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习作插上美丽的翅膀

2014-12-03 16:23程明忠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20期
关键词:积累指导训练

程明忠

摘 要:从学生的生活视野和感性经验取题立意,引发真情实感,以求得写作的个性化,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重要理念。然而,在习作教学中,如何贴近学生的生活视野,让他们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并表达的合乎规范呢?笔者在近几年的习作教学实践中作了以下几点尝试,力求让学生的习作插上美丽的“翅膀”。

关键词:个性化;积累;训练;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029-01

一、积累——“源头活水”之本

当代著名诗人郭沫若写过这样一句诗“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这句诗道出了积累对语言表达和文字表达的重要意义。顾名思义,积累靠的是日积月累的功夫,因而,需要学生长期的坚持和老师长期的监督,通过多种途径去积累。

1、欣赏美文,润“作”无声。近年来,笔者将“每日一文”和“每周一课”两种方式引入课堂。“每日一文”是每天用3—5分钟给学生推荐一篇优秀日记或习作,“每周一课”则是每周五利用一节课时间给学生朗读美文或让学生互相交流欣赏美文。教师从报刊、书籍中筛选出那些短小精悍,以情感人的文章,在课堂上朗读或请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读。这样往往会把学生带入作者所描绘的意境,感同身受。在欣赏评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遣词造句、构思立意、布局谋篇等方面加以点拨、评价,使学生不仅欣赏美文,还从中借鉴写作的方法。同时,教师也可以发动学生收集美文。其实,学生收集美文的过程既是阅读的过程,也是学习语言,借鉴范例的过程。

长期的实践充分证明,“每日一文”和“每周一课”的美文欣赏课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更收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长期坚持欣赏美文,调动了学生收集、阅读、评析的积极性,可以让他们得到启发,受到教育,获得间接经验,对文章的写作技巧必然有所领会。学生欣赏美文的过程是一个隐性的、长效的、综合的过程,日积月累,他们的语感更为丰富,思想更为深邃,对生活感悟得越深,写起文章自然就有话可说。

2、感悟生活,闪现灵性。写作源于生活。因此,我们在习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平常教学中,教师既要留意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又要引导学生感悟生活。这些对中年级学生来说并非难事。如何创设生活情境?可以尽可能地扩大学生的生活范围,带领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走向纯朴的自然,走向真实的社会,辨认形形色色的人群,让他们全身心投入社会,亲身体验。偶有感悟,可将之入文。如:我让学生到农贸市场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因观察点不同,感悟点也不同,有的观察到市场菜源丰富,感悟到人们生活富足;有的观察到菜农卖菜动作娴熟,待客热忱,感到他们虽然辛苦,但生活乐观;有的观察到某些买菜的顾客过分斤斤计较,不合理的讨价还价,还偷拿少给的丑恶现象,感到有部分人爱占小便宜的思想严重……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多与学生交流谈心,谈老师,谈体现,谈家庭,谈游戏,谈见闻,谈感受……在交流中激发学生情感和智慧的火花,引导他们留意周围的人和事,捕捉素材,学生就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大脑中就会源源不断地涌出写作“活水”。

二、训练——“百花齐放”之根

1、循环日记燃放激情。因为没有统一的命题,没有字数的限制,学生更能随心所欲,所以日记是真正基于每一个学生“写作现实”的平台。日记对写作的好处毋庸置疑,但如果作为命令式强求每人写,必然会加重学生负担,带来疲于应付,记流水账的负面效应,为此,我采用了“循环日记法”。具体做法是:将全班同学划分若干小组,每组5名成员,尽量确保每组成员写作实力均衡。组内成员从周一到周五轮流写日记,每天上交,评出等级。日记的内容可以随心、随文、随时、随事,甚至是创编故事,精彩故事续编……总之,内容精彩纷呈,形式不拘一格。

每天,日记本在一个同学中传递,智慧的火花,合作的激情也在由此传递。同时,我也让家长参与到日记的批阅点评之中,有了家长的参与及出谋划策,学生写日记的激情高涨。每天下午发日记本时,所有的学生都屏息凝神,听家长的点评,等待老师给出的等级。

循环日记这一妙趣横生的习作训练形式,燃放了学生的激情,使学生欲罢不能。首先,它极具挑战性,符合小学生相互竞争的心理,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其次,循环日记是每位学生每周只轮到一次的写作方式,负担不重,没有心理压力,都能放开手脚,竭尽全力为本组争取最好的等级。另外,让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和孩子共同体验,在家长的赞许声中,孩子能体会到亲情的温暖,同时,写作过程中,任何一个小组都不是孤立的,他们互相合作,学习借鉴,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可谓一举多得。

2、课堂练笔,规范语言。阅读教学中的课堂练笔是学生进行文字表达的又一种重要阵地。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确实抓好字、词、句等语言文字的基本功训练;充分挖掘文本资源,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如上完课文《争吵》后,让学生以安利可的口吻给克莱蒂写一封道歉信;上完《检阅》后,让学生替博莱克写一则日记……如此训练,让学生的文章语言贴近文本,贴近生活,使写作更合乎社会规范及语言规范。

三、指导——“妙笔生花”之魂

1、提倡灵活仿写。小学中年级的学生还不具备基本的写作技能,但具备基本的借鉴能力,对优秀作品的仿写是提高他们写作水平的有效手段,也是习作创新的新起点。教师在学生积累一定语言,阅读相当数量的优秀作品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有序,有层次的仿写训练,学生不仅会对习作的构思有基本的概念,而且会潜移默化地用文学作品中优美生动的语言来改造,丰富自己的语言。

2、提倡开放式指导。作文指导中的:“关注写作知识和技巧”是很有必要的。比如有的学生“心中千万语,下笔却无情”,作品显得干巴巴的,无滋无味。这时教师进行怎样把文章写生动、写具体的指导,就会使学生茅塞顿开,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当然,我们应该坚决摒弃“范文讲解式”的习作前指导,因为那样只会使学生人云亦云,缺少创意。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借鉴数学教法中的“尝试教学法”,即先作文后指导。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待学生写好初稿后,教师可先进行评改指导,再组织学生交换初稿互批互改,而后再由本人重新读阅,进行第二次作品加工。这样,既能矫正一些问题,又不至于“千文一面”,抑制学生的创造思维和个性发展。

猜你喜欢
积累指导训练
浅谈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与评价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