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与味”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2014-12-16 20:01侍海峰
甘肃教育 2014年20期
关键词:化学教学实验

侍海峰

〔关键词〕 化学教学;实验;“色”;“味”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20—0110—01

利用气味与色彩的不同,区别不同物质是化学科学的重要方法。而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更离不开“气味”和“色彩”。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通过物质的色、味等物理性质及其不同的化学性质来鉴别物质,也是经常使用的方法。学生通过化学实验现象中的气味与色彩,不仅能够鉴定出不同类的物质,甚至可以判断出具体是什么物质。因此,必须重视“色”与“味”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1.“色与味”在课堂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色与味”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例如,在九年级化学教材中“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是结合课文136页至140页有关“二氧化碳制取和性质”的内容安排的实验。在这个探究性实验里,多次用到了“色”与“味”。

比如,这个实验中要往溶于水的二氧化碳液体的试管里滴入紫色的石蕊试液,观察其色的变化;然后将这个试管再放到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后,再观察其色的变化;在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里插入塑料管,通过此管向石灰水里吹一会儿呼出的气体,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再比如,在“身边的化学”这一节课后,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可以出一个简单的问题:醋与碱性厨房清洁液分别装在没有标签的不透明的瓶子内,你如何辨别出来哪瓶是醋,哪瓶是碱液?这个问题不用通过化学实验便可以解决,那就是液体的气味。醋的气味和碱性厨房清洁剂的气味有着明显的不同,即使不看标签,闭着眼睛,初中学生也会判断出来。但是,如果不通过气味的方法来辨别,你还有什么办法?因为提到了醋,学生马上意识到这是弱酸、稀酸,而清洁剂又说明了是碱性,马上有学生说可以用pH试纸来判断。这时,再继续追问,增加难度。那么,如果必须通过化学实验的办法来辨别,你应该如何设计此实验?

学生自然会联想到教材中的实验1-1“稀酸、稀碱”的辨别方法,从而写出辨别醋与碱性厨房清洁液的辨别实验步骤:

A.制取紫色卷心菜汁液。取几片紫色卷心菜捣烂,加白酒浸泡1小时(课堂时间不够,可以将提前准备好的卷心菜汁液用另外一个试管带到课堂上,并向学生说明),然后用纱布过滤,得到其汁液待用。

B.分别取5滴两种待检液体,放入甲、乙两支不同的试管内,做好标记。

C.用滴管取制好的紫色卷心菜汁液,分别往甲、乙两个试管里滴入3滴,观察甲、乙试管里待检液体的颜色变化。变红的是醋,变绿的为厨房清洁剂。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拓展思考:如果没有pH试纸,你用什么办法判断你家里所使用的洗手液是呈酸性、碱性还是中性?此实验可以留为家庭作业,让学生写出实验目的、步骤、现象、结论。

2.“色与味”在解决实验类问题中的应用

不同的物质的“色”与“味”不尽相同,在化学中,通过这些“色与味”的不同便可以初步判断是什么物质,甚至可以区别两种或几种不同的物质。比如,白醋、白酒的区别可以用味来区别,铜和铁可以用色来区别等。不仅如此,“色与味”还可以解决化学实验类的问题。比如,判断“标有含5%H2的标签受损的无色液体”,只有三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过氧化氢溶液,第二种可能是稀硫酸液体,第三种可能是蒸馏水。学生们在教师给出问题后,很快就有想到用气味及H2的含量来判断,可以判断出是稀硫酸还是过氧化氢。因为有H2,所以不可能是蒸馏水,因为蒸馏水是纯净物,再通过气味便可以区别是稀硫酸还是过氧化氢了。

3.“色与味”在问题归类中的应用

“色与味”不仅在化学课堂教学以及实验类问题的解决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在问题归类整理、区别知识点的同异上也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比如,酸类物质可以使紫色石蕊变红,碱类物质可以使紫色石蕊变蓝、酚酞变红。再比如,在“氧化反应”这一单元中,则出现了同样是氧化反应,却有不同的“色与味”。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发生明亮蓝紫色火焰,同时生成一种有剌激气味气体,放出热量;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反应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物质。通过“色与味”的对比归类学习,有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记忆、掌握和应用。

总之,实验是化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获取化学知识的重要渠道,而“色与味”恰是化学实验教学中非常值得重视的要素。因此,身为初中化学教师,应该用心研究“色与味”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千变万化的“色与味”中愉快地学习。

编辑:张 昀

猜你喜欢
化学教学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微型实验里看“燃烧”
做个怪怪长实验
化学史在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的渗透
浅谈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方法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多媒体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
化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构建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