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勇
〔关键词〕 课堂;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质疑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21—0078—01
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笔者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课堂教学雏形,教学效果比较显著,现就小学高效课堂中学生的自主、合作与质疑谈几点体会。课堂的开始一般都是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多媒体电脑演示等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情境。激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然后教师出示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白学习的内容。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学生的自主、合作、质疑学习。
一、学生自主学习
所谓自学能力,就是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如果学生自学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就会显著加强,远非注入式教学所能相比。古人说得好:“善学者教师安逸而功倍,不善学者教师辛苦而功半”,一个学生有了自学能力,他就可以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将来长大参加了工作,他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继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去自由探索,去发明创造。教师指导学习的方式:找出重点划下来,发现疑问做标记。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让学生看书思考,不仅给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为下一步教学打好基础,而且可以使学生养成勤思善学的好习惯;所以,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有重要意义的。
二、小组内合作交流、质疑、解疑
教师在教学方式上的转变决不能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上的简单转换,而是一种教育观念上的深刻变革,是对学生主体性的进一步认识过程,要把小组合作学习看作是一种教学研究的手段或方法,真正认识到它的意义是培养学生充分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并要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创新潜能。对学生而言,在小组合作中,不仅可促使其对学习兴趣盎然,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而且在合作的过程中锻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分好学习小组,是创造合作学习的组织基础,应根据学生的认识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小组合作学习成员一般控制在4—6人,形成一个小集体、小社会。这样,缩小了组际差别,便于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真正体验在合作的基础上竞争。小组长为轮换制,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为主体的目标设置,保障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互助、合作气氛。各组组内成员都必须视小组的成功为个人的成功,从而使每一个成员不仅自己要学会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还要关心和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获得成功。
不断丰富,激发“合作”。小组合作学习是同伴间的互助合作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荣誉感,比如可以经常地评比“最佳小组”,采取单课评与积分相结合的竞争方法,而且还可经常利用一些活动,如指导组长帮助组内成员巩固当天学习内容、互查当天作业,实施组际对抗赛等等,旨在通过小组互相协助,互相启发,达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逐步体会到群体合作的氛围中学习的乐趣与收获,为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小组内交流划出的重点,互相质疑、解疑,把没有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每个人都要阐述自已的观点与看法,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三、小组间质疑、解疑
首先,由学生把小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写到黑板上,并由学生按课本内容先后编上序号。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都有很强的表现欲望,让学生上台板书自己的问题,正给了他们表现才能的机会。
学生的质疑,以学生解疑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参与、指导、研究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或和学生共同研究或适时加以引导、点拨,但决不可代替学生思考;小组成员交流各自思考成果,互相帮助解决问题,形成初步共识,得出结论。创设便于学生思考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动脑欲望,逐步形成动脑、动口的习惯,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说,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习惯。讨论完毕由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教师引导提出不同想法,鼓励发散思维。各小组之间通过互相学习、互相竞争、互相促进的过程,可以把小组的认知成果转化为全班的共同认知成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可纠正小组全局性的错误,并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同时,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更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的基础,变个人竞争为小组竞争,增强集体荣誉感,齐心协力共同进步。
?笙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