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慧娟
摘要:我党历来提倡,和谐社会以及与之相关联系的和谐企业成了频率出现极高的热门词汇。企业是社会的基本单元,企业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企业能否赢得员工的献身精神,关键问题在于能否为他们创造条件,使他们有机会获得一个有成就感和自我价值实现感的职业生涯。在建设和谐社会中打造和谐企业,以合理的绩效评估支持科学的激励机制,是当前必须认真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
关键词:央企;激励;绩效;评估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0—0090—01
和谐企业理论延续的路径,首先从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引申出应该构建和谐企业,之后再界定什么是和谐企业。虽然理论界和企业界都一致肯定应该构建和谐企业,但对什么是和谐企业以及怎么样构建和谐企业?却有不尽相同的认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呈现出探索求实、百花齐放的局面,每种认识都从不同的侧面说明了什么是和谐企业。
1和谐企业是保持蓬勃活力,创造最佳效益的企业
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为构建和谐企业打好物质基础。如果企业死气沉沉、长期处于亏损的边缘,企业失去了效益,职工的工资、奖金、福利待遇无法提高,企业的稳定性必然受到影响,企业的和谐也就没有了基础。实践告知我们,谋求发展是构建和谐企业的主线,提高效益是构建和谐企业的目标,改善提高职工的需求是构建和谐企业的责任。管理者必须通过有效的管理服务,鼓励员工的工作激情。
只有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根据权益层特点,他们是企业激励的客体对象,激励的目的是保持其对企业投资的兴趣,并积极参与企业的治理与监督。真心实意地抓经营、促管理,“是骡子是马,把绩效拿出来溜溜”,努力成为充满生机活力、不断创造最佳效益的企业,才能建设成和谐企业。
2和谐企业是以人为本关爱职工、激励机制规范的企业
建设和谐企业,人是根本、是关键,规范激励机制必不可少。人是生产力第一要素,要调动人的积极性,要做到人和,就必须要时时刻刻想着职工、事事处处关心群众,把不断满足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企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职工的疾苦冷暖尽心呵护。企业领导人若想让激励方式达到最大效果,必须掌握即时、明确与量身订做等要领,真心实意地赋予员工使命感和自主权,在公平原则下满足不同贡献者的需求。法国管理家布朗斯坦指出:无论主管采取那一种奖励方式,都力求达到最佳效果。当前,特别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我国国有企业职工的身份发生了变化,劳动关系企业化正在替代劳动关系国家化,由以前的国家雇员变成了企业雇员。企业不能“重资本轻劳动”,而应是善待职工、关心职工。以人为本,关爱职工,这对以赢利为目的的企业而言是十分可贵的。如果每个企业家都能有如此的胸襟、眼光和良知,和谐企业建立就指日可待了。这里既要有企业的自律,更需要法律和制度的推进。
3和谐企业是保证产品安全质量保护环境和资源优良的企业
一个企业要生存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要生产出安全、优质、有竞争力、用户信得过的产品。我们现在之所以不再是以前那种战略转型期,而是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主动地以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身份引领国际分工体系的重新塑造,是因为我们越来越明确地意识到,当在日益深化到国际分工体系当中想发挥更大主导作用时,国内体系不完善、激励机制的严重滞后已经成为快速进程中的国际经济一体化的障碍。譬如一个国有桥梁建设施工企业,做出精品工程是份内之责,特别是施工生产过程每一个环节中也应树立精品意识、安全意识、让用户放心意识,落实在项目分部分项每一个活动中。当前,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部署,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实现国家提出的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重要任务。但是,多年的实践显示,情况并不是那么乐观,具体而言是否可以说:抓不抓安全——是要不要命的问题;抓不抓质量——是要不要脸的问题;抓不抓技术——是要不要继续领先的问题;抓不抓节约——是要不要降低成本的问题;抓不抓环保——是要不要善待自然人类的问题;抓不抓进度——是要不要人民币的问题;抓不抓文明工地——是要不要企业形象的问题,诸如此类的这些课题,还没有在国有企业形成一致的共识,甚至有的管理者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
所以,党的十八大关于对外开放以及国际战略的表述是“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一个大型企业必须以提高各种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结合各个工程项目不同特点,通过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加强管理、降低消耗、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实现能源资源节约型,保护生态环境的经济增长方式,严格绩效考评,德、能、勤、绩全面评估,综合评定,功过有别,无功即过,奖惩分明,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4和谐企业是依法运营、内外部关系和谐的企业
