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中医院* 王珏
第五章 针极肌电图
针极肌电图在司法鉴定肌电图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某种意义上说是对神经传导速度的进一步验证诊断和独立诊断,它与神经电图的诊断方法是相辅相成的,在完整的司法鉴定肌电图中是不可缺少的两大部分。
在肌电图学中包括了广义的针极肌电图和狭义的针极肌电图。广义针极肌电图包括了单纤肌电图、巨肌电图、表面肌电图、同心圆针极肌电图等等,而狭义针极肌电图仅仅指同心圆针极肌电图的检查。在司法鉴定中绝大多数案例检查,同心圆针极肌电图的检查应用非常广泛(以下简称针极肌电图),在此重点介绍,其它针极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罕见应用。
由于针极肌电图可以检查的肌肉范围很广,一般的肢体、躯干和头面部的肌肉都可以检查。既可以检查到远端的肌肉也可以检查到近端的肌肉。本书仅介绍常见的、容易在体表和动作中识别的肌肉。有些肌肉上下重叠,肌层较薄,在动作和解剖位置上不易和周围的肌肉区分,在此不做介绍。
有些肌肉检查是为了证实所支配的神经受损范围和受损的程度,在此介绍常见神经损伤后,该神经所支配的主要肌肉检查的具体方法。还有些肌肉临床诊断中很少利用,特定的诊断才需要,本书也不做介绍,如腹直肌、肛提肌、眼外肌等等。值得注意的是,针极肌电图和神经电图一样,同样是灵活多样的检查方法。如果临床鉴定诊断需要,本书没有介绍的肌肉仍然是可以作为我们检查的目标。只要有临床的需要,根据局部解剖学,通过体表判断,结合肌肉收缩的动作都可以定位进行针极肌电图检查。
在神经损伤后有些被检者损伤部位力弱、有些被检者不会收缩被检肌肉、有些被检者有诈病倾向不配合用力等诸多因素,使司法鉴定的针极肌电图较平素检查诊断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
国际上各个国家对针极肌电图的检查有自己的观点和派系。美国神经电生理的医生认为:针极肌电图检查以观察募集和插入电位为主,因为他们认为MUP的取样和测量受人为的因素较大,即使取样MUP,其时限的诊断值较宽。欧洲电生理医生认为:针极肌电图的观察指标包括插入电位、募集和MUP的平均时限和波幅收集,很多医生也做了大量的人群标准值的研究。
国内的肌电图医生,多参考北京协和医院汤晓芙教授研究提出的正常值,也倾向欧洲派:插入电位、募集和MUP的平均时限和波幅的观察都很重要。特别是在司法鉴定中,MUP是提供法律依据的有力的数据证据。在操作中MUP波形的取样训练很重要,没有经验的医生会因为MUP的取样不恰当,使神经源性的诊断会误诊为肌源性的诊断,还有可能是相反的误诊结果。对针极肌电图的诊断,要有相当长时间的经验积累才可以进行临床操作和诊断。
第二节 针极肌电图检查的具体方法
针极肌电图的检查方法大体分为观察三个大部分:安静时肌肉的状态、轻收缩时肌肉的状态和重收缩时肌肉的状态。在有些教科书中,多按照上述的顺序进行介绍。在实际应用中,用先重收缩-安静-轻收缩(补充重收缩)的方法更加便于操作,本书介绍的肌电图检查方法就按照检查顺序介绍三个观察部分。
肌肉重收缩又称之为“募集”。重收缩时重点观察:整块肌肉用最大收缩时肌肉全部电位募集的情况。检查时要嘱咐被检者使足力气收缩被检肌肉。为了使被检肌肉募集完全,医生要和被检者使用相反方向的力与被检肌肉对抗,不断帮助他们产生最大力收缩。
(一)募集时观察的条件
观察时限:0.2ms/D,波幅一般为lmV/D。在神经源性损伤时,波幅增高,可以将电压调整为2~5mV/D,肌源性损伤时将电压调整为500μV/D。
(二)募集的常见波形
1.正常募集 正常募集为干扰相:电压在2~5mV,波形密集,基线附近的电位连成一片,基本看不出单根动作电位(图5-1)。
图5-1 干扰相
2.异常募集
(1)单纯相:单纯相是由于MUP的减少,导致少量的动作电位存在。募集图中不仅看得见基线,还清晰可见每个动作电位如一个个小棍样垂直在基线上。由于单纯相多为神经源性损伤,有其损伤的特征,波幅高(多>5mV),数量少(图5-2)见于重度的神经源性损伤。
图5-2 单纯相
要注意的是,有些诈病或不会收缩的被检者,由于不用力,募集也会明显减少,出现单纯相的图形,但是此时的波幅多较正常(2~5mV)。此时的鉴别方法是:医生要增加对抗用力,在对抗用力中体会是否诈病的行为。在进针前就要反复的教会该肌肉的收缩方法。等被检者完全尽力的时候进针,以免进针后被检者担心疼痛而拒绝用力。
(2)混合相:混合相有较多的MUP参加,部分电压大于5mV。基线部分可见少量密集的,多数的MUP呈小棍子样垂直于基线,见于轻—中度的神经源性损伤(图5-3)。
图5-3 混合相
混合相也见于收缩不良的被检者,但是一般募集电压是正常(2~5mV),对应的方法见单纯相。
(3)病理干扰相:病理干扰相是募集电位良好,但是电压很低(<2mV)。基本看不见基线,也看不见小棍子状的单个的MUP,有时还会伴有“早募集”现象,即一用力就出现很密集的募集,没有单个电位—完全募集的过程。发现有病理干扰相的可能,就要被检者放松后收缩肌肉,单凭直接的重收缩发现不了早募集现象(图5-4)。病理干扰相多见于肌源性损伤。
图5-4(1) 病理干扰相
图5-4(2) 病理干扰相
(4)无运动单位募集:见于严重的神经、肌肉疾病。多见于完全性神经源性损伤,或见于诈病和完全不合作的被检者。图5-5上的这些小电位多为病理性的自发电位,不论怎样帮助收缩和放松肌肉,这些电位始终存在,没有变化,电位的波幅多<0.5mV,伴有这样的微小电位的,多为神经和肌肉的损伤,诈病和不合作者较少有微小电位出现,仅仅是条直线。
图5-5 无运动单位募集
(三)观察募集注意点
1.募集时要注意,同一块肌肉不同部位收集到的募集电信,可能每次都会不相同,但是只要出现正常的募集电位,就可以认为该肌肉的募集电位正常。
2.在募集完成后,在观察静息电位和轻收缩的MUP之前,一定要将针退到皮下,再嘱被检者慢慢放松肌肉,因为立即放松肌肉,电极针会受放松的肌力回复力变形,甚至会断在肌肉里,造成被检者不必要的疼痛和创伤。
3.在需要观察早募集等现象时,也要将针退到皮下。放松后再进针,再慢慢收缩肌肉,观察整个肌肉收缩的过程。需注意进针后再收缩肌肉,一般人惧疼而不能尽力收缩。
4.诈病和不配合的被检者收缩肌肉时,募集会出现伪单纯相、伪混合相,伪无募集电位等伪病理相。此时除了要注意识别外,要学会帮助被检者收缩和放松被检肌肉。有些肌肉功能良好的被检者,在被动收缩、放松的过程中,肌肉就会出现部分募集的信号,这种现象就不能判断是无运动单位的募集,而高度怀疑有诈病和不合作现象。
5.在失用性萎缩的时候,肌肉也会募集无力,出现正常部分的混合相、单纯相,要注意结合MUP和静息电位,综合判断。
6.在针极肌电图中,募集不是绝对的判断指标。在肌源性损伤中,不一定出现病理干扰相;在神经源性损伤中也不一定就出现单纯相、混合相。
7.针极肌电图中,募集的临床意义没有自发电位和MUP等指标客观重要,可能受影响因素较多,如被检者的用力程度、学习收缩被检肌肉的能力和肌肉萎缩的程度等有关。
8.在募集和其他电生理指标矛盾时,要综合判断,要分析为何募集不能和其他的指标相符合,要分析临床体征和神经损伤的分布可能性。
肌肉静态重点观察点:进电极针后肌肉的反应以及静态肌肉的自发电反应。
(一 )进针
既往肌电图的教材主张在肌肉放松的状态下进针,优点是可以观察到肌肉的自然放松状态,可以在患者募集的时候发现是否有早募集现象。缺点是等针进入肌肉后,被检者俱痛,做不好大力收缩的动作,不仅影响募集的观察,还担心电极针有被肌肉收缩折弯或折断的可能。最大的缺点:肌肉安静时不能确定进针过深还是过浅,是否进入了被检肌肉里面还是穿透被检肌肉。特别是有些肌肉周围有神经和血管经过,每个人的同一块肌肉厚薄不一,是不可完全用经验来判断进针深浅。在肌肉收缩时进针,通过观察募集电位可以保证针一定在被检肌肉内,而没有穿透肌肉。在观察静息电位的时候,采取收缩时深进针,再放松后退针和小范围的进针,再退针。到基本快退到皮下的时候,请被检者再轻收缩,再换方向,先深进针观察,逐渐退针,依此类推。这样的办法是保证观察静息电位的时候心中有数保持针在被检肌肉,而不穿透到周围组织。
