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茜
【摘 要】介绍大学生英语竞赛的试题(D类)类型,分析组织高职学生参加英语竞赛的各种积极效应,提出参赛的应对策略,以提高职英语教学效果。
【关键词】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 积极效应 应对策略 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450-9889(2014)10C-0029-02
经教育部有关部门同意,由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和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联合举办了一年一度的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大赛分A、B、C、D四个类别,其中体育类、艺术类本科生和高职高专类学生参加D类考试。该赛事是全国唯一的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竞赛,其特点是面向全体学生、坚持自愿报名、提倡“重在参与”的原则,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通过参赛,学生在心理和技能方面得以扩展夯实英语基础,充分展示自己的学识风采;教师则进一步推动英语教学,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高教学方法。本文以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试题(D类)考试为例,就组织高职学生参赛以及应对策略进行探讨研究。竞赛共150分,内容涵盖英语听、说、读、写、译及短文改错各项技能。从试题设置上看,重点考查听力、阅读和应用写作,加上完形填空、翻译与改错题,充分体现高职英语教学“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能力”的教学重点。与此同时,占分不多的IQ测试,为竞赛增添了一丝与其他能力测试不同的趣味性,更能吸引不少高职学生参赛。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赛,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实际应用,将大大提高他们的综合文化素养和自我提升意识。
一、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英语竞赛的积极意义
(一)鼓励学生参赛,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有关政策允许下,有高职学生在入学后的十二月份便参加了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并顺利通过(有些大学要求学生必须在修完大学英语课程后方可参加B级考试)。这类学生下一阶段的英语学习基本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这一现象尤其在以优异成绩通过B级考试的学生中普遍存在。他们一边为自己英语水平下降的现象感到着急,一边却又找不到努力的方向。此时教师不妨提醒学生,参加大学生英语竞赛是一个很好解决方法:通过竞赛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而学生则希望通过大赛挑战自我,以期在英语学习上突破瓶颈,克服僵化现象。
(二)鼓励学生参赛,可以推进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改革。英语作为一门非母语学科,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单纯的课堂教学无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在除了引导学生学习课本的文化知识外,还要多方面吸收各种信息,不断充实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也要结合实际,在课堂内外积极创造外语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正是推进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改革的有效途径:报名参赛的学生为取得好成绩,必定会反复进行听、说、读、写、译方面的练习,并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勤于与老师、同学合作交流。学生在通过备赛总结应试经验和技巧,而教师则在结合课堂内外知识的基础上巩固了课堂教学成果,不失为一次有效的教学改革尝试。
(三)鼓励学生参赛,能够增强学生竞争意识。竞赛作为一种奖励机制,不仅培养出参赛学生的自信心、荣誉感,其获奖后的喜悦更起到一定激励作用。不同级别的奖项让学生产生不同的满足感和“居安思危”的自我约束力。学生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竞争现象,如何让他们在争强好胜的同时保持公平竞争的原则,是摆在教师面前一大任务。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英语竞赛,能帮助学生培养良性竞争意识,学会共同进步。当今社会正是需要大学毕业生拥有竞争的意识与博大的胸怀,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
二、教师应对策略
鼓励学生参加英语竞赛一方面能提高其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竞赛的学生参赛比例与获奖率也是一所院校英语教学水平的重要体现。因此,日常教学就要及时应对,使更多的学生具备扎实基础及优异水平,在比赛中获得佳绩。针对竞赛,可从下列几方面做到提早准备,全面参与,有效实施,提高获奖几率。
(一)注重日常教学积累,采取多种教学形式。高职学生入校时的文化基础参差不齐,要想切实提高学生英语整体水平,达到竞赛获奖标准,教师要做好“长期抗战”的准备,在日常教学中稳扎稳打,切勿急于求成。
1.明确英语学习目的。不少学生在高考后便失去了英语学习的动力和目标,加上入学后专业课程的学习任务加重,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更是与日俱减。为此,教师在新生入学时就要及时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要让学生明白,英语作为一种全球通用的交流手段,是一门有用的沟通工具,并不会完全脱离日后的职业生涯。任何一个有抱负的青年都有面向世界的追求,掌握好英语这一信息载体自然是通往成功的捷径。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对英语的认识由中学单一的语言学习转向大学实践应用。学生英语学习目的发生了改变,即从升学需要上升到专业需要,让他们产生紧迫感,及时调整学习态度,提高主观能动性。
