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的召唤性

2014-12-11 13:56王亦萌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4年7期
关键词:突转吐温卡拉

王亦萌

(新乡学院公外部)

《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是美国杰出的小说家马克·吐温早期的成名作之一。该故事以美国西部赌徒的轶事为题材,虽然只是作家在酒店听说的一则笑话,但经过马克·吐温的改编在发表之后便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小说中故事套着故事,情节出人意料,读来处处透露着马克·吐温式的诙谐与幽默。本文试从召唤理论的角度探讨这篇发表在一百多年前的小说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召唤结构”是德国康斯坦斯学派的重要代表沃尔夫冈·伊瑟尔在1970年发表的 《文本的召唤结构》中首先提出的。他认为文学本文中包含着许多“不确定性”和“空白”,这种不确定性和空白就构成了文学作品本文的基本结构,即“召唤结构”。文学作品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由于本文与读者之间的交流不同于通常情况下的面对面互相传达思想的交流,因而它是不对称的,作者将来源于生活的素材经过艺术加工,在本文中留下意义空白和不确定性使读者具有了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从而努力“弥补”这种不对称性。正是这种开放式的结构吸引着读者进入文本,引导着读者进行阅读,召唤着读者参与文本意义的重构,从而使读者完成审美过程,体会到一部作品的艺术价值。

《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之所以自发表以来备受读者青睐,且经久不衰,到如今依然为人所称道,其很大一点因素在于马克·吐温在故事情节设置方面反复运用了“突转”这一技巧,延长了读者的审美时间,给读者造成了心理上的空白,从而取得了幽默效果,令读者回味无穷。“突转”原本是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就古希腊戏剧创作规律所概括归纳出的戏剧情节安排和结构布局的技巧、手法,“指剧情在其发展进程中,依循可然律或必然律的逻辑而产生的‘由顺境到逆境’或‘由逆境到顺境’的突然变化与重大转折”。[1]在文学史上有众多戏剧家将这一手法用于戏剧创作中,以达到耐人寻味的喜剧效果。

马克·吐温在《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中可谓将“突转”的戏剧手法发挥到了极致。他在小说的情节安排上采用了故事中套着故事亦即戏中戏的叙事模式。故事的起因源于“我”受朋友之托要向老西蒙·惠勒打听利奥尼达斯·斯迈利的下落。然而当我找到西蒙·惠勒,他用椅子将我封锁在角落,虽然他不笑不皱眉,语调中也丝毫没有抑扬顿挫,甚至还流露出诚挚感人的语气,总之他自己一点不觉得自己将要讲的故事有什么荒诞离奇。当读者还在思忖这将是怎样一个关于利奥尼达斯·斯迈利的故事时,小说情节却发生了突转。读者在接下来的阅读中会发现叙事者不再是“我”,情节也完全没有按照读者预想的那样讲述利奥尼达斯的故事。这不禁使读者留下了心理上的 “空白”,读者在错愕之余又渴望从下文中寻找答案,从而吸引着读者一步一步深入阅读。

老西蒙·惠勒作为接下来的叙事者讲述了四则关于一个叫吉姆·斯迈利的小故事。根据西蒙·惠勒的叙述,这个吉姆嗜赌成性,而且“赌”到了极致,无论何时何地,也无论何事何物都可以成为他打赌的场所和对象。比如在街上遇到小动物打架他要赌谁输谁赢,遇到两只鸟停在篱笆上他要赌哪只先飞走,甚至看到金龟子他都要赌这只小虫子多久才能到达它要去的地方,更令读者瞠目的是就连牧师妻子病情的好转与否他也要拿来赌一把。有一天早晨斯迈里碰到了牧师,开始他询问牧师的妻子身体怎么样,当读者以为他这次总算“正经”了一次,情节又发生了“突转”:斯迈利居然要用两块半赌牧师妻子不会好转了。如果说前面的小轶事说明了斯迈利的荒诞,那最后这件严重有悖常理的事则完全出乎读者的意料。在正常人看来能说出这样话的人不是傻子就是疯子。在这一段铺陈和“突转”情节的设置之后读者不禁对这个斯迈利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急于知道他是否又会做出什么令人难以置信、瞠目结舌的赌局。

