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病人不同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比较

2014-12-16 08:23吴晓琴
护理研究 2014年9期
关键词:湿化液输液泵面罩

何 金,吴晓琴,张 旭

气管切开是解决呼吸道梗阻,抢救病人生命的重要手段,但气管切开后破坏了呼吸道正常的解剖结构,病人失去了鼻腔等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加温加湿作用,导致纤毛运动减弱,加之呼吸道丢失水分增多,人工气道建立后,呼吸道水分丢失增加可达800mL/d以上[1],分泌物干燥黏稠,病人咳嗽能力减弱,分泌物不易排除,易引起肺部感染、气道堵塞和肺不张等并发症。气道湿化可使其管壁纤毛运动活跃,将附着于纤毛的黏液不断上推,有利于吸出[2]。合理的气道湿化,能保持气道湿润,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预防肺部感染和增加病人的舒适感。故气道的湿化管理尤为重要,选择最佳的气道湿化方法是临床护理工作中一个值得探索的重要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气管切开病人应用两种不同的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0年6月—2012年6月入住我院ICU的气管切开不用呼吸机的病人71例,男46例,女25例;年龄16岁~87岁;其中重型颅脑损伤7例,高血压脑出血31例,脑梗死1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感染20例;心肺复苏术后1例、子宫切除术后1例、肺大泡切除术后1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对照组35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治疗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所有入选病人均使用一次性吸痰包(上海上医康鸽医用器材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开放式吸痰,吸痰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气道湿化液均为0.9%氯化钠。一般护理方法均相同:保持室内温度20℃~22℃,湿度在60%~70%。定时翻身、叩背,按需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护士密切观察痰液的颜色、性状和量等,及时做好记录。所有入选病人的气道管理均由经过专业培训,工作5年以上的4名监护组长完成,监测指标及评价标准均相同。

1.2.1.1 观察组方法 采用可控式加温、输液泵持续恒速滴入、氧气雾化面罩持续气道湿化,用一次性氧气雾化面罩[富利凯医疗用品(东莞)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医用雾化器气切面罩型]盖于气管切开口,将输液器除去针头的硅胶管通过气切雾化面罩的侧孔插入雾化器的药杯底部,并将外露的头皮针妥善固定于面罩上,防止滑脱。用输液泵将湿化液恒速滴入药杯,湿化液为0.9%氯化钠250mL,可根据医嘱加入药物,保持小药杯中湿化液不干,并将输液加温器夹在输液器的莫菲氏滴管与头皮针之间,起到持续加温的作用。固定时间的雾化药物(我科常用:0.9%氯化钠10 mL+盐酸氨溴索30mg雾化吸入8h1次)由头皮针处推入药杯。湿化时的氧流量为3L/min~4L/min,雾化时的氧流量为6L/min~8L/min,或根据雾化效果调节氧流量,使湿化液在氧气的驱动下雾化成微小颗粒后吸入。达到持续加温、吸氧、雾化、湿化气道的目的。

1.2.1.2 对照组方法 采用氧气雾化持续气道湿化,用一次性氧气雾化面罩(同观察组),盖于气管切开口,间断分次向小药杯中加入湿化液,保持小药杯中湿化液不干,固定时间的雾化药物在规定的时间加入药杯,加湿化液或雾化药物时需将氧流量下调或关闭,取下面罩将湿化液注入药杯。氧流量的调节方法同观察组。

1.2.2 观察指标与方法 观察指标包括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损伤程度。①痰痂形成:满足下列条件之亦即为痰痂形成[3],吸痰后有痰痂附着于吸痰管内或管壁或发现痰痂附着于气管套管内。②刺激性咳嗽:指在气道湿化过程中发生剧烈呛咳。③气道黏膜损伤:吸痰时痰中带血丝或吸出血性痰液。观察时间为3周。

1.2.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相关数据的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气道湿化方法效果比较

3 讨论

气管切开后人工气道建立,吸入的气体丧失了上呼吸道的加温、加湿作用,吸入的气体全部由下呼吸道来加温湿化,下呼吸道分泌物中水分的丢失因此增加,将导致呼吸道黏膜干燥,分泌物黏稠。有文献报道人工气道建立后气管导管堵塞的发生率为14%~43%[4],因此加强人工气道湿化是非常重要的。

