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艺
摘 要:校服的符号化、规范化便于学校的统一管理,提高了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律性,加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为青少年健康与安全创造了条件和平等的学习环境。同时,一组好的校服设计能给人视觉上美的享受,能反映出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学习风气。也是一个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的重要标志之一,有益于学校形象的传递和良好学风的形成。更为重要的是,校服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普通服饰所不具有的特殊教育功能,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与契机。
关键词:中小学生;校服;素质教育
基金项目:1、2012年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XJKO12CJJ009);
2、2014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14C0591)。
本文拟通过美育、礼仪教育、创新教育三方面入手来探寻中小学校服推广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实施途径与方法,以期将校服纳入学校的素质教育资源并在教育工作中得以充分利用。
一、校服的设计与推广是审美教育的途径之一
素质教育就是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遵循教育规律,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持续发展,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有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很强的审美能力以及健康个性,使之成为能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各种类型、各个层次人才的一种整体性教育活动。其中的审美能力必须通过美的教育来完成。学校美育教育是教师指导学生发现美、感知美、理解美,进而创造美的实践活动过程,是培养学生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著名哲学家李泽厚曾谈到“以美启真”和”以美储善”这两个非常重要的命题,它们揭示了美与审美的广泛而深厚的意义,涉及到科学思维内在规律和审美教育与道德完成的关系。因此,美育对人的思想道德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当前,审美教育已经不再只是学校美术课堂上一般意义上的美术知识,也不只限于展览馆所涉及范围内的艺术作品,而是完全融人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校服与学生的审美意识有着内在的联系,它通过色彩组合、优美的图案及造型给人以视觉上的感染和刺激,给学生以美的熏陶与启迪,是建立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手段。在校服的设计与推广过程中要有意识、有计划地把美育融入学生的美术课堂、手工课堂,以及第二课堂。让学生参与每一个过程,使学生了解服装搭配的基本知识,倡导学生化服饰以体现学生特点及精神面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及审美情趣。在设计的过程中结合中国传统的服饰文化及服饰图案、色彩礼仪以及纺织材料,如唐朝时期的服饰文化、清代旗袍的来源及变更、中国丝绸面料以及丝绸之路对世界的影响等人文知识。同时还可以引入国外服饰及文化,如日本、英国等国的服饰文化、审美文化及色彩文化等,以增强学生的审美素质,扩大学生的全球化视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创新。
当然,在具体的课程设计时,各阶段的美育课程都会有各自的侧重点。同时,由于美育是感性教育、趣味教育与人格教育三者的有机结合。其中感性教育是基础,趣味教育是中介,人格教育是目的。教师通过引导、升华学生的感性认识来促进其感性与理性的协调发展,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我们常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前提,这就要求教育者要把怎样发现、拓展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放在特别重要的地位。学生对事物感到有兴趣,进而转化为乐趣和志趣往往是从直观开始的,它是一种无条件反应活动,是感性认识。而这种感性认识经过师生互动、互相启发、定向发展等过程,逐步升华为理性认识,进而创造美的实践活动过程。因此,要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征和规律、兴趣爱好、心理发展和智力发展状况来设计不同年龄段的美育与校服文化相结合的课程。如在设计小学的课堂时,由于其审美能力和审美判断的水平很有限,因此只有那些具体生动、直观形象的事物才更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所以,课堂中一定要对校服设计中的点、线、面、体、色彩、图案等要素进行适当地夸张和强化以促进其感性认识,真正把校服文化的推广与审美教育结合起来,使校服设计向智力开发型、运动健康型和趣味型方向发展,使其在培养下一代和提高国民审美素质方面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二、校服的推广是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要内容
礼仪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人生存和交往的基础,是每个人自我形象的表达和内在素质的体现。我们的圣哲孔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是说一个人如果没有礼仪修养,就难以立身处世。因此,礼仪教育不仅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教育。在中小学,礼仪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一种道德修养、健全人格的教育。所谓礼仪教育,就是通过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其学会社会生活的文明规范,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做优雅大方、明礼诚信的现代人,塑造青少年健全的人格。
