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宇杰,孙建华,张春雷,肖坤鹏
2005年,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20]:普通高校建设高水平运动队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体育人才,目标是完成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及国际、国内重大体育赛事的比赛任务,为我国奥运争光计划和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目前,我国有235所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高校,其中,组建了排球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有55所[19],中国大学生排球竞技水平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提高。在全国甲B联赛中,涌现了较多的大学生运动队,如东南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武汉体育学院等排球队。福建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南开大学排球队等已经跻身到全国甲A联赛中。研究表明[2],我国高校已经具备了较为成熟的体育人才培养体制,但在训练过程中暴露出较多的不足:一方面,由于高校的排球教练员对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理论认识不够深入,导致运动员训练水平低下,竞技成绩难以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运动员与专业运动员有着本质区别,对大学生进行训练时要结合自身特点进行,不能一味去模仿专业运动员训练。但目前我国关于排球训练的研究成果基本都集中于专业队运动员,缺乏对大学生排球运动员的研究,多数教练员在对大学生运动员体能进行训练和评价时都以专业队为参考,缺乏一定实效性和客观性。
排球是一项对运动员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心理能力等要求极高的运动项目,现代排球运动发展的趋势是体能化、技术化和战术化相结合的道路,技术是战术运用的保障,体能是运动员战术发挥的基础,所以,体能是直接影响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4]。已有研究表明[15],排球是一项低到中等强度再到大强度爆发性用力的运动,在有球时,以无氧供能为主,无球和间歇时以有氧供能为主,并指出,应着重提高ATP-CP系统的供能及其恢复速度是确保比赛技、战术发挥的重要保障。本研究基于我国高校竞技排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对优秀大学生排球运动员的有氧、无氧供能能力进行量化测试。一方面,能够使教练员认识到大学生排球运动员身体机能所处的水平;另一方面,可作为教练员对其训练效果及运动员运动能力评价的参考标准。本研究以优秀女子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运动员的有氧、无氧能力进行测试与分析,探讨优秀女子大学生排球运动员有氧、无氧能力的特征与规律,为大学生运动员赛前身体机能评定及训练效果监测等提供参考。
以2012—2013年赛季中国大学生女子排球联赛前8名的32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动员分布在8所学校中(表1)。
1.2.1 测试仪器
本研究有氧能力相关指标测试采用德国产CORTEX Biophysik MetaMaxR-Portable CPX system心肺功能测定仪及瑞典产Monark829功率自行车;无氧能力相关功率测试采用瑞典产Monark829功率自行车;血乳酸指标测试采用YSI-1500血乳酸分析仪;HR指标测试采用polarS610型HR表。
表1 本研究女子大学生排球运动员基本情况一览表Table 1 Basic Information of Subjects
1.2.2 有氧能力相关指标测试
2.相关功率测定:利用Monark829功率自行车测试运动员有氧能力的相关功率,待运动员测试完相关气体指标后,休息10~15min,呼吸平静后开始蹬踏功率自行车,以90W为起始负荷,逐渐递增负荷,每1min增加30W,直至运动员力竭。测试过程中的最大功率(W)、无氧阈功率(W)、无氧乳酸阈(%)由功率自行车连接的计算机进行和呈现。
1.2.3 无氧能力相关指标测试
测试前,被试在功率自行车进行热身,热身结束后,运动员休息至静息HR时准备正式测试,被试坐在自行车上调整车座的高度,并且扣紧脚蹬,实验员将功率自行车的阻力设定好开始测试,被试在无氧功率自行车上全力蹬踏自行车30s,其他队友在一边大声的鼓励和加油,使被试在规定的时间内尽可能地尽全力完成。测试完成后,由计算机呈现出最大功率(W)、相对最大功率(W/kg)和 HR(b/min)等无氧能力指标。
1.2.4 血乳酸相关指标测试
有氧能力血乳酸指标测定在有氧功率自行车递增负荷实验后即刻、1min、3min、5min、7min、10min、12min各取20μl测试血乳酸值。
无氧能力血乳酸指标测定在无氧功率自行车后第5、7 min各取20μl测试血乳酸值。
测定数据由SPSS 15.0进行处理分析,所有数据均采用平均数±标准差(SD)的形式来表示。
通过对相关领导、教练员进行交流,记录32名优秀女子排球运动员名单。在东北赛区比赛期间,由课题组成员按照运动员名单将测试运动员带往××大学体育学院生理实验室进行相关测试,测试前,先与相关领队、教练员进行沟通,待测试完成后由课题组成员进行简略分析,并将测试数据和测试分析告知相关领导与教练员。
2.1.2 最大功率等相关指标的测试结果
运动员通过功率自行车递增负荷实验对最大功率等相关指标的测试与计算(表3)。
通过进行30s无氧功率自行车实验,对运动员无氧能力的最大功率、相对最大功率等相关指标测试与计算(表4)。
表2 本研究女子大学生排球运动员max等相关指标测试结果一览表Table 2 List ofmax Relevant Indicators Test Results (SD)
表2 本研究女子大学生排球运动员max等相关指标测试结果一览表Table 2 List ofmax Relevant Indicators Test Results (SD)
注:呼吸商(RQ)=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吸收的O2量。
?