传统的气道湿化方法为:间歇注射法,一般用于痰液黏稠,吸痰前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湿化液直接注入人工气道,这种方法易引起病人刺激性咳嗽,憋喘,心率加快,缺氧,血压升高等并发症[5]。间断多次向气道内注入湿化液,增加护士的工作量,并引起交叉感染[6]。有研究报道,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法优于间歇注射法[6-8],但孙龙凤等[9]认为,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法,护士虽然可以根据痰液黏稠度调整微量泵的速度,但对于湿化程度很难控制,容易引起湿化不足或过度,增加了吸痰次数,病人氧疗中断次数增加,不利于疾病的恢复,控制感染的难度加大。人工鼻的气道湿化效果较微量泵组好,但存在更高的护理风险。持续氧气面罩湿化法,虽然较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法效果好,但它也存在着不足:①药杯中湿化液用完后需及时添加,否则影响湿化效果,因此对护士的要求较高,对照组中6例形成痰痂,就是因为药杯中湿化液用空,护士未及时添加造成的。②间断反复向药杯中加药或湿化液,感染率增加,病人停止吸氧的次数增加,易导致病人缺氧和呛咳。③湿化液未能经过加温,病人舒适度减弱,湿化效果减弱。可控式加温、输液泵持续恒速滴入、氧气雾化面罩持续气道湿化具有以下优点:①输液泵持续恒速向药杯中滴入湿化液,避免了药杯中湿化液用空未及时添加而导致的分泌物黏稠,气道堵塞的发生;避免了因间断向药杯中加湿化液而导致的交叉感染。②刺激性咳嗽次数减少,病人舒适。③从输液器的头皮针处向药杯中推注雾化药物,操作方便,减少护士工作量,降低感染率。④经过加温的湿化液对气道刺激性较小,不引起刺激性咳嗽,病人舒适。⑤持续不间断湿化,保证气道丢失水分的生理需要,使气道始终处于一种湿化状态,降低痰液黏稠度,减少痰痂形成,保持气道通畅。⑥充分的湿化有利于黏液从下呼吸道转运出来并被吸掉,感染的危险降低,并降低肺萎缩的危险。同时减少了吸痰对气道黏膜的损伤。⑦ 经济,花费少,易执行。但是要注意妥善固定输液加温器,防止烫伤。注意调节湿化器温度,避免温度过低或过高,一般调节温度在37℃,保证湿度在100%[10]。

4 小结

近年来气道湿化已成为气管切开病人气道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在湿化原理、湿化方法和湿化液的选择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根据本文的研究及以前的报到中可总结出气道湿化效果从弱到强的顺序是:间歇气道注入→微量泵或输液泵持续气道滴入→氧气雾化面罩持续气道湿化→人工鼻→可控式加温、输液泵恒速滴入、氧气雾化面罩持续气道湿化。对于湿化液的选择,有条件者可选用0.45%氯化钠,因0.45%氯化钠经下呼吸道进一步浓缩后更加接近机体生理状态,对气道的刺激很小[11]。

综上所述,可控式加温、输液泵恒速滴入、氧气雾化面罩持续气道湿化在气管切开病人中的应用,满足了人体对气道内气体持续加温的生理需求,对气道刺激性少有效预防气道内痰痂的形成,降低感染率,减少护理工作量,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病人舒适,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刘荣,陈克芬.气管切开并发呼吸道梗阻的原因及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12):145.

[2] 魏丹,董艳.氨溴索持续湿化在气管切开气道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厂矿医学,2009,22(3):343.

[3] 杜鹃.气道持续湿化吸氧在人工气道病人的应用[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5):2679.

[4] 刘建华,李霞,巴红伟.气管切开患者意外情况的处理[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10):595-596.

[5] 臧丽丽,刘桂霞,宫冰冰.人工气道湿化及其护理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当代医药,2013,2(20):16.

[6] 秦剑英,李艳霞.脑外科患者人工气道两种湿化方法的效果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2013,5(15):273.

[7] 周红,王际容,李斗艳,等.气管切开病人两种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1,9(4C):1054.

[8] 陈海珍.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气管切开术后两种气道湿化方法的排痰效果比较[J].全科护理,2011,9(2A):308-309.

[9] 孙龙凤,代冰,王爱平.不同气道湿化方法应用于气管切开患者的效果比较[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17.

[10] 黄彩芬,陈美红,鲍雪丹.可控式加温湿化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J].健康必读杂志,2013,2(2):17.

[11] 全银凤,郭艳,李彩钱,等.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不同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比较[J].海南医学,2013,24(2):309.

猜你喜欢
湿化液输液泵面罩
一种新型防压疮无创面罩的设计与应用
两款输液泵的输血安全性评估
理想面罩
集束化管理策略在输液泵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医院在用输液泵的质量控制与数据分析
不同湿化液对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效果的比较
民航客机上的氧气面罩
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的临床护理进展
输液泵的校准及常见故障处理
湿化液温度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氧疗效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