(二)插入电位
1.正常的插入电位 正常的插入电位是指针电极在插入、移动和敲击针附近的肌肉时,出现短暂的电位,是由于针电极对肌肉纤维和肌肉细胞膜的机械刺激和损伤所致的,一般持续时间300ms左右内,即出现即消失(图5-6)。要鉴别是否是正常的插入电位还是手的持针不稳所致,可以将持针的手从电极松开,插入电位就立即消失,就是正常插入电位。
图5-6 正常的插入电位
2.常见异常插入电位
(1)插入电位延长:即插入和移针的动作撤除后,插入电位仍然不能消失,还会断断续续持续一段时间,手放松针后仍然如此。临床上多见于神经源性和肌源性损伤。单纯仅有插入电位延长而没有其他针极肌电图异常是没有意义的,也可以见于肌肉持续的不完全放松。
(2)插入电位减少和消失:插入电位在插入肌肉时没有反应或反应不明显。临床上多见于肌肉损伤后纤维化或被脂肪组织替代,在外伤造成肌肉断裂后没有很好的连接生长、长时间肌肉营养缺乏和肌肉的变性等造成。还有一个常见的技术问题,是针电极根本不在所检的肌肉组织内。在判断插入电位减少的原因时,这些因素都要考虑到。
(三)静息电位
1.正常静息电位 正常静息电位是一条平稳的直线。要在被检肌肉完全放松的基础上观察。为了观察全面至少要在4个方向进针,每个方向有多个深度移动针电极。正常情况在移动针的时候可以观察到瞬间的插入电位,随后观察到稳定的一条基线,没有电位的产生,此时为正常的肌肉静息状态。在移针时除了插入电位外,有时还会发现突然出现一阵基线毛糙的电位,其间伴有起始为负向极短程小波,同时被检者突然感觉很疼痛的反应,此为终板噪声和终板电位(图5-7),是针插入终板区所致。终板电位经常被经验不足的医生误认为是纤颤电位,最好的识别方法是注意小波的起始波形是负向,而不是纤颤电位的起始为正相,稍稍移针后该现象就马上消失。
图5-7 终板电位
2.病理的静息电位(自发电位)在安静的状态下,出现纤颤波、正相波、束颤波、复合重复放电(complex repetitive discharge,CRD)、肌纤维颤搐电位、肌强直电位等为病理性的静息电位,通常称为自发电位。如果插入电位延长也提示有自发电位存在的可能。如果没有发现纤颤波和正相波,而仅仅出现束颤波、CRD波等,不应单纯将后者考虑为病理性自发电位,需要和纤颤波和正相波同时出现才能视其为病理性的自发电位。
纤颤波和正相波都是单根肌纤维的兴奋。CRD是多肌纤维按顺序、快速发放的结果,是成群的邻近肌纤维的旁触兴奋所致。束颤电位是一个运动单位的独立放电;肌纤维颤搐是同一运动单位的重复放电(又名“成组束颤电位”)。
(1)纤颤波:是单根肌纤维兴奋性增高而自发性产生的电位(图5-8)。其特征为起始部正相、短时限、低电压、发放规则的双相或三相波,声音尖促,时限1~5ms,波幅20~500μV。正常人中5%~15%的人可以偶见该波(肌肉不同发生频率不同)。因此该波只有在同一块肌肉的两个部位以上发现才可认为是病理性改变。
图5-8 纤颤波
病理意义:失神经损伤、电解质改变、肌炎和肌纤维的破坏等等。
有些情况即使有神经损伤等也不出现纤颤波的:①失神经损伤的早期(2周内);②急性脱髓鞘病变时的轴索未损伤时;③严重肌肉萎缩的晚期;④神经损伤神经再生后恢复期;⑤体温太低;⑥肌源性损伤的疾病的早期。
(2)正相波:正相波是单根肌纤维的兴奋性增高(图5-9)。是失神经损伤的1到2周左右出现的自发电位。起始波正相、时限稍宽的“V”字形波、电压较高的、规则出现的自发电位,声音较钝。时限10~50ms,波幅20~300μV。正常人中也可偶见,一般与纤颤波一样,只有在同一块肌肉的两处以上发现才认为是病理改变。病理意义同纤颤波。
(3)CRD:或称肌强直样电位(图5-10)。针插入后,静息状态下出现的一系列高频放电,以突然出现、突然消失的形式发放。发放电位的特点是波幅和频率基本没有变化。是肌膜兴奋性增高所致。
图5-9 正相波
图5-10 CRD
病理意义:多与纤颤波、正相波同时出现,多见于慢性失神经损伤和肌病的活动期。
注意:在没有纤颤波和正相波出现的时候,单独出现了CRD波,不能认为是病理性自发电位,单独出现没有很明确的临床意义。
(4)束颤波:在安静时见单个和部分运动单位支配的肌纤维放电(图5-11)。波形与运动单位电位类似。
病理意义:多见于神经源性损伤。但是没有纤颤波和正相波的情况下,单独出现该波不能视为病理改变。
(5)肌强直电位:肌强直电位是指肌肉在自主收缩时出现的不自主的肌肉强直放电(图5-12)。针插入后,静息状态下移动针的瞬间出现的一系列高频放电,以突然出现、逐渐消失的形式发放。发放电位的特点是频率变化不明显,但是波幅逐渐降低直到恢复成基线。很典型的声音似摩托车发动机声。病理意义:多见于肌强直疾病、肌源性疾病和少数神经源性疾病。
(6)自发电位的半定量:①自发电位+:多次寻找后,仅发现1~2个部位有自发电位,此为可疑有自发电位出现,有的正常人也可有此现象;②自发电位++:多次寻找后,发现2个以上部位有自发电位,这种情况一般为肯定的有自发电位的出现;③自发电位+++:发现每个部位都有自发电位的出现;④自发电位++++:不仅每个部位都有自发电位的出现,而且每帧图均有大量的自发电位出现。
图5-11 束颤电位
图5-12(1) 肌强直放电
图5-12(2) 肌强直放电
(7)自发电位的临床预后:一般神经损伤,多在1~2周后出现神经再生的芽生。随之失神经支配肌肉在EMG中出现了自发电位,如纤颤波及正相波等。有研究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神经未得到及时修复,失神经支配的状态进一步发展,2年内最为明显,是肌肉萎缩、纤维化最严重时期。失神经支配的肌肉2年以后肌肉萎缩、纤维化明显减缓。提示失神经2年内进行神经修复可能是阻止肌肉萎缩、纤维化的最佳时期。
自发电位在神经的损伤诊断中,一般是在神经损伤1~2周后出现,反映了神经的再生。出现的数量也可以间接提示神经损伤的程度。在神经损伤严重和神经修复完全停止的时候自发电位也会消失,但是不能表明没有自发电位就没有神经的损伤。判断神经损伤一定要结合肌电图的其他依据,才能综合判断神经损伤的程度和可修复性。
轻收缩时重点观察:轻收缩时肌肉动作电位(MUP)的量和单个MUP的时限、波幅和波形的分析。
1.观察MUP 嘱咐被检者要轻轻收缩被检肌肉,并注意听仪器喇叭的肌电声音,要有间隔的“啪啪”声为最佳收缩状态。监视器上显示每个运动单位电位(motor unit potential,MUP)之间的基线要有平稳基线的间隔,MUP之间不能相连,便于清楚观察和测量MUP的起始部。达到这样要求的前提是被检者良好的配合,指导被检者逐渐用力,控制好收缩力量的大小。MUP出现密集,就要教被检者慢慢减少肌力,观察时MUP到需要密度时,就嘱咐被检者一直要保持这样大小的肌力,尽快采集MUP。为了缩短收集时间,可以先收集MUP,事后进行MUP测量。选择测量15~20个左右的MUP,计算其波幅、时限的平均值和。
有些品牌的肌电图仪单个MUP测量是已经将数个类似的MUP叠加后平均后的波,是经过平均叠加后处理的MUP,而有些品牌的肌电图仪MUP波是单个、原始的波。使用MUP测量前要了解使用仪器的测量原理。本书推荐用原始的、不失真的MUP波测量,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医生的经验判断。对低年资的医生可以用经过平均叠加的MUP测量。
2.MUP的收集 MUP在收集的时候会有多种形式的MUP波形出现,同一祯图中就会有不同形式的波形。为了防止MUP收集的时候有倾向性,就是医生不自觉的收集了都是大的MUP、或都是小的MUP或多相波,这样最终计算的MUP结果会受很大的影响,导致结果的定性错误。
推荐的方法:
(1)收集在每个断面观察的时候,初步观察一下各种波形所占的比例,然后心中有数的按照比例去选择。比如感觉高波幅的占一半,那这个断面选的波幅中就大概选一半的高波幅,其他同样类推,多相波和各个时限和波幅尽量按比例选择。
(2)每个断面只有一种波形时只能选择一个,不能反复选择同一种波。
(3)每个断面有多种波形的时候,选择的波数在2-3个以内,每个断面不能多选择波,以免片面。
(4)最后观察一下全部选定的MUP,形态相同的波形仅留一个,波形尽量不重复,使被选的MUP全面和真实。
(5)对选择的波形尽量选第一相的负相波时限短的,这样的MUP的容积传导时间短,电信号发生的部位靠近针极,更准确。
