整了存贷款利率和浮动区间,贷款利率下浮空间远大于存款利率,这导致银行利息差变小,这要求银行寻找新的盈利增长模式。而理财业务相对于结算等传统业务而言能带来更多的中间业务收入,更好应对来自利率市场化的冲击和挑战。
(3)理财业务有助于提高银行的综合化经营能力
我国银行也分行监管的格局短期内不会改变,加上接管部门鼓励保险、基金、证券公司等非银行机构发展理财业务,在这样的形势下,银行必须加强理财业务的发展,拓展其在券商、信托、基金等领域的发展空间,增强自己的综合化经营实力和竞争力,来应对激烈的市场环境。
(4)社会财富聚集与增长为发展理财业务提供了机遇
国家实行民生改革,加大了在保障性住房、医疗卫生、教育等领域的投入,社会资金在这些领域的聚集,人民个人财富的增长提高了资产保值增值的需求,给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加上目前我们证券市场不景气,房地产发展受限,投资前景不明朗,银行理财正可把握机遇大力推广。
2.理财业务发展中的问题
理财业务风险聚集,内部审计以风险为导向安排审计项目,有利于公司治理,这里从理财业务流程的角度分析在理财业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银行多采用资金池运作模式,投资方向多为固定收益,在资金来源和运用中,银行完全自主,不受利率上下限的管制,理财业务运作市场化,银行抓住监管以行政和计划管理为主的漏洞将资金投向房地产和政府融资平台,从中获利。其次,银行理财项目管理不足,主要表现在项目准入和投放环节上,一些理财产品销售不规范,为提高业绩对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不充分,刻意淡化风险,使得银行面临客户纠纷和法律风险。最后,理财产品面临流动性压力,一些业务会面临流动缺口,或高流动资产不符合监管要求,部分产品在投资后因管理不善出现劣变,投资标无法如期支付本金和利息,造成违约,不仅会给银行带来一定压力,也会造成信用和客户的流失。
二、银行理财业务的风险
在理财业务中,银行受托成为投资者的资金管理人,承担了各种各样的风险,内部审计能够识别和评估理财业务中风险种类,从而规避和抵御风险,实现审计目标。
1.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价格的不利变动导致损失的风险,包括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由于经济、政治等因素,造成市场短时间内剧烈波动,进而影响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如2005年3月17日,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利率随之下滑,投资这两个市场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也必然下降。
2.信用风险
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以国家信用为支撑,相比其他的金融机构而言更得投资者的信任,这是银行的优势所在。银行理财业务的本质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一方面,银行要承担投资标或者投资项目出问题无法如期支付本金和收益的风险。另一方面的风险来自银行本身,银行常向偏好低风险的投资者盲目许下保证收益率的承诺,为了让客户购买自己的理财产品,刻意强调“固定收益”而淡化预期收益,不仅透支了银行的信用,也埋下了信用隐患。银行信用是吸引客户的利器,失去了信用也就失去了客户。
3.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不充分或失败的内部流程、系统、人员或外部冲击带来的风险,包括内部流程风险、操作系统风险、操作人员风险和外部冲击风险四类。操作风险在理财产品研发、销售、投资管理、收益分配、账务管理等环节都有可能出现,如在销售理财产品时,客户经理如果不了解产品特性,没有正确评估客户承受风险的能力,产品介绍不充分,就会产生客户投诉的风险。
4.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由于银行缺乏足够的流动资金储备,导致即期负债的支付或贷款需求得不到满足,以至于引发挤兑风潮或银行信誉丧失的可能性,主要来自于客户和理财产品本身。理财产品的本金和收益都来自投资项目,当投资标无法如期支付理财产品的本金和收益时,就会出现流动性风险,导致银行的信用或者利益亏损。如今,银行使用“资金池”的运作模式,在一定程度弥补了流动性不足的缺陷,但理财业务流动性风险管理依旧是银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三、银行理财业务的风险防控措施
银行理财业务风险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银行本身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如理财产品复制性很强,研发缺乏创新;同质化的银行结构导致银行缺乏竞争力;银行对客户范围定位模糊;业务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其次,理财业务还受国家政策和制度(金融制度、法律制度等)的制约,如何克服这些制约因素,防范风险?笔者从内部审计的角度提出来几点建议。
1.创新型研发理财产品,完善投资广管理
银行理财产品集中度、同质化程度高,大部分银行理财产品类似,为了提高竞争力,银行应当加大产品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研发出高水平的理财新产品。人力资源也是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提高营销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法律意识,引进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人才,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也至关重要。
2.遵守监管规范,规范业务流程
在国家监管政策调整和国际金融形势不断变化的背景下,银行应当严格遵守“规范与发展并重,创新和完善并举”的原则,落实各项监管要求,健全银行管理机制,规范业务流程。主要表现在对投资运作、规模控制和信息披露等方面要严格监管,绝不能超越监管的底线。
3.加大银行业务统计监测力度,严格监管理财投资方向
银行应当加强理财产品的信息监控力度,对理财业务的销售情况、投资项目及资产分布,理财产品的终止和利益分配情况等定期进行分析,加强投资审查审批。同时,银行要立足于银行本身状况,严格控制产品投资方向,对投资的产品必须有清醒的认识,而不是向客户销售跟风购买的不熟悉的衍生产品,同时要进行风险动态评估,按风险等级分别进行管理。
4.建立风险隔离机制和长久运作模式,降低流动性风险
为了更好规避理财产品的流动性风险,银行可以建立风险隔离机制,实行“单独经营”和“单独核算”的制度,避免出现“拆东墙补西墙”的问题,同时,尽可能优化理财产品结构,使其和投资品期限结构相匹配,降低产品流动性带来的消极影响。再者,要改革银行运作模式,以投资产品的久期为基准限额管理,建立高流动性资产配置比例。
虽然理财业务在发展的过程中有潜在的风险或者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它也实实在在给银行带来了巨大地利益,促进了银行的经营转型。“高风险,高收益”,风险和收益是成正比的,但是银行可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运用内部审计来分析风险种类和等级,针对风险产生的动因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次贷危机”显示出银行薄弱的风险控制能力,因此,银行要借鉴发达国家在银行风险控制方面的经验,加强内部控制,完善管理体制,促进银行理财业务健康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居理.内部审计视角下银行理财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探讨[J].华北金融,2013,(5)
[2]曹波.建设银行理财业务发展初探[J].现代经济信息,2014,(2)
[3]朱永利.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问题研究[J].南方金融,2012,(3)
[4]陈红根,陈朝晖.银行内部审计延伸的缺失及对策[J].审计与理财,2003,(5)
[5]王克勤.邮政储蓄银行HF分行内部审计体系设计[D].合肥工业大学,2011
[6]马春薇.银行理财业务内部审计探析[J].中国经贸,2012,(18):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