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飞,刘国兵,华承健,吴敬平
十几年前,蔡振华担任中国国家乒乓球队男队主教练时,曾经对国家队科研组的工作人员提供的技术统计数据提出问题:为什么刘国梁的发抢段数据不是瓦尔德内尔接发抢段的数据,为什么两者相持段的球,使用率不一样?此后,刘国梁担任中国国家男子乒乓球队主教练后也提出同样的质疑,只是把当年问题中的主角分别换为王皓和波尔。科研人员用同样的举例来回复两代主教练的疑惑:一方第5板获胜的球,对于另一方是第6板输的。因此,一方归于发抢段数据,一方归于相持段数据,即对发抢段到相持段之间的临界点的球的统计数据,会出现不同种类的划分。两位主教练提出这种问题,科研组有相关解释,但答案不够完美。
中国国家乒乓球队是崇尚创新的队伍,技术更新在日新月异,乒乓球科研方法也必须不断创新才能跟上发展步伐,服务于实战。在王皓、张继科、马龙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周期,科研人员与教练员、运动员不断交流技、战术统计数据时,再次提出改进乒乓球统计方法的问题。为此,经过三方人员共同探讨、实验、改进、运用,最终提出了新的乒乓球统计方法,并且运用到王皓备战奥运会的封闭训练中,得到了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好评。
以中国国家男子乒乓球队运动员王皓、张继科等为研究对象,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掌握具体的乒乓球统计方法(3段法)[1]。
研究者与王皓、王皓的主管教练员吴敬平、前奥运会冠军陈静、世界冠军刘伟、原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研究员张晓蓬博士等,对有关技、战术统计方法的问题进行交流和访谈,获取第一手资料。
王皓和张继科代表了当今世界男子乒乓球发展的主要技术方向。本研究以2012年国际乒乓球联合会(以下简称“国际乒联”)韩国乒乓球公开赛王皓对张继科的比赛(张继科4:1胜)为例,分别采用两种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对比相关数据,用定量的指标和对乒乓球技、战术的定性理解,阐释新、旧方法的不同之处。
乒乓球技、战术统计“3段法”是几代乒乓球科研工作者不断探索、总结的结晶。可以说,目前乒乓球所有关于技、战术的科学研究都是基于乒乓球3段基本理论框架上的延伸和发展。无论是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针对德国软件SimiSout在乒乓球项目上的特色开发利用,还是上海体育学院自主研发的“金杯”等技、战术统计软件,均为在乒乓球3段理论基础上所进行的有益尝试。
乒乓球的3段技、战术统计法是把每一分的得、失分划分为3个段落:发抢(含发球、发球抢攻、发球被攻),接抢(含接发球、接球后被攻、接发球抢攻、接球后被攻)及相持(含主动进攻、被攻防御及其相互转化等技术)。然后,通过对得、失分的统计来计算每一段的得分率和使用率,以此定量地从横向和纵向比较运动员的技、战术发挥状况。
历经乒乓球规则修改所带来的技、战术方向的变化,乒乓球3段统计法也相应有所调整。在蔡振华为主教练时期,开始把第4板、第5板单独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目的是要求运动员注意第4、6板和第3、5板的衔接问题;后又将第5板归为发抢段。本研究统计方法的改变也是针对第4、5板状态(上旋、下旋)所进行的尝试,主要侧重于第3板和第5板的技术关系。简单总结为:第3板为上旋球(发球方采用发抢战术)后,第5板得分归为发球方相持得分,接发球方也归于相持段;发球方第3板为下旋球(发球方使用回摆、劈长技术),第5板防守或进攻失误,统计为“第5板失分,属于发抢段失分”,接发球方此球归为“接抢段”得分;发球方第3板为下旋球,第5板抢攻、反拉(转攻)得分,此球对于发球方归于相持得分,接发球方归于相持失分。第4板的归纳划分类似于第5板的归类方法,取决于第2板(接发球)与第4板的关系,下文有详尽的具体统计细节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此种统计方法适用于中、高级乒乓球科研人员的统计,在定量的基础上,加上对乒乓球技术的定性理解;原3段法仍旧是乒乓球技、战术研究的基础,简单易行,初学者能较快地掌握运用。
以往,在乒乓球的技、战术统计中,乒乓球科研工作者总是严格地按照双方的板数进行归纳统计。这种统计方法得出的结果,会存在一种情况:同一个球在发抢段和相持段,接抢段和相持段的临界点有不同的归类。比如,一方的第5板直接得分归入此方的发抢段,而这个球在对方来讲是第6板失分,归入相持段。这样的统计则会出现两种问题:1)同一个球,一方是发抢段数据,另一方是相持段数据。当只从一方进行技术分析时,这种方法还能应付。但从双方的角度同时来分析时,我们无法直接对比两人的数据:一方的发抢段数据对应的不是另一方的接抢段数据,双方的相持数据也不是一一对等;2)因为一方第5板直接得分,对方是相持失分。那么,此类球归于相持时,则全是失分所致。这将导致双方的相持段得分率都不高。这种情况其实在十几年的乒乓球科研统计中一直存在。但是,一直没有更好的方法加以解决。