众所周知,经济法的原则是由经济运行规律所确立,在其调整特定的社会关系时所遵循的准则。简言之,企业内部关系和谐,主要是指企业保护劳工权益、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外部关系和谐,是指企业与社会各界、与自然环境、资源的和谐。
在构建和谐企业中,一个大型建桥施工行业,流动施工,四海为家,涉及面极广,不同于固定单位,处理好内外部关系犹为重要。从企业内部关系而言有:企业内部上下级单位、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企业与职工、职工与职工之间的关系,机关与项目部、现场之间的关系;从企业与外部的关系而言有:企业与业主的关系,企业与监理、设计方之间的关系,企业与劳务队伍之间的关系,企业与材料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企业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企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甚至企业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关系等,经常会凸显出来。
如何最大限度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每一个企业管理者必须认真考虑的重要课题。为此,相关的经济法规原理和基本的经济法常识应该运用娴熟。经济法基本原则包括资源优化配置原则、国家适度干预原则、社会本位原则、经济民主原则、经济公平原则、经济效益原则、经济安全原则以及可持续发展原则。过去实行对外开放战略,坚定不移地对外开放,这是一种政策的实行,基本上是在一个自我支撑的体系中有一部分是对外开放。现在则不同了,要建立开放型经济体系——完全开放,所有的工作与经济安排是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开放国家这样一个基本的判断基础上设计规划的。
正因为这个缘故,西方经济学家尼尔森特别强调:赞美员工需符合即时原则,也就是说,企业经营管理者尽可能在每天工作结束前,花上短短几分钟,写个便条对表现好的员工表示称赞,或者透过走动式管理的方式看看员工,及时鼓励员工。在中国,一个企业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最大化,无疑需要实现企业内外关系的和谐,关注绩效考评,才能风调雨顺、政通人和。无论是缺少企业内部的和谐,还是缺少外部的和谐,都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构建和谐企业首当其冲的是企业内部关系的和谐,因为没有企业内部的和谐,没有企业所有成员的同心同德、同舟共济,那就很难构建成和谐的外部关系。
5劳动关系和谐、推进民主管理是保证企业绩效、实现核心竞争力的前提环节
据调查,一般情况下的激励措施,都是在员工有了好的表现后,公司再予以奖励。笔者认为,企业可以抢先一步,激励员工产生好表现,具体做法如:
设定清楚的目标,以及公平评估系统。建立员工认为公平的奖励方式,包括绩效评估,以及奖惩标准等。还可以零活地针对不同贡献的员工,采取不同的奖励办法。
给予员工自主权,满足员工的需求,除提供员工基本的工作资源外,进一步满足员工的私人需求,让员工在上班时,不需为日常生产的琐事烦心。
赋予工作使命感,让员工了解他们的工作贡献,可以让从事最平常工作的员工也能充满动力,缺乏这种使命感,即使再高薪的工作,可能也只是另一份忙碌的工作。
提供正面回馈,对于表现不佳的员工,管理者必须帮助他们建立信心,让他们尝到成功的滋味,并给予他们正面的回馈。
表彰每个人的优秀点,不要遗漏一个人。
6结束语
任何激励制度都是在一定的外部条件制约下实施的,不同的企业需要不同的激励制度,不存在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激励措施,桥梁施工企业是这样,石油生产企业可能是另外一个样,纺织生产企业有可能又是别的一个样的激励机制,不一而足。劳动关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在这一点上,所有的企业是相互联通的。劳动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是企业发展、社会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随着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企业改制、社会转型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关系、劳动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尤其是劳动关系矛盾日趋复杂。受市场经济激烈竞争和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一些企业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也直接影响了社会和谐,这绝对不是任何一个管理者希望看见的。
我们的事业是与世界各国合作共赢的事业,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不可能独善其身,一枝独秀,要同舟共济,合衷共济。企业也同样,须在深化内部科学管理制度基础上,完善各种激励机制,细化绩效评估规则,把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到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企业文化建设选编[M].北京:全国总工会,2011.
[2]马泰龙.国有企业绩效考评问题及应对[J].中国工业,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