表3 本研究女子大学生排球运动员最大功率等相关指标测试结果一览表Table 3 List of Relevant Indicators Test Results of Maximum Power (SD)
表3 本研究女子大学生排球运动员最大功率等相关指标测试结果一览表Table 3 List of Relevant Indicators Test Results of Maximum Power (SD)
主攻 副攻 二传 接应 自由人 均值n 7 6 6 7 6 P(W)198.76±12.06 221.17±11.09 215.32±13.97 208.71±14.13 193.84±11.91 207.65±12.58 PAT(W)175.68±8.97 202.83±10.96 193.47±9.86 182.47±9.78 172.59±8.37 184.85±8.41无氧乳酸阈(%)73.65±5.94 82.09±6.39 79.47±4.32 76.54±6.29 71.96±5.17 76.23±5.47
表4 本研究女子大学生排球运动员无氧能力最大功率等相关指标测试结果一览表Table 4 List of Relevant Indicators Test Results of Maximum Power of Anaerobic Aapacity (SD)
表4 本研究女子大学生排球运动员无氧能力最大功率等相关指标测试结果一览表Table 4 List of Relevant Indicators Test Results of Maximum Power of Anaerobic Aapacity (SD)
主攻 副攻 二传 接应 自由人 均值n 7 6 6 7 6 Pmax(W)567.24±53.91 583.74±69.57 542.31±61.92 554.19±58.17 578.85±78.32 564.83±60.06 Pmax/kg(W/kg)7.91±0.86 8.08±1.04 7.89±0.91 7.78±0.87 8.04±0.84 7.96±1.02 Pave(W)459.74±43.92 432.45±48.92 437.69±51.70 443.57±57.20 421.85±41.59 438.95±49.67 Pave/kg(W/kg)6.29±0.71 5.81±0.59 6.17±0.61 6.21±0.67 5.84±0.76 6.01±0.84疲劳指数(%)35.97±3.62 38.54±3.15 35.62±4.19 35.87±3.75 34.76±3.54 36.15±4.08
2.3.1 有氧能力BLA指标测试结果
运动员通过功率自行车递增负荷运动后观察运动员运动即刻、1min、3min、5min、7min、10min、12min BLA值变化规律(图1)。
图1 本研究不同位置运动员有氧供能负荷递增后BLA生成-消除曲线图Figure 1. Lactic Acid in Whole Blood Specimens after Aerobic Power Load Increasing of Sportsmen in Different Positions-Elimination Profile
2.3.2 无氧能力BLA指标测试结果
运动员通过30s无氧功率自行车观察运动员运动后即刻、4min、7min BLA值变化规律(图2)。
图2 本研究不同位置运动员无氧代谢过程中BLA生成-消除曲线图Figure 2. Lactic Acid in Whole Blood Specimens in Anaerobic Metabolism Process of Sportsmen in Different Positions-Elimination Profile
表5 本研究不同位置排球运动员有氧运动能力多因素独立样本t检验一览表Table 5 Independent Sample t Test on Aerobic Exercise Capacity Factors of Volleyball Athletes in Different Positions
