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高校社会资助模式,充分挖掘社会资助潜能

2014-12-12 06:47王梅姣王向菊
科教导刊 2014年33期
关键词:资助体系高校

王梅姣 王向菊

摘 要 贫困学生的解困工作是高校重要任务之一,各高校在合理利用政府财政拨款解决贫困学生问题之外,积极探索吸收社会资助的方式方法。社会资助具有巨大的潜能,所以,研究高校社会资助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对探索创新高校社会资助模式,充分挖掘社会资助的潜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高校 资助体系 社会资助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Innovating Social Funding Mode of Colleges and Fully

Exploring the Potential of Social Funding

WANG Meijiao, WANG Xiangju

(Department of Student Affairs in Changzhou Campus, Hohai University, Changzhou, Jiangsu 213022)

Abstract Providing financial funding for needy students in colleges has been regarded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tasks by all colleges, every college are also striving for social funding which is an important supplement to governmental funding. Social funding has enormous potential, so it is significant to study the situations and problems existent in social funding for colleges, analyze its reasons, explore an innovative social funding mode, and develop the potential of social funding.

Key words colleges; financial aid system; social funding

随着高校扩招和全面并轨收费,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越来越多的学生可以接受高等教育,实现自己的大学梦。但是,高校昂贵的学费、住宿费、书本费,生活费等等费用,给家庭经济困难的贫困学生带来沉重的负担,阻碍他们的大学梦步伐。尽管目前高校已经形成了以“奖、助、贷、勤、减、免、补”政府资助为主的,社会资助为辅的较为完善的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较大程度上解决了部分贫困学生的经济负担,但是仅仅政府和学校的力量还不足以解决所有贫困学生的问题。因此,分析社会资助的实施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索发挥社会资助潜能的方式方法,发挥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力量,充分实现社会资助的资助育人功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当前高校社会资助的现状及问题

1.1 社会资助资源短缺,社会力量参与不够

目前我国高校对贫困学生的资助,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支出的国家励志奖学金、助学金以及校园地和生源地的国家信用助学贷款几种方式。社会资助资源,除了若干国内知名大学以外,非常短缺。社会资助在解决高校困难生的学习生活问题上发挥的作用还远远不够。社会资助的主体主要包括公益组织、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团体以及个人等庞大的资源库。社会资助有着巨大的潜能,目前这个潜能还有待开发,社会力量参与社会资助的力度还远远不够。

1.2 社会资助周期短,稳定性差

社会资助是社会团体或者优秀个人,出于对国家、社会的责任,出于对高等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支持,出于对贫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的关爱而发起的自愿无偿行为。由于缺乏相应规范的约束和管理监督制度和条文,这种资助一般随意性较大,通常只是和学校建立一种口头上或者书面上协议,资助周期往往较短,没有连续性和稳定性。有些企事业单位自愿每年捐出一定数额的资助金在高校设立奖助学金,持续地对学生进行资助,但是,往往也会由于种种原因,资助金不能准时到位,使这些奖助学金的评定工作缺乏稳定性。个人对学生“一对一”或“多对一”的资助一般以学年为单位,由于资助个人的情况异动,或者团体工作人员的变动等因素,在资助的时间上会出现断断续续的现象。

1.3 资助形式单一,资金资助为主

社会资助的形式包括直接的经济资金援助,即直接给予学生经济援助或者设立奖助学金;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给学生实习锻炼的机会,同时获得报酬;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即学校、用人单位和学生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学习期间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费用由单位负责提供,学生利用节假日参与企业的生产实习。作为回报,在毕业后到该单位工作一定年限。①目前高校社会资助基本以直接的经济资金援助为主,是一种典型的“输血”型的资助形式。对于一些成功的个人或者企事业团体,一方面,他们想体现自身的价值,贡献他们的爱心,履行社会责任,另一方面,他们自身事务繁多,不愿花费过多的精力,所以直接的经济资助这种操作简便的资助形式就成了他们的首选方式。