问题的再次提出来自于王皓的主管教练员吴敬平。吴敬平希望科研人员统计王皓与水谷隼在2011年乒乓球世界杯团体赛中的技、战术相关数据,仔细对比王皓与水谷隼的3段技术水平。采用原有的统计方法得出数据后,教练员和科研人员都感到还是不能很好地说明问题。当今的乒乓球发展趋势很明显地表现在上旋球的争夺上,尤其是中国运动员王皓、张继科、马龙3位伦敦奥运会乒乓球赛主力,往往在接发球阶段就把球“拧”起来,此后,演变为上旋球的攻防转换体系(抢攻上旋球也是国家队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主攻技、战术环节之一),即从场面上看,相持的球路出现很多,但是,旧有的统计方法得出的数据却显示不出此种技术发展趋势。经过教练员、运动员、科研人员的不断交流、实验、运用、总结。加之对旧有的统计方法的疑惑,科研组总结出新的统计方法,并在王皓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封闭训练中具体实施,得到了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认同。
王皓的技、战术科研小组对于新的统计方法进行了总结与归纳。一方面是希望能对王皓的备战起到有实效的科研服务作用;另一方面,对具体统计方法进行归纳整理也是希望能对后来的科研工作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区分理论是否符合科学理论有一条原则,那就是理论的表述者必须清楚其表述内容的全部含义”[2]。同时,还要说明,这种统计方式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原则,而是王皓的科研小组根据多年来对王皓技、战术跟踪服务,根据目前乒乓球的技术发展潮流总结出的符合王皓技术风格的统计方式。技术创新是中国乒乓球队的生命线,乒乓球科研方法也只有不断地改进才能符合这个队伍的基本特色。本研究中,具体改进的统计方法如下(以王皓为例):
3.3.1 发球方面
1.王皓第3板摆后,第5板上手(将下旋变为上旋球)得分统计为第5板得分;对方为“接球后被攻”失误,即第4板失误(以前的统计为被动相持失分,即同一个球一方归入发抢段,一方归入相持段);
2.王皓第3板摆或劈后,第5板防守或反拉失误,统计为第5板失分,对方为接球后抢攻得分(第4板得分)。
3.王皓第3板摆或劈长后,第5板防守或反拉得分,统计为相持得分,对方为相持失分。
4.王皓第3板发抢后,第5板正手、反手上旋衔接得分,统计为:王皓相持得分(以前此板归入发抢段第5板得分),对方归入相持段失分;
5.王皓第3板发抢后,第5板正手、反手上旋衔接失分,统计为:王皓第5板失分,对方是第4板得分。
说明:第1、3、5板归入发抢段;第2、4板归入接抢段数据(下同)。
3.3.2 接发球方面
1.王皓接发球拧后,第4板正手、反手上旋衔接得分,统计为:王皓相持得分(以前,此板归入第4板得分),对方相持失分;
2.王皓接发球拧后,第4板正手、反手上旋衔接失分,统计为:王皓第4板失分,对方是发抢上旋球得分;
3.王皓接发球控制后,第4板正手、反手上手得分,或者控制技术得分,统计为王皓第4板得分,对方为第5板失分;
4.王皓接发球控制后,第4板正手、反手上手失分,或控制失分,统计为王皓第4板失分,对方为发球后控制得分。
需要说明的是,本研究技术统计的革新着重于竞赛中每一分段落归属问题。即在操作层面,此球具体应归为3段的哪一段。发抢段和接抢段的一一相对应也是建立在乒乓球传统科研统计方法——3段法的基础之上。在此基础上,根据乒乓球技术发展的现状,不是完全按照板数计算得、失分原则,而是主要根据球的运行状态(上旋、下旋)来科学、灵活地划分。这种看似部分革新的模式,不是对乒乓球技术统计方法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而是着眼于实际情况,立足于乒乓球的发展方向而所做的微调整。乒乓球的科研经过几代乒乓球科研人的努力,已经拥有了较为厚实的、经得起检验的统计模式。而新的统计方法的调整,也正是在继承前辈的基础上,经过长时间的跟队科研服务,通过教练员、运动员和科研人员的反复探讨而做出的较为慎重的细节调整。
总之,此方法的一个根本原则是,一方的发抢段就是对手的接抢段,反之亦然。双方的相持段的球为一一对应。一方发抢得分这样统计,相持段的数据会显得较为合理,弥补了以前此方面的缺失。
表1、表2统计的原始数据对比显示,新、旧方法统计的数据不同存在于第5板和“接发球后抢攻或控制”,即发抢段和相持段进入相持段的临界点。正是临界点的球归入不同的段落才导致3段的数据有较大改变。运用调整后的统计方法后,双方段落对应工整,更合乎运动员、教练员观察比赛的思路,也使数据更为可信[3]。
