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晖明 李荣兵
“认识钟表”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学生学习的困难在于“钟面”是一个封闭的结构,没有“头”和“尾”。而人们的思维定势就是从头开始的。因此,找准认识的起点很关键。一般而言,先认识“整时”,然后再认识“半时”和其他时间,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实验教材在一年级上册安排“认识钟表”,在一年级下册安排“认识时间”。修订版教材在一年级上册安排“认识钟表”,在二年级上册安排“认识时间”,并且在“认识钟表”时只认识“整时”,把认识“半时”放到了“认识时间”这部分,这样安排,把“认识时间”推后了一个学期,降低了学生学习难度,体现课程内容安排的科学合理性。
片段一:激趣导入,建立钟表表象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出示小明的画像),他叫小明,今年上一年级了。大家想了解这位新朋友吗?
生:想!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明的一天”(课件出示课本85页情境图:“小明的一天”。
评析: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喜欢结识新朋友。课一开始,教师巧妙创设情境,唤起学生情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搭建一个学生熟悉的学习平台,让学生的思维尽快进入主动学习状态,初步建立钟表的表象。
片段二:引导观察,认识计时工具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发现了什么?能用数学语言描述给你的同桌听吗?(生认真仔细看,之后同桌相互交流。)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看到小明7点钟起床。
生2:小明7点钟刷牙、洗脸后去上学。
生3:小明8点钟在看书。
生4:小明12点钟吃午饭。
……
师:说得真好!同学们是怎样看出时间的呢?
生1:我是从图上挂钟上看到的。
生2:也可以从手表上看时间。
生3:还可以看手机。
生4:我知道电脑、电视机上也可以看时间。
……
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多,说明你们注意观察。其实,我们的祖先非常聪明,日晷、铜漏壶就是古代的计时工具,现代社会常用的钟表计时。(课件出示课本84页情境图)
评析: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学中既让学生表述交流,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全面参与,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片段三:交流感悟,形成“整时”概念
师:请大家仔细看这幅图片。妈妈在和女儿说什么呢?你能发现什么数学问题?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内交流。(众生先是仔细观察,之后便在小组内互相讲述。随后全班交流。)
师:谁来看图说一说。
生1:妈妈对女儿说:“乖宝宝,7点钟了,该起床了!”
生2:女儿说:“不嘛!”(众生笑)
生3:妈妈说:“宝贝,早点都煮熟了,快起来吃。要听话!”
生4:女儿说:“我还没睡醒呢。”
生5:女儿说:“我这就起来。”
……
师: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
生1:我发现7点钟时,钟面上一根针指向12,另一根针指向7。
生2:我看到指向12的针长一些,指向7的针短一些。
生3:我知道长一些的针叫分针,短一些的针叫时针。
生4: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7,是7时。
……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并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出来,真了不起。下面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本84页,还能发现关于钟面的哪些知识?把你知道的教给小组里的其他同学。比一比,看哪位“小老师”当得最好。(生小组学习,之后全班交流汇报。)
组1:我们组知道怎么看8时、3时、6时。当分针指向12,而时针指向8就是8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3就是3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6就是6时。
组2:我们组知道钟面上有3根针,最长的一根是秒针,第二长的一根是分针,最短的那根是时针。
组3:我们组知道秒针转得最快,时针转得最慢。
组4:我们组知道钟面上有1、2、3、4……共12个数字。
组5:我们组知道看电子表的时间,8:00是8时,3:00是3时,6:00是6时。
……
师:“小老师”们懂得真多!不仅会看钟面上的时间,还知道钟面上(师出示钟面实物图)有12个数;有长短不一的3根针,最长的那根是秒针,其次是分针,又短又粗的那根是时针。还有的“小老师”会看电子表显示的时间,真聪明呀!
评析:关于钟面的知识,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一定的经验。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生活经验,相信学生,在小组交流合作的基础上,让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不同见解,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主体。片段四:汇报总结,培养时间观念
师:同学们,我们再一起看一看“小明的一天”。请告诉大家,你对小明又有了哪些进一步地了解。
生1:小明7时按时起床上学,自己的事自己做。
生2:小明喜爱锻炼,还讲究卫生。
生3:小明爱学习,喜欢读书。
生4:小明早睡早起,按时上学,是个好孩子。
……
师:大家一起看一看课本86页“快乐的周末”(连线)。
师(小结):小明是一个有良好生活习惯的好孩子。不论是上学还是周末,都能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并认真遵守。希望同学们都能够像他一样,做一个遵守时间的好孩子。
评析: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是关于时间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在这一环节的教学里,教师结合“小明的一天”及“快乐的周末”,引导学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适时渗透时间观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这是养成教育的具体体现。
片段五:拓展训练,激励探究欲望
练习1:课本87页第5题。
评析:第一个钟面,学生很容易看错分针和时针。通过这样的辨析题训练,学生学会仔细辨认,从而避免看错时间。
练习2:课本87页第8题。
评析:借助钟面时间的变化,让学生从中找到一些有趣的规律,一方面进一步巩固“整时”概念,另一方面为探索给定情境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作一铺垫。同时还逐步渗透函数思想。
练习3:课本87页第6题及课本87页最末一段话。
评析:“依葫芦画瓢”既是一种迁移思想的渗透,又为以后学习“几时几分”打个基础。同时也能激励学生的探究欲望。
练习4(课外作业):请与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为自己制定一份作息时间表。
评析: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此课外作业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它给了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既能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又能培养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生活习惯。
总评:作为教师究竟该利用怎样的教学资源、使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来更好地暴露学生的原生态思维?再次审视这节课时,觉得教师对学生的思维以及教学的关注点有着更加清晰的认识:一是有一部分学生可能已经在家长的指导下认识了钟表,会看“整时”,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还不知道钟面,更谈不上看“整时”。因此,他们才是代表了大部分学生的思维实际。教学设计必须是一种能考虑大多数学生思维现状的预设,既不能“从头到尾把学生看成一张白纸”,也不能当有部分学生会看时间就认为学生都已经掌握了这些知识。课堂教学的魅力其实就是要能紧紧抓住学生“知道中的不知道”。当然,如果老师能全部放手让学生去讨论、去思考,这肯定是最好的、最高境界的一种教学方式。但是,现实的情况是我们既不能看最好的学生能理解掌握到什么程度,也不能看最差的学生的起点在哪里,而应该看班级中绝大多数学生在什么水平,因为这个水平才是学生思维的起点,也才是教师教学的起点。本节课的教学设置了几个大的环节,这些环节富有弹性,追求丰富的生成。从教学反馈情况来看,这样的教学总体上能较好地落实教学目标,因为教学设计是基于学生思维现状的处理。教学中多处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的智慧,通过交流感悟,学生的各种各样思维就有了展示的机会,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如怎样倾听别人的意见,怎样与别人交流,如何正确评价别人的见解等等。学生在相互交流、沟通中共享知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能力得到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张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