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从色彩传播入手,通过分析色彩构建的作用和特点,色彩呈现对于主体异质的影响和作用,以及“和谐色彩”与“和谐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探讨色彩传播在新加坡社会中的象征意义。
【关键词】色彩传播 新加坡 多元文化 象征意义
【中图分类号】 G【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0C-0164-03
亚里士多德曾经在两千多年前就给色彩做过阐述和释义。当时他的著作也成为人们认识色彩的重要参照之一。现代心理物理学对色彩的认识与艺术家有所不同,他们把色彩定义为可见光波段范围内的一种能量分布状态。而对于艺术家来说,色彩则是用来编导情感的一种审美手段,是精神内容的表现载体。歌德曾把色彩形容是“太阳神头顶的光环,大自然脸上的红晕,人类心灵的震栗”。色彩的感知与视觉相关联,而且这种与视觉相关联的形式也需要与具体的物质相依靠,同时也是生存空间与生物感知的过度介质。鲁道夫·阿恩海姆曾经是这么描述色彩的:“视觉表象中最变幻莫测的一个维度”。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文化影响下的社会,色彩作为文化表现当中的重要视觉元素,其呈现出来的象征意义在新加坡这个多元文化的社会中也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属性。
一、色彩构建在新加坡文化类型多样性中的象征意义
新加坡人一般比较欢迎的颜色为红色、绿色和蓝色,而认为黑色和紫色为不吉利的色彩,甚至对于黑色、白色和黄色的使用非常忌讳。新加坡的色彩运用在社会象征意义当中起到重要作用。美国学者罗兰·罗伯森认为:“如果说全球化的主要特征之一是世界的压缩,那么其主要后果之一便是各种文明的、社会的和共同体的叙事之间的碰撞加剧。”对于新加坡这个多元文化共同存在的社会而言,不同文化之间的交融和碰撞让新加坡存在一种潜在的松散危机。
一般来说,明度、饱和度和色相是色彩本身的基本属性,而色彩的冷调和暖调则是色彩的另一个重要视觉属性,与人的视觉感知相关联。色彩的这种属性是与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当中形成的生物本能感知经验。新加坡的建筑色彩大多会采用暖色调和重量偏轻的颜色进行调配。华人在新加坡占有绝大多数的比例,而在新加坡的国际政治生态中,穆斯林对其也产生着千丝万缕的影响,这样的地缘政治使得新加坡的文化问题和民族问题都与世界触碰。而与此同时,在这样的社会当中存在和出现的一些多元文化和多元种族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连锁反应问题,甚至会给新加坡带来更大的影响和剧变。
色彩与多元文化紧密相关,是文化表达的重要载体。色相用以表达色彩的独特性和冷暖属性。处于长波系列的色相是暖色调,波长越长色相越偏暖。暖色调给人一种热烈和炙热的感觉,这类最典型的色彩包括红色、橙色、黄色,以及他们之间的混合色。这类色彩给以激起人的兴奋和力量,并且可以个人温馨和温暖的感觉。而最典型的冷色系列则包括绿色、蓝色、青色及其混合色。这类颜色可以个人一种冷静、理智、抑制、镇定的感觉。而无论对于这两种色调的哪一种,都会分有高饱和度和低饱和度的区别。纯度较高、色彩较饱和的色调能够给人带来愉悦的心情感受;而纯度较低、色彩相对不饱和的色调则给人带来晦涩和多义等不确定和不愉悦的感觉。
在新加坡的景观设计当中,颜色的波长所呈现出的冷暖色也在一定程度上赋予城市和谐安定的审美符号。新加坡历史上出现过的不同种族之间的冲突就印证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新加坡在世界上素有“世界宗教大观园”的美誉。世界上的诸多宗教,无论是信仰人数众多的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犹太教,还是相对小众的教种等,在新加坡社会当中都有相当大的一部分群体信仰。宗教往往与种族紧密相连,很多种族也是由于宗教信仰而集结成族。宗教信仰往往成为种族差异的重要因素。如果由于宗教与各种族关系密切,宗教就往往成为最易于产生种族冲突的因素,如果不能够妥善处理,那么将会导致各种教派之间的矛盾或者种族之间的冲突,甚至最终引起社会分裂的紧张局势。新加坡社会当中不同种族和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较大,而且这些差异分别导致和外化为不同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举动。当他们的价值观发生冲突的时候,极易造成文化的歧义和社会的动乱,给新加坡的政治文化环境带来不安定的因素。
