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肺炎支原体合并EB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及免疫分析

2014-12-16 08:28陕西省人民医院儿科西安710068白涛敏王杰民焦富勇
陕西医学杂志 2014年10期
关键词:学龄期病毒感染亚群

陕西省人民医院儿科(西安710068) 高 颖 白涛敏 王杰民 焦富勇

近年来有较多肺炎支原体(MP)合并EB病毒感染病例报道,其临床表现较单纯MP感染引起的肺内、肺外损伤均严重,且临床表现呈多样化。我们对在本院儿科住院的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合并EBV感染的患儿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我院儿科病房2012年3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单纯MPP患儿72例作为A组,MP合并EBV感染患儿64例作为B组。另随机在A组选择42例检测T细胞亚群水平。健康对照组28例为同期我院门诊体检的正常儿童,近2月内无感染性疾病史及特殊用药史,所有患儿均无其他原发疾病。MP合并EBV感染的诊断:符合MP感染及EBV感染诊断,且 MP-IgM或和EBV-DNA均为阳性。A组男37例,女35例,平均年龄(5.21±3.65)岁;B组男33例,女31例,平均年龄(5.52±3.18)岁;健康对照组、A、B组患儿在性别组成、年龄方面,均具有可比性(P>0.05)。

2 方 法 所有患儿均在住院次日清晨空腹采取外周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和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PCR)对EBV DNA载量进行检测。血液涂片计数异常淋巴细胞(AL)的比例、同时检测血常规(指中性粒细胞)、心肌酶(CK-MB)和肝功能(AST)及进行肺部影像学检查。另A组42例患儿及健康儿童采用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T细胞亚群CD4、CD8及CD4/CD8比值。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认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认为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A、B两组患儿发病年龄比较 A组发病年龄为婴幼儿期6例,学龄前期24例,学龄期42例,分别占8.34%、33.33%、58.33%;B组发病年龄为婴幼儿期4例,学龄前期20例,学龄期40例,分别占6.23%、31.27%、62.50%,两组发病率年龄均以学龄期为最高。

2 患儿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 见附表。

附表 两组患儿粒细胞、AL、肝功、心肌酶、影像学改变检查结果(%)

3 MPP组患儿与健康对照组儿童CD4、CD8、CD4/CD8结果比较 两组儿童CD4比例均值分别为28.87%、36.95%;CD8比例均值分别为37.61%、24.46%;CD4/CD8均值分别为0.78、1.52。与健康对照组儿童比较MPP组患儿CD4比例明显降低,CD8比例明显升高,CD4/CD8比值明显倒置,具有显著差异(P<0.01)。

讨 论

MP是儿童尤其是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儿童肺炎的重要病原体,近年来MPP发病率明显上升,愈来愈多的资料显示MP可引起肺内、肺外多系统并发症,免疫学发病机制在MPP的发生、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1]。有研究显示上述特点与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有关,CD4、CD4/CD8下降程度与病情轻重和损伤器官的多少呈正相关[2]。EBV感染也是常见的儿科疾病,同样可导致多器官受累。B细胞是EBV的靶细胞,其表面有EBV受体,当EBV感染后,机体细胞免疫反应突出,同样表现为CD8、CD4/CD8等变化。提示二者免疫机制相似,免疫反应可能互相促进。

本资料中A、B两组患儿发病年龄均以学龄儿比率最高,原因可能与MP抗体累积学说有关,当人体感染MP后体内先产生IgM后产生IgG,检测IgM发现在婴幼儿初次感染时其效价并不高,成为无临床症状的隐性感染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因反复MP感染导致抗体效价逐渐增高,遂出现临床症状且渐加重。本研究中MP合并EBV感染患儿AL、AST、CK-MB升高率、肺部大叶实变率均明显高于单纯MP感染患儿,充分显示MP合并EBV感染后病情更严重,与以往文献相一致。近年来发现MP常合并EBV感染[3],与单纯MP感染相比,混合感染患儿肺内炎症、肺外并发症表现更重,其机制可能为EB病毒感染后不能被彻底清除,当MP感染时机体免疫力显著下降,潜伏感染可被激活,致病毒复制重新开始活跃,而活跃复制的EBV各种抗原成分能使机体T淋巴细胞活化,产生特异性杀伤性T细胞,继之破坏被EB病毒感染的B淋巴细胞,引起相应的病理改变和严重临床表现[4]。本文中AL升高明显,证明EBV有嗜淋巴细胞性。EB病毒感染所致血液系统的损伤是近年研究热点,国内、外有文献报道EB病毒感染可导致粒细胞减低[5],本文研究MP合并EBV感染患儿粒细胞减低率与单纯支原体感染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分析其原因可能与样本的数量有关,同时不排除MP对粒细胞的影响远大于EB病毒的可能。

细胞免疫在MP感染引起的免疫反应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细胞免疫功能失调主要体现在T细胞亚群比例失调及细胞因子释放失衡两个方面。目前有研究证明[2],支原体感染可引起外周血CD4+T细胞、CD8+T细胞及CD4+/CD8+异常并可抑制T细胞,表现为MPP患者急性期血清中CD4+T细胞明显降低,CD8+T细胞明显升高,CD4+/CD8+比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本研究T细胞亚群检测结果与上述文献相符合,并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由此可见MP所诱发的免疫紊乱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通过抑制CD4+T参与的细胞免疫反应。

总之,MP合并EBV感染免疫学发病机制相似,故而相互促进,导致疾病进一步发展及加重。这就提示我们在二者混合感染后常规治疗疗效不佳时免疫调节治疗显得极为重要。目前已有报道在临床上应用糖皮质激素及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GG)治疗MP合并EBV感染所致危重症并取得了较好疗效,这为在二者混合感染时使用免疫调节剂提供了临床依据。

[1] 顾亚明,张冬玲,马业耕.肺炎支原体肺外损伤101例特征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7(03):278-279.

[2] 韩 静,庞保东.支原体肺炎患儿T细胞亚群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0):2696-2697.

[3] 胡洪波,秦柳,孙润芸.肺炎支原体合并EB 病毒感染患儿的实验室检查特点[J].中国热带医学,2010,10(12):1443-1444.

[4] Orti A,Otero M,Tallon P,et al.Epstein -Barr virusm on onucleos is Neurologic complications[J].Clin Pediatr,2003,42(4):361.

[5] 王益畅,王文珊.80例儿童病毒感染后继发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1(22):57-58.

猜你喜欢
学龄期病毒感染亚群
预防诺如病毒感染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学龄期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学龄期儿童近视的相关因素分析与针对性护理措施
猪细小病毒感染的防治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学龄期哮喘患儿治疗前后血清TIMP-1、IL-10、hs-CRP及TH的变化
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在恶性肿瘤中的价值
标准化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学龄期和学龄前期过敏性哮喘合并鼻炎的疗效差异
疣状胃炎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