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丽仙
【摘 要】在学校开展亲子教育活动,为学生与家长搭建一个亲近、沟通、交流的平台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各种形式的亲子教育活动,创建亲子活动平台,促进亲子感情;加强家校沟通,帮助孩子挖掘自我意识;丰富道德情感,帮助孩子践行道德行为,让学生拥有积极的心态,成为一个健康快乐的人。
【关键词】亲子教育;亲子感情;自我意识;道德行为
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自我中心比较明显。加上小学生正处于童年期,这个时期的孩子的认知和思维发展都有一定的水平,他们与父母的关系和同伴交往关系对其心理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亲子教育活动是很有必要的。
一、创建亲子活动平台,促进亲子感情
家庭及其人际关系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最重要而又最深远。通过开展亲子教育活动,让孩子接受父母的教养方式,同时通过孩子的实际表现影响父母对他们的态度和表现。作为父母,有的选择溺爱、放任;有的则想让孩子学尽可能多的课外知识,如弹钢琴、书法、舞蹈、英语、奥数等,把孩子的时间安排得“滴水不漏”;有的根本不知道孩子需要什么,不知道陪伴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的重要性。
创建一个亲子活动的平台,让家长和学生可以在活动中增进感情,让家长在与别的家庭中对照、反思,以调整和改变自己的育儿观念,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培养自己的孩子。如:学校一年级的入队活动——接过爸爸妈妈胸前的红领巾入队仪式,我们都邀请家长到校参加活动,并由家长亲手把自己胸前的红领巾为孩子戴上,这一幕非常感人、有意义,家长把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传递给孩子,孩子骄傲地接过爸爸、妈妈胸前的红领巾。在拥抱的那一刻,眼泪和微笑令人感到无比的幸福,父母与孩子的感情得到加深。
亲子关系双向交互影响促进。父母要懂得在每个阶段去了解自己孩子的变化,调节与孩子的相处方式,及时转变自己对孩子的教养关注重点。对孩子的控制和自主管理消长变化,帮助孩子发展独立性。亲子关系和谐,孩子会更自信、更快乐、更阳光。
二、加强家校沟通,帮助孩子挖掘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儿童在与环境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形成的。以学校为主导,定期组织亲子教育活动,这不仅加强师生关系,而且能提高家校沟通的教育功能,促进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学校制订六年的亲子教育活动方案,并成立家长委员会和家庭志愿服务队。一年级可以选择校内的游园活动或附近公园的社会实践活动;二年级可以选择邀请家长到校听课,体会学校教育的方法、教师的课堂魅力;三年级可以选择到周边社会实践基地、博物馆参观;四年级可以选择慰问扶贫献爱心等活动;五年级可以选择到农田上收割、种植等活动;六年级可以选择毕业会、歌唱比赛等活动。通过一系列的亲子教育活动,教师和家长互相配合、信任,共同成长;学生和教师的关系更加融洽、和谐。
在活动的策划过程中,家长与老师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沟通。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孩子、老师、家长一起玩乐,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师生关系得到促进,家校沟通效果得到提高。在开展“垃圾分类进校园”——文明大赢家的亲子教育活动中,以小手牵大手的形式,通过家庭亲子环保宣传片的拍摄和制作、垃圾分类知识问答比赛、垃圾分类游戏等环节,增强学生与家长的沟通和配合。在活动策划和准备活动中,家庭成员之间默契、欢欣,相互影响,亲子感情得到升华;在活动的PK过程中,家庭之间育儿的经验得到了分享,育儿观念得到启发,亲子氛围得到渲染和加深;在活动总结后,家长、老师做好评价,激励学生建立健康快乐的情绪,以阳光的心态去参与、体验校园生活。这一切都是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孩子的自我评价能力、自我控制能力都得到锻炼和发展。亲子教育活动让孩子感受到快乐,健康的心理得到发展、健全的人格得到塑造。
三、丰富道德情感,帮助孩子践行道德行为
在六年的亲子教育活动过程中,孩子的道德情感日益丰富,自我意识、道德情感、道德认知、道德行为都得到发展,个性得到张扬,并影响着道德行为。
(一)体验快乐,激发良好的道德情感
良好的体验,才有快乐的情绪;具有快乐的情绪才会产生良好的道德情感。如组织学生和家长一起到山区扶贫、献爱心,家长、孩子与贫困山区的学生一起做饭、一起吃饭、一起生活半天,让学生感受到在同一蓝天下,体验自己同伴生活的艰苦,感受同伴的热情和勤奋,激发学生内心的体验和良心的反省,知道要珍惜自己幸福的生活、好好学习、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懂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产生积极的道德情感。
(二)懂得规矩,提高道德规范的认知
皮亚杰提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亲子教育活动对学生在自律道德阶段的影响作用尤为重要。规则是人们根据相互间的协助而创造的,可以按照多数人的意愿进行修改。通过活动,可让孩子对社会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有一定的认识。在亲子教育活动或游戏中,学生知道游戏的规则、懂得与人合作的重要性、明白同伴交往中谦让、互相帮助的必要性。这对提高学生道德规范的认知,提高学生的自律性,促进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发展,都有一定程度的帮助。
(三)注重习德,养成亲社会道德行为
道德行为是以习德的道德准则为指导的行为,通过亲子教育活动,教师和父母的引导,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亲社会道德行为。如在亲子游戏“双人夹球” 活动中,父亲或母亲和孩子一起夹球,成功把球送到终点,让学生体验团结、坚持、合作能够取得成功;如到敬老院一起慰问老人,开展“向爷爷奶奶问个好”活动,为老人表演节目、互动交流,让学生体验老人的孤独、老人的可爱,知道老人需要我们帮助、需要我们关心等等。久而久之,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学生分享、合作、帮助、求助)就得到养成。
童年期的亲子关系尤为重要,错过了就会产生许多问题,也会在青春期带来更多的矛盾。具有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家庭是幸福的,孩子的成长也是阳光的、快乐的;相反,孩子的心理或多或少会存在阴影,攻击性行为明显,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的素质也决定亲子关系的质量,父母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逐步转变与孩子的相处关系,懂得平等、相互尊重的合作关系,让孩子获得一定的自主性和权利,帮助孩子发展独立性。多陪伴、多沟通,让孩子感受父母、老师对自己的爱,让他们喜欢自己,时时拥有良好的情绪,拥有积极的心态,成为一个健康快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