(6)对基线不稳的MUP波形,或者波形不能明确起止部位的MUP,宁愿放弃测量这些波。
(7)一般选择4个方向进针,每个方向慢慢退针时,选4个断面,这样最后总数在15~20个左右算平均值接近实际。
(8)在肌源性诊断中MUP的计算往往会是唯一的诊断依据,可以没有早募集、没有自发电位和病理干扰相等,所以MUP要严格定标。
(9)严重神经源性损伤时MUP的数量明显减少,移动很多部位,往往仅有1~2种波形,MUP的取样量也会减少,报告附加MUP数量减少,也是神经源性重度损伤的指标之一。
3. MUP的指标 每块肌肉的MUP要按年龄和部位参考不同指标。正常值参照各个实验室自己的正常人群指标或参照汤晓芙的国人肌电正常值的指标(MUP图形见图2-22)。
(1)时限:是指MUP发生电位变化的时间的总和。是MUP的起始点到结束点之间的时间距离。
(2)波幅:是反映MUP的电压大小。代表肌纤维兴奋时所产生的动作电位幅度的总和,对最高的正相波和负相波的峰—峰值测量。
(3)波形:是MUP波由离开基线的偏转次数决定的,有单相、双相和多相之分。要计算多相波所占的比例。
4.MUP的临床意义
(1)神经源性损伤
MUP:时限延长,大于同年龄组同种肌肉正常值的20%。波幅增高,MUP的波幅大于同年龄组同种肌肉正常值的50%。MUP多相波增多,>15%(图5-13)。
计算MUP时限百分比:100%×(测量值-正常值)/正常值
计算MUP波幅百分比:100%×(测量值-正常值)/正常值
(2)肌源性损伤
MUP的改变:时限缩短,小于同年龄组同种肌肉正常值的20%。波幅降低,MUP的波幅低于同年龄组同种肌肉正常值的50%。多相波明显增多,大于15%(图5-14)。如果考虑肌源性损伤时,计算MUP的时限和正常值比较,是去掉多相波的MUP时限值。
计算MUP时限百分比:100%×(正常值-去多相波的测量值)/正常值
计算MUP波幅百分比=100%×(正常值-测量值)/正常值
图5-13 神经源性操作的MUP
图5-14 肌源性损伤的MUP
正中神经在通过旋前圆肌两头之间时,发出运动支支配下列肌肉:①旋前圆肌,其功能是使前臂旋前;②桡侧腕屈肌,其功能是使手桡侧屈曲,屈腕;③掌长肌,其功能是屈腕;④指浅屈肌,其功能是使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中节指骨屈曲。
正中神经通过旋前圆肌两头之间后,发出前骨间神经,支配下列肌肉:①拇长屈肌,其功能是使拇指末节屈曲;②第1、2指深屈肌,其功能是使食指、中指末节指骨屈曲;③旋前方肌,其功能是使前臂旋前。
在腕管的远端,正中神经支配(图5-15):①拇短展肌,其功能是使拇指掌部外展;②拇对掌肌,其功能是使拇指掌部向对侧;③拇短屈肌浅头,其功能是使拇指近端指节屈曲;④第1、2蚓状肌,其功能是屈曲食指、中指的近端指节和伸直其远端2个指节。
图5-15 正中神经的肌肉支配分布
(一)拇短展肌
神经支配:拇短展肌(abductor pollicis brevis muscle)由C8、T1神经根-臂丛神经下干-内侧束-正中神经支配。
起点:起自掌侧支持带和舟骨及大多角骨结节。
止点:止于拇指近节指骨底。
作用:拇指外展。
放松时:被检者掌心向上,拇指自然放松。
收缩时:拇指在掌平面向外伸展。
对抗收缩方法:可以在拇指末节由外侧向内侧用力对抗。
进针的位置:该肌肉较小较薄,在拇指第一掌骨中点的肌腹和近端的肌腱之间向远端45°角进针,便于移动针(图5-16)。
图5-16 拇短展肌(掌面)
注意:进针不要靠内侧,否则会进入尺神经和正中神经双重支配的拇短屈肌;进针太深,会进入尺神经支配的拇收肌。
临床应用:
1.该肌肉是检查正中神经MCV检查的常用记录点。
2.该肌肉是正中神经损伤检查的常用远端肌肉。
3.该肌肉是诊断前角细胞病、C8、T1神经根病、Klumpke麻痹(C8、T1根撕脱)、臂丛的下干损伤、内侧束损伤常用的肌肉。
4.诊断腕管综合征、旋前圆肌综合征、周围神经病变及正中神经的轴索损伤诊断的常用检查肌肉。
5.该肌肉可以鉴别排除前骨间肌综合征的肌肉检查,该综合征的针极肌电图检查正常。
(二)拇对掌肌
神经支配:拇对掌肌(opponens pollicis muscle)由C8、TI神经根-臂丛神经下干-内侧束-正中神经支配。
起点:起自掌侧支持带和大多角骨结节。
止点:止于第一掌骨掌面。
作用:拇指向小指收缩。
放松时:被检者掌心向上,拇指自然放松。
收缩时:拇指在掌平面指向小指。
对抗收缩方法:在拇指末节向外侧拉拇指对抗用力。
进针的位置:该肌肉较小较薄,在拇指第一掌骨中点,于拇短展肌外侧倾斜进针45°角进针,便于移动针(图5-17)。
图5-17 拇短展肌(掌背)
注意:进针靠内侧,会进入正中神经支配的拇短展肌;进针再靠内侧,会进入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双重支配的拇短屈肌;如果进针过深,可穿人尺神经支配的拇收肌。
临床应用:
1.是诊断前角细胞病、C8和T1神经根病、Klumpke麻痹(C8、T1根撕脱)、内侧束损伤。
2.诊断腕管综合征、旋前圆肌综合征、Struther韧带综合征及正中神经的轴索损伤诊断检查肌肉;可以作为拇短展肌诊断不确定时的补充检查。
3.在前骨间神经综合征中,该肌肉检查正常,用于鉴别诊断。
(三)旋前方肌
神经支配:旋前方肌(pronator quadratus muscle)由C7、C8、Tl神经根-臂丛神经中干、下干-外侧束、内侧束-正中神经-前骨间神经支配。
起点:起自尺侧远端1/4掌侧面。
止点:止于桡骨远端1/4的外侧缘和掌侧面。
作用:前臂屈曲旋前。
放松时:前臂置于中立位。
收缩时:前臂和手腕完全旋向内侧。
对抗收缩方法:翻转手掌对抗用力。
进针的位置:前臂充分旋前,在桡骨和尺骨茎突中点向上三横指处的桡侧方向进针,深度为2cm左右(图5-18)。
图5-18 拇方掌肌(掌面)
注意:进针过深会进入正中神经支配的指浅屈肌。
临床应用:
1.该肌肉可显示近端的正中神经纤维的损伤所致的神经源性改变,如旋前圆肌综合征、Struther韧带综合征、正中神经途径的外伤、C7、C8、T1神经根病和神经撕脱伤,前角细胞病。
2. 该肌肉可显示前骨间神经损伤的神经源性改变,是前骨间神经支配的最远端的一块肌肉。
3. 腕管综合征时该肌肉检查正常,该肌肉可用于鉴别诊断。
(四)拇长屈肌
神经支配:拇长屈肌(flexor pollicis longus muscle)由C7、C8、Tl神经根-臂丛神经中干、下干-外侧束、内侧束-正中神经-前骨间神经支配。
起点:起自桡骨掌面。
止点:止于拇指远节指骨底掌面。
作用:屈曲拇指的指关节和掌指关节远端。
放松时:前臂置于中立位。
收缩时:前臂完全旋屈曲拇指远端指骨;
对抗收缩方法:拉直拇指对抗收缩对抗用力。
进针的位置:前臂中间,桡骨掌侧桡侧缘,桡动脉外侧lcm左右进针(图5-19)。
图5-19 拇长屈肌(掌面)
注意:进针过浅,会进入正中神经支配的指浅屈肌;进针靠内会扎到桡动脉。
临床应用:
1.该肌肉可显示近端的正中神经纤维的损伤所致的神经源性改变,如旋前圆肌综合征、Struther韧带综合征、正中神经途径的外伤、C7、C8、T1神经根病和神经撕脱伤,前角细胞病。
2.该肌肉可显示前骨间神经损伤的神经源性改变。
3.腕管综合征时该肌肉检查正常,用于鉴别诊断。
(五)指深屈肌
神经支配:第2、3指的指深屈肌(flnexor digitorum profundus muscle)由C7、C8神经根-臂丛神经中干、下干-外侧束、内侧束-正中神经-前骨间神经支配。第4、5指由C8、T1神经根-臂丛神经下干-内侧束-尺神经支配。
起点:起自尺骨掌侧和内侧面。
止点:止于第2~5指远节指骨底掌面。
作用:第2~5指屈曲。
放松时:前臂置于中立位。
收缩时:第2~5指屈曲。
对抗收缩方法:拉直第2~5指对抗用力。
进针的位置:前臂屈曲,在鹰嘴突远端5~7cm的尺骨体的内侧1~1.5~cm进针,正中神经支配的第二、三指深屈肌位置较深,深度为3~4cm;尺神经支配的第四、五指深屈肌位置较浅,深度为1~2cm。可以通过收缩相应的手指,看肌肉收缩时的动作电位,来判断是进入了哪部分肌肉(图5-20)。
图5-20 指深屈肌(掌背面)
注意:进针太靠前(向掌面),会进入尺神经支配的尺侧腕屈肌。