表6 本研究不同位置排球运动员无氧运动能力多因素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一览表Table 6 Independent Sample t Test on Anaerobic Exercise Capacity Factors of Volleyball Athletes in Different Positions
3.1.1 优秀女子大学生排球运动员有氧能力水平分析
有氧能力(aerobic capacity)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有氧工作的能力,人体有氧工作的供能系统称为有氧供能系统,有氧供能系统的原料主要是糖、脂肪和蛋白质,其代谢场所主要是细胞线粒体,通过氧化过程提供能量[3]。研究表明[23]:竞技运动能力越强的运动员,代谢能力也越强,所以,测试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能够客观地评价运动员竞技水平。孙建华通过对优秀女子排球运动员赛前有氧能力测试发 现[12]:运 动 员 相 对max为 60.41ml/kg/min,HRmax为188.94b/min,最大功率为254W,无氧阈功率(P)为216W。对优秀女子大学生游泳运动员有氧能力测试发现:运动员max达到了3.91L/min,HRmax为185b/min,最大功率为235W[10]。max反映了人体在极限负荷运动时的心肺功能水平,是评定有氧代谢能力的经典指标;最大心率通常被作为测定能量代谢的重要指标,是评定运动强度的可靠性指标[26]。最大功率是运动员身体机能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功率,是运动员最大有氧运动能力的评价指标,无氧阈功率能够有效地反映出骨骼肌对氧的利用率,是评定有氧运动能力极为有效的指标[3]。
张兴林等[17]研究认为,不同位置排球运动员的比赛负荷强度主要取决于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身体活动形式及技术动作组合形式。对国家女子排球队的比赛技术进行统计得知,副攻运动员在比赛中主要承担快攻、掩护和拦网的职责;二传主要承担传球、拦网,并且还要具备快速的奔跑能力;接应运动员主要承担跑动进攻、调整传球和拦网的任务;主攻运动员主要承担强攻任务和防守的任务;自由人主要承担接发球和防守的任务[17]。综合本研究对不同位置排球运动员max的测试结果及运动员在比赛中技术动作的运用能力发现,大学生副攻运动员心肺功能要强于二传、接应、主攻及自由人运动员。
3.1.3 优秀女子大学生排球运动员峰功值等相关指标特征与规律分析
峰功值是运动员在持续最大运动能力时所能达到的最大功率,反映了运动员身体机能所能达到的最大负荷强度,是运动员有氧能力的一种重要指标的体现;无氧阈功率是评价运动员有氧能力的一项极为有效的指标,在训练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3]。
通过对不同位置运动员峰功值和无氧阈功率进行对比发现,副攻运动员峰功值、无氧阈功率显著高于二传运动员(P<0.05);二传运动员峰功值、无氧阈功率显著高于接应运动员(P<0.05);接应运动员峰功值、无氧阈功率显著高于主攻运动员(P<0.05);主攻运动员峰功值、无氧阈功率显著高于自由人运动员(P<0.05)。J·F·米勒等[6]研究发现,人体在进行有氧代谢时,机体做功越大,其心肺功能和耐力水平越强。Bentley等[22]研究认为:运动员通常采用无氧阈强度来进行有氧耐力训练,运动员无氧阈功率越高,说明机体在达到无氧阈时承受的负荷强度越大。我们从不同位置排球运动员的峰功值和无氧阈功率的变化可以得知,在进行有氧递增负荷实验过程中,副攻运动员较其他位置运动员在相同时间内输出的功率更高,且所能承受的无氧阈强度也较其他位置运动员大,同时也说明,排球比赛要求副攻运动员具有较强的心肺功能和耐力水平。Green等[27]认为,在进行有氧大负荷运动强度时,运动员所能承受的HRmax与最大输出功率呈现出正相关性。James[28]认为,最大功率比max对运动员有氧能力的评价更为准确。
3.2.1 优秀女子大学生排球运动员无氧能力水平分析
