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文识字教学谈

2014-12-09 19:25梁左玲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14年10期
关键词:陶罐随文水桶

梁左玲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识字的高峰时期,教师要重视识字教学。

一、在音、形、义结合中彰显汉字情理

识字就是对汉字音、形、义三个基本因素的结合与统一。教学要做到随文识字,边学文边识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将识字任务贯穿于课文学习的始终。如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陶罐与铁罐》一课教学片段:

1.揭示课题(陶罐与铁罐)

师:今天我们学习课文《陶罐与铁罐》,齐读课题。“陶”字为红色,谁有办法记住“陶”字。

生:陶左边是耳朵旁,右边把句子的“句”里面的口换成这个(学生不会读)“缶”。

师:“缶”字很有趣,读“fou”,缶古代表示器皿。陶罐就是盛东西的一种器皿。(课件演示:“缶”字的演变过程,并随机出示与“缶”字有关的词语,学生读。)

……

2.“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

师:“住嘴”这个词语在生活中的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别人会对我们说出这个词?

生1:同学之间发生争吵的时候。

生2:妈妈批评我,我顶嘴时妈妈会说:“住嘴。”

师:每当“此”时,我们总会觉得自己的嘴巴少又小。(老师边说边范写。)口字旁的“口”字,一般情况下写得小一些。(学生书空,描红,书写。)

师:谁能说出与“嘴”有关的成语?(生:七嘴八舌、龇牙咧嘴、笨嘴笨舍、尖嘴猴腮……)

大部分汉字的字形与字义都有着紧密联系,而且蕴涵着耐人寻味的情理。教师只要将汉字分解成看图理解(如“陶罐”的“陶”字)、说话激趣(如“住嘴”的“嘴”字)或者动作体会等,让学生把字理与句子蕴含的情感融为一体,并结合语境让学生体会字词蕴含的情感,学生不仅学得形象生动、妙趣横生,还能彰显博采众长的识字兼容性。不但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还帮助学生理解字与部首、字与字意之间的关系,拓宽了学生的识字量。

二、在读、记、写、扩中追求识字效率

在随文识字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为学生建立字意的表象,把生字的读、记、写、扩有机结合,落实到阅读教学全过程之中,提高学生识字效率。如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三个儿子》一课教学片段:(课件出示:一只古代用的木桶,桶壁上写有醒目的“水桶”。)

师:谁来拼读桶上的这个词语?

生:(师指图)水桶。

师:谁有什么好办法记住水桶的“桶”字?

生:“桶”是左右结构,左边木字旁,右边是“甬”。

师:你用部件相加的方法记住“桶”字,是个好办法。“桶”字为什么是木字旁呢?

生:因为这只木桶是用木头做的。

师:对,你是个聪明的孩子。

师:(课件演示:“拎”字自桶内缓缓上升。)问:谁来拼读这个字?(一生拼读)请大家做一做“拎”的动作,谁到讲台来上做一做“拎”的动作。(一生到讲台上演示“拎”的动作。)

师:对,弯下腰,使劲往上提,这个动作就叫“拎”,这个动作还叫“提”。是啊,拎和提都离不开我们的手,所以两个字都是(生:提手旁)。在写“拎”字的时候该注意什么?

生:右边不能少写一点。

师:老师这有满满一桶水,谁来帮老师拎?

生:(众多学生举手,一名学生跑上去拎水。)水桶很重。

师:水桶很重,谁用文中的一个词语说明水桶重?

生:沉甸甸。

师:(课件演示:“沉甸甸”词语从水桶里溢出,随后又慢慢落下。)谁来读读这个词语。指导学生读好“甸”的变调。

师:怎样写好这个字?请大家跟我书空写。(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甸字,学生书空。)

师:(过渡)瞧,三个妈妈正拎着这沉甸甸的水桶向我们走来。(课件出示课文中插图)他们正在说着自己的三个儿子。请在文中找出第一个妈妈说的话。(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第一个妈妈说的话后汇报。)

师:请看(课件出示:“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都比不过他。”指名读。)(课件再出示“聪”字,并从句中凸出来,变大。)请听,这个字宝宝要说话啦:我是个人人喜欢的字宝宝,你们仔细看看我,猜猜大家为什么都说我聪明?

生1:你的耳朵会听话。

生2:你的小眼睛会观察。小嘴巴会说话,心还会想,所以大家都说你聪明。

师:聪明的孩子们跟老师写一写“聪”字。(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聪”字,左窄右宽,重点强调耳朵旁的耳当作为偏旁时第六笔的横变为提,学生书空。)

三、在理解与运用中帮助学生内化识字

教师要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言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语文识字的运用规律。让随文识字不仅在“随文”中摆脱集中识字的弊端,又不将汉字游离于语境、并且孤立起来进行机械识字。如“与其……不如”这组关联词的教学,应结合文本中的具体语境进行认读,从认读中理解字词,在此基础上“由仿到用”,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与实践平台,促进字词的内化。如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和时间赛跑》一课教学片段:

师:爸爸妈妈看到“我”如此悲伤,他们是怎么做的?请在文中用“——”勾画出来并读一读。

生1:他们对我说实话,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

生2:他们欺骗我,外祖母睡着了。

师:(课件出示:他们知道与其欺骗我说祖母睡着了,还不如对我说实话“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个句子。同桌讨论:文中的爸爸妈妈是怎么做的?

生:他们对我说实话: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

师:能谈谈你的理由吗?

生:他们说实话: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我才问:“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了?”

师:你是一个会联系上下文读书的孩子!那爸爸妈妈欺骗“我”了吗?

生:没有。

师:嗯,当在两件事之间,只能选择做一件事的时候,只能选用一组关联词,你找到了吗?

生:与其……不如。

师:非常准确,一般情况下,“与其”用在不要的那件事,不如用在选择的那件事。

师: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碰到遇事难于抉择,这时,当你只选择一件事时就可以用“与其……不如”这组关联词。(练习:1.放学后,我们( )在学校里玩,( )赶快回家做作业。2.下课了,同学们( )在教室里追逐打闹,( )静心看看书。3.星期天,我( )在家玩电脑,( )跟妈妈学做家务。)

师:谁还能用“与其……不如”说句子。

……

四、在学生课外生活中培养主动识字习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学段明确提出:“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对课文中学到的字词提出相关要求,让学生养成在课外生活中主动识字的习惯。如:让学生去看草地上的温馨提示、宣传标语,了解同学的姓名主动识字,学写家人的姓名与学写家俱的名称等;在校外学写广告、购物商标、店名上的某些字词等,并在班上定期举行“课外识字比赛”,检查和评价学生的识字效果,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总之,随文识字必须以课文为载体,以情境为背景,以情理为导向,以理解为目标,以读文为过程,让学生在初读时以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解决生字的读音(如借助拼音法、查字典法、猜读法、求助老师、同学法等),让学生在精读时结合具体的词、句、语境等去理解、感触和体会字义,使识字教学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润物无声的效果,达成识字教学的目标。

责任编辑:王天杰

猜你喜欢
陶罐随文水桶
陶罐会呀会跳舞
河南三门峡西周墓出土器物
让随文练笔回归语言本位
随文仿写:由读到写的有效迁移
随文练写,汇滴成河
故乡是你心中的那只陶罐
跟踪导练(五)(3)
彤彤和水桶
随文活色 练笔生香——小学语文随文练笔实践举隅
巧提水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