1.4 学生依赖性强,感恩意识缺乏

贫困学生,多数来自老少边穷地区、农村或少数民族,出具乡镇民政部门或县教育局盖章的困难证明,经过学校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工作组的认定后就可成为贫困生。对于贫困生,我国政府、高校在本着“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为贫困而失学”的宗旨下,对贫困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对他们实施了各种方式的资助措施,以解决他们的困难,使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不管是国家层面的奖助学金,还是学校层面的各种减免、困难补助,以及社会资助的无偿捐助,基本上都是以直接的资金补助形式给予,学生获得这些资助,仅仅是因为自己贫困生的身份,资助的获得轻而易举,缺乏主观的努力,来之不易的东西才会倍加珍惜,所以使得学生对所获的资助不知珍惜,更别说充满感恩之情了。多数贫困生认为凭借贫困证明就可以“坐享”奖助学金,这种观念甚至使得部分学生产生了“等、靠、要”的依赖心理。认为依据自身的“贫困条件”,获得资助理所当然。

目前高校社会资助的操作模式基本是学校作为中间方,根据社会资助单位或个人的要求推荐筛选受助学生,直接接受资金资助。受助学生与资助方由于受时间和空间条件的限制很少直接接触或单独见面,进行情感沟通和交流,有的只是通过电话进行简单的询问或学习生活的简单汇报,学生感受不到真真切切的情感支持和社会的关心,对社会没有产生期望的感恩值。

2 高校社会资助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美国人热衷于捐资兴学,税收政策上的优惠是一个重要的促进因素。美国的税种名目繁多,如个人收入税、房地产税、购物税、遗产税等,并且法律对纳税有严格的规定,人们有很强的纳税意识,同时,法律也鼓励人们对教育事业或其它社会公益事业的捐赠或成立各种非营利性的基金会,并规定对这部分资金实行减免税收政策。②因而,社会资助资金成为大学生资助资金的重要来源,丰富了大学生资助资金的筹措渠道。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套针对大学生资助政策的立法,没有对相关社会团体、组织和个人进行教育资助的优惠政策,比如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目前对社会资助的相关规定基本体现在各省市的一些相关捐赠捐助文件里,而且在对哪些组织或高校进行捐赠能够减免税收有明确的规定,这样就大大限制了名单外的学校或者某些高校异地办学的校区吸收社会资助的能力。

2.2 高校重视程度不够

首先,缺乏专门的组织结构。目前,很多高校,没有成立专门的社会资助机构,负责社会捐助的组织、协调工作或社会岗位的寻找与管理等工作,这些工作多包含在现有的资助工作中。③其次,缺乏有效的管理。很多高校对于社会资助资金没有设置专门的账户,对资金的管理表现出随意性。没有建立对所捐款款项使用情况的完善的反馈机制。再次,学校领导对社会资助不够重视。多数学校单独依靠国家财政下拨的资助款项,对社会资助缺乏积极主动性,只是被动接受来自社会的零星的资助,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认为到处“伸手要钱”,会损害学校的声誉。

2.3 宣传力度不够,资助渠道不够畅通

除了政府财政拨款和信用助学贷款外,社会团体和个人蕴藏的巨大的能量,需要我们充分挖掘。但是,我国目前尚缺乏一个良好的资助环境和氛围。除了政策方面的限制外,对社会资助的宣传力度不够,电视台、报社等大众媒体对社会资助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宣传不够,对国家的高校助学政策、理念和措施的宣传欠缺,甚至对国家一些重要政策只字不提。高校考虑到自己学校的声誉和生源,重点宣传的是学校各类奖助学金设置,以吸引家长和学生的眼球,而不愿过多渲染学校贫困生资助面临的资源不足的境况。部分高校贫困学生一方面想接受资助,一方面又不愿让人得知,高校考虑到贫困学生的自尊,在对资助的宣传方面犹豫不决。这些现象直接导致了那些想要表达一份爱心,尽一份社会责任的社会团体和个人因为不了解资助政策,没有畅通的资助渠道,欲实施资助却因不知如何操作而放弃了资助。

3 创新高校社会资助模式,充分发挥社会资助潜能

3.1 提高政府政策支持力度,鼓励资助主体

社会捐助是一项无偿行为。但是它对于贫困学生和家庭来说,意义重大,若社会团体和个人积极进行社会捐助,对国家教育事业给予支持,必然使国家教育事业再上新的台阶。国家如果能够在政策上对社会资助行为加以支持和引导,必然能加大捐助者的捐资积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中规定。国家鼓励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对公益事业进行捐赠。但在有关捐赠免税制度中,只有对农村义务教育、公益性青少年活动场所和红十字会的捐赠才准予全额扣除个人所得税。④我们应该借鉴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进一步采取实质性的措施,减免社会公益组织、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团体对学校资助部分资金的税收,鼓励社会力量投资支持教育事业。广泛筹集和吸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资金,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对教育的投资支持。

