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玉华,毛斑斑,潘晓丽
(湖南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2)
中国集体协商的形成不同于西方集体谈判的形成过程。1992年《关于修改<工会法>的决定》就规定工会通过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协调劳动关系;2003年颁布《集体合同规定》;2010年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联合下发了《关于深入推进集体合同制度实施彩虹计划》,全面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政府在工资集体协商形成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中国工资集体协商的影响因素到底与西方有哪些不同?我们曾经运用内容分析法进行研究,收集ABI经济管理全文数据库关于“集体谈判”的106篇英文文献、中文CNKI期刊数据库中关于“集体协商”的451篇中文文献、百度关于“集体协商”的813条新闻,对这些文献进行筛选,选出包括集体协商 (谈判)形成因素的相关文献作为分析样本,其中46篇英文文献、88篇中文文献、127条相关新闻,对这些素材中关于集体协商 (谈判)影响因素的论述进行定量研究,得出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我们对湖南、湖北、广东等省市工会、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企业家协会相关人员及湖南、广东部分企业工会主席、人力资源经理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对长沙经开区企业工会主席及湖南大学MBA学员中的工会主席、人力资源经理进行结构化问卷调查,共有126条访谈及问卷记录,去除不完整的问卷,共有86条有效记录,对这些素材进一步进行内容分析,验证文献研究的结论。综合分析,我们发现,国外集体谈判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宏观经济形势、国家法律及谈判本身的技巧,而在中国,从学术文献、媒体报道及访谈记录各个角度的内容分析都显示劳资双方意识、政府政策及法律是影响中国集体协商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在集体协商做得好的企业里具有普遍性[1]。
内容分析的结果证实中国集体协商的生长道路与西方不同,西方集体谈判在早期主要依靠劳资双方的博弈,比较成熟后,影响集体谈判的主要是国家法律及宏观经济形势、劳资双方的谈判艺术,政府主要通过法律来调控劳资谈判,基本不介入具体事务。中国的工资集体协商正在推进中,政府是主要的推动力量;影响因素更多表现为协商各方主体行为。内容分析法发现的中国集体协商影响因素是否准确?这需要实证检验。
根据内容分析法的研究结果,中国集体协商的影响因素有政府因素如政府法律政策及推动力度;劳方层面因素如工会代表性、员工及工会成员的意愿及谈判能力等;资方层面的因素如雇主组织规范度、资方意识和开明程度、企业效益等;宏观经济层面因素如劳动力供求状况、经济增长、工资水平等。据此,笔者设计问卷。在问卷第一部分,列出工资集体协商的所有影响因素,用李克特五分量表列出五个选项:“很不重要” “不重要”“一般”“比较重要”“非常重要”;第二部分开放式问题“你认为影响集体协商的因素还有哪些?”第三部分为被调查者基本信息。
由于中国集体协商 (当前主要是工资集体协商)还处于各级总工会的努力推进中,各级区域总工会和企业工会主席是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主要承担着,对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如何进展、如何深化比较了解,对工资集体协商的影响因素有比较专业的判断;而企业普通管理者和员工对这些问题都不能有清晰的认识。因此,我们选择区域 (县级及以下区域总工会工作者及企业工会主席和工会干部作为调查对象,这样调查的难度很大。我们向湖南、湖北、广东三省的企业和区域工会发放150份问卷,回收105份,剔除有缺失的问卷18份,再剔除回答对集体协商“不太熟悉”和“很不熟悉”的5份问卷,有效问卷为82份。在所有制类别上,国有或国有控股占41.5%,民营企业占26.8%,外资企业占2.4%,区域总工会占29.3%。在行业类别上,制造业占35.4%,服务业占22.0%,其他行业占42.7%。其中,对集体协商的熟悉程度非常熟悉的占17.1%,比较熟悉的占51.2%,一般的占31.7%。
通过对收集数据进行因子分析、信度分析及描述统计,探索规律。
应用方差最大旋转 (Varimax Rotation)处理方法对36个影响因素题目进行因子分析。为检验数据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进行KMO统计量分析和巴特勒球形检验,结果显示工资集体协商影响因素量表的KMO值为0.829,对应的Bartlett球度检验的概率p值为0.000,因此,该量表内在信度非常理想,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接着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采取Promax斜交旋转法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经过不断剔除量,最终35个影响因素指标分别落在了5个维度,5个维度分别命名为:F1为劳方层面因素,F2为资方意识以及区域集体协商开展情况,F3为外部经济环境,F4为政府层面因素,F5为企业效益,各题项在各自因子上的负荷都超过了0.6。入选的5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6.574%。
