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秀芳
摘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按照聋哑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聋哑学校语文教师的确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从观念上尊重学生、实践上加强口语训练、兴趣上寄教于乐、内容上贴近生活、情感上注重体验五方面入手,对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做了浅析。
关键词:语文课堂;有效性;培养能力
聋哑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要求对聋哑学生“进行发音、听话(看话) 、说话和祖国语言文字教学,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听话(看话)、说话、阅读和作文能力,发展观察和思维能力,并受到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低年级要打好字词基础,搞好“每日一词”的教学;中年级要严格进行句、段的训练,让学生逐步掌握句子为连段成篇打好基础;高年级进行篇章的综合练习,要结合本地实际和聋哑生的活动范围增加一定数量的篇章练习。特殊教育面对的是特殊的群体,要把大纲的要求落到实处就需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有效教学。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能引导全体学生的学习收到实效的教学,能训练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好”到“好”的教学,能引导学生力求更高效率有所收获的教学。要做到有效的课堂教学,作为聋哑学校的语文教师的确需要思考很多问题。下面我就自己学习的教育理论结合多年的语文授课实践谈五个方面。
一、语文课堂教学在观念上要尊重学生,把学生间的差异看成是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托尔斯泰说:“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尊重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语文课堂教学要取得实效,除了对学生晓之以理,让学生听得进,记得住外,还必须对学生导之以行,即让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从而巩固对相关内容的认识,强化了道德情感和行为。
要把学生间的差异看成是教学资源。就一个班级而言,如果教师只把目光盯在学习成绩第一名的学生身上往后看,则其他学生将一个比一个笨,一个比一个差;反之,如果教师把目光盯在最后一名的学生身上往前看,则其他学生将个个是英雄,一个比一个强,一个比一个优秀。事实上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塑造的,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并非是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一样的发展,而是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
就聋哑学生而言,未来社会的竞争和人生的挑战,都要求他们必须学会自律、讲究信用、遵纪守法,而这些光靠语文课堂上的填鸭式灌输是不能奏效的。因此,语文课堂上教师必须创设情景,搭建舞台,让有差异的每个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发挥主体作用,充分展开他们想象的翅膀,自觉主动地去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就会在主动的参与中体验到真谛,自然而然的从他律走向自律,从而体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二、语文课堂教学在实践上要加强口语训练,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由于特殊学生大多听力受损,他们在学习语文上与正常儿童相比,有很大的困难。入校后,一般不说话或是发音不流利,随着年龄的增长 ,他们的自卑情绪与日俱增,不愿意与人交流,因此,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 ,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提高其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他们逐步掌握说话的技巧,结合手语来完成语文教学任务,提高特殊性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对低年级的学生,每天要求他们说一件事,讲一两句话,和朋友、老师谈谈心,练习仿写句子,进行举一反三的练习 。在口语训练时,要利用图示或多媒体让学生观察,然后辅助语言教学。父母还应注意和聋哑儿童进行简短的语言交流 ,在日常生活中适当沟通。如饭前可以问孩子“你高兴吗? ”启发孩子“今天是吃馒头还是米饭? ”长此下去 ,孩子们才容易理解和接受语言,并且乐于表达。
在语言学习中,健康儿童主要是用口语阅读、书面语回答 老师的问题。聋哑儿童在阅读后回答问题时,要通过手势和面部表情来辅助,这决定了特殊儿童学习语言很困难 。如何来解决这一问题,使他们也以对老师的提问进行思考,并能很好地回答,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口语训练,教学时要面对学生,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的口型,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让学生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能较完满地回答。这样坚持下去,可以收到一定的效果。
三、语文课堂教学在兴趣上寄教于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人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语文课就只是老师在讲条条,学生在记条条,这样的教学是乐不起来的。语文课堂的寄教于乐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无比乐趣,能够在乐趣中发现问题,能够在乐趣中轻松愉快地增长知识。
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找准学生的兴趣点,以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为点,以学生喜欢学到以前不了解的东西为点,以学生每节课都学有所得为点。教师以精彩的生活语言、丰富的表情、大幅度的手势,配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去精心的设疑,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在讲到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道理时,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从一个长满头发的人头上拔下一根头发,会不会使他变成秃子呢?”学生马上对此产生了兴趣。这时教师再抓住学生的思路启动契机,进一步设问:“如果一根一根不停地拔下去,那结果会是怎样的呢?”学生会有想象、思考。此时教师可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很自然地引出“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这一个道理来。然后顺理成章地根据学以致用原则把学生引导到生活当中。在生活中做任何艰难的工作,只要有恒心,有毅力,下苦功,坚持做,就能够克服困难,做出成绩。
培养了学生的兴趣,他们就会主动去学习、去发现问题,从而提高能力,体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语文课堂教学在内容上要贴近生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聋哑学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成熟,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初步成型,他们对课堂所进行的语文教育会有不同的认知与认同。因此,要求教师精心备课,正确把握具体的授课内容。
对于滞后社会发展的教材内容,教师要结合当前迅猛发展的社会实际,进行增删处理,及时增加和补充具有典型性的说服力强的实例,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同时,再适当利用一些典型的反面材料加以分析讲解,以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通过对语文课教材的处理,使语文课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更具针对性,从而在教学中一步步向学生渗透了集体主义观念、法制观念,充实了学生的礼仪规范、心理健康。由于内容不抽象,学生便不会觉得语文高不可攀,也不会觉得事不关己。由于内容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就会关心语文,关心的同时也会去思考、去分析相关的问题。
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就会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也会因此学到更多的知识。
五、语文课堂教学在情感上要注重体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语文课上的情感体验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有意识地设置情境以及引导鼓励,激发学生把新的教学内容和原有的认识结构相联系,并加以感悟、内化,从而获得真切感受。
为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刻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得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在情境中、在讨论中、在发言中体验语文知识。
要着重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达到以“视”代“听”,弥补他们感觉器官的欠缺,克服他们感知的片面性,对聋哑学生的情感教育需要把握一切有利因素,即捉住他们的观察能力,通过这种积极因素的调节功能,促使他们由知到行的转化。实践证明,情感效应是最重要的。情感效应是教师充分利用自身因素即教学艺术性和教材中所蕴含的情感震撼学生的心灵,从而激起聋哑学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望,促进他们通过视觉观察来集中心理能量完成由知到行的转化过程,学生在情感上对自身深刻体验而获得的相关知识,就会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观念,必然会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有的学生学习了“人际关系”后,懂得反省自己的言行,积极地建立起和父母、和老师、和同学、和朋友之间的良好的人际关系。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加强和提高。
六、结语
聋哑学校的语文课堂教学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法律意识,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觉悟。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敢于探索和创新,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因“特”施教,注重学生心态,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对特殊学校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探索—黄立和.语数外学习.2013.2.
[2] 论语文课教学的生活化—周红林.教育导报.2005.3.
[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探索—周小芳.新课程.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