2.教学内容上全面锻炼学生。由于大学生英语竞赛的出题范围广泛,不仅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听、说、读、写能力,还在一些题目上推陈出新,考查了诸如英语文化、IQ知识等较为新颖的内容。因此,除了完成大学英语大纲内容外,教师还需注重选择、整理教学内容,增加实用性、多样性和交际性素材,不断充实和拓展教材。增加教学内容的结果就是多鼓励学生拓宽阅读视野,利用各种课外资源提高口语、听力等综合水平。在条件成熟的前提下,教师甚至在教学中可以融入专业知识和专业背景,形成英语竞赛与各专业的互补和合作,在更宽广的平台上锻炼学生的英语综合技能。
3.督促学生加强学习策略引导。大学生英语竞赛的赛前系列辅导活动将帮助学生改变学习观念、树立对学习负责的意识。在备赛过程中,教师会针对比赛题型作进一步的加强指导,帮助学生制定长、短期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备赛的过程中逐渐掌握提高的语言技能与交际手段。通过教师的管理监督,学生备赛时学会及时调整学习策略,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endprint
(二)适应学生心理变化,加强心理激励效应。大学生在校期间出除了学习专业知识,都希望多积累一些学习或实践经验,为今后迈入社会铺平道路。不少人还热衷于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或考取各类资格证书,通过这些活动,使自身的个性、特长得以一一展现。一方面他们能够提高自身能力,另一方面更为自己的求职或深造添砖加瓦。趁学生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正达到顶峰的时候,鼓励他们参加英语竞赛,相信有不少人都乐于接受这一挑战,同时还满足学生们的各种学习上的表现欲望。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的权威性是吸引学生的一大因素。学生一旦获奖,将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成果展示。一年级参赛未果,并不影响来年继续参加,反而可借此为动力,进一步提高英语能力。每一次的备赛,学生在教师辅导下,演练历年试题及模拟题,其实也是在锻炼提高英语应用水平。此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初赛于每年4月进行,可以看作同年6月四级考试的实战准备,不少学生也是看中这个练习目标而报名参赛。同时,教师更要鼓励学生学会开阔视野,跳出“为考试而学习”的误区。活泼的竞赛题目、更广的知识面、紧密联系现实的试题,更能激发学生运用英语解决问题的热情。只有让学生明白这些道理,自然能吸引导更多的人报名参赛。
在备赛过程中,通过与教师的有效互动,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进一步被激发,体会出学习的乐趣,并在培养英语能力的同时,增强了自信心。尤其是当学生在竞赛中取得自己满意的成绩时,参赛者本人的表现欲和心理满足感也会影响和感染周围同学,传递出学习热情的正能量。大家共同分享这一竞赛带来的成功喜悦,同时也在彼此之间产生积极的竞争意识,最终达到教师期待的目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三)尖子生培养有所侧重,扩大竞赛影响力。大学生英语竞赛在给学生带来各种积极效应的同时,也是各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综合实力的比拼。因此在开展组织学生参加竞赛时,还应侧重以下两方面的准备工作:
1.重视尖子生的培养工作,增加获奖概率。尖子生培养工作须趁早开展,包括:新生入学及时发现英语成绩优异的学生、指导尖子生收集整理竞赛相关信息和题型、加强尖子生之间交流、鼓励树立信心等。教师在备赛指导时要求学生尤其是尖子生要学会将考点知识变作题型知识,加强综合运用能力方面的引导,但同时也不能操之过急,须稳扎稳打,方能取得备赛主动权。大体上说就是在有限的辅导时间内帮助尖子生学会找出语言结构规律,归纳阅读重点,掌握写作题型,学会从总体上把握难点重点。
2.合理设定奖励保障机制,鼓舞学生的士气。国家奖项设立的名额有限,每届考试总会有些“遗珠”——仅以几分之差或名额限定而未获奖的学生。为了使学生的努力得到认可,目前一些高职院校进行了灵活处理:在原竞赛组织单位设立的奖项基础上,协同学校相关教务部门设立校内奖项,对分数理想但未获国家奖项的学生予以奖励。这一做法总体上说是有积极意义的,即改进学生英语学习风气,在全校内促进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更多人继续踊跃报名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
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人才需要。为此,广大英语教师都做出各种不懈努力和大胆尝试。其中,组织和指导高职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在改进高职英语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备赛参赛,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锻炼听说实践能力,进而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促进课堂教学。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及时分析了解学生英语的实际水平、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态度,积极改革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使高职英语教学迈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刘黛琳,张剑宇.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改革思路[J].中国外语,2009(6)
[2]尹松涛,黄雪飞.通过口语类英语竞赛强化大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研究[J].时代教育,2010(3)
[3]曾宪国.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参赛分析与启示[J].考试周刊,2007(11)
[4]杨鑫辉.心理技术应用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责编 何田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