临床应用:
1.第二、三指指深屈肌可以显示前骨间神经肌近端神经损害的正中神经纤维的神经源性损伤的改变(旋前圆肌综合征、Struther韧带综合征、正中神经途径的外伤、C7、C8神经根病和神经撕脱伤,前角细胞病)。
2.第四、五指指深屈肌可以显示肘部(肘管或髁后沟)尺神经轴索损伤的神经源性损伤的改变。
3.临床应用较少,如果进针位置不准确,诊断神经损伤就会有错误。
(六)指浅屈肌
神经支配:指浅屈肌(flexor digitorum superficialis muscle)由 C7、C8、Tl神经根 -臂丛神经中干、下干-外侧束、内侧束-正中神经支配。
起点:起自总腱、尺骨喙突和桡神经斜线起自肱骨内上髁。
止点:止于第2~5指中节指骨两侧。
作用:屈曲近侧的指间关节、掌指关节、曲腕和屈肘。
放松时:前臂置于中立位。
收缩时:近端指骨间关节屈指,并近节指骨固定、远端指骨间关节过伸。
对抗收缩方法:对拉开手指向远端对抗用力。
进针的位置:前臂前面的二头肌腱远端7~9cm(三横指左右,前臂中间)、前正中线内侧2~3cm处(图5-21)。
注意:进针太靠外(桡侧),会进入正中神经支配的桡侧腕屈肌;进针太靠内(尺侧),会进入尺神经支配的尺侧腕屈肌;进针太深,会进入正中神经支配的指深屈肌。
临床应用:该肌肉可显示正中神经纤维轴索损伤所致的神经源性改变,如旋前圆肌综合征、Struther韧带综合征、正中神经途径的外伤、C7、C8、T1神经根病和臂丛神经病,前角细胞病。
图5-21 指浅屈肌(掌面)
(七)桡侧腕屈肌
神经支配:桡侧腕屈肌(flexor carpi radialis muscle)由C6、C7神经根-臂丛神经上干、中干-外侧束-正中神经支配。
起点:起自肱骨内上髁和前臂深筋膜。
止点:止于第二掌骨底掌侧。
作用:是腕关节屈曲并向桡侧偏斜。
放松时:前臂置于中立位。
收缩时:屈腕并向桡侧偏斜(注意:避免共同收缩的指浅屈肌或旋前圆肌)。
对抗收缩方法:将屈曲的手向尺侧推对抗用力。
进针的位置:前臂旋前,掌心向上,在肱骨内上髁与肱二头肌肌腱连线中点以远7~9cm(三横指左右)处进针(图5-22)。
图5-22 桡侧腕屈肌(掌面)
注意:进针太靠外(桡侧),会进入桡神经支配的肱桡肌;进针太靠外侧和近端,会进入正中神经支配的旋前圆肌;进针太靠内(尺侧),会进入正中神经支配的指浅屈肌或掌长肌;进针太深,会进入正中神经支配的指浅屈肌。
临床应用:
1.正中神经纤维轴索损伤所致的神经源性改变,如旋前圆肌综合征、Struther韧带综合征、正中神经途径的外伤、C7、C8、T1神经根病和臂丛神经病,前角细胞病,该肌肉会出现神经源性损伤。
2.为了排除共存的正中神经的远近端的双侧损伤,诊断腕管综合征后常规检查的肌肉。
(八)旋前圆肌
神经支配:旋前圆肌(pronator teres muscle)由C6、C7神经根-臂丛神经上干、中干-外侧束-正中神经支配
起点:两个头一个起自肱骨内上髁,另一个起自尺骨喙突。
止点:止于桡骨干中间水平外侧面。
作用:屈肘和使前臂旋前。
放松时:前臂置于中立位。
收缩时:前臂充分旋前(即掌面朝上)。
对抗收缩方法:将旋前的手向尺侧对抗用力。
进针的位置:在肱二头肌肌腱远端2~3cm(一横指左右),内侧lcm处进针(图5-23)。
图5-23 旋前圆肌(掌面)
注意:进针太靠外(桡侧),会进入桡神经支配的肱桡肌;进针太靠内(尺侧)或太靠近端,会进入正中神经支配的桡侧腕屈肌;进针太深,会进入正中神经支配的指浅屈肌。
临床应用:
1.旋前圆肌是正中神经支配的最近端的肌肉,在正中神经在肌肉的两个头之间进入前臂。嵌压时导致了旋前圆肌综合征,但是针极肌电图通常是正常的,少部分是异常,要看神经的分支发出是在肌肉的内部还是在肌肉的近端。
2.其他正中神经纤维轴索损伤所致的神经源性改变,如Struther韧带综合征、正中神经途径的外伤、外侧束损害、C6、C7神经根病和前角细胞病,都会使该肌肉出现神经源性损伤。
尺神经在前臂的肌支支配①尺侧腕屈肌,其功能屈腕,向尺侧偏斜。②第4、5指深屈肌,其功能4、5指屈曲。③小指展肌,其功能小指外展。④小指对掌肌,其功能小指和拇指对掌。⑤小指屈肌,其功能屈小指。⑥第3、4蚓状肌,其功能近端指关节近侧伸手指、掌指关节伸展并固定。⑦骨间肌,其功能是掌指关节屈曲及近端指间关节伸直。⑧拇收肌,其功能拇指内收。⑨拇短屈肌深侧头,其功能屈拇指掌关节(图5-24)。
(一)第一骨间肌
神经支配:第一骨间肌(first dorsal interosseous muscle)由C8、T1神经根一臂丛神经下干一内侧束一尺神经支配。
起点:起自第一掌骨尺侧缘(外头)和第二掌骨桡侧缘(内头)。
止点:止于食指近节指骨底桡侧。
作用:第一个和第二指并拢。
放松时:被检者掌心向下,拇指和食指间自然放松。
收缩时:被检者食指向拇指方向靠拢
对抗收缩方法:将食指和拇指拉开对抗用力。
图5-24 尺神经的肌肉支配分布
进针的位置:在手背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第二掌指关节的桡侧斜向远端进针 (图5-25)。
图5-25 第一骨间肌(掌背面)
注意:进针过深会进入拇收肌,但是仍然在尺神经的支配之下,要注意神经检查时是否有神经变异。有的人是正中神经,或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共同支配的肌肉。
临床应用:
1.该肌肉是检查尺神经损伤的肌肉。
2.诊断前角细胞损伤、C8~T1神经根病、Klumpke麻痹(C8、T1根撕脱)、臂丛神经的下干损伤、内侧束损伤、尺神经腕部和肘部损伤的肌肉检查。
3.要注意的是该肌肉的支配大部分是尺神经支配,要考虑到部分被检者有神经支配的变异可能,可以是正中神经部分支配,所以不能将其肯定作为尺神经损伤的标志性肌肉检查,鉴定中尤其重要,怀疑尺神经损伤,避免用该肌肉定位。
4.该肌肉可以作为尺神经的MCV检查的记录点。
(二)拇收肌
神经支配:拇收肌(adductor pollicis muscle)由C8、T1神经根-臂丛神经下干-内侧束-尺神经支配。
起点:斜纤维起白头状骨和第二、三掌骨底;横向纤维起自中指掌骨远端2/3。
止点:止于拇指近节指骨底内侧。
作用:内收拇指。
放松时:手掌向上拇指放松。
收缩时:拇指内收。
对抗收缩方法:将内收的拇指向外侧拉对抗用力。
进针的位置:第一指蹼间隙的游离缘进针,刺向第二掌骨近端(图5-26)。
注意:进针太靠后(掌背侧),会进入尺神经支配的第一骨间肌;进针太靠前(掌侧),会进入正中神经支配的拇指对掌肌。
临床应用:
1.该肌肉是尺神经支配的最远端的肌肉。
图5-26 拇收肌(掌面)
2.腕部(Guyon管)或肘部(肘管、髁后沟)尺神经病变中轴索损伤,会导致该肌肉的神经源性损伤的改变。
3.诊断前角细胞损伤、C8~T1神经根病、Klumpke麻痹(C8、Tl根撕脱)、尺神经途径的外伤、臂丛的神经下干损伤、内侧束损伤该肌肉均可有神经源性损伤的改变。
(三)小指展肌
神经支配:小指展肌(abductor digiti minimi muscle)由C8、Tl神经根-臂丛神经下干-内侧束-尺神经支配。
起点:起自豌豆骨
止点:止于小指近节指骨底内侧
作用:小指外展
放松时:被检者掌心向上,小指和其他手指自然放松。
收缩时:被检者小指用力外展。
对抗收缩方法:在小指末节指向桡侧用力推对抗用力。
进针的位置:在小指掌指关节尺侧(掌指皱痕)到豌豆骨之间中点斜向进针,便于在小肌肉中移动针电极(图5-27)
注意:要注意控制进针的深度,进针太深会进入小指对掌肌。
图5-27 小指展肌(掌面)
临床应用:
1.该肌肉是检查尺神经MCV的常用、可靠的记录点;
2.该肌肉常规用于诊断尺神经检查的肌肉;
3.周围神经损伤及前角细胞损伤、C8~Tl神经根病、Klumpke麻痹(C8、T1根撕脱)、臂丛的下干损伤、内侧束损伤等疾病中都可见该肌肉神经源性损伤。
4.在尺神经的单纯性外伤和麻痹,损伤尺神经的腕部(Guyon管)产生中到重度的轴索损伤时显示神经源性改变;在尺神经肘部(肘管、髁后沟)嵌压,产生中到重度轴索损失时,该肌肉才有神经源性损害的表现。
(四)尺侧腕屈肌
神经支配:尺侧腕屈肌(flexor carpi ulnaris muscle)由C8、T1神经根-臂丛神经下干-内侧束-尺神经支配。