无氧能力是运动员在短时间内输出最大功率的能力,是运动中人体肌肉的无氧代谢供能系统提供ATP的极限能力,表示肌肉在磷酸原和糖酵解供能条件下的做功能力[3]。研究表明[15],在排球运动中,机体磷酸原与乳酸系统的无氧代谢供能在比赛中起着主导作用。Dotan等[24]对运动员无氧代谢过程中,不同物质的输出功率、做功时间进行研究发现,机体在无氧代谢过程中,供能时间在2~8s主要以无氧无乳酸供能,其供能物质为ATP、CP,供能时间在15~30s主要以无氧乳酸供能,其供能物质为糖。排球运动项目要求运动员需要在短时间内进行大强度的爆发性用力,但是,持续的时间不同。在进行短促性动作时,如拦网、扣球等持续的时间在2s左右,在进行连续性动作时,如防守-扣球-拦网、扣球-拦网-扣球等持续的时间在8s左右,在进行重复性动作时,如组织进攻-防守-组织进攻时持续时间可能在15s左右[12]。所以,排球是一种混合型的无氧代谢供能形式,而我们在对排球运动员无氧能力测试时,根据排球运动项目的时间特征选取了30s的无氧能力测试,一方面,在时间上能够较为贴近于比赛时爆发性用力的时间;另一方面,其供能形式能够客观地反映出比赛时的代谢特征。
通过对运动员进行30s无氧能力测试,运动员最大功率为564.83W,平均最大功率为438.95W,相对最大功率为7.96W/kg,平均相对最大功率为6.01W/kg,疲劳指数为36.15%。优秀女子大学生散打运动员30s无氧代谢能力测试中,最大功率为626.3W,相对最大功率为9.98W/kg,平均最大功率为401.4W,相对平均最大功率为6.43W/kg[18]。对优秀女子大学生短跑运动员30s无氧能力测试发现:最大功率为760W,相对最大功率为12.6W/kg,平均最大功率为520W,相对平均最大功率为8.6W/kg[9]。Davies[25]的研究发现,排球运动员下肢无氧功率与同性别的短跑项目运动员相当。本研究并未发现大学生排球运动员具备较强的无氧代谢能力,反而与其他爆发性运动项目的无氧代谢能力相差甚远。国家女子沙滩排球队运动员最大功率为762W,相对平均最大功率为11.4W/kg[7]。本研究运动员与国家女子沙滩排球队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尚有一段距离,尤其是最大输出功率与国家队相差甚远,有目的地进行身体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排球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
3.2.2 优秀女子大学生排球运动员相关功率指标特征与规律分析
30s的无氧代谢能量生成和利用的主要途径是糖酵解和CP过程,而运动员在测试时输出的功率是无氧代谢能力的主要表现形式,通常以最大功率、相对最大功率、平均最大功率和疲劳指数来表示。通过对不同位置运动员无氧功率指标进行对比发现,副攻运动员最大功率显著高于自由人(P<0.01);自由人运动员显著高于主攻(P<0.05);主攻运动员显著高于接应(P<0.05);接应运动员著高于二传(P<0.05)。主攻运动员平均最大功率、相对平均最大功率显著高于接应(P<0.05);接应运动员显著高于二传(P<0.05);二传运动员显著高于副攻(P<0.05);副攻运动员显著高于自由人(P<0.05)。
排球比赛要求场上不同位置运动员的绝对力量、速度耐力及力量耐力具有一定差异,而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不同位置排球运动员专位素质的具体特殊性所造成的。目前,我国大学生运动员的训练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教练员比较重视运动员训练的整体性,但是,随着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运动员要适应比赛的节奏从而造成运动员个性化差异越来越明显。张兴林[17]对不同位置排球运动员所需的专项素质进行研究发现,主攻运动员对力量耐力(权重值为0.35)、最大力量(权重值为0.31)要求较高,主攻运动员需要在比赛中进行高质量连续性的扣球;副攻运动员对最大力量(权重值为0.32)、速度耐力(权重值为0.27)要求较高,比赛中要求副攻运动员具有快速起跳、连续起跳、原地起跳拦网和扣球的能力;二传对速度耐力(权重值为0.27)、最大力量(权重值为0.27)要求较高,比赛中要求二传能够快速插上传球,并且,现代排球发展要求二传要以跳传球的形式传球;接应运动员对绝对力量(权重值为0.22)、速度耐力(权重值为0.22)、力量耐力(权重值为0.24)要求较为平均,其在场上不仅具有传球和拦网的职责,且还要具有较强的进攻能力,尤其是防守反击的进攻能力;自由人运动员对绝对力量(权重值为0.28)要求极高,在比赛中要求自由人具备极强的短距离快速移动能力,尤其是从防扣球向防吊球转变时,要求运动员具有快速改变运动状态的能力,而这与运动员的绝对力量有直接关系。