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医科大学附一院神经内科* 刘磊
昆明市延安医院神经内科** 李妍平
普洱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钟卫萍
肘管综合征(cubital tunnel syndromes,CuTS),又称迟发性尺神经炎,是指各种原因造成肘部尺神经受卡压引起的一组症状,表现为手部尺侧麻木、无力、感觉异常,严重者甚至出现爪型手、肌肉萎缩,临床上较为多见。为了研究神经电生理检测技术对CuTS的检查价值,我们对来我室检查的40例尺神经损伤患者分别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现将结果进行分析如下:
一、一般资料 40例(40侧)患者,均为单侧损伤。其中男性32例,女性8例,年龄19~74岁,病程3天~5年。均因患肢尺侧环、小指麻木或动作不灵活就诊,其中10例(25%)明确外伤史,30例(75%)病因不明。因本组病例均为单侧损伤,故采用患者患侧手与健侧手做对比。
二、肌电图检测方法 采用美国Nicolet公司生产Viking Quest型肌电/诱发电位仪检测,检查室室温控制在25℃,患者取仰卧位,瞩患者全身放松。刺激频率为1Hz,刺激脉冲宽0.1ms,带通5~10KHz,窗口分析时间50ms,灵敏度5mv/格。检查项目如下:每一例患者均进行正中神经、尺神经的常规MCV、SCV检测,正中神经检测结果为正常。尺神经检测方法:①小指展肌记录,分别在腕、肘部刺激,分段测定动作电位潜伏期、波幅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②分段测定指Ⅴ-腕、腕-肘段感觉神经传导的速度。③第一背侧骨间肌记录,分别在腕、肘刺激,分段测定动作电位潜伏期、波幅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④尺神经节段检测:测定腕-肘下4cm、肘下4cm-肘上4cm间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⑤尺神经肘部节段寸进法:在肘下4cm-肘上3cm间微移电位测定。⑥同心针电极在小指展肌、第一背侧骨间肌检测肌电图结果。
一、40例CuTS患者尺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分别以小指展肌及第一背侧骨间肌为记录肌肉)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CuTS 患者尺神经运动、感觉神经传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二、患者患侧手与健侧手对照比较发现,本研究中的40例患者均存在尺神经损伤,为进一步对尺神经损伤定位,加做尺神经节段检测,结果发现传速降低,尤以肘下4cm~肘上4cm传速降低更明显,故考虑肘管综合征可能。在此基础上再加做尺神经肘部节段寸进法检测,发现肘段潜伏期差延长,尤以肘下3cm至肘上2cm节段潜伏期差延长较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CuTS 患者尺神经节段、尺神经肘部节段寸进法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三、40例CuTS患者中,松弛时8例(20%)小指展肌及10例(25%)第一背侧骨间肌有纤颤电位及正锐波等自发电位,轻收缩时20例(50%)小指展肌及第一背侧骨间肌呈神经源性损伤,重收缩时13例(32.5%)呈单纯相募集。见表3。
四、以年龄、性别、病程、病因为自变量,以肌电图是否异常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仅病程最终进入方程,且病程的回归系数大于0,即其是影响CuTS患者肌电图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换言之,患者病程越长,其越容易出现肌电图的异常,甚至肌肉萎缩,导致手功能障碍。见表4。
表3 CuTS 患者小指展肌、第一背侧骨间肌的EMG异常分布结果比较(例)
表4 Logistic 回归分析最终引入方程中的变量
CuTS主要是尺神经在经过肘管时受到卡压而出现的一组症状和体征。在肘管内,发至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的运动支位于神经内的深测,而手内在肌支和手部感觉支的纤维位置相对表浅[1]。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早期卡压时手部感觉功能和手内在肌运动功能最先受累,脱髓鞘改变越严重,MCV、NCV阳性率达100%,本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本组40例CuTS患者尺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分别以小指展肌及第一背侧骨间肌为记录肌肉)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以小指展肌为记录肌肉),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然而,这种改变只能对尺神经的轴索及脱髓鞘损害提供证据,并不能做出其损害的精确定位诊断及有帮助的鉴别诊断。
以往传统的测定腕-肘段MCV,不能反映尺神经的全部情况,尤其是局部减慢而MCV可被大段正常的MCV所稀释,容易漏诊。采用跨肘上、肘下分段刺激可获得更高的阳性率,能早期发现尺神经沟局部的异常传导,使患者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因此我们通过神经肌电图对尺神经肘段跨肘7cm,每隔1cm刺激,小指展肌记录其潜伏期及波幅,如相邻位置刺激的潜伏期差>0.4cm,考虑尺神经在此处卡压。因此我们对40例发现尺神经MCV、NCV异常的患者进行了尺神经肘部节段寸进法检测,发现了异常。肘管综合症最常见的病因[2]是肘部外伤与慢性劳损,其他病因还包括慢性骨性关节炎、占位病变、尺神经机械卡压等,典型的CuTS临床上诊断并不难,但在疾病早期,临床表现并不明显,且患者病因不明时极易漏诊。
本组CuTS患者首次就诊时,由于症状不典型,多数不能回忆明确外伤史,故均就诊于神经内科、疼痛科、运动医学科、风湿免疫科甚至内分泌科等等,在做肌电图检测时,发现尺神经损伤,为进一步对尺神经损伤定位,我们加做尺神经节段检测,结果发现传速降低,尤以肘下4cm~肘上4cm传速降低更明显,故考虑肘管综合征可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行尺神经肘部节段寸进法检测,发现肘段潜伏期差延长,尤以肘下3cm~肘上2cm节段潜伏期差延长较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尺神经支配的肌肉EMG也部分出现异常时,追问患者是否有前臂外伤史及长期劳动史,当EMG结果异常和外伤或慢性劳损病史同时具备,我们就建议患者骨科就诊。最后均经骨科确诊为肘管综合症,经对症治疗后好转出院。因此为患者提供了简洁、明朗的就诊路线,节省了就诊成本及时间,疗效显著。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发现,病程是影响CuTS患者肌电图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病程越长,越容易出现肌电图的异常。说明随着病程发展,卡压部位的神经开始出现变性,尤其是小指展肌及第一背侧骨间肌异常率增高。这与多数的研究结果一致[3]。
综上所述,神经肌电图检查对肘管综合征患者的定性、定位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而基于电生理检查的局限性,要求EMG检查要细致、准确,并且详细询问病史及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进而提高CuTS的早期诊断率。
1 彭峰,陈德松.肘部尺神经卡压的解剖学研究进展.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0,31(3):156-158.
2 陈浩,梁炳生.肘管综合症研究进展.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02,11(4):249.
3 颜文辉,刘林勇.神经电生理检测在肘管综合征中的应用.癫癇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3,22(4):211-214.