起点:有两个头,一个头起自肱骨内上髁;另一个头起自鹰嘴突和尺骨后缘上2/3。
止点:止于豌豆骨、钩骨和第五掌骨。
作用:屈腕并向尺侧偏斜。
放松时:前臂置于中立位。
收缩时:屈腕并向尺侧偏斜。
对抗收缩方法:将内收的拇指手向桡侧拉,对抗用力。
进针的位置:在内上髁远端在内上髁到豌豆骨之间的1/3处的尺侧进针(图5-28)。
图5-28 尺侧腕屈肌(掌面)
注意:进针太靠外(桡侧),会进入正中神经支配的掌长肌或桡侧腕屈肌;进针太深,会进入正中神经支配的指浅屈肌,或者更深,可进入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支配的指深屈肌。
临床应用:
1.尺侧腕屈肌的两个头构成一个腱弓,此腱弓在内上髁远端1~2cm组成肘管,尺神经从中穿过。此位置的嵌压导致肘部(肘管)的尺神经病。通过传导速度的节段性改变,考虑为肘管综合征,需检查该肌肉鉴别。在肘管嵌压中,该肌肉的针极肌电图的检查是正常,由于髁后受压所致的尺神经病也可以正常。
2.尺神经途径的外伤该肌肉可以呈神经源性损伤。
3.在C8、T1神经根病变中,当神经导致轴索损伤时(即中-重度神经根病),针电极肌电图显示该肌肉神经源性损伤。
4.在Klumpke麻痹(C8、T1根撕脱)、臂丛的下干损伤、内侧束损伤等疾病中都是可见的该肌肉神经源性损伤。
桡神经是臂丛最大的分支。主要的功能是上肢伸的功能。其上臂主要肌支支配 ①肱三头肌,其功能主要为伸肘关节。②肱桡肌,其功能中立位曲前臂。
在外上髁前面,桡神经分成两个终末支:后骨间神经和桡浅神经,后者是感觉神经,前者主要支配的肌肉 ①尺侧腕屈肌,其功能腕向尺侧偏斜伸展。②指总伸肌,其功能伸第2~5倍。③小指伸肌,其功能伸小指。④拇长展肌,其功能伸拇指向桡侧外展。⑤拇长、拇短伸肌,其功能伸拇指(远近端指节)。⑥食指伸肌,其功能伸食指(图5-29)。
图5-29 桡神经的肌肉支配分布
(一)食指伸肌
神经支配:食指伸肌(extensor ndicis muscle)由C7、C8神经根-臂丛神经中干、下干-后侧束-桡神经-后骨间神经支配。
起点:起自下尺骨干后面,毗邻骨间膜。
止点:止于指总伸肌腱到食指。
作用:伸食指并屈曲其他几指。
放松时:被检者掌心向下,五指放松。
收缩时:伸直食指并屈曲其他几指。
对抗收缩方法:在食指末节向掌面推压对抗用力。
进针的位置:被检者食指用力伸尺骨胫突上2~3横指,尺骨干桡侧位置,垂直进针(图5-30)。
图5-30 食脂伸肌(掌背面)
注意:进针太深会进入桡神经支配的指总伸肌的远端;进针太偏桡侧会进入后骨间神经支配的拇长伸肌。
临床应用:
1.该肌肉是桡神经的MCV检查时在远端的常规记录点。
2.该肌肉是桡神经分支后骨间神经支配的最远端的肌肉。
3.临床上检查远端神经损伤常用的肌肉检查。桡神经的任何部位(腋部、桡神经沟部、后骨间神经部等)的损伤都可能导致该肌肉神经源性损害改变。如腋部的桡神经损伤一拐杖性神经病,上臂桡神经损伤一星期六夜间麻痹等。
(二)指总伸肌和小指伸肌
神经支配:指总伸肌和小指伸肌(extensor digitorum communi muscle and extensor digtii minimi muscle)由C7、C8神经根-臂丛神经中干、下干-后侧束-桡神经-后骨间神经支配。
起点:指总伸肌和小指伸肌经肱骨外上髁起自总伸肌腱。
止点:止于第2~5指所有指骨的背侧面。
作用:伸第2~5指掌指关节。
放松时:掌心向下,前臂放在正中位。
收缩时:被检者前臂朝下,四指和手腕背伸。
对抗收缩方法:在第2~5指末节指向下(掌面)用力压手指对抗用力。
进针的位置:被检者掌心向下,前臂充分旋前,前臂中上1/3处,用食指和中指放在桡骨和尺骨处,食指尖弯曲到拇指和中指之间点就是进针处斜向上臂的方向进针,进针约2cm深(图5-31)。
图5-31 指总伸肌和小指伸肌(掌背面)
注意:进针靠桡侧会进如桡神经支配的桡侧腕伸肌;进针靠尺侧会进入后骨间神经支配的尺侧腕伸肌。
临床应用:
1.如果被检者的伤口在桡神经支配的远端肌肉,远端记录的MCV不能引出的时候,建议在该肌肉做记录点观察桡神经近端刺激是否有CMAP的存在,桡神经很长,可帮助确定损伤的范围。
2.桡神经的任何部位的损伤都可能引起该肌肉的神经源性损伤。注意健侧做比照。该肌肉也是做单纤维肌电图常用的部位。
3.腋部的桡神经损伤一拐杖性神经病,上臂桡神经损伤一星期六夜间麻痹等都可能导致该肌肉神经源性损害改变,后骨间神经损伤也会出现该肌肉神经源性改变。
(三)尺侧腕伸肌
神经支配:尺侧腕伸肌(extensor carpi ulnaris muscle)由C7、C8神经根-臂丛神经中干、下干-后侧束-桡神经-后骨间神经支配。
起点:经肱骨外上髁起自指总伸肌腱。
止点:止于第五掌骨底尺侧。
作用:伸腕并向尺侧偏斜。
放松时:被检者掌心向下,五指放松。
收缩时:用力伸腕并向尺侧倾斜手掌。
对抗收缩方法:推手背向桡侧屈曲对抗用力。
进针的位置:在前臂中上1/3点触摸到尺骨后,将针在尺骨的正上方进针(图5-32)。
图5-32 尺侧腕伸肌(掌背面)
注意:进针太靠外侧(桡侧),可进入后骨间神经支配的小指伸肌或指总伸肌。
临床应用:
1.腋部桡神经损伤(拐杖性神经病)有压迫产生轴索损伤时,该肌肉可有神经源性改变。
2.上臂桡神经损伤(星期六麻痹)中,在螺旋沟受压产生轴索损伤时,该肌肉可有神经源性改变。
3.在后骨间神经损伤中,有轴索的损伤,该肌肉可有神经源性改变。
4.上臂的外侧是外伤的常见部位,遇到车祸,刀砍伤、肱骨骨折等导致桡神经损伤所检,该肌肉都有可能出现神经源性损伤。
(四)桡侧腕长伸肌和桡侧腕短伸肌
神经支配:桡侧腕长伸肌和桡侧腕短伸肌(extensor carpi radialis longus muscle and extensor carpi radialis brevis muscle)由 C5、C6、C7神经根-臂丛神经上干、中干-后侧束-桡神经支配。
起点:桡侧腕长伸肌起自肱骨外侧髁上嵴的下1/3;桡侧腕短伸肌由肱骨外上髁起自指总伸肌腱。
止点:桡侧腕长伸肌止于第二掌骨底桡侧面;桡侧腕短伸肌止于第三掌骨底桡侧面。
作用:伸腕,使腕关节背屈并向桡侧偏斜。
放松时:掌心向下放在正中位。
收缩时:用力伸腕,并向桡侧偏斜手掌(注意防止指总伸肌收缩)。
对抗收缩方法:推压手背向尺侧屈曲对抗用力。
进针的位置:沿连接外上髁和第二掌骨的直线,在前臂外上髁远端5~7cm(两横指左右)进针(图5-33)。
图5-33 桡侧腕长伸肌和桡侧腕短伸肌(掌背面)
注意:进针靠桡侧会进入桡神经支配的肱桡肌;进针靠尺侧会进入后骨间神经支配的指总伸肌。
临床应用:
1.上臂桡神经损害(星期六夜间麻痹)中该肌肉最容易受累。
2.在后骨间神经损害中该肌肉一般不受累,可以作为后骨间神经损伤的鉴别诊断检查。
3.在螺旋沟和螺旋沟以上的桡神经损害,如肱骨骨折等该肌肉受累。
(五)肱桡肌
神经支配:肱桡肌(brachioradialis muscle)由C5、C6神经根-臂丛神经上干-后侧束-桡神经支配。
起点:起自肱骨外上髁上嵴的上2/3。
止点:止于桡骨茎突底外侧面。
作用:曲肘关节,前臂旋前。
放松时:前臂放松,掌面向上,呈中立位。
收缩时:在中立位屈前臂,掌面向下(前臂旋前)。
对抗收缩方法:抓前臂伸直,旋掌回中立位对抗用力。
进针的位置:在肱二头肌肌腱外侧2~3cm(一横指左右)进针。肱桡肌是肱二头肌外侧的第一块肌肉(图5-34)。
图5-34 肱桡肌(掌面)
注意:进针太靠外侧(桡侧),会进入桡神经支配的桡侧腕伸肌;进针太靠内侧(尺侧),会进入正中神经支配的旋前圆肌。
临床应用:
1.该肌肉是唯一不受肌皮神经支配的肘关节的主要屈肌。
2.腋部和上臂桡神经损害时(螺旋沟和螺旋沟之上),该肌肉有神经源性改变。
3.后骨间神经损害中,该肌肉正常。
(六)肱三头肌
神经支配:肱三头肌(tncepsmuscle)由C6、C7、C8神经根-臂丛神经上干、中干-后侧束-桡神经支配。
起点:外侧头起自肱骨干后面;内侧头起自螺旋沟之下的肱骨干后面;长头起自肩胛骨,直接在关节盂下面。
止点:止于尺骨鹰嘴突后面。
作用:伸直前臂。
放松时:前臂自然下垂。
收缩时:肘关节充分伸直。
对抗收缩方法:弯曲肘关节对抗用力。
进针的位置:在肱骨干外侧面后臂正中进针(图5-35)。
图5-35 肱三头肌