人们对色彩的视觉感知是由于生活环境的日积月累所形成的,在人的视觉印象和大脑神经当中长久存在的物质感官。由于大地等地面厚重的物体大多数深色,所以深色常常给人厚重和有分量的感觉;而上空的树叶或者天空的云朵等物体则大多数是浅色,因此浅色常常给人一种肤浅或者轻盈的感觉。颜色的重量不但跟色相有关,而且还可以由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的质感决定。这也是由人们的生活经验所导致的。物体表面光滑的物体在色彩的表现上给人轻薄的感觉,而粗糙大条的物体则会给人分量厚重的感觉。新加坡的城市建筑师在设定和制作特定建筑的时候,也会根据色彩的分量和色彩的冷暖调表现来进行色彩的设计。对于不同的建筑功能和不同的文化表现要求,设计师会根据特殊人群或者种族文化的需要来进行特定建筑的外观设计。建筑设计师通过对色彩的良好把握,给新加坡不同种族和不同文化的人群传递不同的价值理念和信仰话语。这在不同功能的建筑和景观上得以充分体现。
色彩在新加坡这样一个宗教信仰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其表现是具有多元而又多义性质的。不同的颜色对于不同的教派具有不同的特殊含义,甚至存在同一种颜色对于不同宗教信仰能传递出相反的意义。如果运用不好,则会对新加坡多元社会产生不良影响。对于新加坡的佛教信徒来说,黄色是最为高尚和崇敬的色彩,具有绝对的权威和不可侵犯的地位。其次,红色对于佛教来说也具有特殊性质,其可以传递生长和热烈或者力量等多元意义。在新加坡众多的佛教寺庙和阁院中,随处可见黄色的颜色运用,包括僧人的服饰、建筑的装饰和室内的陈设等诸多方面。然而,对于基督教来说,同样的黄色则与佛教的黄色传递出的含义恰好相反。基督教将黄色视为地下和卑贱的颜色,是地位卑微的象征。而更为极端的是,伊斯兰教派则把黄色与死亡相联系,黄色是死亡的符号和代名词,是没有生命的象征符。
金色与黄色接近,在宗教的信仰理念中所传递出来的含义也差异不大。对于佛教来说,金色是与神圣权威相关联的,是比黄色传递的理念的含义更加极端的颜色,是佛教当中超凡脱俗的代表颜色,是至高无上的境界。佛教的服饰和佛像以及寺庙当中都有不少的金色作为装饰。对于佛教来说,与黄色和金色相近的橙色也有不错的含义,它往往与通往光明的含义相关联。并且,在诸多的佛教的饰品中,橙色也是与黄色和金色配合使用的颜色,使用频率相当高。与佛教偏爱暖色相反的是,基督教偏爱冷色,基督教的服饰和建筑的颜色大多选择冷色调的色系。特别是蓝色系,基督教徒将蓝色视为尊贵的色彩,而圣母玛利亚也与蓝色相关联。蓝色对于基督教徒来说,象征着虔诚的感怀和真诚的爱意。因此,很多欧洲的基督教信徒都选用蓝色作为自己刚出生的儿女的衣服色彩,其寓意是希望得到主的庇护和保佑,祈祷其能健康成长。在基督教的信条里,同样是冷色系的绿色象征着生命、永恒、洗礼等含义;紫色象征着权威和神圣,白色象征着纯真和纯洁,红色象征着血与爱。
二、色彩呈现在新加坡价值主体异质性中的象征意义
在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观共存的社会中,人们很难在理性上做出实践判断,行为准则收到多方世界观的影响。新加坡是世界上多元文化共存的社会载体,诸多的种族习俗和宗教信仰在这里汇集和融合。错综复杂的价值观和信条在这里碰撞,人们社会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都同时存在着多种选择标准和尺度。而且各种文明思想精髓都具有存在的合理性和历史由来,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不是每一种价值观都是完美无缺的。人们在价值观的选择和判断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要比一般社会中的人们要多。在这样的社会中,不同种群和文化习惯的人们之间发生争执和冲突的可能性就加大。因此,这样的情形就导致新加坡的社会急需建立相对统一的和相对宽容的价值体系坐标,供这些不同文化的人们去适应。
色彩对于人们联想与其相关的事物具有触发作用。历史上的象征主义学者和艺术家们普遍相信,色彩可以在人们的脑海中构建出另外一个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并且高于现实社会的一个世界。也就是说,色彩所隐喻的世界,是现实世界的一个影射。由于历史种种原因,大量外来人口进入新加坡,让新加坡成为东南亚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在新加坡的建国初期,国民缺乏统一的官方语言,宗教、习俗、文化导致社会具有不稳定的潜在问题。另外,由于政治的历史局限性,新加坡没有形成长期的政权稳定和执政理念,曾沦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且与马来西亚国家的政治环境也发生着诸多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大量的外来人口携带者各自的文化汇聚在一起,构成了新加坡这个多元文化共存的社会,因此他们对祖国的认同感相对较低。
在这样一个移民社会当中,色彩在文化表现上的象征意义具有重要作用。比较典型的象征性的色彩有黄色、红色和黑色。黄色的尊贵权威,红色的强劲力量,黑色的严肃悲观,在新加坡的文化中具有特殊地位。新加坡的城市建设者通过对不同色彩的综合运用,创造出了诸多具有象征意义和文化色彩的建筑和场所,包括文化馆和图书馆等。而新加坡的场景设计师反思战争带来的伤害,运用黑色这种厚重的色彩,在草坪严肃和肃穆地建造起光滑发亮的墙壁,引发对过去和历史的思考。黑色是哀悼的象征,传达出新加坡人对世界的守望和崇敬。
