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书朋
摘 要:目前很多教师面临职业倦怠的困惑,那么如何让自己充满教育的激情,那就应该读书、写作、反思、实践,与名师对话,与自己对话,与课堂对话,为了自己最初的那份激情与梦想,实现草根教师的理想教育梦!
关键词:雷夫;读书;写作;反思
全美最好的老师!如果每个老师都像艾思奎斯那样有技巧并且充满能量,我们就不再需要什么标准化测试了。
——《华盛顿邮报》
一直以来我在不断思考今天的教育现状为何让国人如此纠结?为何我们的教育总是摆脱不了标准化考试这个魔咒?我们今天的教学到底欠缺了什么?
最近通过阅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让学生变成爱学习的天使》,仿佛让自己在黑暗之中看到了一丝光亮,让干涸的心灵得到一丝润泽。通过仔细研读雷夫的一些做法和观点,也逐渐看到了我们平日教学的一些误区:
一、要让孩子养成终生阅读的习惯
现在的孩子普遍不善于阅读,实际上也是由于不喜欢阅读,导致这种情况产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很多人看来阅读是为了参加各种标准化测试。
为此,目前的孩子对于阅读容易出现两个误区:一是除了教科书以外,课外书籍一概不读,这样只会让自己死读书,读死书;二是读课外书就是为了应付考试,考试考什么书的内容,孩子就看哪本书,或者只看考试涉及的章节。以上两种错误的做法都不是在进行真正的阅读。
雷夫的观点和做法似乎会让我们和孩子得到一些启示:
1.我自己每天都阅读,从来都不是为了参加测试。我阅读,是因为我喜欢这么做。
2.孩子们需要大人经常陪着他们一起读书、讨论。我们必须以身作则,当个好榜样。
3.阅读评估可以从测验分数开始,但我们最终必须用孩子们发自内心阅读时发出多少笑声和留下多少泪水来衡量他们的阅读能力。
二、帮助孩子安全度过分数的陷阱
无论是西方教育还是中国教育,都摆脱不了考试的怪圈,这也让很多学校、教师和学生掉入了应试教育的陷阱之中,于是读书的目的也就变得很狭隘,就是为了参加各种标准化测试。
既然测试是任何一个国家教育都是不可避免的,那就需要一点智慧,看看雷夫是如何引导孩子们正确对待测试的:
1.身为大人的我们,必须努力帮助孩子们安全渡过分数的陷阱。
2.绝对不可以拿某个学生的测验分数跟另外一个学生相比,一定要用学生自己过去的表现来衡量他现在的进步。
3.要在平日有效模拟考场情况,教给学生一些应试技巧,也将在未来的人生之路上助他们一臂之力。
4.要提醒学生,一生中最重要的问题,永远不会出现在标准化测试中,例如:品格、诚信、道德、胸襟。
5.测验分数不过是自己人生中很小的一个部分,人格品质才是教育的本质。
三、学习历史要靠额外教材来补充
学生对于目前学习的学科中,其中最不喜欢的一门学科就是历史。其实历史对于提升一个人的智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是目前的我们的历史教学时及其变态的,尤其是出现了会考,这无疑是在毁灭人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撰写《杀人的会考与创造的考成》一文进行抨击:自从会考的号令下了之后,中国传统教育界是展开了许多幕的滑稽的悲剧。学生是学会考,教员是教人会考,学校是变成了会考筹备处。会考所要的必须教,会考所不要的就不必教,甚至于必不教。的确目前的历史教学就是为了会考,学习历史已经没有任何积极意义了。可是为何雷夫的学生谈到美国的历史却是滔滔不绝,就在于雷夫采用了独特的教学方法:
1.电影是一项帮助学生喜爱和了解历史的有力工具。
2.优质的纪录片可以启迪孩子的心灵、增长见识,并且树立成功典范。
3.利用文学作品来帮助学生认识历史。
4.领着孩子进行旅行来学习历史。
四、让孩子自己摸索来学习自然课
自然学科对于孩子的吸引力其实是最大的,目前的自然科学主要涉及物理、化学、生物等,而这些自然课的学习重点就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
雷夫的做法同样值得我们借鉴和深思:
1.我决定闭上嘴巴,让孩子们自己探索。
2.我们的科学家一天到晚在做的事情就是不断在失敗中解决问题。
3.学生做实验出现问题不是失败,不尝试解决问题才算是失败。
五、艺术可以让孩子保持独特自我
目前的教育是畸形的,残缺的,把读书错误地认为就是为了考试,于是很多对于孩子终生受用的技能不再培养了,这其中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对于艺术教育的抛弃。
为了应付考试那几门文化学科,很多学校已经没有了音乐和美术课,学生不懂基本的乐理知识,不识五线谱,不会演奏乐器,不懂得欣赏艺术品,也就是说,缺少艺术教育已经让孩子们没有了人文素养,审美能力,这样一来自己的人格魅力丧失殆尽。
可是在雷夫的眼里,艺术教育对于孩子的帮助是巨大的:
1.接触艺术教育的孩子学到的,远远超过他们所学的艺术本身。
2.艺术教育可以让孩子学会关注,学会倾听。
3.艺术让孩子保持独特的自我。
总之,雷夫和他的孩子们之所以能够在第56号教室创造奇迹,首先要得益于雷夫是一个充满爱心和智慧的老师,雷夫的言行一致是获取学生信任的重要原因。
其实,我们身边也不乏那么多经验丰富的教育家,可为何我们的教育改革迟迟没见成效,就在于我们的教育更多是在频频说教,缺少是想雷夫一样的实干家,著书立作很多也是为了自己头上耀眼的光环。
我们的教育从来不缺少先进的理念,不欠缺诱人的政策,唯一缺少的就是真正为了孩子们的未来而实干的“雷夫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