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教材资源,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

2014-12-20 19:55王木春
江西教育C 2014年10期
关键词:学情议论文

王木春

摘要: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水平,必须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发挥教材应有的作用;开发课文后“研讨与练习”

中的写作资源;在“口语”中训练写议论文;重视“梳理探究”板块。

关键词:整合教材 议论文 学情

任何一套教科书,优缺点总是并存的。民国时期,叶圣陶亲自撰写或与其他名家合编的国文教材、国语教材,堪称时代之经典,但叶老本人并不满意。时过境迁,我们回望当年教材,赞赏之余,不难找到其中的缺陷。基于此,作为教材的实施者——一线教师,在看到教材不足处的同时,要更善于发现其优点,扬长避短,发掘手中教材的潜在资源,就地取材,灵活调整、主动重组,使之更好地为教与学服务。笔者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为例,谈谈如何整合教材,指导学生议论文写作。

不少语文教师觉得人教版必修教材编写的“作文”不实用,因此在作文教学时,对“表达交流”板块比较轻视:有的教师布置学生自读,然后从“写作练习”题中选一道给学生练笔,至于这道题要训练学生哪方面作文能力,目标非常模糊;有的教师,能按部就班地认真指导学生学习“表达交流”里的相关知识,但成效似乎也不大;有的老师则主动些,从课外搬来一套套的“作文方法”,瞄准高考要求,按步推进,表面上学生作文写得像模像样,可写作水平并未切实提高,写作兴趣更是淡漠,——这种过早通过应试技巧操练出来的学生,作文能好吗?

上述三种类型教师的做法,都没真正挖掘教材里丰厚的写作宝藏,也就谈不上发挥教材应有的作用。要用好教材,第一步得了解教材编者的意图。

每册必修教材的开头,有编者写的一封信《致同学们》。信中提到编写作文教材的一些想法:“‘表达交流包括‘写作与‘口语交际两个部分。‘写作共20个专题,每册4个专题,每个专题都有一个相对集中的写作话题和写作指导,还有丰富多彩的写作练习,供你们使用。‘口语交际全套书共设计了5次活动,每册围绕一个重点进行。需要注意的是,‘研讨与练习和‘梳理探究中也有写作与口语交际方面的练习,供你们选择。”信虽是写给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同样具有指导意义。它交代了“表达交流”板块的内容(书面写作和口语交际),又提醒大家在“阅读鉴赏”和“梳理探究”两个板块里也分布着书面写作与口语交际方面的训练。

顾振彪先生在《21世纪高中作文教材的改革》一文,具体说明了这一编写意图。他说,人教版每册的作文教材分三个系统,独立编排的“表达交流”板块是第一系统(这是作文教材的主体),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规范的作文训练”。第二系统是课文后“研讨与练习”中的写作练习题。第二系统和专讲作文规律的第一系统不同,它侧重于通过学生的读,间接地讲写,教材中的课文,既是阅读鉴赏的文本,也是学生揣摩写法的范本。第三个系统则和“梳理探究”整合一起,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属于“研究性作文”。三个系统的作文教材,虽分散存在,呈现方式各异,侧重点也不同,但“神”是一致的,就像一副三脚架,各自分开却又彼此配合、互为补充,共撑起学生的“作文平台”。

由此看来,上文提及的三种类型教师,片面地认为作文教学只存在“表达交流”板块中,导致作文指导上要么简单化、随意化,要么方向不对头,多劳而少得。

如何把高中必修3教材中这三个系统的资源,有效地整合到议论文教学中?

必修3教材,是学生上高中后第一次遇到议论文的阅读和写作。本册教材的“阅读鉴赏”版块分四个单元,其中的第三单元为古代议论散文。“表达交流”板块的重点是一般议论文的写法指导,分四点: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学习论证、学习议论中的记叙。这四点,立足基础,由浅入深,序列性强,切合初步接触议论文的学生实际。在具体指导上,“写法借鉴”也只提供一些常见的写法,结合简明的事例,要言不烦,便于学生掌握,也留给教师广阔的空间,教师可依据学情,进行取舍和补充。

“写法借鉴”之后,是“写作练习”环节,学生可选择教材中一个题目,或根据教师布置的其他题目,写一篇作文。

以上是作文教材第一系统的基本内容。但作文教学如果止于此,是不够的。教师还要充分调动作文教材中的其他资源(主要是作文教材的第二系统和第三系统),以巩固和强化议论文写作。

一、开发课文后“研讨与练习”中的写作资源

必修3第三单元是古代议论散文,每篇文本都堪称议论文写作的范本,教参中均有点明。对此,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但课本中有的“写作资源”就比较“隐晦”,容易被教师们所忽略。姑且把本单元内4篇文言文的“研讨与练习”部分题目抽出来分析:

1.孟子在论述“王道之始”时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试站在现代社会的立场,对孟子的论述加以评析。(《寡人之于国也》“研讨与练习”三)

2.背诵全文,说说本文的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的。(《劝学》“研讨与练习”一)

