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课程改革构建高效课堂

2014-12-16 19:32乔枫梅
甘肃教育 2014年20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转变观念教法

乔枫梅

〔关键词〕 课程改革;思想品德教学;转变观念;教法

改革;“三个一切”;联系实际

〔中图分类号〕 G42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20—0081—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启动,新的教学理念使得初中思想品德课走向了“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上了。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首位的新的变化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冲击。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喜欢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惟恐哪里没有讲到,哪里还没有讲透,学生则死记硬背,大量做题,师生同时感到疲惫不堪。但真的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那么,新课改下思想品德课教学工作究竟该怎样开展呢?

一、 教师转变观念是前提

传统教育模式下,老师是知识的传授者、管理者、命令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被管理者、服从者,而新课程理论将师生关系定位为“教学相长”、“亦师亦友”的关系,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传统教育模式重知识的学习接受,轻知识的迁移运用,而新课程理论强调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强调各学科之间的整合与沟通,强调知识为生活实践服务。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新课改能否真正成功的先决条件,面对新课改每位教师都必须有一个重新学习、不断反思的过程。

现行的思想品德教材,内容每年都有所修改,特别是增加了活动课的内容,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自己动手收集资料、动脑处理信息、合作探究的能力。教材内容的变化,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教研教改的新路子。

二、 课堂教法改革是关键

课程改革能否成功,关键取决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毕竟教改最终体现在课堂上。为此,教师要力争使教学过程精致化,在课堂上要做到“低起点、严要求、分层次、多活动、重反馈、勤矫正”,积极开展“想一想、说一说、议一议、做一做”等活动,开展“以学为主,多元互动”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新课改下的思想品德教材作了相应调整,删除了一些“繁、难、偏、旧”的内容,增加了一些实用性、趣味性、操作性强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交流,让彼此之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从而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学科的学习兴趣。

三、贯彻“三个一切”是宗旨

新课程理念的“三个一切”,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是值得我们深思和反省的。“三个一切”要求教育工作者既要面向全体学生,一个也不能少,又必须照顾到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新课程理念把学生摆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要求教师要研究每一位学生,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心声,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表现,而不能只顾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不能只关心学生的学习,忽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这些做法与“三个一切”的新课程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如果我们对学生付出大量的情感和关爱,为学生着想,学生是会懂得“投桃报李”的,尤其是后进生,如果能及时给予他们多一点关爱,多一点鼓励,就会大大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从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理论联系实际是主线

新课改下的思想品德课的课程设置具有时政性强、生活性强的特点,由此决定了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策略,就是要将课本的理论知识与时政和社会生活这一主线紧密联系起来,将社会生活知识渗透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之中。针对新课程强调面向生活、面向社会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所教班级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社会生活实际,充分利用本地本校本班资源,开展本土化教学和校本班本教学,培养学生把时政和社会生活实际情境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理论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加深对书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锻炼学生分析问题、与社会交往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的美好情感。

编辑:郭裕嘉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教学转变观念教法
浅谈思品课堂体验式教学的重要性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创新研究
农村中学思想品德教学现状分析及思考
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挖掘
如何提高学生思品课学习内驱动力
“教法融合”:得道方能行远
语文教学要创新教法
羽毛球正手击高球教法五步曲
爷爷的“五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