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燕华 曹亦宾 郭红梅 庄 严 王海英 王素洁 刘静华
(唐山市工人医院神经内二科,河北 唐山 06300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水平的不断攀升,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SIP)已成为影响老年人生存和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1,2〕。由于大部分老年患者SIP病情危重,常规的药物治疗效果一般,因此该病的预后较差,致残率、病死率均比常规的脑卒中患者偏高〔3〕。近年来有少量关于依达拉奉治疗SIP取得良好效果的报道〔4,5〕,但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拟通过观察依达拉奉治疗老年SIP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血清丙二醛(MDA)、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的变化情况,旨在探讨其作用机制。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13例老年SIP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7例)和对照组(56例)。研究组男31例,女26例,年龄60~82〔平均(72.1±7.3)〕岁;对照组男30例,女26例,年龄62~79〔平均(70.9±6.1)〕岁。入选标准:①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6〕,同时经脑CT或MRI检查证实;②发病3 h后,局灶神经缺损症状呈阶梯性进展加重;③48 h内入院接受治疗后病情仍进展;④年龄≥60岁,血压≤180/120 mmHg,生命体征平稳,患者本人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⑤脑CT或MRI检查未发现颅内出血、出血性梗死或大面积梗死等情况;⑥未患严重冠心病、肝肾功能不全、慢阻肺、消化道溃疡或血液系统疾病、意识障碍、精神失常等,无近期手术史。两组性别、年龄、血压、血脂、病情等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于入院当天行头颅CT检查,同时行血常规、血生化、心、肺、肝、肾功能等检查。应用常规治疗,即使用甘露醇脱水、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制剂及抗生素等其他常规对症支持治疗,但不使用其他抗氧化、去自由基或神经营养性药物。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依达拉奉(国药集团国瑞药业有限公司)静脉滴注,以200 ml生理盐水稀释1支注射液(30 mg),30 min内静滴完,1次/d,连续2 w。
1.3 疗效评定指标
1.3.1 血清MDA及T-SOD 两组于入院当天及第3、7、14 d清晨空腹抽取10 ml静脉血,将其中的5 ml注入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管中,以4 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层清液保存于-20℃环境中,应用分光光度法测血浆MDA,应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血浆SOD,采用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生产的血清MDA试剂盒(货号A003-4)、T-SOD试剂盒(货号 STA-340)进行检测,具体操作按照说明书进行。
1.3.2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7〕于入院当天及第3、7、14天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两组进行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血清MDA、T-SOD比较 两组接受治疗之后,血清MDA的浓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小,血清T-SOD的浓度随治疗时间推移而升高。入院当天,两组血清MDA〔研究组(8.5±4.9)mol/ml,对照组(8.3±4.1)mol/ml〕、T-SOD 浓度〔(68.8±12.0)nU/ml vs(70.3±13.4)nU/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入院治疗后第3、7、14天,研究组血清 MDA〔分别为(6.7±5.2)、(5.4±3.4)、(4.9±3.3)mol/ml〕显著低于对照组〔(7.7±4.6)、(7.2±4.2)、(6.9±4.4)mol/ml〕(均 P<0.05);研究组入院治疗后第 3、7、14天时的血清 T-SOD〔分别为(80.7±10.5)、(85.9±13.6)、(95.8±11.1)nU/ml〕显著低于对照组〔(72.6±14.9)、(74.8±20.2)、(80.1±13.2)NU/ml〕(均P<0.05)。
2.2 两组不同时间NIHSS的比较 两组接受治疗后,NIHSS评分均随治疗时间增加而逐渐降低。研究组第7、14天NIHS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时间NIHSS评分的对比(s,分)
表1 两组不同时间NIHSS评分的对比(s,分)
组别 n 入院当天 第3天 第7天 第14天研究组 57 8.7±2.9 8.1±2.5 6.5±2.6 5.2±3.0对照组 56 8.6±3.2 8.2±3.4 7.8±2.2 6.9±2.3 t值 0.505 -0.608 -2.685 -2.482 P值 0.807 0.528 0.028 0.04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剧,脑卒中的发病率不断增高〔8〕,给社会带来了极大负担。老年患者发生SIP后,虽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以脑血栓的持续形成、血液灌注量不断降低、微循环障碍为中心环节的恶性循环继续加重对脑部的损害,导致神经细胞产生不可逆的损害,进而影响其神经功能的恢复〔9〕。目前认为该病常规药物的治疗效果不理想,研究发现〔10〕,依达拉奉通过转移电子给自由基,从而打断脂质过氧化反应链,预防过氧化应激和改善缺血后再灌注脑部的情况保护神经细胞。
脑卒中患者在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自由基急剧增高是造成再灌注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大量急剧增高的自由基,会引起生物膜的不饱和脂肪酸发生脂质过氧化的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内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更容易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11〕,从而形成大量的脂质过氧化物(LPO),MDA是LPO稳定的代谢产物,本研究反映了患者脂质过氧化程度在减轻。SOD作为细胞内天然抗氧化剂,T-SOD活性可一定程度反映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本研究说明依达拉奉很可能通过提高人体自身抗氧化能力,抑制脂质过氧化保护脑神经细胞,帮助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12〕。笔者推测,依达拉奉治疗SIP的机制主要与依达拉奉清除自由基、提高人体自身抗氧化能力、抑制脂质过氧化有关,其具体机制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此外,本研究还表明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逐渐恢复,而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与国外部分临床研究基本一致〔13〕。
1 赵世金.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229例的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2008;30(3):424.
2 李国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因素及治疗〔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7):43-4.
3 杨伟民,刘 鸣,郝子龙,等.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及其与不同病因分型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24):3635-7.
4 夏昌华,卢进昌,陈鸿梅,等.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在治疗急性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2):269-70.
5 王苏平,王梓晗,彭道勇,等.依达拉奉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对血清MMP-2和-9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6):2273-74.
6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类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6(6):379.
7 胡维铭,王维治.神经内科主治医生1000问〔M〕.第4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1:393.
8 高筱雅,陈 晖,郭曦华,等.缺血性脑卒中后症状性癫痫临床特点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29):5680-4.
9 陈 丽,张志明.羟乙基淀粉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卒中的疗效观察〔J〕.天津医药,2012;40(8):837-8.
10 Camden MC,Hill MD,Demchuk AM,et al.Historic stroke motor severity score predicts progression in TIA/Minor stroke〔J〕.Can J Neurol Sci,2014;41(1):19-23.
11 王定良,袁荣刚.依达拉奉与硫酸镁、大剂量纳洛酮联合治疗急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1;24(5):387-9.
12 吴 强,杨玉霞,王 芳,等.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3):774-5.
13 Ohyagi M,Tao O,Mizutani T,et al.Progression of bilateral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dissection during antiplatelet therapy〔J〕.Intern Med,2013;52(24):28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