虽然西方一些大国如加拿大和美国等国家也是移民国家,但是新加坡与之不同。加拿大和美国的外来移民大多数是从欧洲移民而来的,而一些非洲人在长期的历史原因中在北美这块神奇的大路上也与欧洲文化形成了一种共生的关系,形成了北美的文化。而新加坡的情况相对要复杂得多,新加坡的文化是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和碰撞,是东西方宗教的交融和互动,不同种群的文化之间是相互异质而不是同质的。所以新加坡建国初期的很多国民并没有很强的国家认同感,而且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也漠不关心。因此,造成了新加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难以形成统一的民族精神和国家文化。
三、“和谐色彩”与多元文化影响下新加坡的“和谐社会”
由于特殊地理位置以及诸多的历史事件等方面的原因,新加坡成为了世界上文化最多元的国家之一。世界上的几大文化以及诸多亚文化都在新加坡这片土地上交融和碰撞,东西方文化也同时在这里共存,形成了独特的版图画卷。
不同的色彩通过视觉的刺激传递到人的大脑神经中枢,给人带来视网膜的收缩和扩张,从而产生运动性。长波长的色彩让物体具有视觉感知上的扩张感,而短波长的色彩让物质具有视觉感知上的收缩感。有如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的复杂性一样,文化的多元性和异质性本身也构成了文化生态系统。正是文化的这种存在形式造就了世界文化生命的不断繁衍生息,也构成了人类文明的不断加深和进步。换句话说,不同文化的相互碰撞和竞争,存进了文化的演变,推动了文明的发展。新加坡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文化交融和进化的社会。最典型的要属“狮身鱼尾”像。内敛的中性色调的石像矗立在景观中心,东西方文化的元素在介质中互赖和升华,同时也象征着新加坡不同文化相互融合的可行性,表达了新加坡社会和谐的文化理念。
艺术心理学家阿恩海姆曾经在他的著作《艺术与视知觉》中论述道,暖色调的圆形会产生从圆心向外扩张并向观看的人靠近的视觉感知,而冷色调的圆形会产生从外部向圆心收缩并远离观看的人的视觉感知。根据阿恩海姆的视觉心理学原理,通过视觉的扩张和收缩的规律,新加坡的艺术家创造出了大量景观艺术作品,并且把这些景观艺术作品很好地融入了新加坡人的生活空间和工作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新加坡人,通过色彩的语言告知新加坡人文化交融的创造性和社会和谐的存在性。新加坡的艺术家和新加坡的国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文化的适应性,实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和谐,塑造了自身宽容接纳多元文化的国民形象。正是这种对于多元文化的接纳和整合能力,使得新加坡人有了更强烈的民族认同感。色彩的理解和使用更加凸显社会和谐的象征意义。新加坡是一个色彩斑斓的多元文化共存的国家。其通过色彩的象征意义,创造出圆融和谐的社会文化,并向着更加文明的崭新社会演进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程杰铭,顾凯,陈夏洁.色彩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爱娃·海勒.色彩的性格[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3]梁明,李力.电影色彩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2008
[4]曾玲.越洋再建家园:新加坡华人社会文化研究[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3
[5]孔庆山.新加坡社会文化与投资环境[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2
[6]贝淡宁,艾维纳·德夏里特.城市的精神[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2
[7]康斯坦丝·玛丽·藤布尔.新加坡史[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3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建设研究基地项目(abgc2014013)
【作者简介】张兴动(1963- ),男,广西合浦人,广西艺术学院影视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广播电视编导艺术。
(责编 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