3.在知识激增的现代社会,我们对于学习的看法有了很大变化。你认为荀子的观点是否过时?有哪些观点需要补充发展?(《劝学》“研讨与练习”四)

4.作者认为秦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运用事实来证明其论点的?联系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说说你的看法。(《过秦论》“研讨与练习”一)

《师说》的“研讨与练习”是:

5.这篇课文论述了从师之道。看看课文的第一段是怎样逐步推出论点的,第二、三段从什么角度论述的。

6.课文的第二段是用对比手法写的。说说这一段用了几组正反对比的事实论据,这样对比有怎样的论证作用。

7.试说说作者的观点在当时有哪些进步意义,在今天仍有什么借鉴作用。作者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试就这一观点谈谈自己的认识。endprint

这7道题,有的瞄准选取立论的角度(如1、2、3、5),有的瞄准选择和使用论据(如4),有的涉及论证方法(如5、6),有的涉及议论中的记叙(如4)。问题围绕所学文本,设计合理,具有启发性和开放性,既帮助学生提高鉴赏水平,又是很好的写作训练素材。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这些题目较为重视,或让学生当堂思考、讨论(这是口头作文),或布置成课后作业,撰写两三百字的短文上交,我阅后选取有代表性的作业在课堂上展示;如果课时紧,那就把它张贴出来,供学生课后观摩。

“研讨与练习”中的练习题,即作文教材的第二系统。这些题目,因为是从课文中自然生成的,学生熟悉作品,有话可讲,兴趣度和参与度高,而且无论口头作文,还是课后片段练笔,都不会给学生增加明显负担。另外,这类化整为零的训练,还能不断复习和强化“写法借鉴”里的写作要点,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古代议论散文单元的课后练习题具有训练写作的功能,其他单元亦然。

二、在“口语”中训练写议论文

众所周知,因为口语考查在高考的缺席,“口语交际”在高中教学中被视为可有可无的东西,连做鸡肋的资格都不配。然而,教师的取舍貌似“经济”,其实未必。叶圣陶说过:“作文就是说话,是用笔来说话。”可见话说得好,虽不等于作文好,但是一个说话干巴巴、颠三倒四的人,作文一般也空洞无物、条理不清。

必修3“口语交际”的专题是“讨论”。该专题“实践与交流”环节设计了6个议题,供选择、讨论。这些题目活泼新颖,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学生会非常感兴趣。比如第2题(请围绕“幽默的作用”和“怎样才能让自己幽默起来”为话题展开讨论)和第5题(请以“早岁应知世事艰”为题展开讨论)等,都是很轻松有趣的话题。有的教师担心课堂上花时间在“口语交际”上,会挤占其他内容。为避免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筛选一些话题,学生课外准备,每周一两次,每次10分钟,在课堂上讨论。

三、“梳理探究”板块也大有可为

“梳理探究”是作文教材里的“第三系统”,遗憾的是,其命运就像它在教科书中所处的尾巴位置一样,成了被遗忘的角落。一些教师竟然不知道教材里有这个板块。知情的教师,一般只交代学生课后看看而已。原因也是“高考不考”。其实,这部分内容只要教师稍加重视和利用,就能成为极好的议论文练兵机会。例如,必修3“梳理探究”之一是“文学作品中的个性化解读”,其中有个题目是:“在你读过的文学名作中,有那些人物形象让你念念不忘?你还记得当初喜欢他们的理由吗?请重新阅读有关作品,说说你对这些人物形象有什么新的理解和评价。”这是一道开放性强的议论文题,议论空间大,学生有阅读体验,写起文章自然不觉枯燥。

通过上述对高中必修3作文教材的简单梳理,我的体会是:学生写大作文是训练,口头作文,化整为零的、片段似的“微作文“也是作文训练,后二者的效果往往更佳。清代王筠在《教童子法》里把写作分成“放、脱换、收”三阶段。这个“先放后收”的过程,符合学生心理规律和一般写作规律。高一学生刚练习议论文写作,处于第一阶段,应以鼓励和“放”为主,若一开始就以中规中矩的“大作文”来约束他们,或许欲速而不达。而小作文、口头作文、片段式作文,刚好起到“放”的作用,教师何乐不为?再说,学生作文绝不是靠教师几节课“写法指导”和每两周的一篇大作文训练所能达成的;让学生勤练笔,养成思考和动笔的好习惯,才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正道。

因此,教师要在课程目标和教材整体框架下,依据具体学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这,也是语文新课标的理念之一。

参考文献:

1.《叶圣陶教育文集》第3卷〔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8.

2.王尚文 吴克强主编,《中学语文教学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0.

3、顾振彪《21世纪高中作文教材的改革》〔J〕《中学语文教与学》,2004,9.◆(作者系福建省特级教师,著有《身为教师——一个特级教师的反思》等)

□责任编辑:包韬略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情议论文
议论文阅读专练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简谈“议论文”写作
议论文的标题与首尾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议论文应以“理”服人
选择教学内容的两翼:“课文”与“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