果不其然,在接下来的故事中,每一则都被马克·吐温设置了情节上的“突转”。在赌马的故事中,斯迈利弄了一匹浑身是病的赛马,它的孱弱甚至使参赛者愿意让它先跑二三百码,可想而知这是怎样一匹慢到极致的马。然而意想不到的是“斯迈利倒常在它身上赢钱”。[2]看到这里,读者不禁要问获胜的秘诀在哪儿呢?原来在临到终点的一段,这匹羸弱的老马便会突然“灵活地撒开四蹄”[2]腾空跑起来闹腾半天,又是咳嗽,又是喷嚏,总之总能比别的马快出一头到达终点。这样“突转”的胜利真是出人意料,让人哭笑不得。这样赢得胜利的过程如同斯迈利本人一样荒诞。

除了马,小巴儿狗也是斯迈利打赌的对象。同前面的马一样,这条狗看起来毫无威风凛凛的架势,反而毫不起眼,但正是这条一钱不值的狗又成了斯迈利赢钱的工具,而且帮斯迈利赚得盆满钵满,因为这条狗在人们将钱全部拿出来做赌注之前是不会亮出“绝招”的。这次读者又好奇小狗获胜的秘诀在哪儿。原来它是喜欢咬住其他狗的后腿弯,直到对方认输。原本读者以为这次的故事又和上次一样,狗靠着这个本领会帮斯迈利屡屡获胜,但是马克·吐温丝毫没有让故事就此了结的意味,“突转”再次来临。这条狗碰到的最后一个对手是条压根没有后腿的狗,结果这成了它的最后“一仗”。这样突然的转折延长了读者的审美时间,给读者留下了心理的“空白”,面对狗在一瘸一拐之后的死亡,读者不禁一片唏嘘。

最后跳蛙的故事登场了。这只跳蛙不同于前面的马和狗,他丝毫没有孱弱之态。斯迈利将他抓回来训练了三个月,它已经能有模有样地蹦起来抓苍蝇,而且十拿九稳,更让人称奇的是成功之后它又总是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它被人们看做是一只“天赋”很高的青蛙。斯迈利带着它走南闯北,战无不胜。一天他来到矿区碰到一个陌生人,他便假装漫不经心地介绍起自己的青蛙,当然最后的目的还是要赌一把。正当读者认为这只看似“完美”的青蛙应该会再次赢得赌局,剧情又发生了“突转”,青蛙不仅没有赢得比赛反而连跳都跳不起来了。原因更让人意外,这个陌生人趁斯迈利去抓青蛙的当口向这只“常胜将军”嘴里灌了打鹌鹑的铁砂。面对这样戏剧化的一幕,读者真不知该同情斯迈利还是要为他受到的“惩罚”叫好。情节的“突转”再次为读者留下了丰富的玩味空间。

马克·吐温正是以这样一种“突转”的技巧在《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 “意外”,给读者留下了心理上的空白与不确定性,延长了读者的审美时间,一步步召唤着读者,体会其中的深意。这也正是这篇幽默小说一百多年来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之所在。

[1]古渐.“发现”与“突转”[J].外国文学评论,1999(3):116-117.

[2]马克·吐温.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A]//马克·吐温短篇小说选[C].董衡巽,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突转吐温卡拉
浅谈阮籍《咏怀》诗八十二首的突转
影音室里面的卡拉OK
马克·吐温:辣你没商量
马克·吐温的孩童时代
卡拉OK也发烧 Earthquake(大地震)DJ-Quake
于无声处的“突转”与“发现”
试论情感的突转与延伸
最强“伴奏师”——卡拉OK
卡拉妈妈如坐针毡
《项链》教学内容再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