综合排球运动员比赛中技术运用和身体训练状态以及此次对无氧代谢能力相关功率的测试得出,副攻运动员在无氧代谢时输出的绝对力量要强于自由人、主攻、接应和二传运动员;另外,主攻运动员在无氧代谢时输出的力量耐力、速度耐力要强于接应、二传、副攻和自由人运动员。
3.3.1 有氧代谢过程BLA相关指标特征与规律分析
BLA在目前训练监控工作中是一种最常用的代谢指标,BLA的变化与机体动用的能量系统有着密切关系。在有氧耐力训练中,BLA是评定耐力的敏感指标,在训练的初期,提高耐力与max、HR的相关性较高,但随着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BLA评定耐力时的灵敏度就更高了。Smith等[30]认为,运动后BLA的变化能够准确地反映个体乳酸阈的强度,通过检测运动后BLA生成量和消除率来反映有氧代谢能力的强弱。
通过测试运动员递增负荷运动后即刻、1min、3min、5 min、7min、10min、12min的 BLA值,并进行绘制(图1)。可以看出,不同位置运动员有氧运动后BLA变化曲线不一致,呈现出明显的分层:副攻运动员在运动后即刻、1 min、3min、5min时的BLA值以及BLA增加的速率较二传运动员高,其次是接应、主攻、自由人运动员。研究表明[6],在有氧训练中,训练结束后即刻和第1min、3min、5 min的BLA水平反映了运动负荷的强度,说明不同位置的运动员达到max时所承受的运动负荷强度是不同的,副攻运动员在达到max时所承受的负荷强度最高。
有研究报道,以糖酵解为主要能量来源的耐力性运动项目比赛中,大强度的运动负荷后,能够使运动员具有较高的BLA值,大强度运动负荷后的第1min、3minBLA值反映了机体的有氧代谢能力[11]。图1显示,运动员BLA值的变化在第5min时开始出现下降的趋势。研究表明[3],机体在大强度运动后的第5min、7min、10min、12 min BLA水平可反映乳酸消除情况,间接反映了机体的整体有氧能力。研究中发现,副攻运动员BLA值在第5 min、7min、10min、12min下降的速率最快,其他依次是二传、接应、主攻和自由人运动员,这正好与运动员运动后即刻、1min、3min、5min时的BLA变化相反。在有氧代谢过程中,机体主要依靠糖酵解供能,糖酵解的能力能够导致机体乳酸的生成量增加。但是,乳酸的堆积能够抑制机体的糖酵解能力,要想快速清除乳酸,机体必须具备较强的有氧氧化能力[11]。所以,副攻运动员BLA在运动后即刻、1min、3min、5min BLA值迅速上升,说明副攻较其他位置运动员的糖酵解能力最强,而在运动后第5min、7 min、10min、12min开始迅速下降,说明副攻运动员对机体堆积的乳酸进行快速有氧氧化以保障糖酵解能力的发挥。
通过对运动员递增负荷运动后BLA指标进行测试,总结出不同位置排球运动员有氧能力大小的差异,这与本研究通过测试排球运动员的max、峰功值、HRmax等指标的研究结果正好一致,这也更加能够肯定了排球运动员有氧能力存在位置特征的差异。通过有氧供能递增负荷运动,运动员在达到max时,运动负荷强度也随着增加,从而使机体的输出功率也随着增大,机体输出的功率越大,所需要的供能物质越来越多,从而导致机体的血流量不断增加,最终使心脏的泵血功能增加,从而使HR升高[12]。本研究中,运动员max、HRmax、峰功值 及BLA值的变化恰好与此结论相一致。
3.3.2 无氧代谢过程中BLA相关指标特征与规律分析
