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姝,韩 璐
(辽宁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有很多学习者受外语学习焦虑的困扰。美国心理学家Horwitz在1986年第一次将外语焦虑定义为“一种产生于外语学习过程和课堂外语学习相关联的有关自我知觉、信念、情感和行为的独特综合体”[1]。而Horwitz编制的外语课堂焦虑量表(FLCAS)也成为了研究外语学习焦虑最常用的工具。Oxford(1999)指出产生外语焦虑的因素既可能是学习者的个人因素,也可能是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如自尊心、对模糊现象的容忍度、冒险精神、竞争、社交、测试、认同感与文化差异、信念、课堂活动和教学方法以及师生互动方式等。而Yong总结了可能导致焦虑的六种原因:个人以及个人与他人之间引起的焦虑;学习者对语言学习的看法;教师对语言教学的看法;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交流;课堂活动;语言测试[2]。其中“教师对语言教学的看法”就是说:如果教师认为自身的角色是不断纠正学生在各方面犯下的错误,那么在这样的课堂中就会产生焦虑。所以本研究主要是验证大学俄语课堂焦虑与教师课堂纠错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在俄语课堂上,学生存在一定的外语学习焦虑,但是不同语言水平的学生之间焦虑状况也存在差异;(二)、学生对教师的纠错大部分持肯定的态度,但是不同语言水平的学生之间也存在一定差异;(三)、学生的焦虑状况与对课堂的纠错态度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四)、学生更倾向于重述、重复、启发等纠错方式,而不喜欢被打断立即修改错误等强硬的方式。
(一)、被试者:在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系大一到大三六个班级中选取所有同学,最后得出有效参与人数为130名。
(二)、工具:本研究采取的测量工具包括:(1)中文版FLCAS。FLCAS共33个测试题目,采用Likert 5 点量表形式,1表示非常不符合,2表示不符合,3表示符合与不符合之间,4表示符合,5表示非常符合。(2)纠错反馈问卷。本问卷共14个测试题目,形式与FLCAS相同,也采用Likert 5 点量表形式,分数范围在14-70,分数越高,表示对课堂纠错存在着越积极的态度。
(三)、被试者仔细阅读指导语,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成两份问卷,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问卷,采取记名的形式。最后采用中文版SPSS17.0软件对有关数据进行分析。
(一)、俄语课堂焦虑量表的描述性数据
表1
表2
表1中显示出俄语课堂焦虑的平均分数为92.59,而表2焦虑状况分布直方图则正好说明焦虑值是围绕着平均数上下浮动的,但是标准差为11.029,显示出个体中可能存在着差异。
(二)、影响外语焦虑的四个因素在外语焦虑量表中的分析
表3 外语焦虑量表的基本结构统计和相关系数
学习者体验焦虑的程度会随着课堂情境的变化而变化,焦虑量表的因素分析能够为描述焦虑变量而服务。影响FLCAS的主要因素分别为:因素一口语焦虑和害怕否定评价、因素二考试焦虑、因素三害怕上俄语课而导致的紧张不安、因素四对俄语课的负面态度。在表3中FLCAS的各个影响因素中基本呈现显著的相关(除了因素二和因素四之间的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因素一与FLCAS在总体上是高度相关的,相关系数为0.927,虽然因素一同其他三个因素的相关程度都不小,但因素一是导致俄语课堂焦虑的主要原因,以上因素分析仅仅是FLCAS主要因素之间关系的粗略分析。
(三)、俄语课堂焦虑水平与语言水平之间的关系
由于我们需要知道俄语课堂焦虑水平与语言水平是否相关,根据期末考试成绩从六个班分别选出十名同学作为样本,他们当中的一半为班级前五名,一半为后五名,所以总体上来说,高语言水平组和低语言水平组分别为30人。由于我们要知道课堂焦虑水平与语言水平是否相关,首先我们要知道这两组的课堂焦虑程度(表4)。
表4
表4显示出高语言水平组焦虑程度平均值为97,低语言水平组焦虑平均值为125,这表明高语言水平组比低语言水平组的焦虑程度低,这证明俄语焦虑水平与语言水平呈负相关。
(四)、俄语课堂焦虑水平与纠错态度之间的关系
表5
表5显示高语言水平组对于课堂纠错态度的平均分为49.87,低语言水平组为42.20;高语言水平组纠错态度分数范围在39-61之间,而低语言水平组在28-49之间,从这个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低语言水平组对于课堂纠错的态度不积极,但是俄语焦虑水平与纠错态度之间是否存在联系,表6我们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检验分析。(五)俄语课堂焦虑程度与纠错态度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
表6 相关性(高语言水平焦虑与纠错相关性)
相关性(低语言水平焦虑与纠错相关性)
从表6中,我们可以看到高语言水平组焦虑程度与纠错态度呈明显的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82。低语言水平组焦虑程度与纠错态度也呈明显的负相关,相关系数达到了0.485.在统计学中,相关系数的数值在0.35-0.65这个区间内,在1%的或然性时都有显著性。相关系数达到0.4时,就可以作为粗略的群体预示[3]。所以笔者能够得出以下结论:俄语课堂焦虑程度与课堂纠错态度之间呈明显负相关。
根据乔姆斯基的观点,学习语言的过程是按“假设→验证→纠正“的过程进行的。因此,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出现一些错误在所难免的,是自然的,是可以理解的。在练习新的语言现象的阶段,要求学生进行准确的模仿。学生在这个阶段有可能出错,教师有必要指出学生的错误,并纠正过来。在学生进行具有一定的创造性的活动时,小组讨论、两人对话等,教师
需要纠正学生的错误,但这种改正必须是“温和的改正”。教师不必苛求学生,每错必纠,以免打断正在进行的语言活动,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但这并不是说所有的错误都可以放任不管,对于一些由于紧张、不熟练造成的语误可以放过,但对于那些确实影响思想表达的错误,教师可以及时指出,或在活动结束之后单独挑出来讲解[4]。对于一些普遍性或典型性的错误,教师也可引导学生一起参与分析并纠正。
[1]Horwitz EK Horwitz MB &Cope J.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cty[M].The Language Journal,1986,70:125-132.
[2]Horwitz EK,&Yong DJ.Foreign language anxicty:From Theory and Research to Classroom Implication[M].1991:27-36.
[3]刘润清.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177页.
[4]薛荣.谈外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见:面向21 世纪,深化大学外语教学改革[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