表1 2012年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韩国公开赛王皓比赛新、旧统计方法数据对比一览表Table 1 Comparison Data of WANG Hao’Three Stages by Using New and Old Methods
表2 2012年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韩国公开赛张继科比赛新、旧统计方法数据对比一览表Table 2 Comparison Data of ZHANG Ji-ke’Three Stages by Using New and Old Methods
第5板需要加以特别说明:在早期的3段统计中,第5板是被列入发球方相持段数据的。乒乓球赛制(无遮挡发球、11分赛制及大球的运用等)改革以来,中国国家乒乓球队在技、战术思路中,特别强调第3、5板和第2、4板的衔接技术。第5板被改为发抢段的数据。此后,这一革新一直贯穿马琳、王皓备战2008年、2012年奥运会的整个科研统计工作中[5]。在马琳和王皓的科研服务中,科研团队根据王皓、马琳的要求,把每场需要统计分析的第5板都单独进行分析。在科研分析报告中,也把第5板得失分的种类进行具体统计说明[4],即使按照原来的统计方法,第1、3板为发抢段数据,也有不少球是因为一方第3板发抢后,对方在第4板运用反拉等技术进行还击后,另一方的第5板甚至没有碰到球,此种情况按照旧有思路是发球方归入相持段失分的,而接发球方归入接抢段。
表3、表4的数据显示,同样一场比赛,采用的统计方法不同,最后的统计结果有着较大区别。
表3 采用旧方法统计2012年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韩国公开赛王皓、张继科比赛数据一览表Table 3 Three Stages’Data of WANG Hao and ZHANG Ji-ke at Korea Open by UsingO ld Method
表4 采用新方法统计2012年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韩国公开赛王皓、张继科比赛数据一览表Table 4 Three Stages’Data of WANG Hao and ZHANG Ji-ke at Korea Open by UsingN ew Method
从常识方面考虑,王皓的发抢段应为张继科的接抢段,王皓的接抢段应为张继科的发抢段,相持段的数据则应该是双方强强对抗时的数据[6]。但是,表3的统计数据没有反映出这种思路。王皓的发抢段使用率为42%,而张继科的接抢段使用率为36%;王皓接抢段使用率为36%,而张继科的发抢段使用率为41%;王皓的相持段使用率为19%,张继科为20%。尽管此场球相持段的使用率相似,但从划分段落的方法可知,两者并不是同一批球。
因为3段统计时,临界点的球统计归纳入不同的段落,从而导致王皓发抢段并不是张继科的接抢段相对应的球,而王皓的接抢段的球例也不是张继科发抢段的球。相持数据的对比分析也不是指同一部分球例,这样的统计方法难免让教练员、运动员感到疑惑。
采用新的统计方法后(表4),则解决了以上问题。王皓的发抢段对应的是张继科的接抢段,王皓接抢段的球对应的正是张继科发抢段的球(一方发抢的得分率与另一方接抢的得分率总和应为100%)。双方相持的球指的也是同一批球例,从而可以直接对比双方相持数据的最终优劣。
1.随着乒乓球技、战术的不断发展,改进乒乓球科研统计方法成为一种必然。并且,此方面的研究还要在立足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加强。
2.乒乓球技、战术发展朝着争抢上旋球的趋势发展,因而相持段的使用率加大。
3.新的技、战术统计方法解决了一方发抢段和另一方接抢段不对应的问题,并且使双方相持段的球完全对应,更加有利于对比分析双方的实力水平。
[1]卡尔·波普尔.猜想与反驳[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26.
[2]吴飞.2012年国家乒乓球队封闭训练科研资料[C].厦门:王皓专题,63-70.
[3]吴飞.乒乓球11分赛制技、战术变化的规律[J].体育学刊,2008,15(1):94-95.
[4]张晓蓬.对中国乒乓球队备战2008年奥运会重点队员竞技状态的监测与控制[R].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论文集,2007-2008:75-78.
[5]张晓蓬.中国乒乓球队战术训练水平定量诊断方法及实践效用[D].北京体育大学,2004:135.
[6]祖国伟.对乒乓球11分赛制带来挑战的思考[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4,22(2):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