本文采用最常用的克朗巴哈 (Cronbach)α系数来检验量表信度。信度系数越大,表明测量的可靠性程度越大。SPSS分析结果表明,工资集体协商影响因素总量表的Cronbach’s α值为0.950,劳方层面因素、资方意识以及区域集体协商开展情况、外部经济环境、政府层面因素和企业效益5个因子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926、0.902、0.886、0.868和0.853,都符合信度系数要求,表明该量表具有很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
因子分析和信度分析的结果表明,我们所编制的中国集体协商影响因素问卷的层次构成清晰,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也较高,说明本问卷是合适的,可以用于研究。
在对影响因素进行因子分析和信度分析之后,对集体协商影响因素量表进行描述性统计,以求出均值、最大值、最小值和标准差等。这些统计量能够反映数据的基本特征和整体的分布形态。用描述性统计来分析中国集体协商影响因素的各个变量的平均数、标准差等结果,见表1和表2。
表1 工资集体协商影响因素的描述性统
表1中可以看出,集体协商影响因素五个维度的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F4政府层面因素,F5企业效益,F1劳方层面因素,F2资方意识以及区域集体协商开展情况,F3为外部经济环境。政府层面因素得分最高为3.92,外部经济环境最低为3.27。另外,F2资方意识以及区域集体协商开展情况和F5企业效益的标准差较大,说明这两个维度得分波动较大。
表2 政府层面影响因素的描述统计
表2中可看出:
在政府层面中,各分项的影响因素也不相同,被调查者认为政府颁布的工资指导线对工资集体协商的影响最大,其它依次为集体协商政策、法律、政府直接的指导和监督、政府奖励集体协商开展好的企业;而奖励和法律两个影响因素的标准差最大,说明被调查者对这两个因素的认识波动最大。
在企业影响因素的各项分析中,被调查者认为影响集体协商的因素依次为物价上涨员工生活成本增加,企业营业收入增加,企业利润增加,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但物价因素的波动最大。
在劳方的各个影响因素中,被调查者认为职工协商代表的代表性、工会组织的完善及地位作用、协商代表素质和协商能力、协商代表对企业信息的把握、协商代表权益依次影响企业的集体协商。但协商代表权益问题的影响因素不稳定,波动很大。
资方层面各个因素的分析可见,影响企业集体协商的依次是:管理者意识、企业工会组织的完善、企业是否及时应约和听取职工关于工资和福利方面的意见、区域和行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情况、企业信息披露等。
外部环境层面,被调查者认为,劳动力市场供求情况、是否有行业协会、员工生活水平、行业和地区工资水平依次影响企业集体协商。
根据集体协商形成影响因素内容分析与实证研究,我们初步得出:中国集体协商的生长依赖于政府、劳方、资方、经济环境等各方面。据此,我们构建中国集体协商生长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中国集体协商生长模式
该模式由四个层面构成,这四个层面的重要性排序依次为政府、劳方、资方、经济环境,各层面内部各因素按重要性程度从高到低排列。
在中国现阶段工资集体协商发展过程中,政府 (包括各级总工会)推动是第一位的因素,在出现的几个典型案例中,政府作用也表现明显。但集体协商毕竟是劳资协商,因此,劳方和资方的因素也很重要,尤其劳方意识和参与、企业工会的作用对集体协商的发起重要,对集体协商的健康成长更重要。而职工对工资集体协商的参与意识较强,只要合理引导就会成为集体协商的主导力量,这是集体协商的内生动力。资方是否开明,有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识,企业是否有比较好的经济效益,行业或区域是否有集体协商的成功案例,这些都是资方对集体协商的重要影响因素。实际中出现的工资集体协商几个典型行业、区域案例,如浙江羊毛衫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和武汉餐饮行业工资集体协商的案例,协商的发起者都是资方,由资方基于解决“用工荒”[2]或劳动力恶性竞争发起[3];而在广东出现的一些市场化集体谈判案例中,资方的让步也是促成集体谈判达成劳资协商的重要因素[4]。劳动力市场、经济发展水平和行业区域工资水平、生活水平等是集体协商的外部影响因素。
总之,中国的集体协商是在政府推动力、劳方参与的内生动力和资方合作力的作用下产生和成长的。就目前来看,政府和社会的推动力是主要的,力度也很大;劳方的参与越来越多。由于劳动力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很多领域出现了劳动力的卖方市场,资方的合作意识也在加强。如果顺应这种形势引导集体协商发展,可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道路。如果由上而下推行的集体协商能逐步培养劳资双方的主体意识,由政府主导逐步走向劳资自主对话协商,那么中国集体协商就创造了劳动关系史的奇迹:避免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走过的漫长的工业争端及劳资血腥冲突,用集体协商来协调劳动关系,建立有秩序的产业文明。
[1]谢玉华,潘晓丽,蒋绮思.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中外比较[A].冯同庆.聚焦当代中国劳动关系2011年卷[C].北京: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出版社,2012:147-157.
[2]谢玉华,郭永星.中国式工资集体协商模式探索——武汉市餐饮行业工资集体协商调查 [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1,(6):54-58.
[3]徐小洪.“自然状态”的工资集体协商——中国南方某镇羊毛衫行业工资集体协商[J].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3):29-32.
[4]常凯.劳动关系的集体化转型与政府劳工政策的完善[J].中国社会科学,2013,(6):9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