注意:外侧头进针太靠前或靠上肢近端,会进入腋神经支配的三角肌;内侧头进针太靠前,会进入肌皮神经支配的肱二头肌,并会穿透肱动脉,此时发现有出血多,要立即拔针压迫止血,换位进针。
临床应用:
1.在上臂桡神经损伤(星期六夜间麻痹)中,该肌检查正常;
2.在腋部的桡神经损伤(如拐杖性神经病)中有轴索损伤时,该肌肉会显示神经源性损伤。
3.在螺旋沟及螺旋沟以下的桡神经损伤中,该肌肉检查正常。
4.内侧头检查获益较少,多检查外侧头、长头。
肌皮神经在胸小肌下缘起自外侧束,主要分支支配 ①喙肱肌,其功能使肩胛骨关节窝和肱骨头保持稳定。②肱二头肌,其功能使肘部屈曲并旋后。③肱肌,其功能屈曲肘部前臂(图5-36)。
图5-36 肌皮神经的肌肉支配分布
(一)肱二头肌
神经支配:肱二头肌(biceps brachii muscule)由C5~C6神经根-臂丛神经上干-外侧束-肌皮神经支配。
起点:内侧头或短头起自肩胛骨喙突,外侧头或长头起自肩胛骨盂上结节。少量的人有肱头起自肱骨喙肱肌止点。
止点:桡骨粗隆后面。
作用:屈曲肘部和协助屈曲肩关节,当前臂处于旋前位时,使其能旋后。
放松时:掌心向上,前臂放松伸直。
收缩时:被检者前臂肘部屈曲并旋后。
对抗收缩方法:向检查者自己用力拉被检者前臂(类似掰手腕)对抗用力。
进针的位置:在上臂内侧中下点的肌腹可以垂直进针(图5-37)
图5-37 肱二头肌
注意:该肌肉收缩时上臂不用完全屈曲,否则会影响移动针的操作;进针太靠近端,可能会进入腋神经支配的三角肌前部;进针太深,可能会进入肌皮神经支配的肱肌。
临床应用:
1.该肌肉是肌皮神经MCV的常规记录点。
2.肌皮神经损伤、臂丛神经全部或上千损伤时常见该肌肉萎缩,有神经源性损伤。
3.C5、C6神经根病变中,或Erb麻痹(C5、C6撕脱)中,该肌肉有神经源性损伤。
(二)肱肌
神经支配:肱肌(brachialis muscle)由C5、C6神经根-臂丛神经上干-外侧束-肌皮神经支配。
起点:起自肱骨前面下半部。
止点:止于尺骨粗隆和尺骨冠突前部。
作用:屈曲肘关节。
放松时:掌心向上,前臂放松伸直。
收缩时:肘关节屈曲。
对抗收缩方法:向检查者自己用力拉被检者前臂(类似掰手腕)对抗用力。
进针的位置:在肘部皱褶近端4~5cm(约三横指)、恰于肱二头肌外侧及下方进针。被检者屈曲肘关节收缩时的力度要小,防止肱二头肌收缩后影响进针定位(图5-38)。
图5-38 肱肌
注意:进针太靠内侧,会进入肌皮神经支配的肱二头肌;进针太靠远端和深部,会进入桡神经支配的肱桡肌和桡侧腕长伸肌;进针太靠近端和深部,会进入桡神经支配的肱三头肌外侧头。
临床应用:
1.肌皮神经损伤、臂丛神经全部或上千损伤时常见该肌肉萎缩,并有神经源性损伤。
2.C5、C6神经根病变中,或Erb麻痹(C5、C6撕脱)中,该肌肉有神经源性损伤。
3.肌皮神经在喙肱肌中受到嵌压的时候,该肌肉有神经源性损伤。
腋神经肌支主要分支支配①三角肌,其功能主要为保持肩关节位置和上臂外展。②小圆肌,其功能上臂外旋(图5-39)。
图5-39 腋神经的肌肉支配分布
(一)三角肌
神经支配:三角肌(deltoid muscle)由C5、C6神经根-臂丛神经上干-后束-腋神经支配。
起点:前部肌肉起自锁骨外侧1/3的上面和前缘;中部肌肉起自肩峰外侧缘及上面;后部肌肉起自肩胛冈嵴下沿。
止点:前部肌肉和中部肌肉都止于肱骨干中点外侧面的三角肌粗隆;后部肌肉止于肱骨三角肌粗隆。
作用:主要是肩关节外展,前部肌肉可使肩关节前屈和旋内,后部肌肉可使肩关节后伸和旋外。
放松时:坐位,上臂下垂,贴近躯体的侧方。
收缩时:在检查前部肌肉时上臂前屈并内旋;检查中部肌肉时上臂外展;检查后部肌肉时上臂后伸并外旋。
对抗收缩方法:向下压上臂的肘部和对相应检查的肌肉方向对抗用力。
进针的位置:检查前部肌肉在肩峰前缘正下方3~4cm处进针;检查中部肌肉在肩峰侧缘正下方4~5cm处进针;检查后部肌肉在肩峰后缘正下方3~4em处进针(图5-40)。
图5-40 三角肌
注意:
1.在前部肌肉检查中,进针太靠内侧会进入肌皮神经支配的喙肱肌或肱二头肌;进针太靠内侧,会进入胸内侧神经和胸外侧神经支配的胸大肌锁骨部。
2.在中部肌肉检查进针基本没有注意点,是最常用的位置,也是推荐进针点。
3.在后部肌肉检查中,进针太深会进入腋神经支配的小圆肌和桡神经支配的肱三头肌;进针太靠内侧,会进入肩胛上神经支配的冈下肌。
4.该肌肉有注射史时,检查要注意避开注射部位,或考虑到有注射的因素导致受损(不能判定检查结果时,在诊断报告中附上该因素,供法医参考)。
临床应用:
1.该肌肉是腋神经MCV检查的常规记录点。
2.腋神经损伤时(钝伤、肱骨头骨折或脱位、)臂丛神经全部和上干损伤基本累及该肌肉呈神经源性损伤。
3.C5、C6神经根病变中,或Erb麻痹(C5、C6撕脱)中,该肌肉有神经源性损伤。
4.该肌肉是考虑肌源性损伤最常规检查的部位。
(二)小圆肌
神经支配:小圆肌(teres minor muscle)由C5、C6神经根-臂丛神经上干-后束-腋神经支配。
起点:起自肩胛骨背外侧面的上2/3。
止点:止于肱骨大结节的下部。
作用:肩关节外旋。
放松时:前臂放松下垂。
收缩时:上臂外展90°外旋,肘部屈曲。
对抗收缩方法:抓住肘部内旋对抗用力。
进针的位置:紧贴肩胛骨的外侧缘的中1/3的外侧定位进针,或在肩峰与肩胛骨下角连线的上1/3定位进针(图5-41)。
图5-41 小圆肌
注意:进针太靠内侧过浅,会进入腋神经支配的三角肌的后部;进针太靠内侧或喙突侧,可进入肩胛上神经支配的冈下肌(小圆肌有时会和冈下肌融合)。
临床应用:
1.腋神经损伤时(钝伤、肱骨头骨折或脱位)臂丛神经全部和上干损伤基本累及到该肌肉呈神经源性损伤。
2.C5、C6神经根病变中,或Erb麻痹(C5、C6撕脱)中,该肌肉有神经源性损伤。
肩胛上神经主要支配的肌支 ①冈上肌,其功能是使上臂外展。②冈下肌,其功能是使肱骨外旋(图5-42)。
图5-42 肩胛上神经的肌肉支配分布(背面)
(一)冈上肌
神经支配:冈上肌(supraspinatus muscle)由C5、C6神经根-臂丛神经上干-肩胛上神经支配。
起点:起自肩胛骨上窝。
止点:止于肱骨大结节。
作用:肩关节外展。
放松时:前臂放松垂直。
收缩时:上臂外展。
对抗收缩方法:压肘部使上臂内收对抗用力。
进针的位置:在肩胛冈(肩胛冈外侧缘)上的冈上窝进针,针至骨,然后稍微退出(图5-43)。
图5-43 冈上肌
注意:进针太浅,会进入副神经和C3、C4脊神经支配的斜方肌;有文献报道该肌肉针极肌电图会导致气胸,所以不推荐检查该肌肉。
临床应用:
1.冈上肌是肩胛上神经的记录点。
2.肩胛上神经损伤,该肌肉可显示神经源性改变。
3.在臂丛神经上干损伤包括Erb麻痹、C5、C6根性损伤,该肌肉可有神经源性改变。
(二)冈下肌
神经支配:冈下肌(infraspinatus muscle)由C5、C6神经根—臂丛神经上干—肩胛上神经支配。
起点:起自肩胛骨冈下窝。
止点:止于肱骨大结节。
作用:肩关节外旋。
放松时:前臂放松垂直。
收缩时:上臂外展90°,并外旋肱骨。
对抗收缩方法:压肘部使上臂内收,内旋对抗用力。
进针的位置:在肩胛冈内侧1/3下方2~4cm(2横指左右)的冈下窝进针(图5-44)。
图5-44 冈下肌
注意:进针太靠外或太浅,会进入腋神经支配的三角肌后部,副神经支配的斜方肌和胸背神经支配的背阔肌分别位于冈下肌的上缘和下缘背面;进针太向尾端(肱骨大结节),会进入腋神经支配的小圆肌,或进入肩胛下神经支配的大圆肌。
临床应用:
1.冈下肌也可以是肩胛上神经的记录点。
2.肩胛上神经损伤,该肌肉可显示神经源性改变。
3.在臂丛神经上千损伤包括Erb麻痹、C5、C6根性损伤,该肌肉可有神经源性改变。
肩胛下神经主要支配的肌支是:①肩胛下肌,其功能是充填肩胛下窝;②大圆肌,其功能是使肱骨内旋并外展。肩胛下肌在肌电图中的重要性很低,因为针电极难以准确进入。
大圆肌(teres major muscle)
神经支配:由C5、C6神经根-臂丛神经上干-后束-肩胛下神经下部支配。
起点:起自肩胛骨下角的背侧面。
止点:止于肱骨小结节嵴。
作用:肩关节外展内旋。
放松时:前臂放松垂直。
收缩时:肱骨内旋并外展。
对抗收缩方法:压肘部向内、向下对抗用力。
进针的位置:沿肩胛骨下缘外侧进针(图5-45)。
图5-45 大圆肌
