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洋 闫志康
(濮阳同力水泥有限公司,河南 濮阳 457000)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李伟洋 闫志康
(濮阳同力水泥有限公司,河南 濮阳 457000)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也是目前经济界和理论界关注的热点方向之一。本文分析了创新意识、创新人才、内部激励约束机制等因素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作用,论述了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对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自主创新;培养模式;核心竞争力
自主创新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问题,有着复杂的内外联系,涉及诸多方面的因素。从系统分析的观点出发,影响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的因素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内部因素,即把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来自于企业内部中人、财、物等的影响因素;另一个是企业的外部因素,即把企业作为一个子系统融于其所存在的外部政治、经济、环境中。相对而言,内部因素对自主创新力起决定性作用。
据统计,全国大中型企业中,至少有71%的企业没有技术开发机构,2/3的企业没有技术开发活动。缺乏创新意识已经成为企业自主创新的最大障碍,长期以来,我国大企业对先进技术重引进轻消化,中小企业忙于来料加工和贴牌生产,这些缺乏自主创新意识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企业家精神的严重缺失。
2.1 产学研合作模式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产学研结合已成为世界各国技术创新的主流模式,也是当今经济发达国家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成熟经验。当前,在科技经济一体化浪潮的推动下,世界各国的产学研正呈现模式不断创新、规模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提高、机制更加灵活、环境更加多变的发展态势。
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意味高校、企业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建立新的互动发展模式。在合作过程中企业、高校以及科研院所三个技术创新主体要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共同开展技术创新活动,逐步实现“科研—产品—市场—科研”的良性循环。企业与高校在技术创新的合作模式主要有:成立合资公司,建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直接购买高校科研成果,联合成立工程中心等。这就要求高校与企业之间寻找合作的切入点,深化合作领域,全面构建以企业为需求主体、投资主体、风险承担主体、收益主体的新型产学研合作模式,达到共赢的目的。
2.2 企业培训
培训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行业之一,世界各国对人才培训、人力资源开发的投资不断增加,培训教育日益法制化与制度化,培训职能日益专业化。培训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合理流动,良好的企业培训,一方面可以提高员工素质,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另一方面可以增强企业凝聚力,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组织目标。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势必会增加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当前的关键在于建立完善的企业培训体系,创新企业培训模式。
2.3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企业实现技术进步的捷径。一直以来,在我国的技术引进中存在着重“引进”轻“消化”、重“生产”轻“开发”、重“硬件”轻“软件”、重“引资”轻“技术”的问题。企业创新资源是技术创新的重要保障,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成败。技术引进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技术创新是提高技术引进效果的条件。因此,对于没有核心技术的中小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仅能节约资源,更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2.4 日本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日本在二战后选择了“技术引进创新型”科技发展模式,仅用20多年时间,就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大国。该模式的基本特征就是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加强引进技术的再创新。重视并优先发展教育事业,通过加强基础研究提高企业技术能力,坚持自主性和独立性,重视在引进技术基础上的自主创新发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一环。目前中国走自主创新道路取得成效的企业很多,他们有很多的经验值得借鉴。每一个企业,应充分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找出制约自主创新的因素,建立适合自己的自主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步伐,注重原始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1]李垣,方润生,影响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内部因素分析[J].组成技术与生产现代化,2007,24(1):9-12.
[2]杨秋明,朱未萍.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与创业精神[J].商场现代化,2007(501):88-89.
[3]张永安,张盟.产学研结合的创新模式探析[J].科技与管理,2007(2):96-99.
G02
A
1671-0037(2014)05-41-1自主创新是企业运用自身资源与能力开发新产品或服务的实践,即企业以自身的研究开发为基础,通过自身的努力和研究产生技术突破,实现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从而获取商业利益的创新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