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辉
摘要:大家知道:小学生由于生活环境的限制,活动范围小,生活体验少,孩子早期启蒙教育重视不够,绝大多数学生存在阅读量少、词汇蓄积量贫乏、普通话表达能力低下的缺陷,造成学生习作基础差。特别是我们山区的孩子,平时没有讲普通话的习惯,阅读量又少,因此,在新课标下,我们应把握好小学习作教学中的读、说、写、改等基本方法来培养小学生的习作。
关键词:培养能力;训练能力;适时适量;用心评改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7-0206-02
大家知道:小学的学生由于生活环境的限制,活动范围小,生活体验少,孩子早期启蒙教育重视不够,绝大多数学生存在阅读量少、词汇蓄积量贫乏、普通话表达能力低下的缺陷。造成学生习作基础差,我们应把握好小学习作教学中的读、说、写、改等基本方法来培养小学生的习作。
一、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
课堂教学主要是指导课内“精读”。课堂上,教师要有目的,有层次地引导学生喜欢读,正确读,有情感读,诵读;在读中了解感悟;在读中掌握语法,积累词汇;在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表达方法、表达的情感等。以此逐步提高习作能力。“阅读”感悟是积累的主渠道。通过“阅读”,在感悟中一点一滴地吸纳间接的人类优秀文化的精华,并逐步内化为个体的基本素养,是积累的最主要的形式,而积累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法宝。“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知识的海洋无穷无尽,好书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生广泛地、大量地阅读,才能使结结巴巴的语言,变为流畅、优美的语句。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就是“博览”。吕叔湘先生说,学习的成果百分之九十得之于课外阅读。教师应精心向学生推荐读物引导他们自主读书,唤起读书兴致。除了学校的图书室,我们还要在班级成立图书角,让学生“存一本书,看百本书”。不同年级,就要有相应的不同的阅读内容、不同的阅读量,同时建立不同的阅读制度。如读书笔记的要求可随年级的升高,而提出更高的要求;低年级多开展诗歌朗诵、故事会,高年级可加入演讲会、朗诵比赛等等。阅读除了广泛、大量地读,还应根据学生年龄特征,阶梯式地逐步提高阅读要求。
阅读的转换就是学生除了读他人的优秀作品,还要读自己的作品。低年级刚开始记日记、写话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完成自己的作品后,读自己的作品,巧妙纠正语句中的毛病,训练他们准确用词,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高年级,可让学生交换读各自的作品,从中学习他人的优点,对不足之处提出自己见解,同时改进习作方法。
二、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以说促写。低年级学生语言表达是从外部语言再到内部语言的,所以要从语言表达开始,不断积累语言,以说促写。低年级课文图文并茂,有丰富的说的内容,可以从说一两句话开始,反复训练,促进学生思维的飞跃,为写奠定良好的基础。想说愿说。说话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教师应在课堂上有意识地融口语交际训练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必须创造机会,激发兴趣,使学生想说,有话可说,愿意說。
说得好,就会写得好。从学生的习作中不难发现,其语言表达存在不少突出的“文病”,影响了表达效果。语言表达要做到准确性、一致性、连贯性、丰富性,就应加强语言训练,可让学生在语境中加强对字、词、句的理解和把握;也可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提高口头表达的准确性;口语交际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运用,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我们还可以发挥多媒体优势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的语言形象具体,言之有序,平时还要养成普通话交谈的习惯,从而促进学生的习作水平得以提高。
三、适时适量地进行习作训练
适时,就是在学完一篇课文时,教师凭借课例内容,布置相关的习作,让学生进行小练笔。如教完了《火烧云》这一课,可布置学生观察日出时或日落时,天空云彩的变化,然后写下来。或者抓住时节,比如春天来的时候,让学生写《我去找春天》;还可以因为今天班级里发生了一件不平常的事,校园里开展了有趣的活动等等,让学生随时写下来。让学生的作品贴近生活,有感而发,同时引导他们的作品走向自然、走进生活。有一次,上课钟敲响了,我正走进教室准备上课,看见一个小组长把手举得高高。我问他发生了什么事。他说:“昨天的家庭作业,杰辉同学没有完成,他去打游戏机了。”话音刚落,几十双眼睛都在注视着我,显示出“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我抓住时机平静地说:“同学们,大家说怎么帮杰辉同学改掉这个毛病?”学生你看我,我看你,不敢说。我又说:“看谁最聪明,最有办法?”一名男生忽地站起来,生气地说:“游戏机室老板,只顾挣钱,不管学生的学习……”学生踊跃发言,课堂气氛十分强烈,杰辉同学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我也对全体同学做了教育。而后,我让学生把整件事情的起因、经过及教育意义具体写下来,并告诉他们这是一篇完整的“即写”训练习作。学生们兴致很高,写得生动精彩。
所谓适量,就是不能给学生太重的负担,要量力而行。可按阶段、分类进行练习,低年级要注重兴趣写的培养,高年级要注重培养写的技巧。也可根据课本中积累运用的习作进行扩展练习;还要定时定量地记日记,使学生养成乐写善写的习惯。
四、学会用心评改文章
1.教师批改、书面改,在学生的作文簿上,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并从多角度来看待学生的作品,大致选材,文章结构,小至字、词、句、标点符号,都不能放过一丝的错误。评语要有鼓励性,不一语击伤。语文教学大纲指出:“高年级学生要求能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讨论问题能讲清自己的意思,养成先想后说的习惯,说话有礼貌。”有一次,我教四年级语文,一个同学在一篇习作中这样写道:“星期天,我到好朋友林杰家对他说,咱们一起来去图书馆吧。”我在“来去”两字上画上圆圈并注:“多看课外书,多说普通话,你就不会来去不定了!”
2.改同学的文章。教师有选择地读不同水平的学生的作品,让学生听。听完后,让学生来评说作品中优、缺点,让学生从中吸取他人长处,又检点自己的不足。这种交谈式的批改,教师要从旁点拨,注意多鼓励、多表扬。小组交流批改,四人小组交换观阅,讨论,交流作品中的优、缺点,并提出修改建议,使他们互相帮助,吸取信息,共同进步,也可多人交流,但花费时间较长。在编排小组时,教师要把不同写作水平的同学搭配为一组。
3.改自己的文章。教师在了解学生的某一篇作文的写作情况后,进行总评,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检查自己写作中的不足再进行修改。同时做到:高年级学生要求能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讨论问题能讲清自己的意思,养成先想后说的习惯,说话有礼貌。
4.评改能力是写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评改能力的强弱是独立写作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甚至可以这样说:不会评改习作,不能算真正学会了写作。我们不管从哪种方式进行修改学生都会注意到类似的问题。
总而言之,在小学习作教学中,我们最重要的是在指导学生修改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在习作完成后,要自己多看多读几遍,养成修改的习惯,久而久之,就会解决学生怕习作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