“以礼导行,以礼融德,以礼育人” 是学校礼仪教育的三种境界,也是学校进行礼仪教育的基本理念。其主要内容包括基本的谈吐、举止、服饰等个人礼仪,以及在家庭、校园、公共场所等社会生活领域的交往礼仪、餐桌礼仪、服饰礼仪、行为礼仪等等,其中服饰是最为绚丽多姿的部分。以校服为例,一般来说,校服指的是学生的上下装,但随着配套不断完善,还包括帽子、鞋子、校徽等配饰以及各种场合和运动的专门服饰。校服一般分为制服和运动服两大类。制服首先最基础的应该是尺寸合体,因此要求量体裁衣,使服饰适合于我们身体各部位的比例及活动要求。然后造型要自然活泼,款式简洁大方,色彩典雅和谐,做工精致,图案新新颖而有创意,各类线条要流畅。着装后整个形象要求充分体现中学生纯朴、自然、大方、活泼的健康之美。运動服应该宽松、柔软,体现洒脱、刚强之美,颜色温暖、鲜艳,能够充分展示学生运动的激情和张扬的个性。总体来说,学生的服饰礼仪要力求做到整洁大方,舒适得体,活泼高雅,以自然、端庄、青春、靓丽的形象展示学生的风采。另外,服饰礼仪根据不同角度可分为家庭礼仪、校园礼仪、体育礼仪、公共场合礼仪等。校园服饰礼仪不仅包括服饰造型、色彩、图案、饰物配用礼仪,还包括在不同的场合、地点选用不同的服饰规范。如校园礼仪中,服饰规范往往因为场合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学校对服饰礼仪要有所规范并予以明示。如学校可以在每天上学的时候安排着校服的礼仪队在校门口以正规之礼迎接师生,这样做可以使学生以认真的态度对待上学这件事;做早操、上体育课则要求着运动服,以方便在最舒适、安全的状态下进行锻炼。遵守服饰礼仪其实就是在一定的目的要求规范下穿用服饰,以体现学校严谨治学风貌。
周恩来先生是现代礼仪规范的榜样。他青年时代就读于天津南开中学,教学楼有一面大镜子上有段“镜铭”:“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而周恩来对礼仪文化的深层把握则是他一生始终保持着这种从外表到内心完全一致的形象和气质的深层根源。因此,学校的校园服饰礼仪教育不仅是纯知识教育,更应该是一种讲究实效的“导行”教育。既紧密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将服饰礼仪融入学生日常行为中,从入校、升旗、进餐、运动、游戏等各环节都包含大量的礼仪教育契机。陈鹤琴先生认为:“凡是可以给孩子刺激的都是他的环境。”所以我们要创设环境,潜移默化地促进中小学生服饰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积极营造人性化的校园礼仪环境,努力让每一个点发挥作用。如学校可以选择在新生入学期间举办礼仪知识讲座,结合学校的历史文化、办学方针和理念,对校服、校徽以及相关礼仪进行讲解;组织高年级学生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把校园文化和着装礼仪知识点、图片粘贴在楼梯间和走道上;在活动室内定期投放着装礼仪方面的书籍、图书和经典摄影图片;充分利用展厅、阅览室、图书馆、校园网络、校园广播等各种有效途径,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着装礼仪基础知识。营造服饰“美”的氛围,创造条件让校服文化及着装礼仪知识付诸实践。如通过组织迎新活动、运动会、礼仪表演、服装设计比赛、服装表演等活动进行着装礼仪教育;设计多种形式展示学生学习、生活、运动的场景,把着装礼仪教育渗透到学生的一日活动中,使服饰礼仪教育在这些科学的教育方式中得到落实。让他们从中受美的熏陶和感化,并能够通过一定的途径得以实践,进一步养成审美的习惯和实践的理念,促进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养成。
三、校服的设计与推广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校服的设计、推广与着装礼仪各环节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以校服来进行审美的教育,通过学生对现实校服的审美视察,在审美实践中陶冶情操,美化心灵,丰富精神生活,启发其自觉性,提高中小学生对于美的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从而通过审美带来的愉悦增进身心健康,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其好奇心,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因为只有在强烈的好奇心和创新意识引导下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同时,组织广大师生参与校服设计比赛,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绘制校服形象,自己设计图案,培养其创新意识,发挥其创新潜力和创新激情,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创新精神,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成为人格和心理更加健全的趋于完美意义上的人。并且还能从另一个方面体现不同阶段学生对造型、色彩、图案等方面的独特爱好和审美情趣,为今后发挥其创造能力打好基础。另外,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校服的推广和校服文化及礼仪的宣传,使青少年切身体验各种场合校服礼仪及参与各种校服文化推广活动,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宣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使得现代教育不仅仅是智育的教育,更是深层意义上的人口素质教育。随着全面培养高素质人才教育模式的逐步生成,校服文化正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在儿童及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各阶段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理成长。因此,科学地开展校服文化生活意义重大,它可以决定学校的风格,影响学生的品性气质和文化修养以及有生命意义的生活方式。当然,這一切还需要得到教育部门的支持和办学者的者的重视以及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其中,共同为学生提供浓郁的校园服饰文化艺术氛围,通过耳濡目染增强他们的道德素养,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蒋璟萍.东西方礼仪教育之比较.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9;
[2] 刘次林.礼为用,和之贵——兼谈学校礼仪教育.教育科学研究,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