注意:进针太靠外侧,会进入胸背神经支配的背阔肌;进针太靠上,会进入腋神经支配的小圆肌;进针太深,会进入胸长神经支配的前锯肌。
临床应用:
1.孤立的肩胛下神经损伤罕见。
2.多见于C5、C6神经根病变,该肌肉有神经源性损伤。
胸背神经主要支配背阔肌,其功能内旋、外展并伸肱骨(后拉上臂)。
背阔肌(latissimus dorsi muscle)
神经支配:由C6、C7、C8神经根-臂丛神经上、中、下干-后束-胸背神经支配。
起点:起自下六个胸椎的棘突、腰筋膜后层和髂嵴。
止点:肱骨肱二头肌沟。
作用:肱骨内收、旋内和后伸。
放松时:前臂放松垂直。
收缩时:内旋、外展并伸肱骨(后拉上臂)。
对抗收缩方法:压肘部向内、下方对抗用力。
进针的位置:沿腋后皱褶在肩胛下角正外侧进针(图5-46)。
图5-46 背阔肌
注意:进针太靠上,进入肩胛下神经下部支配的大圆肌。
临床应用:
1.C6、C7、C8神经根的损伤,该肌肉会有神经源性损伤。
2.乳腺癌根治手术时,淋巴结清扫中容易伤及的神经。
3.单纯的肌萎缩和功能损伤临床不易观察到。
肩胛背神经主要支配:①肩胛提肌,其功能协助耸肩(上提肩胛骨);②大、小菱形肌其功能是其功能是回缩肩胛骨(向椎棘直接后牵拉肩胛骨)。
(一)肩胛提肌
神经支配:肩胛提肌(levator scapulae muscle)由 C3、C4、C5前支和 C5分支的肩胛背神经支配。
起点:起自C1~C4的颈椎横突。
止点:止于肩胛骨后内侧缘,在上角和肩胛冈之间。
作用:上提肩胛骨并使肩胛骨下回旋。
放松时:前臂放松垂直。
收缩时:挺胸,上提肩胛骨,协助斜方肌的耸肩动作。
对抗收缩方法:可以用压肩峰对抗耸肩的动作。
进针的位置:肩胛骨上部内侧缘和脊柱之间的中点进针(图5-47)。
图5-47 肩胛提肌
注意:进针太浅,会进入副神经脊支支配的斜方肌;进针太深会进入脊神经后支支配的脊旁肌。
临床应用:
1.该肌肉是检查C3~C5的神经根损伤,在神经根损伤定位时有意义。
2.该肌肉是检查C5根完整性肌肉。
3.肩胛提肌损伤也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但被容易误诊为诊断颈部损伤、背部痛或颈椎病、肩周炎等。
(二)菱形肌
神经支配:菱形肌(rhomboid muscle)由C5神经根—肩胛背神经支配。
作用:使肩胛骨向内侧靠拢并向上。
起点:小菱形肌起自C7和T1的棘突;大菱形肌起自T2-T5棘突。
止点:小菱形肌止于肩胛冈基底肩胛骨内侧缘;大菱形肌止于肩胛下角和肩胛冈之间肩胛骨内侧缘。
放松时:上肢下垂,上身放松。
收缩时:挺胸,肩胛骨向后的脊柱靠拢。
对抗收缩方法:将肩峰向胸前推对抗用力。
进针的位置:肩胛骨内侧缘和脊柱之间的中点进针(图5-48)。
图5-48 菱形肌
注意:进针太浅,会进入副神经脊支支配的斜方肌;进针太深,有针电极检查导致气胸的可能。
临床应用:是仅由C5神经根支配完整的肌肉,在C5神经根损伤定位时非常有意义。
胸长神经只支配前锯肌,其功能上臂前屈。
前锯肌(serratus anterior muscle)
神经支配:由C5、C6、C7神经根—胸长神经支配。
起点:起自上第8或9对肋骨的外表面及上缘。
止点:自上角到下角的肋面止于肩胛骨内侧缘。
作用:使肩胛骨向前和紧贴胸廓。
放松时:侧卧位,上肢和上身放松。
收缩时:上臂前屈并推检查者或物体。
对抗收缩方法:和被检者的上臂对推,对抗用力。
进针的位置:在肋骨上方、背阔肌前面,女性在乳房后面沿腋中线进针,平行在肋间隙中间斜行进针。前锯肌是皮肤和肋骨之间唯一的肌肉(图5-49)。
图5-49 前锯肌(胸侧面)
注意:进针太深会引起气胸。
临床应用:
1.胸长神经孤立损伤引起该肌肉神经源性损伤。
2.在神经根损伤定位时有意义,多和其他C5、C6、C7支配的肌肉一起检查,排除神经根的病变。
胸内侧和胸外侧神经主要支配肌支①胸大肌,其功能上臂内收。②胸小肌,其功能肩部下降。
胸大肌(pectoralis major muscle)
神经支配:锁骨部由C5、C6神经根-臂丛神经上干-外侧束-胸外侧神经支配;胸肋部由C7、C8、T1神经根-臂丛神经中干和下干-外侧束和内侧束-胸外侧和胸内侧神经支配。
起点:锁骨部起自锁骨的胸骨内侧半;胸肋部起自胸骨前面、上6或7个肋软骨和腹外斜肌腱膜。
止点:止于肱骨大结节嵴。
作用:使肱骨内收、内旋。
放松时:仰卧位,上肢平放于身体旁放松。
收缩时:上肢内旋、内收,前臂内收。
对抗收缩方法:将前臂外拉、后旋,对抗用力。
进针的位置:在腋前褶内侧,肌肉最隆的肌腹处进针(图5-50)
图5-50 胸大肌(前面)
注意:进针太深,会进入肌皮神经支配的喙肱肌;进针太靠外,会进入肌皮神经支配的肱二头肌;进针太靠上,会进入腋神经支配的三角肌的前部。
临床应用:
1.该肌肉所被支配的神经根定位范围较广,较少检查该肌。
2.孤立的胸外侧和胸内侧神经损伤很少见。
3.一般在该部位出现明显的外伤时,如局部的刀伤等需要确定是否有神经源性或肌源性损伤时需要检查。
颈丛深支主要支配肌支:①颈部深肌;②肩胛提肌,其功能协助耸肩(上提肩胛骨);③斜方肌,其功能耸肩、抬肩和回旋肩胛;④胸锁乳突肌,其功能头向对侧转动(图5-51)。
图5-51 颈丛神经的肌肉支配分布
(一)胸锁乳突肌
神经支配:胸锁乳突肌(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由脊髓副神经和C2、C3和部分C4神经根神经支配。
起点:胸骨头起自胸骨柄上部;锁骨头起自锁骨内侧1/3。
止点:乳突外侧面。
作用:使颈部向对侧转动。
放松时:卧位,头颈部仰面向上。
收缩时:头部向对侧低倾。
对抗收缩方法:在对侧下颌部向被检一侧推,对抗用力。
进针的位置:乳突到胸骨起点之间连线的上1/3沿肌纤维向胸骨方向进针(图5-52)
注意:进针太深或太靠内侧会伤及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
临床应用:
1.是诊断脑神经损伤的必查肌肉。运动神经元病中发现脑神经段损伤的常规检查肌肉。
图5-52 胸锁乳突肌
2.副神经和高位颈椎(C2、C3、C4的分支)的损伤和病变时常检查该肌肉。
(二)斜方肌
神经支配:斜方肌(trapezius muscle)由脊髓副神经和C3、C3神经根支配。
起点:上部纤维起自枕外隆凸,项韧带;中部纤维起自C7到上胸椎的棘突;下部纤维起自下胸椎的棘突。
止点:上部纤维止于锁骨后缘外1/3;中部纤维止于肩峰和肩胛冈嵴;下部纤维止于肩胛冈内侧面。
作用:上部纤维:上举及外旋肩胛骨,协助头部后仰,侧屈及旋转;中部纤维:内收(缩回)肩胛骨;下部纤维:下压肩胛骨。
放松时:坐位,上肢平放身体旁和上身放松。
收缩时:检查上部纤维耸肩;检查中部纤维收肩胛,屈曲肘关节;检查下部纤维抬上肢旋肩胛。
对抗收缩方法:检查上部纤维压肩峰对抗用力对抗用力;检查中部纤维向前推肩峰对抗用力;检查下部纤维向下后方抵抗肩峰对抗用力。
进针的位置:检查上部纤维颈部和肩部的交点进针;检查中部纤维于肩胛冈和脊柱连线的中点进针;检查下部纤维于肩胛下角于脊柱连线中旁开脊柱2指左右进针(图5-53)。
图5-53 斜方肌
注意:上部进针太深,会进入肩胛背神经支配肩胛提肌;中部进针太深,会进入肩胛背神经支配的菱形肌;下部进针太深,会进入胸背神经支配的背阔肌。
临床应用:
1.副神经检查MCV时,该肌肉的上部通常为记录点。
2.C3、C4神经根损伤或副神经损伤,该肌肉会有神经源性损伤表现。
3.在诊断脑神经损伤时可以选择该肌肉检查。
4.颈部手术时(颈部淋巴活检、颈部肿瘤切除)会伤及斜方肌,但是通常不伤胸锁乳突肌。
(一)面神经支配肌
面神经主要支配的面部表情肌、颈阔肌等。其中额肌、眼轮匝肌和口轮匝肌是常规检查的表情肌。
1.额肌
神经支配:额肌(hrontalis muscle)由第Ⅶ对脑神经(面神经)的颞支支配。
起点:起自冠状缝下的腱膜。
止点:止于在前额头皮上形成宽、扁、薄的肌层,与眼轮匝肌和其他面肌的纤维融合。
作用:上抬眉毛,产生额纹。
放松时:面部放松,闭目。
收缩时:上抬眉毛。
对抗收缩方法:压眉毛向眼部对抗用力。
进针的位置:与皮肤成20°~30°左右角度,在眉毛上2cm(一横指左右)进针(图5-54)。
图5-54 额肌
注意:此肌肉很薄,进针要表浅,角度要小。该部位容易引起局部出血,拔针时注意压迫止血。