陈晋云等[1]对高水平排球运动员能量代谢特点进行研究发现,排球运动员在比赛前、后BLA值没有显著变化,与安静时BLA值接近,说明排球运动员在无氧代谢过程中,主要以无氧无乳酸供能系统进行供能。王鲁江[14]对排球运动员的代谢特征进行研究发现,排球运动员在比赛或训练结束后,BLA浓度由运动前的1mmol/L上升到15 mmol/L左右,血浆碱储备量从24mmol/L下降至3 mmol/L,血液pH值由安静时的7.4下降至6.8左右。随着排球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要求运动员在比赛时连续完成爆发性的技术动作越来越多,而磷酸原供能系统持续的时间在6~8s,连续性动作超出了磷酸原供能的时间,从而导致机体在无氧代谢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乳酸,并随着比赛激烈程度的增加BLA浓度也随之增加。本研究通过对优秀女子大学生排球运动员的测试,发现主攻运动员BLAmax值为8.62mmol/L,接应运动员为8.16mmol/L,二传运动员为7.84mmol/L,副攻运动员为7.68mmol/L,自由人运动员为7.34mmol/L,说明不同位置排球运动员机体内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乳酸(P<0.05)。对高水平运动员无氧糖酵解能力进行研究发现,运动后BLA值越高,说明机体耐乳酸能力越强,肌肉适于参与剧烈运动,即无氧糖酵解能力越强[3]。实践证明[15],乳酸能系统对于维持机体速度、力量耐力具有非常显著的意义。
通过对优秀女子大学生排球运动员30s最大极限负荷运动过程中PP、AP、PD、BLA等动态变化规律的研究发现,无氧无乳酸供能能力大致表现为:副攻>自由人>主攻>接应>二传运动员。沈散英等[13]对女子排球运动员肌力进行研究发现,主攻运动员平均肌力为1.718,比副攻运动员的1.765低0.047,比二传运动员的1.5高0.218,而肌力与运动员绝对力量成正相关。绝对力量通常是指运动员在短时间内输出较大的功率,依靠的供能系统主要来源于磷酸原供能系统。本研究对运动员进行Wingate 30s的实验中,运动员的无氧最大功率反映了机体的绝对力量,无氧最大功率是运动员在30s过程中达到的峰值功率,一般都出现在第3~10s之间,主要反映了机体的无氧无乳酸供能系统的强弱。
优秀女子大学生排球运动员无氧乳酸供能能力大致表现为,主攻>接应>二传>副攻>自由人。研究认为,运动员在进行Wingate 30s实验后,BLA浓度与相对平均功率关系密切,无氧乳酸系统是维持力量耐力的重要供能系统[3]。本研究对排球运动员的无氧乳酸能力的测试结果与我们之前对运动员相对平均功率指标测试的结果一致。
有氧、无氧代谢是机体各组织器官机能活动的基础,运动能力是运动员身体各机能活动的集中表现,排球运动员在运动时能量生成的基本过程为无氧和有氧代谢过程。这两种代谢过程和运动能力是与排球运动员的专项活动形式相适应的,不同位置运动员要求不同的代谢过程作为其能量供应的主要基础。另外,在进行竞技训练时,运动员有氧和无氧代谢过程随专项位置、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的不同而有规律地变化。
1.优秀女子大学生排球运动员与专业的优秀女子排球运动员有氧能力尚有一定差距并且与优秀耐力性运动项目的大学生运动员存在较大差距,通过系统有效的训练能够提高排球运动员机体的供能水平。
2.运动员随着竞技能力、竞技水平、竞技成绩的提高,有氧能力也表现出较高的水平,这也可能是我国大学生排球运动员在比赛的后期体能出现严重下降的重要原因。
4.通过对不同位置优秀女子大学生排球运动员有氧能力进行对比,发现运动员有氧能力特征大致表现为副攻>二传>接应>主攻>自由人运动员。
5.优秀女子大学生排球运动员无氧能力与优秀女子沙滩排球运动员尚有一定距离,而且与爆发性运动项目的大学生运动员相比相差甚远,合理安排训练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
6.运动员随着竞技能力、竞技水平、竞技成绩的不断提高,运动员无氧能力表现出较高的水平。
7.通过最大极限负荷运动过程中运动员PP、AP、PD、BLA等动态变化规律,显示不同位置排球运动员绝对力量、力量耐力、速度耐力等存在显著差异。
8.通过对我国优秀女子大学生排球不同位置运动员无氧能力进行对比,运动员无氧能力特征大致表现为,1)无氧磷酸原供能特征为:副攻>自由人>主攻>接应>二传运动员;2)无氧乳酸供能为:主攻>接应>二传>副攻>自由人。
[1]陈晋云,李玉瑜.浅谈排球运动的能量供应特点[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1(3):303-306.