3.2 加强高校重视程度,完善管理制度,增强自身筹款能力

一个高校吸收社会资助数额的多少,对本校贫困学生问题的解决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对国家财政补助不足的一个重要的解决出口。高校负责资助工作的人员,尤其高校领导要提高对社会资助工作的重视程度,完善对社会资助工作的管理制度,增强高校自身的筹款能力。国内外一流大学,如哈佛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都设有专门的社会资助机构,主要负责社会助学资金的募集、策划宣传和管理工作,促进社会资助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我们应积极学习这些学校的做法。首先,高校应建立专门的社会资助管理机构,由专门的领导、人员负责,负责社会捐助的组织、捐助资金的管理、协调工作。制定规范的社会资助的管理性文件,使社会捐助的流程和资助款项的使用、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其次,高校领导要重视社会资助工作。社会资助工作要想取得一定的成效,吸收大批的捐款,只靠被动等待社会资助肯定是不行的。各高校领导要摆正心态,充分利用自身广泛的人脉和关系网,主动出击,为贫困学生解困工作开辟广阔的道路。

3.3 充分利用校友资源

各个高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积累、拥有了一支庞大的校友队伍,部分校友通过长期的积累和努力,在各自的行业中脱颖而出,成为行业的领头人物或主要负责人。他们情系母校,心系校园,时刻关注着母校的发展和变化,关心着学弟学妹们的学习生活环境,时刻不忘报答母校的培育之恩,愿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一份心,为母校的建设添砖加瓦,为学弟学妹的成长成才创造条件。所以,高校在筹集社会捐助资金的工作中,校友无疑是首先应该考虑的群体。

3.4 扩大有效宣传力度,畅通资助渠道

社会助学是一个需要大力提倡的行为,需要政府、高校、媒体协同合作,为社会资助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社会助学最直接的受益者是学校和学生,所以,(下转第42页)(上接第19页)首先,高校应该主动出击,利用各种场合和手段,宣传包括贫困生问题在内的高校建设和发展过程面临的困难,吸引社会各界的重视。其次,在征得资助团体或个人和受助学生同意的情况下,通过媒体广泛宣资助者的事迹,弘扬他们扶贫济困的高尚情操,对资助者给予尽可能的荣誉,如以捐赠团体或个人的名字命名校内建筑、奖学金,颁发荣誉证书等,激发他们捐助的热情,同时产生示范效应,吸引更多社会团体和个人的捐助行为。

同时,各大媒体、电视台等也应重视对社会资助工作的宣传作用。首先,对政府、各省市的资助政策进行广泛宣传,使有捐赠意愿的社会团体和个人了解相关的政策和激励措施,增强他们的捐赠意愿。其次,加大对高校贫困生情况的宣传。很多团体或个人对高校的贫困生基本情况缺乏了解,包括贫困学生的数量、比例,政府和学校对贫困生的解困措施和方法,解困覆盖的范围等。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他们意欲对高校贫困生进行捐助,在捐助标准和捐助形式方面也缺乏相应的参照标准。再次,对于大额的捐赠团体或个人,媒体应给予大力的宣传报道,提高他们的知名度,扩大其社会影响,激发更多团体和个人的捐助意愿,在全社会形成一个良性的社会资助的氛围。

3.5 多种资助形式结合,灵活多样

社会资助工作要走得更远,不能仅仅局限于单纯的资金资助。单独的金钱资助使得学生不劳而获,容易使学生滋生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缺乏自我价值感、不懂得感恩。社会资助主体,如各种公益组织,企事业单位等,他们除了提供无偿经济资助外,还可以提供各种勤工助学岗位,或与高校、学生签订联合培养协议,高校贫困生一般来自农村和边远地区,他们普遍具有吃苦耐劳的品质。通过这些形式,在解决他们学习生活困难的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既让他们体验到劳动的艰辛,珍惜劳动成果,又使他们在工作中与资助方接触沟通,增强他们的感恩意识。

注释

① 和珊珊,徐粽艺.高校贫困生社会资助必要性和资助形式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09(19):88.

② 李超慧.中美大学生资助政策比较研究][D].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③ 余冲,李立文.高校贫困生社会资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4-17.

④ 方钫妍.高校贫困生社会资助的困境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1(3):71-73.

猜你喜欢
资助体系高校
以精准扶贫思想为指导,提高大学生资助育人水平
高职院校大学生资助措施及思考
基于人力资本证券化视角的
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