临床应用:
(1)该肌肉是面神经MCV的常用记录点之一。
(2)面神经损伤时,该肌肉受累。常用于周围性面瘫、颅脑伤后局部面神经损伤。中枢性面瘫多不受影响。
2.眼轮匝肌
神经支配:眼轮匝肌(orbicularis oculi muscle)由第Ⅶ对脑神经(面神经)的颞支和颧支支配。
起点:是围绕眶和眼睑的括约肌,起自额骨和上颌骨。
止点:纤维指向外,形成宽、扁、薄的肌层,围绕眶和眼睑。
作用:闭眼、挤眼。
放松时:微微闭目。
收缩时:用力闭目、挤眼。
对抗收缩方法:分开上下眼睑对抗用力。
进针的位置:与皮肤成20°~30°左右角度,在颧骨组成的眶外壁的外侧进针(图5-55)。
图5-55 眼轮匝肌
注意:此肌肉很薄,进针要表浅,角度要小。该部位容易引起局部出血,过度活动针容易引起“熊猫眼”,拔针时注意压迫止血。
临床应用:
(1)该肌肉是面神经MCV的常用记录点之一。
(2)面神经损伤时,该肌肉受累。常用于周围性面瘫、颅脑伤后局部面神经损伤。中枢性面瘫多不受影响。因为出血等因素,该肌不作为面神经损伤常规检查肌肉。
3.口轮匝肌
神经支配:口轮匝肌(orbicularis oris muscle)由第Ⅶ对脑神经(面神经)的颊支支配。
起点:由多层方向各异的纤维组成,围绕口周。
止点:无单独止点。
作用:缩唇。
放松时:口唇放松,微微张开。
收缩时:撅嘴。
对抗收缩方法:无。
进针的位置:与皮肤成20°~30°左右角度,在口角外侧进针(图5-56)。
图5-56 口轮匝肌
注意:此肌肉很薄,进针要表浅,角度要小;该部位容易引起局部出血,拔针时注意压迫止血。
临床应用:
(1)该肌肉是面神经MCV的常用记录点之一。
(2)面神经损伤时,该肌肉受累。常用于周围性面瘫、颅脑伤后局部面神经损伤。中枢性面瘫多不受影响。
(二)三叉神经支配肌
三叉神经运动支配支主要肌肉是咬肌和下颌舌骨肌等。临床上常规检查的肌肉是咬肌。
咬肌(masseter muscle)
神经支配:由第V对脑神经(三叉神经)的运动支支配。
起点:上颌骨颧突和颧弓下缘。
止点:下颌角、下颌支外面和下颌冠突。
作用:关闭下颌(咀嚼)。
放松时:微微张口。
收缩时:咬紧臼齿。
对抗收缩方法:无。
进针的位置:在下颌角远端2~3cm和下颌骨下沿的头侧2cm进针(图5-57)。
图5-57 咬肌
注意:进针太靠后,会进入腮腺或导管;进针太靠前,可进入面神经支配的颊肌。
临床应用:
(1)该肌肉是三叉神经损伤时检查的肌肉。
(2)是诊断脑神经损伤的检查肌肉。运动神经元病中发现脑神经段损伤的常规检查的肌肉之一。
(三)舌下神经支配肌
舌下神经是运动神经,主要支配舌肌。
舌肌(tongue muscle)
神经支配:由第Ⅻ对脑神经(舌下神经)支配。
起点:来自各个方向的肌肉纤维组成。舌颏肌是主要的舌肌,起自下颌联合内幕的上颏结节。
止点:下部纤维止于舌骨体,中部和上部纤维向后、向上通过,然后向前进入舌底面全长。
作用:伸舌。
放松时:把舌放回口腔。
收缩时:用力伸舌。
对抗收缩方法:无
进针的位置:
(1)从下颌骨底面中线,颏尖后方2-3cm(约一横指)进针,可以变换角度查左侧和右侧的颏舌肌。
(2)用纱布垫抓舌体,插针进入舌的下外侧部,观察自发电位时,放舌回口腔(图5-58)。
图5-58 舌肌
注意:
(1)检查要求配合度很高,事先要和被检者说明检查步骤。观察静息电位和自发电位比较困难。
(2)进针很疼,不是被检者都能忍受的。
(3)在确诊脊髓前角细胞损伤时,该肌肉如果被检者不能合作,可以换其他的脑神经支配的肌肉。
临床应用:
(1)该肌肉是用于检查舌下神经损伤。
(2)是诊断脑神经损伤的备选肌肉。运动神经元病中发现脑神经段损伤的常规检查的肌肉之一。
股神经主要支配的是大腿前部肌群,主要支配肌支:①髂腰肌,其主要功能是使大腿前屈和旋外。下肢固定时,可使躯干和骨盆前屈。②缝匠肌,其主要功能是屈大腿和屈膝前节,并使已屈的膝关节旋内。③股四头肌,其主要功能是膝关节强有力的伸肌,股直肌还可屈大腿。④耻骨肌,其主要功能是大腿内收并屈曲(图5-59)。
图5-59 肌神经的肌肉支配分布(前面)
(一)髂腰肌
神经支配:髂腰肌(iliopsoas muscle)由L2、L3神经根-腰丛神经后股-股神经支配。(注意:髂肌和腰大肌构成髂腰肌。腰大肌有Ll~L3前支直接分布其间。)
起点:髂肌起自髂窝,腰大肌起自L1~L5椎体及横突和T12椎体。
止点:两肌相合,经髋关节前内侧腹股沟韧带深面,止于股骨小转子。
作用:髋关节前屈和旋外。下肢固定时,可使躯干和骨盆前屈。
放松时:仰卧位,大腿放松。
收缩时:屈曲大腿,使身体前倾,膝关节半屈曲。
对抗收缩方法:向身体远端压膝关节对抗用力。
进针的位置:在股动脉搏动外侧的3~4cm、腹股沟韧带下的中点进针(图5-60)。
图5-60 髂腰肌(前面)
注意:进针时要摸到股动脉的波动位置,避免太靠内侧伤到股动脉和股神经;进针太靠内侧还会进入股神经支配的缝匠肌。
临床应用:
1.股神经、腰丛神经和L2~L3神经根损伤都会使该肌肉出现神经源性损伤。
2.常见的局部外伤是腹股沟外伤和血肿压迫神经,该肌肉会出现神经源性损伤。
3.车祸后的骨盆骨折也易伤及股神经。
(二)缝匠肌
神经支配:缝匠肌(sartorius muscle)由L2、L3神经根-腰丛神经后股-股神经支配。
起点:起于髂前上棘。
止点:止于胫骨粗隆内侧面。
作用:屈大腿并伸膝关节。
放松时:仰卧位,大腿放松。
收缩时:屈曲大腿,膝关节伸直。
对抗收缩方法:拉大腿向远端对抗用力。
进针的位置:在髂前上棘远端6~7cm、沿胫骨内上髁的直线进针(图5-61)。
图5-61 缝匠肌(前面)
注意:进针太靠外侧,会进入臀上神经支配的阔筋膜张肌;进针太靠内侧或太深,会进入股神经支配的髂腰肌或股直肌。
临床应用:
股神经、腰丛神经和L2~L3神经根损伤都会使该肌肉出现神经源性损伤。
(三)股直肌
神经支配:股直肌(rectus femoris muscle)由L2、L3、L4神经根-腰丛神经后股-股神经支配。
起点:起于髂前下棘和髂骨髋臼上的沟。
止点:经四头肌腱止于髌骨底。
作用:屈大腿并伸膝关节。
放松时:仰卧位,大腿放松。
收缩时:屈曲大腿,膝关节伸直。
对抗收缩方法:在腘窝内上抬膝关节,按压小腿对抗用力(图5-62)。
图5-62 股直肌(前面)
进针的位置:在大腿前面髂前上棘和髌骨的中点进针。
注意:该位置进针都是股神经支配。
临床应用:
1.股神经、腰丛神经和L2~L4神经根损伤都会使该肌肉出现神经源性损伤
2.肌源性损伤者多累及近端的肌肉,可以选用该肌肉检查。
(四)股内侧肌
神经支配:股内侧肌(vastus medialis muscle)由L2、L3、L4神经根-腰丛神经后股-股神经支配。
起点:起于股骨转子间线、螺线间线、粗线、内侧髁上线和长收肌腱、大收肌腱。
止点:经四头肌腱止于胫骨结节。
作用:伸膝关节。
放松时:仰卧位,大腿放松。
收缩时:膝关节伸直。
对抗收缩方法:在胭窝内上抬膝关节,按压小腿对抗用力。
进针的位置:大腿内侧膝关节关节上5~7cm(三横指左右)进针(图5-63)。
图5-63 股内侧肌(前面)
注意:进针太靠上和内侧,会进入闭孔神经和坐骨神经支配的大收肌。
临床应用:
1.该肌肉是股神经MCV的常用记录点。
2.在股神经、L2~L4神经根、腰丛损伤时该肌肉会出现神经源性损伤。
3.肌源性损伤者多累及近端的肌肉,可以选用该肌。
(五)股外侧肌
神经支配:股外侧肌(vastus lateralis muscle)由L2、L3、L4神经根-腰丛神经后股-股神经支配。
起点:起于股骨转子间线、大转子下缘、臀肌粗隆和粗线。
止点:经四头肌腱止于胫骨结节。
作用:伸膝关节。
放松时:仰卧位,大腿放松。
收缩时:膝关节伸直。
对抗收缩方法:在腘窝内上抬膝关节,按压小腿对抗用力。
进针的位置:在大腿前外侧。髌骨上方8~l0cm(五横指左右)进针(图5-64)。
图5-64 股外侧肌(前面)
注意:进针太靠后,会进入坐骨神经腓神经支配的股二头肌短头。
临床应用:
1.股神经、腰丛神经和L2~L3神经根损伤都会使该肌肉出现神经源性损伤。
2.肌源性损伤者多累及近端的肌肉,可以选用该肌。
3.一般多在股内侧肌定位不太明确的消瘦者选用该肌。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