[2]丁璐.中国大学生女子排球运动员竞技水平的现状与分析[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2.
[3]冯连世,冯美云,冯炜权.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方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4]葛春林,吕雅君,尹洪满.最新排球训练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90.
[5]霍鑫.中国海洋大学女排与参赛对手技战术特点的比较研究——以2009—2010年中国大学生排球优胜赛为例[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
[6]J·F·米勒.优秀摔跤运动员上、下肢的有氧、无氧能力[J].刘海平译.体育译文,1996,3(4):81-83.
[7]金宗强.优秀排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评价体系与诊断方法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4.
[8]潘棱.运动心肺功能的主要指标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7,(4):297-299.
[9]秦学林.不同专项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特征[J].中国临床康复,2003,14(15):2244-2245.
[10]阮恩茜.高水平大学生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代谢能力检测的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24(5):55-58.
[11]苏浩,曹建民.我国优秀女子赛艇运动员亚高原训练前后有氧能力的评价[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1):51-54.
[12]孙建华.我国优秀女子排球运动员赛前有氧能力特征综合检测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12,48(1):62-67.
[13]沈散英,江秀云.我国优秀女子排球运动员肌纤维类型的现状与特点[J].中国体育科技,1999,35(1):29-32.
[14]王鲁江.排球运动员的代谢特征与运动性疲劳的消除[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21(5):64-65.
[15]周红律.排球运动员物质代谢和能量的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12(6):91-92.
[16]张海英,刘强.我国女排亚锦赛技术统计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2,(2):69-71.
[17]张兴林.我国不同位置优秀排球运动员比赛负荷及转位素质特征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6.
[18]赵光圣,高炳宏,郭玉成,等.优秀武术散打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特征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6,26(3):46-49.
[1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09年普通高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工作的通知 [Z].2009.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意见[Z].2005.
[21]周志雄.优秀男子公路自行车运动员专项体能特征研究[J].体育科学,2009,29(9):50-55.
[22]BENTLEY D J,ROELS B,HELLARD P,et al.Physiological respon-ses during submaximal interval swimming training:effectsof interval duration[J].J Sci Med Sport,2005,8(4):392-402.
[23]CASTIN P B.Energy System Interaction and Relative Contribution During Maximal Exercise[J].Sports Med,2001,31(10):725-741.
[24]DOTAN R.The Wingate anaerobic test's past and future and thecompatibility of mechanically versus electro-magnetically brakedcycle-ergometers[J].Eur J Appl Physiol,2006,98(1):113-116.
[25]DAVIES S E H.MorP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lite south African beach volleyball Players[J].Br J Soorts Med,2002,(36):2.
[26]FELIPE P CARPES,CARLOS B MOTA,IRVIN E FARIA,HEART RATE RESPONSE DURING A MOUNTAIN-BIKE EVENT:ACASE REPORT[J],Sports Physiol,2007,(1):12-20.
[27]GREEN H R,Helyar M.Metablic adaptation to trating precede changes in muscle mitochondrial capcity[J].Appl.Physiol,1992,72:484-491.
[28]JAMES D V,SANDALS L E,DRAPER S B,et al.attained dur-ing treadmill running:The influence of a specialist(400mor 800m)event[J].Int J Sports Physiol Perform,2007,2:128-136.
[29]LI J X,SO RCH,YUAN YWI,el al.Muscle strain and cardiovasular stress in fencing competition[C].Proceedings of the 5thIOC World Congress on Sports Sciences 1999Oct 31-Nov5:Sydney:222.
[30]SMITH D J,NORRIS S R,et al.Evaluation of swimmers scientific tools[J].Sports Med,2002,32:539-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