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 丹,曾 甜,李新宁,石群峰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妇幼保健院,广西南宁 530001)
小儿疝气是临床儿科外科常见疾病,其发生源于胚胎发育,病率约为1% ~4%,且好发于男性,严重影响小儿的身体健康与成长发育[1]。小儿疝气以腹股沟斜疝、直疝为主,临床治疗以手术为主。由于小儿患者机体的特殊性,传统开放式手术的切口较大、手术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多等特征,不易于临床治疗。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型手术治疗方式,对患者的创伤小,术后疼痛较轻,缩短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有效防止疝气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本文主要以2009年9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97 例疝气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微型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选取我院我院2009年9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97 例疝气患儿研究对象,微创组52 例,男性43例、女性9 例;年龄1 ~14 岁,平均年龄(6.32 ±3.3)岁;其中左侧21 例、右侧22 例、双侧9 例,术中发现隐形疝4 例、行内环口关闭手术。传统组45 例,男性38 例、女性7 例;年龄1 ~14 岁,平均年龄(6.71±3.8)岁;其中左侧18 例、右侧19 例、双侧8 例,术中发现嵌顿疝2 例、手法复位后行疝囊高位接扎术。两组患儿的术前一般资料差异均不显著(P >0.05)。
纳入标准[3]:所有患儿均经过术前X 片、B 超检查及术中证实的疝气患儿;年龄<15 岁;均在我院完成检查及治疗的全过程;未合并精索及睾丸鞘膜积液。术前均与患儿监护人签订知情同意书并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排除标准:年龄<1 岁或>15 岁的患儿;体态过小,不能耐受麻醉和气腹的患儿;具有出血倾向及凝血功能障碍的患儿;合并严重心脏疾病的患儿;绞榨性疝和肠穿孔的患儿;既往有腹部手术史,肠粘连的患儿;嵌顿性疝手法复位无效的患儿。
微创组:患者采用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患者术前6h 禁食,保持平卧姿势,垫高臀部,实施气管插管复合麻醉。待30min 后运用Veress 气腹针经脐窝位置穿刺至腹腔,建立二氧化碳气腹(8 ~10mmHg),拔出针,选择5mm trocar 置入腹腔镜于患者腹腔,确定患侧内环口位置,在脐孔上方5cm 处横行约5mm切口,置入缝针用丝线将疝囊高位结扎,撤出气腹,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
传统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组治疗,由皮横纹下进行横行切口,约2.5cm,到达疝囊处将其剥离,用丝线将其高位结扎,复位精索后间断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
记录两组患儿的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开始自主活动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阴囊肿胀、腹胀、睾丸异位、精索粘连、睾丸萎缩、继发性鞘膜积液、术后1年疝复发。对两组患儿术后均进行一年的随访观察,随访观察方法采用电话、登门、患儿随诊的方式。
所有收集数据录入Excel2003,在spss17.0 中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mean ±SD 表示,采用两组李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取α=0.05。
微创组的手术时间17.6 ±3.4(min)、术中出血量2.2 ±1.8(mL)、开始自主活动时间13.8 ±1.9(h)、手术切口长度1.7 ±0.5(cm)、术后排气时间6.8 ±1.2(h)、住院时间3.2 ±1.4(d)均显著地低于传统组(P <0.05)。详见表1。
微创组共发生阴囊肿胀2 例、腹胀1 例,共发生3 例(5.77%),传统组术后并发症率31.11%,微创组术后并发症率显著低于传统组(P <0.05)。详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
表2 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小儿疝气也被称为小儿腹股沟疝气,是小儿临床中常见疾病,是一种先天性畸形,其发病率不高,约为0.8% ~4.4%[4]。由于男婴生殖系统的特殊性其发病率高于女婴,患儿会出现腹胀、腹痛、便秘等临床症状,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目前临床上治疗小儿疝气手术方式主要有传统开放式手术与微创腹腔术两种。由于小儿机体特殊性,器官尚未发育成熟,自身的生理调节能力较差。传统手术治疗通常合并有腹部感染,由于术后缝合具有较大的组织张力,很容易使伤口复发,会给患儿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5]。本研究通过对97 例疝气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对比传统手术治疗与微型腹腔镜手术两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同时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特征。结果显示,微创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开始自主活动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地低于传统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小儿患者的腹壁肌肉不坚强,当哭闹、咳嗽或用力排便时使得腹腔内压力增高,逐渐形成疝气。其典型性临床特征为在患儿腹股沟内侧具有柔软的可复性肿物,当小儿哭闹、咳嗽或用力排便时,肿物会出现或增大,平卧后则消失[6]。肿物也会进入阴囊,则表现为一侧阴囊肿大。因此小儿疝气手术的关键为寻找疝囊[7]。腹腔镜手术治疗具有传统开放手术不具备的以下优势。(1)腹腔镜下治疗小儿疝气,具有微创、术中出血量少、恢复快且安全性高等优势,极易被患儿与家属接受。(2)该手术经过腹腔镜在腹腔内环口周围缝合并结扎疝囊,能够真正实现高位结扎,符合外科手术治疗原则[8]。(3)手术治疗不会破坏小儿腹股沟解剖结构,不游离精索,对腹股沟区损伤小,有效避免了因血管神经损伤而导致缺血性睾丸炎发生,提高了隐形疝气发生率,降低疝气复发。(4)腹腔镜具有放大性,术野开阔清晰,不易损伤组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9]。本文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微创组患者术后出现阴囊肿胀、腹胀、睾丸异位、精索粘连、睾丸萎缩、继发性鞘膜积液、疝复发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性低于传统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小儿疝气的临床治疗中微型腹腔镜手术的治疗效果显著性高于传统手术,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这一结果和相关文献报道的数据相一致[10]。因此,我们认为,临床上对于疝气患者的治疗,建议采用微型腹腔镜手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疾病的治疗效率。
综上所述,微型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疝气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全面有效治疗疝气,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1]韦启鹏.宋伟鹤.小儿疝气手术治疗及临床麻醉药物研究[J].河北医学,2011,17(07):903-906.
[2]杨桂月.朱熠林.申英末.开放手术与腹腔镜治疗儿童腹股沟斜疝临床效果的比较[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3,07(05):459-460.
[3]周正强.商丽莉.李功俊,等.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儿童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研究[J]. 腹腔镜外科杂志,2011,16(05):389-390.
[4]沈振.张存.吴伟,等.自制疝环针在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的临床应用[J].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3,07(05):454-456.
[5]刘郁,段绍斌,于亮.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复发性腹股沟斜疝的疗效分析[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06(01):63-65.
[6]汪辉.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临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04):354-355.
[7]王崇林.王文贵.传统手术与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疗效比较[J].河北医学,2014,14(03):476-478.
[8]贺磊.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疝气50 例疗效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42(18):4201-4202.
[9]贺更生,丁成明,李种.腹腔镜疝手术的临床应用[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07(03):63-65.
[10]胡宝辉.单孔腹腔镜疝修补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疝气临床疗效比较[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01(03):665-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